鲆鲽类生长抑素的研究

鲆鲽类生长抑素的研究

论文摘要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是最早发现于哺乳类中的一种激素,后证明在脊椎动物体内广泛存在,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等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具备多种生理功能。我国对鱼类SS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而海水鱼SS方面的研究目前尚属空白。本论文以牙鲆和大菱鲆成鱼及各发育时期的鱼苗作为实验材料,采用链霉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trept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SABC)免疫细胞化学法,利用兔抗生长抑素血清对牙鲆和大菱鲆成鱼及其个发育时期中生长抑素分泌细胞进行了鉴别和定位研究,并对SS分泌细胞的类型和生理功能进行了探讨。 牙鲆成鱼体内SS细胞仅散在分布于牙鲆的胃和肝胰脏中。在胃中,SS细胞主要散在于胃粘膜上皮、胃小凹的底部上皮和胃腺的颈部周围分布。粘膜上皮中的SS细胞大多数呈长梭形和长颈瓶形,胃腺中的通常为圆形、椭圆形和梨形。胰脏中SS细胞零散地分布于胰岛细胞之间,数量很少,主要呈圆形。大菱鲆成鱼体内SS细胞存在于食道后段和胃中。在食道后段,仅有少量圆形和梭形SS细胞偶见于粘膜上皮中。胃中SS细胞主要散在于胃粘膜上皮和胃腺的颈部周围分布,形态以圆形和长梭形为主。根据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分类标准(杨贵波,1994),牙鲆和大菱鲆的胃中均具有四种类型的SS分泌细胞,提示鲆鲽类的胃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牙鲆胚后发育过程中,30日龄之前消化道内无SS细胞的存在;40日龄后在食道后段及胃中检测到免疫阳性SS细胞。食道后段SS细胞分布于粘膜上皮中,胃中SS细胞主要分布于胃腺及胃腺颈部周围,整个消化道SS细胞以圆形为主。90日龄幼鱼食道后段的SS细胞主要呈长梭形,胃中SS细胞具有全部四种类型,以第一、三、四型为主。 大菱鲆胚后发育阶段,24日龄之前消化道内尚未出现SS细胞;第29日龄后胃中出现SS免疫阳性细胞,主要散在分布于胃腺的颈部周围,形态以第三、

论文目录

  • 前言
  • 1 鱼类内分泌研究概况
  • 1.1 组织学技术
  • 1.2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 1.2.1 免疫荧光间接法
  • 1.2.2 过氧化酶抗过氧化酶法
  • 1.2.3 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法
  • 1.2.4 链霉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
  • 1.3 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 2 鱼类生长抑素的研究概况
  • 2.1 鱼类SS家族的多基因表达
  • 2.2 鱼类SS受体
  • 2.3 鱼类SS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
  • 2.3.1 SS与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之间的关系
  • 2.3.2 SS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类生长因子-I的关系
  • 2.3.3 多巴胺、性激素对SS的影响
  • 2.3.4 营养物质对SS表达的影响
  • 2.3.5 SS的其它功能
  • 3 鲆鲽类生物学研究概况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一章 牙鲆和大菱鲆生长抑素分泌细胞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1.1.1 实验材料
  • 1.1.2 试剂
  • 1.1.3 主要使用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取材及石蜡切片的制备
  • 1.2.2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 1.2.3 观察、计数与拍照
  • 2 结果
  • 2.1 SS分泌细胞的分布
  • 2.1.1 牙鲆SS分泌细胞的分布
  • 2.1.2 大菱鲆SS分泌细胞的分布
  • 2.2 SS分泌细胞的形态
  • 2.2.1 牙鲆SS分泌细胞的形态
  • 2.2.2 大菱鲆SS分泌细胞的形态
  • 2.3 SS分泌细胞的类型
  • 3 讨论
  • 4 图版说明
  • 第二章 大菱鲆仔稚幼鱼期消化道生长抑素分泌细胞的定位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1.1.1 实验材料
  • 1.1.2 抗血清及试剂
  • 1.1.3 主要使用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取材及石蜡切片的制备
  • 1.2.2 免疫细胞化学主要染色步骤
  • 1.2.3 观察、计数与拍照
  • 2 结果
  • 2.1 SS分泌细胞在消化道中的出现、分布和形态
  • 2.2 SS分泌细胞类型的变化
  • 3 讨论
  • 3.1 SS分泌细胞的出现
  • 3.2 发育过程中SS细胞类型的变化
  • 3.3 SS分泌与盐度之间的关系
  • 4 图版说明
  • 第三章 牙鲆仔稚幼鱼期消化道生长抑素分泌细胞的定位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1.1.1 实验材料
  • 1.1.2 抗血清及试剂
  • 1.1.3 主要使用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取材及石蜡切片的制备
  • 1.2.2 免疫细胞化学主要染色步骤
  • 1.2.3 观察、计数与拍照
  • 2 结果
  • 2.1 SS分泌细胞在消化道中的出现和分布
  • 2.2 SS分泌细胞的形态和类型
  • 3 讨论
  • 3.1 SS分泌细胞的出现及发育中类型的变化
  • 3.2 牙鲆和大菱鲆之间SS细胞的比较
  • 3.3 SS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 4 图版说明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的临床研究进展[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7(04)
    • [2].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研究[J]. 现代养生 2017(06)
    • [3].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J]. 健康之路 2017(07)
    • [4].内镜处理联合国产生长抑素或进口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9(26)
    • [5].国产与进口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对比[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06)
    • [6].停用生长抑素后发生低血糖与腹泻的原因分析[J]. 中国乡村医药 2015(11)
    • [7].生长抑素及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 北方药学 2012(03)
    • [8].生长抑素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机制研究[J]. 现代肿瘤医学 2011(11)
    • [9].停用注射用生长抑素致严重腹泻1例[J]. 中南药学 2010(10)
    • [10].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 华西医学 2008(06)
    • [11].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20)
    • [12].生长抑素用于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探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8(28)
    • [13].生长抑素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94)
    • [14].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98)
    • [15].生长抑素在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术后应用的疗效观察[J]. 海峡药学 2013(04)
    • [16].生长抑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诊治分析[J].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2(02)
    • [17].生长抑素与消化系统功能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1(15)
    • [18].生长抑素针治疗消化道出血疗效初步观察及评估[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15)
    • [19].生长抑素治疗老年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大出血的疗效[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07)
    • [20].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探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13)
    • [21].生长抑素的分布及其功能研究进展[J]. 运动 2012(12)
    • [22].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 2008(02)
    • [23].生长抑素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9(02)
    • [24].国产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分析[J]. 北方药学 2019(06)
    • [25].持续血液净化联合生长抑素泵入法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04)
    • [26].注射用生长抑素在大咯血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15(11)
    • [27].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探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3(20)
    • [28].长效生长抑素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0例疗效分析[J]. 当代医学 2013(24)
    • [29].生长抑素在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治疗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09(09)
    • [30].血管生长抑素与胎儿生长受限[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02)

    标签:;  ;  ;  ;  

    鲆鲽类生长抑素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