格式塔意象论文-唐聪

格式塔意象论文-唐聪

导读:本文包含了格式塔意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格式塔,异质同构,李清照词,文化意象翻译

格式塔意象论文文献综述

唐聪[1](2019)在《从格式塔异质同构看文学作品中文化意象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象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学创作者将自己的情感通过客观的物象表达出来的文学呈现方式。鉴于此,文学作品的英译不只是简单的字面意思的传达,更重要的是传达出原文的意境、情感和美感。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象往往也是文化意象。因此,文化意象的翻译无疑是古典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女词人,其词作具有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长期以来,有关李清照词作的翻译研究可谓数不胜数,而针对李清照词中文化意象翻译的研究却为数不多。鉴于此,本文试从格式塔心理学的异质同构理论这一新的视角就李清照词作中的意象翻译进行详细的探讨。格式塔异质同构理论系格式塔心理学家为解决心物和心身关系所提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虽然在形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其力的结构可以相同;如果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力的样式在结构上与人类情感中的力的作用相似,这些事物就能表现人的情感。因此,想要在翻译的过程中完整的传达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与作者相同的审美体验,就需要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原文,通过“异质同构”的方式,可使读者深入全面感受作者通过意象所表现的感情,从而超越文化和语言障碍,使译文更加传神。本文首先对格式塔异质同构理论、意象的翻译、李清照词的翻译等叁方面进行了综述,而后对李清照的生平以及其词作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归纳其词作中的意象特征,并对其文化意象进行分类,最后从格式塔异质同构理论的视角探讨李清照词作中的文化意象翻译,探讨将格式塔异质同构理论运用于文学作品中文化意象翻译的可行性,指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考虑到心理因素,借助格式塔异质同构理论使译文更加准确全面地传达原文作者的情感和精神。本文认为,在文学翻译中,意象转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意象翻译是否传神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体验,关系到读者是否能准确体会原文作者所传达的情感并与原作者产生共鸣。运用格式塔异质同构理论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化意象翻译进行解释和分析,可望为文学作品中文化意象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陈旭涵[2](2019)在《格式塔视域下李煜词意象的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婉转优美的韵律和多姿多彩的句式,与诗共同叙述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它始于隋唐,鼎盛于宋代。“千古词帝”李煜正是唐宋之间承上启下的关键。他的词自成一派,既有唐朝花间词的绚丽多情,又有宋代婉约词的细腻惆怅。对李煜词中意象翻译的探究不仅有助于词英译研究的发展,也是促进和响应中国“文化自信”的一种方式。本文运用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经典原则为基础,研究李煜词中意象的格式塔再造过程,通过分析朱曼华先生的译本《李煜诗词英译全集》,我们从异质同构原则、闭合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叁个方面深入研究文本,主要有以下发现:1.格式塔理论对翻译时词中整体意象的再造具有解释和指导意义。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分析、解释词的翻译,为诗词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2.对格式塔理论的应用能够促使译者的翻译较好地保留词中的艺术价值和语言魅力。异质同构原则要求译者在感知的动态过程中协调原词的感染力和译者的理解力,使用直译法和取代法可以将原文的诗性和译文的审美属性的力在结构上达到一致。闭合性原则指引着译者采用明晰化和增补法来丰富和完善词人有意留下的空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译者自己的格式塔。整体性原则为我们研究译者的思维活动提供了明确的科学依据,译者应从整体的角度出发,适当运用转换法,意译法和加注法来翻译原文。(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龚戈烨[3](2018)在《从格式塔意象看古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俄译》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俄汉对比研究多集中在字词、成语、国情文化等方面,涉及中国古典诗词翻译的俄汉研究并不多见。以古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俄译为例,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性原则,探讨中国古典诗词俄译的翻译技巧,着重分析译者对意象的正确理解在诗词翻译中的重要性,旨在为俄汉翻译深入挖掘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丰富俄汉对比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苏冲[4](2018)在《格式塔意象传译的认知翻译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象指表意之象,即“在感觉和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形象,是感性认识的高级形式”(夏之放2000:126)。意象的传译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及认知翻译学的诞生和发展为意象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根据认知语言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意象不仅是主体基于身体体验对客观事物的简单概括,还融入了其主观感受、情感、审美旨趣等,具有完整性和整体性的格式塔质,是一种心理完型。这种心理完型即是“格式塔意象”。因此,意象的传译过程本质上是译者对原文本中格式塔意象的识解和格式塔意象在目标文本中的重构。作为认知翻译的重要研究内容,格式塔意象的传译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翻译认知对等、认知模式与语篇翻译、译者对文本的交互主观性、认知翻译美学和认知语境与翻译表达等方面,但对译者在格式塔意象传译时的认知心理过程以及认知翻译策略的关注较少,且未能建立一个系统的主-客体关联模型,即未能实现译者主体的心理现实与文本客体语言实现的统一。有鉴于此,本研究拟从认知翻译学的角度出发,结合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尤其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相关概念与理论,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许渊冲所译中国古典诗词为例,探讨格式塔意象的识解、建构及认知翻译策略问题。具体关注以下问题:(1)在格式塔传译中,译者如何识解源文本中的格式塔意象?(2)在格式塔传译中,译者如何根据源文本中格式塔意象的识解在目标文本中对之进行构建?(3)从源文本中格式塔意象的识解到目标文本中格式塔意象的构建,译者采取了什么样的认知翻译策略,其理据性是什么?针对上述研究问题,本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格式塔意象传译过程中,译者首先对源文本中格式塔意象进行识解,然后在目标文本中对之进行构建。识解格式塔意象遵循了“涉身体验→认知识解→语言表征概念化”这一过程:译者对源文本中格式塔意象的识解首先基于其自身的审美体验;其次译者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五项知觉组织原则对源文本中的格式塔意象进行识别,即封闭性原则、连续性原则、相似性原则、接近性原则和对称性原则;再次译者从勾勒、详细程度、突显、视角和隐喻这五个维度对识别出的格式塔意象进行识解。最后译者采用多种认知手段和方式,对格式塔意象在源文本中词汇、句子和语篇叁个语言层面上的表征进行概念化。第二,基于源文本中格式塔意象的识解,译者在目标文本中对之进行重构。译者从韵律格式塔、句式格式塔和情景格式塔叁方面入手,尽力实现源文本中格式塔意象在目标文本中的有效传译。目标文本中构建的格式塔意象与源文本中的格式塔意象或完全对应,或包含对应,或交叉对应,或完全不对应。第一种情况是理想类型,其余叁种情况为非理想类型。第叁,译者在目标文本中构建格式塔意象时主要采取五种认知翻译策略:基于格式塔补偿的意蕴补缀策略、基于格式塔重组的移象解意策略、基于格式塔更新的整体内化策略、基于格式塔置换的变通创相策略以及基于格式塔归化的移位化境策略。其中,意蕴补缀策略的认知理据是置换原文格式塔意象的等效原型范畴,移象解意策略的认知理据是内化原文格式塔意象的诗性文化认知模型,整体内化策略的认知理据是再现原文格式塔意象的语篇交互性,变通创新策略的认知理据是填充原文格式塔意象的语义默认值空位,移位化境策略的认知理据是继承原文格式塔意象的复合场景模式。不同译文的对比研究表明,上述五种认知翻译策略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和良好的实践效果。本文通过对格式塔意象传译的研究,揭示了译者在格式塔意象传译时的认知心理过程,并总结了五种认知翻译策略,为翻译的认知心理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对翻译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9-26)

刘亚娜[5](2018)在《从格式塔理论视角看典籍英译中的意象再造——以林语堂《桃花源记》英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格式塔理论为指导原则,结合《桃花源记》所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和整体意境,通过分析林语堂的英译本在意象再造上的得失,探讨如何为译语读者最大程度再现与原文媲美的意境效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8年34期)

葛祥国[6](2018)在《图地意象景观——基于格式塔心理学视角的景观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格式塔心理学界定的图底关系强调了直觉产生的知感觉筛选,使具象世界的秩序感营造有规律可循。这一重大的发现,对环境设计起着积极的作用。分析格式塔心理学视角的景观设计规律,探析景观设计的图地构成的意象规律是快速营造符合大众的舒适景观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8年08期)

苏冲,文旭[7](2018)在《格式塔意象的传译:认知翻译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当代认知学科的重要流派,格式塔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为认知翻译学的多维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概念模式和理论框架,具有方法论意义。但基于这两门学科为研究范式的格式塔意象传译策略研究尚存在系统理论缺乏、方法论研究不足、研究对象过于笼统的问题。本文将格式塔心理学中格式塔意象投射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身体体验和能动认知中,分析译者对格式塔意象表征的认知语篇识解,并结合具体实例,探讨译者如何在译文中传译原文格式塔意象以及对其进行解构、重构和建构的认知翻译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翻译》期刊2018年04期)

李梦[8](2018)在《格式塔理论视角下散文翻译中的意象再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从格式塔理论角度研究散文翻译中的意象再现问题。散文素有“美文”之称,灵动飘逸,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不必拘泥于形式。古今中外,文坛名家们创造出无数脍炙人口的散文,他们或于青山绿水中感悟人生哲理,或记事记人抒发内心情感,或针对某一具体话题发表真知灼见,文采斐然,内涵丰富,文学价值甚高。近现代以来,一些翻译家为了将散文大家的思想光芒在世界范围传扬,已经系统地整理编译出名家散文选集,极大地方便了海内外读者探索世界散文宝库。与散文创作及其翻译实践的蓬勃发展相比,针对散文翻译的研究较为滞后,系统研究较少。对于文学翻译的研究,从传统的语言学派到文化转向,从文本研究到译者风格研究,相邻学科的概念借鉴极大地影响着翻译研究的发展。文学文本有别于其他类型的文本,不仅传达文字意义,更蕴含独特的审美体验。因此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借鉴美学和心理学相关研究,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其中,格式塔心理学和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贡献较为突出。格式塔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提出人在视知觉感知时遵循整体原则、异质同构、图形-背景分离原则、接近原则、相似原则、闭合原则和连续原则,这些主张有助于研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心理操作。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趋向律法则,从美学角度研究文学翻译,主张文学翻译不是逐字逐句的机械对应,而是格式塔意象的再造。原文本中有很多意象,它们所蕴含的审美体验并不是直接存在,看到即得来,因此译者并不能由简单的“刺激—反应”直接得出译文,而是需要进行中介处理,先将原文中由个体意象融合而成的格式塔意象进行心理再现,然后再将其用译文语言进行再造。本文将格式塔心理学与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相结合,以张培基编译《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卜立德译《古今散文英译集》、夏济安编译《美国名家散文选读》、高健编译《英美散文名篇精华》、刘士聪编译《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为研究对象,从中译英和英译中两个方向,研究散文翻译中的意象再现,并从结合的格式塔理论角度对比散文中译英和英译中时意象再现的异同。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查找并研读散文中译英、英译中相关文献,包括指导理论和研究对象。写作前充分研读所用理论专着以及五位译者的散文选,结合前人研究的总体情况,提出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主体分析中,本文主要采用例证法,从中译英、英译中两个方向证明格式塔理论对散文翻译中意象再现的指导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散文翻译中意象再现研究的背景、意义、目的和文章结构,然后综述了散文翻译以及格式塔理论在翻译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发现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接下来阐述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原则以及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对翻译过程和审美效果的阐释,从格式塔理论角度提出了一个相结合的方法,为散文翻译中的意象再现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衡量标准。具体分析时,本文运用这一标准衡量张培基、卜立德、夏济安、高健、刘士聪编译的散文选中的意象再现,从中译英、英译中两个方向在词汇、结构和审美层面对译文语言进行对比分析,融入译者的翻译技巧,为散文翻译研究提供借鉴。研究发现,格式塔心理学基本原则确实可以与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相结合,新的方法以格式塔原则为影响译者翻译操作的主要动力,以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的叁大美学效果(即词汇、结构和审美体验)为衡量层面,对中译英、英译中时的意象再现均可提供指导作用。具体来说,一个格式塔原则可以应用于词汇、结构、审美中的至少一个层面,帮助译者更好地再现个体意象,从而成功再造原文格式塔意象所创造的氛围和情感。新方法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阐明了格式塔原则就是译者形成格式塔意象的心理动力,二是证明了除闭合原则之外,其他格式塔基本原则也对意象再现有着重要指导作用。另外,译者在英译中和中译英时都会运用闭合原则、整体原则来选择恰当的词汇,运用整体原则、连续原则和图形-背景分离原则来创造和谐的文章结构,运用异质同构论、接近原则和闭合原则来更明确地表达和再现原文的总体氛围以及传达作者的情感。就译者所采取的具体策略和美学效果而言,在词汇层面,虽然格式塔理论支持两个方向的译者对词汇性质和意义进行调整和补充,但英译中时四字词汇的运用不仅使词汇意义得以完整,还对其进行了延伸,使意象的再现完善而富有美感;结构层面,两个方向的译者都以格式塔意象和话题为核心,对句子结构进行调整,但中译英往往将短语简化融入英文长句,英译中则相反;审美体验层面,两个方向的译者都通过格式塔原则的运用成功再现了原文格式塔总体意象的情景氛围和情感,但英译中时四字词和半文言的运用增添了译文语言的古朴韵味。本研究的意义:本文从格式塔理论角度探讨了散文翻译中的意象再现,结合格式塔心理学原则和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包含中译英和英译中两个方向,为这一角度的散文翻译研究提供了较为系统的结构。另外,本文的分析中也从格式塔理论角度融入了译者的翻译策略,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本研究的创新点:将格式塔心理学原则与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相结合,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散文翻译中意象再现研究的格式塔理论视角。另外,从中译英和英译中两个方向来研究散文翻译中的意象再现,打破了之前只对一个系列的散文选进行个案研究的局限。(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06-01)

周莹[9](2018)在《格式塔视角下古诗“蚕”“桑”意象的英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诗中有许多以蚕桑为意象的篇章,而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将蚕桑意象有效传达到目的语论本中,有利于蚕桑丝绸论化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发扬光大,推动我国传统论化“走出去”,促进中西研论化论流。而古诗英译中蚕桑意象的研研较少,因此,本论旨在探讨古诗英译中蚕桑意象的有效传递。斯内尔—霍恩比倡导用格式塔整体理论来研研论学翻译。本论以格式塔为视角,探讨中国古诗英译中蚕桑意象的心理和语言再现。在心理再现研面,本论在格式塔叁原则整体性、闭合性和异质同构性叁原则指导下研研蚕桑意象的再现。研研发现,整体性原则有利于译者从整体来把握古诗,构建蚕桑意象;闭合性原则为古诗中蚕桑意象的“留白”论供了参考,能激发译者的想象,使译者通过自身的审美感受来填补空白;异质同构性原则有助于译者挖掘同构对应物,即意象所蕴涵的情感,并使用目的语中的恰当研式去重构原作蚕桑意象。在蚕桑意象的语言再现过程中,首先对实现语言结构层面、美学层面以及部分与整体叁个层面的和谐做了研研。研研表明,关于语言层面的和谐,译者需要再现原蚕桑诗的词义、韵律、修辞等语言元素;关于美学层面的和谐,译者需要保留格式塔质,如意象所蕴含的情感、轮廓及氛围,使目的语读者享受原诗呈现的审美体验;关于部分与整体的和谐,译者需要再现格式塔整体意象,使各部分恰当地融入整体,而非语言成分的简学对应。最后,分析译者的积极操作包括想象机能和适应机能,以及蚕桑意象再现过程中所采用的如增词、转化、替换和省略翻译策略。由此可见,格式塔理论的应用对中国古诗英译中蚕桑意象的成功再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在蚕桑意象的传递过程中,不仅要在语言层面上完整的传递,并且也要在美学层面上在译论中完美的再现其美学体验。(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4)

阳莹[10](2018)在《从格式塔意象理论视角看侦探小说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侦探小说以其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的悬念设计以及恐怖悬疑的氛围环境,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侦探小说的翻译研究既是翻译研究的一部分,也是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措施。对翻译方法的探索研究将会促进侦探小说翻译的发展。格式塔理论的发展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国内学者姜秋霞对其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了重大成果,其中包括格式塔意象理论。侦探小说本身具有故事整体性、情节连贯性等特征。格式塔意象理论的应用能够促使其翻译较好地保留原小说的艺术价值和语言结构。本文首先介绍了格式塔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概念及其发展,以此为理论框架展开叙述。与此同时,还介绍了格式塔理论与翻译研究的结合现状。然后以阿加莎·克里斯蒂代表作《无人生还》为分析材料,本文认为格式塔意象的再造需要在审美层面和语言层面同时进行。因此,本文总结了一些侦探小说的经典元素作为审美意象,然后详细分析了如何在翻译中重构审美意象。而在语言层面上,本文应用了格式塔四原则来分析祁阿红的翻译。本文发现格式塔四原则,即整体性原则、就近性原则、闭合性原则、简约性原则对格式塔意象的再造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本文提供了一些翻译方法来将格式塔原则应用到翻译实践中去。结合大量的译例分析,本文分析了在格式塔原则指导下翻译方法所产生的翻译效果。如此,译文能够在格式塔原则指导下实现语言上的自然连贯。而目标读者也能够在语言结构基础上想象出格式塔意象。最终,译者可以将格式塔意象完整地再现给目标读者。(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4-01)

格式塔意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婉转优美的韵律和多姿多彩的句式,与诗共同叙述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它始于隋唐,鼎盛于宋代。“千古词帝”李煜正是唐宋之间承上启下的关键。他的词自成一派,既有唐朝花间词的绚丽多情,又有宋代婉约词的细腻惆怅。对李煜词中意象翻译的探究不仅有助于词英译研究的发展,也是促进和响应中国“文化自信”的一种方式。本文运用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经典原则为基础,研究李煜词中意象的格式塔再造过程,通过分析朱曼华先生的译本《李煜诗词英译全集》,我们从异质同构原则、闭合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叁个方面深入研究文本,主要有以下发现:1.格式塔理论对翻译时词中整体意象的再造具有解释和指导意义。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分析、解释词的翻译,为诗词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2.对格式塔理论的应用能够促使译者的翻译较好地保留词中的艺术价值和语言魅力。异质同构原则要求译者在感知的动态过程中协调原词的感染力和译者的理解力,使用直译法和取代法可以将原文的诗性和译文的审美属性的力在结构上达到一致。闭合性原则指引着译者采用明晰化和增补法来丰富和完善词人有意留下的空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译者自己的格式塔。整体性原则为我们研究译者的思维活动提供了明确的科学依据,译者应从整体的角度出发,适当运用转换法,意译法和加注法来翻译原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格式塔意象论文参考文献

[1].唐聪.从格式塔异质同构看文学作品中文化意象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2].陈旭涵.格式塔视域下李煜词意象的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3].龚戈烨.从格式塔意象看古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俄译[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8

[4].苏冲.格式塔意象传译的认知翻译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8

[5].刘亚娜.从格式塔理论视角看典籍英译中的意象再造——以林语堂《桃花源记》英译本为例[J].校园英语.2018

[6].葛祥国.图地意象景观——基于格式塔心理学视角的景观设计分析[J].建筑与文化.2018

[7].苏冲,文旭.格式塔意象的传译:认知翻译策略研究[J].中国翻译.2018

[8].李梦.格式塔理论视角下散文翻译中的意象再现研究[D].江南大学.2018

[9].周莹.格式塔视角下古诗“蚕”“桑”意象的英译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8

[10].阳莹.从格式塔意象理论视角看侦探小说翻译[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

标签:;  ;  ;  ;  

格式塔意象论文-唐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