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慧理解论

教育智慧理解论

论文摘要

在对教育智慧这一问题的研究中,教育智慧主要与教师素质和“优质教育”相联系。在与教师素质相联系方面,教育智慧被认为是教师的“教育力量”、“教育素养”、“教育机智”和“教育境界”,但是这些基本上是“教师智慧”而不是“教育智慧”。在与“优质教育”相联系方面,教育智慧被认为是创造“优质教育”所需要的东西,缺乏教育智慧的或者没有用上教育智慧的教育不可能是“优质教育”,因此教育智慧只能在“优质教育”中去寻找。当然,究竟什么样的教育可称为“优质教育”,各有各的看法。在我看来,只要符合教育本质要求的教育就可以称为“优质教育”,从“优质教育”中所找到的不是别的,而是对教育本质的更丰富更深刻的理解,而对教育本质的各种理解便是教育智慧。 像评判“优质教育”要有比较全面的指标一样,对教育智慧的评判也必须把握教育智慧的全部构成,但是教育智慧的评判者未必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本文中所呈现的两个实例及其分析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科学意义的教育智慧被普遍排斥在教育智慧之外了。这是很不合理的,因为“优质教育”不可能不按照教育的规律进行,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也不可能没有科学的理解。当然,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也不能仅仅有科学理解,还应该有实践理解和审美理解,这样教育智慧其实是由科学理解生成的以真为旨趣的教育理论智慧、由实践理解生成的以善为旨趣的教育实践智慧和由审美理解生成的以美为旨趣的教育技艺所构成的整体。理解以各种文本为对象,人们通过教育文本的理解可以领悟到其创造者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因此而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这其实也就说明了教育智慧是可以脱离教育文本创造者而存在的。理解具有方法论、认识论和本体论的意义,受其启发,教育智慧在方法论上是指教育主体所具有的广阔的教育视界,是对于教育的同情性理解,是在教育中不断生成的教育学理解;在认识论上,教育智慧是一种向内深入、向本原回溯的过程,是对教育的整体把握,是个人教育知识的生成过程;在本体论上,教育智慧弥漫于教育之中,是对生命意义的筹划和实现,也是一种自知之明。任何理解都不能没有理解主体的介入,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当然不能离开教育主体所具有的“教育理解力”。教育理解力是以教育意义为对象、以情感经验为基石、以自我认识为旨趣的生命过程,在思维上它具有系统性、生成性和涉身性

论文目录

  • 引论 教育智慧理解论的适切性考察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教育智慧理解论视界的形成
  • 三、本文的结构及其主要观点
  • 第一章 对教育智慧的解读
  • 一、教育智慧的意味
  • 二、对作为教育智慧基础的教育本质的审查
  • 三、教育智慧的类型与特点
  • 第二章 理解视界里的教育智慧
  • 一、方法论理解下的教育智慧
  • 二、认识论理解下的教育智慧
  • 三、本体论理解下的教育智慧
  • 第三章 教育智慧的生成基元
  • 一、教育理解力的意义与结构
  • 二、教育理解力的生成机制
  • 三、教育理解力的思维表现
  • 第四章 教育智慧的审美理解
  • 一、工作魅力由教育技艺所造就
  • 二、人格魅力赋予工作魅力以生命力
  • 三、工作魅力的主要生成方式及其条件
  • 第五章 教育智慧的实践理解
  • 一、教育的实践感
  • 二、教育的历史感
  • 三、教育的共通感
  • 第六章 教育智慧的认识性理解
  • 一、教育知识的条件与标准
  • 二、从“知道”走向“理解”
  • 三、从个人经验走向个人理论
  • 第七章 教育智慧的自我超越
  • 一、教育学想象力的属性
  • 二、教育学想象力是创制性教育机智的源泉
  • 三、必要的批评:关注“教育学想象力缺失”现象
  • 四、“教育智慧境界论”的局限及其超越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准确理解名言内涵 增强教育使命感——解读“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J]. 基础教育参考 2017(16)
    • [2].试析大学教育改革瓶颈问题[J]. 智富时代 2017(07)
    • [3].大道至简:芬兰教育行思录[J]. 新课程评论 2017(09)
    • [4].初探教育的本质[J]. 现代交际 2011(10)
    • [5].浅析教育本质与教育功能[J]. 辽宁教育 2014(17)
    • [6].对21世纪教育本质新说法的回顾与反思[J]. 青年文学家 2011(21)
    • [7].以“爱”的名义——我的教育之梦[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17)
    • [8].教育概念与教育本质新解[J]. 上海教育科研 2016(07)
    • [9].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J]. 社科纵横 2010(02)
    • [10].教育的本质是学生的发展[J].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 2010(05)
    • [11].“互联网+教育”下中职学校更应坚持教育本原,不改初心[J]. 高考 2018(35)
    • [12].教育的抽象本质与具体本质[J]. 教育学术月刊 2009(01)
    • [13].教育中的政府角色新探[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8(06)
    • [14].教育的本质与观念的转变[J]. 今日科苑 2008(20)
    • [15].没有终结论争的终结——关于教育本质问题论争的思考[J]. 教育探索 2011(11)
    • [16].成为自己 成全他人——追求教育公平之真谛[J]. 现代教育科学 2015(06)
    • [17].把握教育本质 推进教学改革[J]. 吉林教育 2016(20)
    • [18].追寻学生闪光点,唤醒其成长成才的内驱力[J]. 考试周刊 2016(03)
    • [19].教育的本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育的本质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12)
    • [20].实践哲学的教育意义之理解[J]. 科技资讯 2009(02)
    • [21].教育本质:一种现象学的拓展[J]. 教育学术月刊 2009(11)
    • [22].从中国教育发展历程看广播电视大学的历史使命[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6)
    • [23].教育:为何?何为?——多维视角的教育本质透析[J]. 基础教育 2008(11)
    • [24].教育的应然本质在于“善”[J]. 辽宁教育 2016(13)
    • [25].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对教育本质的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 2013(10)
    • [26].教育:社会之于个人的文化传承[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0(05)
    • [27].浅析教育本质与教育功能[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4(06)
    • [28].人的本质及其教育立场[J]. 现代教育科学 2015(08)
    • [29].教育本质新探[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17)
    • [30].健康课堂离我们有多远[J]. 生活教育 2016(11)

    标签:;  ;  ;  ;  ;  

    教育智慧理解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