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天然制曲过程动态的研究

豆豉天然制曲过程动态的研究

论文摘要

豆豉是以整粒大豆(或豆瓣[0])为原料,经浸泡、蒸煮、制曲、发酵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大豆发酵食品,豉曲的质量对豆豉产品质量及生产周期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对豆豉天然制曲过程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以期对豆豉制曲过程的控制起到指导作用。研究发现豆豉制曲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为霉菌和细菌,它们是制曲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微生物。酵母菌的数量很少,对制曲过程没有大的影响。霉菌同细菌相比较,在制曲的48小时内,霉菌的数量不占优势,而细菌占优势。72小时之后霉菌的数量远远超过细菌,一直持续到制曲结束。[0]制曲过程中的霉菌主要是米曲霉。在整个制曲过程中蛋白酶酶活先升后降;主要是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活性一直很低,在制曲开始的第三天、第四天,中性、碱性蛋白酶酶活分别达到最高,以后逐渐减少。纤维素酶在整个制曲过程中活性一直都很低。还原糖在制曲过程中一直在增加,但是增长缓慢。在制曲过程中由于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产蛋白酶作用,使原大豆中的蛋白质降解成多肽和氨基酸等可溶性含氮物,所以氨基酸态氮一直呈增加趋势。在豆豉的天然制曲过程中pH值一直增加。在整个制曲过程水分一直在不断降低。本课题研究了豆豉天然制曲过程的微生物和主要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微生物及理化指标间的联系,并结合传统豆豉制作过程依靠感官确定豉曲成熟的方法,表征了豉曲成熟的微生物及理化指标:霉菌总数数量级为109cfu/g,其中约90%为米曲霉。蛋白酶酶活大约为676u/g。此时,还原糖含量约为6.50%,氨基酸态氮含量约为0.10%,水分约为52.87%,pH值大约在7.0左右。科学地进行质量的评价关键不仅在于确定全面地评价指标体系,更重要的是相对准确地确定出指标的权重。本体系建立在豉曲符合相关的卫生指标等的前提下,阐明豉曲是否在后发酵中具有更大的生化潜能,在后发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根据上述制曲过程的动态研究及其对指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选定微生物指标、生化指标及感官指标三个指标作为豉曲质量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通过制曲过程的动态检测及后发酵结果,借助层次分析法得到其权重,理化指标约为:0.6986、微生物指标约为:0.2370、感官指标约为:0.0643。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大豆简介
  • 1.1.1 大豆营养及功能
  • 1.1.2 大豆应用
  • 1.2 豆豉简介
  • 1.2.1 豆豉的功能
  • 1.2.2 豆豉的生产现状
  • 1.2.3 豆豉的生产工艺
  • 1.3 豆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现状
  • 1.4 豉曲的研究现状
  • 1.4.1 豉曲微生物的研究
  • 1.4.2 豉曲生化指标的研究现状
  • 1.4.3 豉曲质量体系的研究现状
  • 1.5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1.5.1 立题依据
  • 1.5.2 研究内容
  • 第2章 豆豉天然制曲过程理化指标动态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主要设备
  • 2.2.2 原材料
  • 2.2.3 实验方法
  • 2.3 结果分析
  • 2.3.1 水分
  • 2.3.2 蛋白酶活性
  • 2.3.3 纤维素酶活性
  • 2.3.4 还原糖
  • 2.3.5 氨基态氮
  • 2.3.6 pH 值
  • 2.3.7 小结
  • 第3章 豆豉天然制曲过程微生物动态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材料
  • 3.2.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制曲过程菌相变化
  • 3.3.2 霉菌的鉴定
  • 3.3.3 细菌的鉴定
  • 3.3.4 酵母菌的鉴定
  • 3.3.5 小结
  • 第4章 豆豉豉曲的成熟
  • 4.1 理化指标
  • 4.1.1 蛋白酶酶活
  • 4.1.2 水分
  • 4.1.3 pH 值
  • 4.1.4 氨基酸态氮
  • 4.1.5 还原糖
  • 4.1.6 纤维素酶酶活
  • 4.2 微生物指标
  • 4.3 小结
  • 第5章 豉曲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 5.1 引言
  • 5.2 方法
  • 5.2.1 层次分析法
  • 5.2.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 5.2.3 豉曲质量评价指标的构成
  • 5.3 结论
  • 5.3.1 分层
  • 5.3.2 确定判断矩阵P
  • 5.3.3 求解特征向量W
  • 5.3.4 一致性检验
  • 5.3.5 计算第二层次的权重集
  • 5.3.6 新质量指标体系
  • 5.4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泸型酯化曲在制曲过程中生化性能变化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0(03)
    • [2].多菌种混合制曲过程中微生物分布的研究[J]. 中国酿造 2010(04)
    • [3].不同工艺制曲过程中微生物分布与蛋白酶变化研究[J]. 中国酿造 2010(05)
    • [4].北京周边地区低盐固态制曲过程中酶系活力的变化[J]. 中国酿造 2012(06)
    • [5].制曲过程中关键环节调控研究进展[J]. 酿酒科技 2012(10)
    • [6].珍珠贝肉制曲过程中物质代谢与酶活之间的关系[J]. 现代食品科技 2014(01)
    • [7].不同温度大曲制曲过程理化指标变化分析研究[J]. 酿酒科技 2014(06)
    • [8].永川豆豉制曲过程中基本成分及生物胺含量变化[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03)
    • [9].酱油制曲过程中酪氨酸酶的研究[J]. 中国调味品 2013(07)
    • [10].大曲制曲过程中挥发性组分变化规律的研究[J]. 酿酒科技 2012(10)
    • [11].酱油制曲过程中理化、生化指标动态变化[J]. 中国酿造 2010(05)
    • [12].豆豉天然制曲过程的动态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8(02)
    • [13].老白干香型白酒制曲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风味成分的关系[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16)
    • [14].酱油圆盘制曲过程中蛋白酶酶活研究[J]. 中国调味品 2016(03)
    • [15].绍兴黄酒熟麦曲制曲过程的宏蛋白质组学研究[J]. 中国酿造 2014(02)
    • [16].北方中高温包包曲制曲过程关键控制点分析[J]. 现代食品 2016(03)
    • [17].酱油制曲过程中蛋白质的降解规律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2(07)
    • [18].中高温大曲制曲过程关键控制点探析[J]. 酿酒 2015(01)
    • [19].绍兴黄酒麦曲制曲过程的宏蛋白质组学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01)
    • [20].中高温大曲制曲过程关键控制点探析[J]. 酿酒科技 2015(03)
    • [21].酱油制曲过程污染的危害与防治[J]. 中国调味品 2012(10)
    • [22].潼川豆豉制曲过程中理化指标变化规律[J]. 中国调味品 2019(10)
    • [23].乌衣红曲制曲工艺研究[J]. 中国酿造 2009(04)
    • [24].稻花香包包曲制曲过程微生物区系动态变化研究[J]. 酿酒 2010(02)
    • [25].酱油制曲过程中蛋白酶和谷氨酰胺酶活力影响因素[J]. 食品科学 2010(17)
    • [26].浓香型大曲酒丢糟用于制曲的研究进展[J]. 酿酒科技 2011(08)
    • [27].季节性制曲效果比较研究[J]. 中国酿造 2010(02)
    • [28].红曲米醋制曲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替及其对生化指标的影响[J]. 中国酿造 2019(12)
    • [29].新型控温喷雾加湿系统在酱油生产平床制曲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4(02)
    • [30].制曲过程中不同原料配比、润水量对成曲pH值、酶活的影响研究[J]. 中国调味品 2014(09)

    标签:;  ;  ;  ;  ;  

    豆豉天然制曲过程动态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