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公司股权激励的核心目标是解决上市公司经营者和股东之间利益不一致所产生的委托一代理矛盾,通过让经营者持有一部分股权,从而使经营者具有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双重身份,由此刺激经营者创造优秀业绩,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根据现代激励理论,股权激励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方式,是适合现代企业长期发展的激励手段。从国外经验和实践情况来看,通过股权激励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发展与股东价值的增值。我国上市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股权激励的早期探索,但由于相关政策的缺乏,早期股权激励制度的建立走过了一条迂回曲折的道路,且激励效果不明显;2005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展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出台,股权激励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本文从股权激励的基本理论入手,简要介绍了国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践经验,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己有的股权激励实践情况。文章注重股权激励的时效性,重点分析了我国新《公司法》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实行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践的新情况,并对一些具有代表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和对比研究。以期找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性质、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选择股权激励模式的策略方案;同时详尽分析了当前股权激励的具体方案设计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此外,对股权激励的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也进行分析和提出建议,以希望为进一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股权激励之路作些贡献。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前言1.1 研究背景和目的1.2 文献综述1.2.1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1.2.1.1 委托—代理理论——股权激励产生的源动力1.2.1.2 人力资本理论——股权来源和基础1.2.2 实证研究回顾1.2.2.1 国外实证研究回顾1.2.2.2 国内实证研究回顾1.2.3 研究状况评述1.3 本文的研究方法1.4 本文的研究方案第二章 股权激励概述2.1 股权激励相关术语2.2 股权激励一般模式2.2.1 股权激励模式维度分析2.2.2 以股票期权为首的股权激励模式介绍第三章 股权激励实践3.1 美国股权激励实践3.1.1 美国股权激励实践概况3.1.2 美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主要模式和制度环境3.1.2.1 美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主要模式3.1.2.2 美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3.1.2.3 美国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制度环境3.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践3.2.1 我国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的制度背景3.2.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一般模式3.2.2.1 早期股权激励的模式3.2.2.2 新时期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主要模式3.2.3 员工持股和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实践3.2.3.1 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的实践3.2.3.2 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实践3.3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3.3.1 微观层面3.3.2 宏观层面3.3.2.1 法律法规方面3.3.2.2 证券市场弱有效性3.3.2.3 经理人市场不成熟3.3.2.4 内部公司治理问题3.3.2.5 会计、税收问题3.4 美国股权激励对我国构建股权激励机制的经验启示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几种股权激励模式典型例证4.1 股票期权典型例证4.1.1 股票期权设计要素4.1.2 案例例证4.1.2.1 中捷案例—拔沪深股市股权激励头筹4.1.2.2 伊利案例—国内首家因股权激励业绩亏损的上市公司4.2 限制性股票典型例证4.2.1 限制性股票设计要素4.2.2 案例例证4.2.2.1 华侨城A——沪深股市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第一股4.2.2.2 万科A——业绩股票股权激励第一股,也是认同度最高的方案4.3 股票增值权典型例证4.3.1 股票增值权设计要素4.3.2 案例例证4.3.2.1 上海贝岭案例——严格意义上是奖金的延期支付4.3.2.2 广州国光案例——股票期权加股票增值权的尝试第五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选择与方案设计5.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策略5.1.1 不同企业类型选择股权激励模式策略5.1.2 不同行业企业选择股权激励模式策略5.1.3 不同生命周期企业选择股权激励模式策略5.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设计5.2.1 激励对象5.2.2 股票来源5.2.3 激励数量5.2.4 资金来源5.2.5 考核指标第六章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股权激励之路6.1 完善政策法规6.2 完善经济环境6.2.1 提高证券市场有效性6.2.2 完善高管人员市场选择6.3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结论及展望附表参考文献发表论文、参加科研情况说明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股权激励论文; 上市公司论文; 人力资本论文; 激励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