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学院附属小学杨国兰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写字教学提了几条目标及建议,我把它归纳为:一是学生写字要注意双姿;二是写字时注意按笔顺规则及间架结构,随着年级升高,写字要有一定速度;三是要让学生在写字过程中感受汉字形体美。其背后隐藏着这样的信息:写字应是识字教学的延伸,不仅要把字写好,且在此基础上要体会它的形体美,实际上也就是要让学生体验汉字以义构形之趣。
〔关键词〕写字教学小学语文方法
1机械被动的练习———“形”的概念化
听过不少写字教学指导课,大多老师简要分析汉字的部件或笔画(如横折折撇、竖弯钩),然后示范书写,接着学生临写,再作些简要的指点,最后布置学生机械抄写。显然,这是老师缺乏汉字的构字原理知识。要知道,学生在观察、临写示范汉字前,主观意识过强,客观意识过弱,往往观察不细,容易想当然。学生对示范汉字的种种特点视而不见,而老师往往让学生一个抄十次八次,他们写字养成了只凭大概相似,而不求精确,临写出的字体和范字当然就相差甚远也就并不奇怪了。要克服这种心理,首先应尽可能让书写对象(笔画、字体)变为学生熟知的生动形象的物体,以激起学生对书写对象的兴趣,唤起认同、共鸣的心理。
2整体意识淡薄———“型”的局部化
从目前的课堂观察来看,学生书写汉字时,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主要表现在:学生在临字时,往往是看一笔,写一画,缺乏全盘、整体的意识,从而造成各笔画各部首之间失去有机的联系,结构布局不合理,行气脱节,书写的字难以达到美观、气韵生动的效果。习惯后,我们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临习字帖之前,应让他们从大整体出发,从一个字,几个字乃至一行字,一个篇幅的字出发,把握整体形象、整体效果,做到胸有成竹。那么如何应对学生书写汉字时心中无“形”也没“型”的弊病呢?笔者在实践总结出以下操作方法:
2.1讲构字原理,让学生心中有“形”。大家都知道,儿童是用形象来思维的。汉字原本是一个枯燥的符号,如果不从识字就与写字结合,学生心中未有其“形”,就会对书写不感兴趣,对汉字笔画的书写找不到应有的感觉。教学中化枯燥作为形象,适当穿插一些汉字的构字原理,学生在书写汉字的时候,脑海里就会出现这个字的的边线轮廓,并以此想象字形的特点,或从整体的字形中想象生动有趣的画面,从而达到整体认识汉字形状的特点。
下面以“庆”字的书写为例:写字教学指导片段一:师:怎样写好“欢庆”的“庆”字呢?生1:一点、一横、竖撇(广),然后是一横、一撇、一捺(大)。师:这位同学能按笔顺规则来写,很好。生2:“庆”就是“广”字下面加个“大”。师:用加一加的方法,也很好……
评析:这样指导书写“庆”字,属于传统的机械的方式,即单纯地拆除“庆”部件来指导。从实际效果来看,学生要么把“广”字头写小了,要么把“大”字写宽了。字形结构还是出现了偏差,缺乏美观,而且久而久之,学生对汉字书写失去兴趣。
写字教学指导片段二:师:“欢庆”的“庆”字是“广”字下面加个“大”,我们前面通过学习偏旁部首已经知道了“广”与房屋有关,与“大”字联系起来,“庆”字可以怎样写好呢?生1:“广”表示房子,一间“大”房子建好了,但“大”字不能超越房子,应写在“广”的里面。师:形义结合得很好。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生2:“广”表示房子,房子就是家,“家”里有了“大”,“广”字的竖撇稍长一点,“大”字的撇要短一点。师:说得也很符合情理,“广”和“大”的形义也结合得很好。“庆”字的繁体是“慶”,表示别的人家有了喜事,于是手捧着鹿皮当着礼物前往庆贺。今天我们使用的是简化字的“庆”,同学们能根据“广”和“大”的形义结合起来理解“庆”字的字义,这很好。
评析:结合汉字的构形原理来教写汉字,学生在观察中能饶有兴味地感受到了汉字整体形态的形象美,既提高了学生书写的兴趣,又能把字形把握好。如果再加上老师示范,学生临字练习,效果就会好多了。
2.2让汉字建立字群模型,让学生心中有“型”。我们把汉字各种形态特点进行归类,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便于小学生识别、领悟的字形模块,使学生在书写前能做到“心中有型”。
教学片断(“察”、“春”、“香”、“登”):师:同学们,我们在写字的时候要注意汉字的“体型”,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汉字有什么形体特点?生:这些字的上半部分盖住下半部分,上宽下窄。师:对,这是你的发现,我们根据这类字的体形特点,取一个名称。生:“伞体型”“锅盖型”……师:都可以,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上部分宽,下半部分要写得略长。
评析:这样指导,目的是让学生在遇到这类字的时候,脑海中出现一个“伞体”形的模块,写起字来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学生在写字前心中有了字形的模块,写起字来,就能从大局着眼,行笔自如。
我们课标中对学生书写汉字有三个要求:正确、规范、美观。指导学生书写汉字时,适当地用汉字学中的构字原理,就能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再对“汉字”进行归纳,采用“字群模型”,书写就能达到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