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蒸汽论文-任少云,夏登友

汽油蒸汽论文-任少云,夏登友

导读:本文包含了汽油蒸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汽油蒸汽,泄漏,爆炸,火场

汽油蒸汽论文文献综述

任少云,夏登友[1](2019)在《火场条件下相邻汽油罐油蒸汽泄漏及爆炸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油库发生火灾时,临近的油罐内汽油受热形成油蒸汽从呼吸阀泄出,泄漏的油蒸汽与空气混合易点燃,易引起燃烧爆炸事故。本文中以容积为5 000 m~3(?22 m×13 m)的汽油罐泄漏油蒸汽为研究对象,以数值模拟为研究方法,研究了汽油蒸汽泄漏及爆炸规律。研究发现:在距地面高1 m的平面上,当无风且呼吸阀泄漏油蒸汽速率为0.25 m/s时,距该罐中心50 m以外就可视作安全区域;当呼吸阀泄漏的油蒸汽速率为0.25 m/s时,风速达到5.0 m/s及以上,不易积聚成爆炸油蒸汽;当无风时,呼吸阀泄漏油蒸汽的速率增大1个量级,油蒸汽积聚达到爆炸下限1/2所需时间缩短2个量级;当风速为3.0 m/s、呼吸阀泄漏油蒸汽速率为0.25 m/s、泄漏时间为200 s、着火点距罐壁1 m时,距点火源距离增大1个量级,超压峰值下降1~2个量级。(本文来源于《爆炸与冲击》期刊2019年07期)

刘凯,王育林,刘德鹏,徐江峰[2](2017)在《夏季汽油生产中饱和蒸汽压指标的控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车用汽油执行夏季饱和蒸汽压指标期间,饱和蒸汽压超出规格指标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根据分析讨论的结果对生产调和过程优化,最终确定合适的汽油进油比例和生产方案。(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7年12期)

康泉胜,宋晶金,林家宁,李振明[3](2016)在《烟头引燃汽油蒸汽的能力的实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烟头引燃汽油蒸汽的实验,研究烟头的引燃特性。根据事故案例和文献分析设计并进行了四种实验方案以便研究烟头引燃汽油蒸汽的能力和特性,分别为烟头引燃汽油油池实验、烟头引燃织物上汽油蒸汽实验、烟头引燃喷洒汽油实验、烟头引燃地面泄漏汽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设置的四种实验方案下,烟头都无法点燃汽油蒸汽,这是由于烟头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隔绝了汽油蒸汽与烟头高温区之间的接触。以此为在实际生活中处理烟头引起的火灾事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智慧安全与职业卫生的实践研究——2016安全科学与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11-18)

蒋定建,方晓玲,吴立辉,郭江明,邹玉军[4](2016)在《稳定塔控制汽油饱和蒸汽压和液化气碳五含量的优化操作》一文中研究指出稳定汽油饱和蒸汽压作为稳定汽油的主要控制指标,与液化气C5含量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而在液化气中C5含量是最主要的控制指标,其指标为≯3%。本文通过影响稳定塔操作的一些因素来解释并证明稳定塔的饱和蒸汽压与液化气C5含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总结出稳定塔的一些操作规律。(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6年02期)

陈元千,周翠,张霞林,黄祥光[5](2015)在《重质油藏注蒸汽开采预测经济可采储量和经济极限汽油比的方法——兼评国家行业标准的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蒸汽吞吐和蒸汽驱是重质油藏注蒸汽开采的2个重要阶段;经济可采储量和经济极限汽油比,是评价注蒸汽开采的2个重要指标。目前有关重质油藏注蒸汽开采技术可采储量的预测,主要是按照1996和2010年发布的2个国家行业标准提出的注采关系法。该方法是描述累积注汽量与累积产油量的半对数直线关系,其有效应用要依据国家行业标准规定的经济极限油汽比指标中蒸汽吞吐阶段为0.25 t/m3和蒸汽驱阶段为0.15 t/m3;但国家行业标准规定的经济极限油汽比指标过高,致使预测的技术可采储量明显偏低。为此,提出了先利用产量递减法,比较准确地预测经济可采储量;再利用注采关系法,预测经济极限汽油比;研究并分析了国家行业标准的经济极限油汽比指标的不合理性、技术可采储量预测的不可靠性和总技术可采储量的不准确性。通过辽河油田齐40块蒸汽吞吐开采的实际应用表明,新方法预测的经济可采储量为1 573×104t,经济极限汽油比为20 m3/t,相应的经济极限油汽比为0.05 t/m3;而由国家行业标准规定的经济极限油汽比预测的蒸汽吞吐技术可采储量为1 110×104t,仅相当于到2005年的实际累积产油量为1 144×104t。(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5年05期)

孙守华,周洪涛,路蒙蒙,孟祥东[6](2015)在《轻汽油醚化分馏塔再沸器蒸汽波动分析及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石化公司催化裂化轻汽油醚化装置加工方案调整过程中,醚化分馏塔再沸器低压蒸汽流量频繁波动的问题,从轻汽油组成、醚化反应转化率、醚化分馏塔塔内液相组成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发现轻汽油中异戊烯浓度较低,醚化反应转化率较低,导致醚化分馏塔塔底甲基叔戊基醚(TAME)含量降低,进而破坏了醚化分馏塔塔内液相平衡。采取降低轻汽油侧抽出率及提高预反应器进料温度的措施,以控制轻汽油中异戊烯质量分数不小于9.07%及保证醚化预反应器内异戊烯转化率,进而提高了醚化分馏塔塔底TAME含量,消除了低压蒸汽波动现象。在低压蒸汽波动期间,含甲醇的醚化汽油送至甲醇回收单元,回收甲醇后,经C5抽余油线,送至成品罐,稳定了装置操作,提高了醚化汽油质量。(本文来源于《炼油技术与工程》期刊2015年04期)

李燕[7](2014)在《汽油饱和蒸汽回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汽油蒸汽回收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及膜分离法等油气回收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4年18期)

张跃[8](2014)在《93#汽油蒸汽的爆炸特性及其抑制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燃性气体和液体蒸汽的爆炸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爆炸灾害形式。现今人们对可燃性气体爆炸的抑制技术研究较多,而可燃性液体蒸汽因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其爆炸危害却常常被忽略。汽油作为人类生产生活中一种最为常见的可燃性液体,具有很高的燃烧爆炸危险性。因此,探究汽油蒸汽爆炸的抑制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93号汽油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主要成分分别为钠盐、磷酸铵盐、超细磷酸铵盐和超细聚磷酸铵盐的4种干粉,评估其对汽油蒸汽爆炸的抑制效果。在原有220L爆炸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可燃性气体(液体蒸汽)的抑爆装置,在初期实验中,测试了汽油蒸汽的爆炸最猛烈浓度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爆炸下限和最小点火能。在抑爆实验中,利用时间继电器调节油气的点火时间,使得干粉在油气爆燃转爆轰阶段被喷射出去,比较抑爆前后汽油蒸气爆炸的峰值压力、压力上升速率和能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汽油蒸汽的爆炸最猛烈浓度为2.9%(V/V),最大爆炸压力在0.996MPa左右;随着油气温度的升高其爆炸下限和最小点火能均呈降低趋势。不同干粉具有不同的最佳点火延迟时间,粒径越小的干粉需要的点火延迟时间越长;不同成分、不同粒径的干粉具有不同的最佳抑爆质量浓度,4种干粉的最佳抑爆浓度大致为:钠盐0.455g/L,铵盐0.228g/L,超细铵盐0.682g/L,超细聚磷酸铵盐0.227g/L;适当降低干粉粒径有利于油气的抑爆;四种干粉对于汽油蒸汽爆炸的抑制作用由高到低依次为:超细铵盐干粉>铵盐干粉>钠盐干粉>超细聚磷酸铵盐干粉。在文章最后,对汽油蒸汽的抑爆技术做了总结和展望,对防治油气爆炸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4-05-29)

何俊辉[9](2014)在《低比例甲醇汽油饱和蒸汽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比例甲醇汽油具有较高的雷德饱和蒸汽压。汽油的雷德饱和蒸汽压约为60kPa,纯甲醇的约为32kPa,但是当低比例(不大于20%)的甲醇掺入汽油后,低比例甲醇汽油的饱和蒸汽压会突增10kPa以上,造成低比例甲醇汽油具有较高的挥发性,饱和蒸汽压升高。饱和蒸汽压问题使低比例甲醇汽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产生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加油站加油机加油过程中使用故障;(2)高温气阻导致汽车发动机启动困难;(3)轻组分在运输过程易挥发损失;(4)挥发出来的甲醇、小分子烃类和甲苯等芳烃化合物造成环境污染,损害人体健康。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甲醇汽油的产业化推广。本课题通过研究低比例甲醇汽油易挥发组分的分子组成,以及分子组成与饱和蒸汽压的关系,从而揭示饱和蒸汽压产生的原因,为解决饱和蒸汽压问题明确方向。本课题从不同比例甲醇汽油雷德饱和蒸汽压变化趋势、低比例甲醇汽油恩氏蒸馏窄馏分烃类分子组成、轻馏分(10%馏分)分子组成、易挥发组分和烃类分子组成与饱和蒸汽压关系的数值模拟等方面,研究低比例甲醇汽油的分子组成对饱和蒸汽压的影响。采用甲醇与基础汽油(92#汽油或石家庄催化裂化汽油)配制成的不同比例甲醇汽油,测定其雷德饱和蒸汽压,结果表明:甲醇汽油的雷德饱和蒸汽压随甲醇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甲醇比例为30%前,饱和蒸汽压都较基础汽油高10kPa以上。油品的恩氏蒸馏馏程可以反映油品的挥发性。将甲醇和基础汽油按体积比15:85配制成M15汽油进行蒸馏,从初馏点到终馏点接取窄馏分进行分析,以确定窄馏分的烃类化合物组成,结果显示:M15甲醇汽油初馏点降低约1℃;10%馏分馏出温度降低;在约60℃前馏出速度较慢。现代分析技术的进步,使分析复杂化合物的分子组成称为可能。利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汽油PONA(P:烷烃,O:烯烃,N:环烷烃,A:芳烃)分析方法,分析了低比例甲醇汽油及馏分的化合物烃类分子组成,对占含量90%以上的116种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低比例甲醇汽油恩氏蒸馏窄馏分、轻馏分(10%馏分)、易挥发组分的研究结果表明:甲醇、异丁烷、1-丁烯或异丁烯、正丁烷、反-2-丁烯、异戊烷、2-甲基-1-丁烯、正戊烷、反-2-戊烯、顺-2-戊烯、2-甲基-2-丁烯、甲基叔丁基醚(92#汽油)、2,3-二甲基丁烷、2-甲基戊烷、3-甲基戊烷、正己烷、甲基环戊烷和甲苯等化合物是主要的易挥发组分,它们占各油品组分总量的80%以上,是影响低比例甲醇汽油雷德饱和蒸汽压的主要组分。在分析单体烃组成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蒸汽压方程,建立了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低比例甲醇汽油分子组成与饱和蒸汽压的关联,为实际应用中解决低比例甲醇汽油高温气阻问题提供基础理论数据。(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4-05-21)

姜蕾[10](2014)在《浅谈如何降低汽油加氢中压蒸汽消耗》一文中研究指出调整预分馏塔底及塔顶的温度,可实现预分馏轻汽油和预分馏重汽油的切割分离,最终实现汽油选择性加氢的工艺过程。蒸汽的饱和温度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升高,再换热过程中,当温度降低到低于蒸汽饱和温度时,蒸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蒸发潜热能。采取措施,停掉做减温减压用的除氧水,减少了除氧水的消耗,使得中压蒸汽单独进入减压器,压力降低。(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4年05期)

汽油蒸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针对车用汽油执行夏季饱和蒸汽压指标期间,饱和蒸汽压超出规格指标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根据分析讨论的结果对生产调和过程优化,最终确定合适的汽油进油比例和生产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汽油蒸汽论文参考文献

[1].任少云,夏登友.火场条件下相邻汽油罐油蒸汽泄漏及爆炸规律[J].爆炸与冲击.2019

[2].刘凯,王育林,刘德鹏,徐江峰.夏季汽油生产中饱和蒸汽压指标的控制优化[J].化工管理.2017

[3].康泉胜,宋晶金,林家宁,李振明.烟头引燃汽油蒸汽的能力的实验分析[C].智慧安全与职业卫生的实践研究——2016安全科学与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4].蒋定建,方晓玲,吴立辉,郭江明,邹玉军.稳定塔控制汽油饱和蒸汽压和液化气碳五含量的优化操作[J].石油化工应用.2016

[5].陈元千,周翠,张霞林,黄祥光.重质油藏注蒸汽开采预测经济可采储量和经济极限汽油比的方法——兼评国家行业标准的预测方法[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

[6].孙守华,周洪涛,路蒙蒙,孟祥东.轻汽油醚化分馏塔再沸器蒸汽波动分析及措施[J].炼油技术与工程.2015

[7].李燕.汽油饱和蒸汽回收方法[J].广东化工.2014

[8].张跃.93#汽油蒸汽的爆炸特性及其抑制实验研究[D].中北大学.2014

[9].何俊辉.低比例甲醇汽油饱和蒸汽压研究[D].中北大学.2014

[10].姜蕾.浅谈如何降低汽油加氢中压蒸汽消耗[J].科技创新导报.2014

标签:;  ;  ;  ;  

汽油蒸汽论文-任少云,夏登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