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前列腺癌肿瘤微环境中树突状细胞(DC)分布、浸润密度和功能状态的变化,进一步探求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分析DC与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Gleason评分、盆腔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为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20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40例前列腺癌(Pca)根治术后的前列腺和盆腔淋巴结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三种前列腺病变组织和盆腔淋巴结中S100+DC、CD83+DC及CD45RO+T细胞的表达情况,计数三种细胞的浸润密度,观察三种细胞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分析三种细胞浸润密度之间的相关性,讨论前列腺癌组织中三种细胞与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Gleason评分、盆腔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SP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VEGF及TGF-β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前列腺癌组织中DC浸润密度的关系。结果:1、三种前列腺病变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S100+DC、CD83+DC及CD45RO+T细胞表达,但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x2=0.989,1.146,0.949 P>0.05)。2、S100+DC浸润密度在BPH和PIN、BPH和Pca、PIN和Pca中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1);CD83+DC浸润密度在BPH和PIN组织中浸润密度无统计学差异(P=1.000>0.05),BPH和Pca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6<0.05),PIN和Pca相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34<0.05)。三种组织中S100+DC、CD83+DC的浸润密度与CD45RO+T细胞浸润密度均存在正相关(BPH:rs=0.938,0919 P<0.05;PIN:rs=0.912,0.885 P<0.05;Pca:rs=0.960,0.831 P<0.05)。3、前列腺癌组织中S100+DC细胞主要分布在癌巢内及癌巢周边(t=9.309,P<0.01),CD83+DC细胞主要分布在肿瘤间质(t=8.748,P<0.01),CD45RO+T细胞主要分布在肿瘤间质(t=7.627,P<0.01)。4、前列腺癌组织中S100+DC、CD83+DC浸润密度与前列腺癌患者的Gleason评分存在负相关(rs=-0.806,-0.781 P<0.01),与患者血清PSA亦存在负相关(rs=-0.677,-0.792 P<0.05);有前列腺癌转移的盆腔淋巴结和无前列腺癌转移的盆腔淋巴结中S100+DC、CD83+DC细胞的浸润密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5、S100+前列腺癌患者和S100-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D83+和CD83-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6、VEGF+前列腺癌标本和VEGF-前列腺癌标本中S100+DC的浸润密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CD83+DC的浸润密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TGF-β+前列腺癌标本和TGF-β-前列腺癌标本中S100+DC的浸润密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CD83+DC的浸润密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前列腺癌肿瘤微环境中DC浸润密度下降且存在功能缺陷,为以DC为基础的前列腺癌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S100+DC主要分布在癌巢内及癌巢周边,CD83+DC主要分布在肿瘤间质,CD45RO+T细胞主要分布在肿瘤间质。3、随着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的增高、Gleason评分的增加,DC的浸润密度及活性下降;CD83+DC(活性DC)与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4、前列腺癌组织中VEGF及TGF-β可能抑制DC的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