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疗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指出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魏磊[2](2021)在《A医院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数字医疗信息服务组织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加入世贸组织以及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提高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已是我国数字医疗信息服务组织不断增强患者(顾客)满意、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再加上近年来,中国社会制度不断完善,经济体制不断优化,医疗卫生体制也在进行着改革,再加上科技的发展,数字医疗信息服务也被许多医院所引进,正因为瑞昌,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三甲医院来说,是当今中国覆盖面最广的医疗服务体系,三甲级医院在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医学界的影响很大,可连接上、下医疗服务机构,在医疗服务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对三甲级医院的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的研究非常重要,但三甲级医院的医疗信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还不是很完善,没有具体的指标,评价模型也缺失。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模型,进行一系列评价,找出三甲医院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的不足,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从而有效促进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的发展。本文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医疗服务质量理论、经济学相关理论、患者(顾客)满意理论、社会伦理学理论及行为科学理论,在明确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前提下,对A医院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从课题研究的相关背景入手,首先详细的概述了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理论,然后重点的对A医院患者(顾客)满意度进行了调查设计,接着对A医院的患者(顾客)满意度进行了分析,进行了A医院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现状评价,并分析了A医院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问题,包括医护人员储备不足、医院综合管理质量与技能存在缺陷、管理制度权责还不够清晰、改革缺乏相应协调机制,随后对构建A医院终末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终末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权重、医院总体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综合评价与分析、评价指标的确定与数据预处理、结果与讨论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对A医院的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提出了改进对策,包括改善服务理念的情感价值策略、完善医院的相关制度规划、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品质、建立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补救策略、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管理的持续性策略。对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进行测评,并根据医疗机构自身的指标排序来考虑增减指标的相关操作,对自身的数字医疗信息服务水准进行提升。

朱旭钰[3](2020)在《现代医院管理视野下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研究 ——以苏州市XX医院为例》文中指出现代医院管理背景下我国处于多元办医格局,医院数量逐年增加,评审评价不断开展。其中,我国民营综合性医院数量多,但评审评价参与度不高,评价级别低。医院评审评价在确保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规范运营管理,提升整体水平,促进长远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都采取的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全世界公认的医院管理重要制度之一,也是我国建立并完善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民营医院参与到医院评审评价活动中,既符合国家政策需要,又能促进医院内部管理科学化,保障医院医疗质量,提升医院整体水平,助力医院评审评价管理现代发展。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和总结归纳法五种研究方法,结合三种理论,现代医院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在现代医院管理背景下对民营综合性医院的评审评价进行整体性、全面性研究。梳理我国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现状,阐述我国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发展历程,论证我国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出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进展状况,并对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以苏州市XX民营综合性医院为个案实地深入调研,结合XX医院概况,归纳XX医院内部评审评价实施采取的相应措施,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与此同时,对医院外部评审评价状况展开研究,包括政府机构对医院评审评价的现场检查、系统追踪与实地考核,社会组织的满意度调查分析与医疗行业协会的客观评价,综合总结内外两方面评审评价,以小见大,完善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对策建议,探索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现代发展方向,提出评审主体多方参与,管理方式规范化;组建评审团队系统,评价执行专门化;医院评价综合统一,实施细则同质化;标准设置更加全面,评审内容科学化;条款分布细化至点,评价方式精细化;紧密结合医改动向,彰显评审特色化;运用网络数据技术,融入评审信息化七大方向。

张妮[4](2020)在《基于PDCA循环的X精神专科医院不良事件报告信息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新医改的稳步推进,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患者安全目标》、《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细则(2011年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及《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等相关规定,提升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成为医院改革的核心,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则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不良事件报告管理是实现该目的的重要手段,具有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不良事件定义的分析,结合X精神专科医院不良事件报告管理的研究,利用文献分析法、现场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归纳总结法分析该医院现有不良事件报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不良事件报告信息系统的必要性。根据医院管理层级,将不良事件报告信息系统的用户进行分类,并将该医院的不良事件分为9大类、39小类,对不良事件报告管理流程和数据流程进行分析,形成管理有序、全员参与的闭环式管理。引入PDCA循环理论,设计了医院不良事件报告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七大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制度管理模块、事件报告模块、事件处理模块、事件查询模块、事件统计分析模块以及事例公布模块。本系统使用B/S模式的三层结构、Java编程语言以及SQL Server数据库,实现不良事件报告的上报、处理、查询、统计分析、反馈、学习等功能。本文对不良事件报告信息系统的研究,能够对医院各种过失信息进行更加准确的掌握,从而对各类不良事件形成更为科学的判断,有效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为提升医院综合医疗水平、实现社会效益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任璐[5](2020)在《基于“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兴盛,“互联网+”城市医联体的建设也蓬勃发展起来。据国家卫健委公告,截至2017年底,全国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参与了医联体建设,实现三级公立医院医联体建设“全覆盖”。在城市医联体建设发展过程中,依托“互联网+”进行的在线预约挂号、检查检验结果在线查询、电子病历共享等信息化建设已经初显成效,有些医联体甚至实现了电子处方流动、医保在线支付,患者就医越来越便利、享受到的服务也越来越优质。然而,许多城市医联体对各级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的标准不统一、监督不同步、考核不一致,极大降低了患者就医体验和医疗服务水平。另外,医联体对于“互联网+”的深层次挖掘还不够,没有将互联网创新驱动、连接一切的特征充分融入信息化建设中,如各级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数据和指标实时抓取、分析、评价,这项功能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患者体验、大幅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未来发展的主导趋势。研究方法在第一部分“‘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现状分析及进展借鉴”中,论文运用文献研究、对比分析、社会调查、专家咨询、SWOT分析、系统评价等方法,对“互联网+”环境下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在第二部分“‘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问题分析”中,论文从“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入手,归纳了相关概念、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对于医疗质量的意义、找出了国内“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存在的矛盾问题;通过研究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当前取得的一些成果,总结出了国外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借鉴启示;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我国“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的对策措施,并对下一步发展趋势进行了描述和展望。第三部分“加强‘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的对策措施”中,论文以病人为中心、以患者安全为牵引、以医疗质量管理为核心,在判读当前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政策要求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国内外互联网技术在医联体中的应用现状及医疗质量管理方式方法,找出国内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存在的矛盾问题、借鉴国外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的先进经验。通过SWOT方法改进的SWOC方法分析,研究出符合患者就医需求、适合公立医院改革和“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内在要求、适应当前国内医疗卫生大环境的医疗质量管理改进措施,促进“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在第四部分“‘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对策措施评价系统建立”,中,论文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将6个方面的措施提炼为3个类别、11个点位作为评价对象,拟制了咨询问卷,从军队和地方选取从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相关领导、医疗质量管理岗位工作人员、医疗质量管理政策研究专家以及医院临床医生共16人进行了专家咨询论证,形成了相关措施的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研究结果1.阐述互联网+、医联体、医疗质量的概念,以及“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相关理论,包括分级诊疗、内部运行机制、绩效考核等。2.分析了“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国内外发展现状,包括当前医联体运行现状,从分级诊疗、医疗质量考核和监管、诊疗流程、信息化建设等;在进行国内外对比分析后,阐明其以考评促进医疗质量管理、以信息化带动精细化管理、以患者至上带动文化建设的做法可供我国借鉴。3.我国基于“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存在内部融合难度大、分级诊疗没有全面开展、医疗质量考核未统一、医疗质量监控难实现、诊疗流程整合度不高、信息化建设欠完善、研发建设经费有限等主要难点和问题。4.“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对策主要是增强政府职能作用,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搭建医联体信息平台,创建内部融合机制;依托互联网技术特性,开发医疗质量管理功能;引进物联网信息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加强多方协作,多渠道引进建设资金;融入信息化要素,构建现代医疗服务文化;加速推进医疗质量同质化,提升医联体整体诊疗能力。5.通过建立的“政策制度”“医疗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3个类别指标的11个点位指标及其权重分析了“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的建设相关措施的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研究结论互联网技术对于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国外“互联网+”的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对我国具有积极的借鉴启示。针对“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难点和问题,明确目标要求,采取管理手段、运行机制、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对策,建立对策措施评价系统,将促进“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的提高与发展。

龙雄[6](2020)在《基于PDCA模型的公立医院老年专科护士培训质量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渐提升,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人们对医疗服务和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我国老龄化趋势日渐显着,老年护理服务成为当前国家医疗卫生保健领域重点开展的工作项目。公立医院作为提供相关卫生保健的主体,具有较强的公益性,是我国老年群体选择医疗的重点机构。近年来,我国政府为公立医院采购了较多现代化医疗设备,从配置上提高了老年专科护理专业化程度,但是护理服务的专业性,尤其是一线专业护理人员服务水平较为滞后。在很多公立医院开展的护理培训中,由于针对老年专科护士的培训活动开展时间较短,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存在培训质量低下的问题。完善当前培训计划方案,提升老年专科护士专业服务技能和职业能力,优化公立医院老年专科护理人力资源,已是公立医院人力资源培训刻不容缓的任务,对于完善社会养老公共服务、提升老年人护理质量,提高资源设备使用效率和效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基于PDCA模型,采用案例分析结合问卷调查,以公立医院A为例,对该医院组织的老年专科护士培训活动情况进行调查,从培训材料、培训方法、培训人员自身情况、培训环境布设、培训设备、培训评估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公立医院老年专科护士培训质量存在的问题,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将培训方案改进研究划分为P阶段、D阶段、C阶段、A阶段等4个阶段。并建立了A阶段与P阶段之间的连接,形成质量管理闭环体系,即将A阶段反映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转入到下一次培训活动P阶段,通过多次对培训方案进行改进,形成较为完善的老年专科护士培训体系,以期达到提高培训质量的目的,对公立医院老年专业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赵扬[7](2020)在《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主要内容是探究药物的安全性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以指导下一阶段的临床试验。在药物Ⅰ期临床试验中,新化合物首次应用于人体,具有较高的风险,同时常有大量健康受试者参与,需要在试验病房由专门的研究团队开展试验与医疗监护,故其质量管理更为独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均针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某个方面或环节,宏观系统性的质量管理研究很少,尤其是宏观与微观视角下的系统性实证研究更加缺乏。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和法律法规回顾梳理的基础上,通过专家法、横断面调查、典型案例及数理分析等,构建宏观视角下的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和微观视角下的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提升的建议,以期填补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不足,实践上满足现代药物研发管理的迫切需要(如2020年新冠疫苗的研发管理)。【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等方法,选择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临床试验注册信息平台(clinicaltrials.gov)与我国“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www.chinadrugtrials.org.cn)两个数据平台中2013年3月-2018年9月药物Ⅰ期临床试验信息作为资料来源与数据源,并结合文献研究,总结分析国内外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特征、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情况,归纳质量管理要素。在文献综述基础上,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自编结构化问卷。问卷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评分越高质量越好),从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整体质量、受试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试验病房建设与管理水平、试验实施的风险管理等五个方面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进行评价。同时,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对政府监管、行业管理、医疗机构管理、研究团队管理、申办方/CRO管理等5类宏观管理影响因素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影响的大小进行评价。使用此问卷调研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相关人员,最终收集604份有效问卷。应用Mplus7.4和SPSS19.0对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应用SPSS19.0进行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和5类影响因素影响的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Mplus7.4构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和5类影响因素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德尔菲法构建了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指标体系,并在22家医疗机构内进行实证研究,对综合评分法、综合指数法、TOPSⅠS法等方法的评估结果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别计算相关系数(r)和p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了典型案例研究,分析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特征,为提出政策建议打下基础。【结果】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现状:与欧盟国家、日本、美国及全球平均水平比较,我国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数量较少(中国1458项、欧盟国家2741项、日本344项、美国6388项)、盲法使用比例较低(中国28%、欧盟国家37%、日本42%、美国36%、全球平均水平38%)、试验方案设计随机化比例较高(中国62%、欧盟国家45%、日本42%、美国42%、全球平均水平43%)、使用健康受试者比例较高(中国56%、欧盟国家47%、日本33%、美国32%、全球平均水平37%)、申办方几乎全部为企业(中国96%、欧盟国家60%、日本59%、美国57%、全球平均水平42%)。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式框架:通过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情况的回顾梳理,初步整理归纳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要素清单:(1)在宏观层面,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监管、行业组织管理、医疗机构管理、申办方(包括CRO)管理及研究团队管理。(2)在微观层面,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包括Ⅰ期临床研究室建设与管理;申办方与研究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试验方案设计与试验实施中的风险管理;试验过程的各项工作制度、SOP制定与执行等。基于专家咨询法,构建了包括以上质量管理要素的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框架与问卷。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整体质量总体评分为3.81分(总分5分),介于较好和一般之间;试验实施的风险管理评分相对较低,受试者权益保护评分相对最高。在描述性及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良好:RMSEA=0.057,TLⅠ=0.971,CFⅠ=0.974。除研究团队外(β=0.055,P=0.468),政府监管(β=0.249,P<0.001)、行业监管(β=0.344,P<0.001)、医疗机构管理(β=0.203,P=0.023)和申办方/CRO管理(β=-0.253,P=0.005)均显着影响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结构方程模型一致。此外,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影响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各类影响因素之间也相互作用:政府监管与行业管理、医疗机构管理、研究团队管理、申办方/CRO管理之间显着相互影响(β=0.664,0.661,0.569,0.560,p<0.001);医疗机构管理与行业管理、研究团队管理、申办方/CRO管理之间显着相互影响(β=0.729,0.766,0.790,p<0.001);行业管理与研究团队管理、申办方/CRO管理之间显着相互影响(β=0.644,0.663,p<0.001);研究团队管理与申办方/CRO管理之间显着相互影响(β=0.777,p<0.001)。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指标体系:通过两轮德尔菲法形成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Ⅰ期临床研究室建设与管理、质量保证体系、试验设计与风险管理、试验过程管理;15个二级指标及73个三级指标,两轮专家咨询表回收率均为100%,一级和二级指标权威系数均大于0.7,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387(P<0.01)。应用上述指标体系,对22家医院开展实证研究,其中19家医院总评分达到良好(评分4分以上,5分满分),3家医院接近良好(评分3.88-3.99分)。各指标中申办方/CRO质量保证和风险管理得分较低(评分低于4分,5分满分)。应用直接加和法、TOPSⅠS法、综合指数法对评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直接加和法和TOPSⅠS法的评价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54,直接加和法和综合指数法的评价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94。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案例研究:结果显示,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优秀的复合型研究团队、严谨高效的伦理审查以及有效的风险防控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提升发挥着积极影响。【结论与建议】1.本研究首次构建了多方参与、综合管理为特点的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结果显示政府监管、行业管理、医疗机构管理、研究团队和申办方/CRO管理等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政府监管、行业管理和医疗机构正向影响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研究团队对试验质量影响不显着,说明研究团队人员在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激发;申办方/CRO管理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影响系数为负值,揭示了申办方/CRO在质量管理中的责任缺失。上述结论可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宏观管理提供依据。2.构建了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覆盖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测评工具。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申办方/CRO质量保证和风险管理是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需要继续加强的两个方面。3.提升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建议:进一步加强政府对临床研究质量监管体系建设的主导作用,建立临床研究体系建设的有效协调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指导文件,创新监管模式提升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监管效力,建立覆盖申办方/CRO监管的全方位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监管体系;鼓励和推动行业组织积极参与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体系建设,参与制定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开展监查稽查,建设受试者招募数据库和区域伦理中心,开展培训工作;医疗机构正确把握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发展方向,关注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各项质量要求。【创新与不足】构建了多方参与、综合管理为特点的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管理模型;构建了覆盖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的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成果丰富了药物临床试验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模型与工具,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微观与宏观循证依据。由于调查对象为中国临床试验的机构,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推广性可能存在局限。

陶思羽[8](2020)在《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研判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形势环境和搭建其管理模式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围绕管理模式的关键组件分析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运行现状,建立一套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评价模型,为选取典型案例研究进行效果检验提供依据;探究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对医保方、医院方、医务人员方、患方四类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实证评估公立医院内部开展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成效;分析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方法】1、文献计量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灰色文献的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可视化分析等界定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内涵,搭建本研究理论分析平台和框架。2、实证研究法(1)典型案例研究法。根据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和现场调研,选取28家来自灰色文献的医保精细化管理典型医院和17家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福建省三明市、湖北省武汉市、枝江市、荆门市和四川省南充市现场调研的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的公立医院,收集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实践的相关制度文件、精细化管理措施、医保运行数据、智能审核数据、患者费用、医保管理资源配置等资料进行案例研究。(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75名医保科工作人员和1242名医务人员关于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感知、工作满意度等情况。(3)关键知情人访谈。通过文献研究、选题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确定访谈提纲,访谈了来自17家公立医院的高层管理人员、医保科及相关职能科室的科主任和医保联络员共56人,内容涵盖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建设、对医保精细化管理的认识、管理成效、现存的问题及建议等。3、专家咨询法邀请对医院医保管理研究有丰富经验的学者、医保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领导共30人召开专家咨询会,对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相关因素进行筛选和采集评分数据。4、分析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分析、内容分析法等构建研究理论框架,界定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内涵。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分析法、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结果分析管理运行现状。基于多准则模糊评价法构建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评价模型,通过典型样本的纵向比较和典型样本与对照组的横向比较,论证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结果】1、界定了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是一种在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下建构起来,由符合新形势的医保管理职能定位、组织结构、医保管理流程、医保管理制度、医保管理工具组成的,具有稳定的内部结构和良好的运行机制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系统,以高标准、高效果和高质量的实现医保精细化管理目标;并构建了内涵关键管理要素和逻辑关系的管理模式理论框架。2、梳理了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的运行现状,发现全国各地已有公立医院开展了一定的医保精细化管理实践探索,其中各院在组织结构、流程改造、管理制度建设、精细化管理工具应用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为本模型评价和模式优化等奠定基础。但是各自重点和方向不一,未建立起系统的院内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3、构建了一套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评价模型,说明了对于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而言管理理念、管理目标和管理人员可以看做是动因因素(R1=0.963;R4=0.502;R2=0.418);组织构架、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工具和运行机制可以看做是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结果因素(R5=-0.823;R3=-0.532;R7=0.207;R8=0.198;R6=0.124);从因素的中心度来说,管理理论、管理目标和管理人员是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中的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P4=24.039;P1=23.443;P2=22.619)。4、模型评价表明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医院的医保基金风险发生概率和医保基金实际扣减金额从2015年1月到2019年7月的整体变化呈下降趋势,风险概率从30%下降至7%,医保基金实际扣减金额从2015年月度平均的186.71万元下降至2018年的77.11万元;医院DRGs组数从580组增长至689组,DRGs病组权重大于1的病例数持续上升、权重小于0.5的病例数下降,CMI值从0.83增长至0.99,时间消耗指数从1.1下降至0.94,费用消耗指数从1.05下降至0.87,低风险死亡率从0.31%下降至0.1%;院内的医保精细化管理对提高医务人员认识、满意度、行为规范有一定的积极影响(P<0.05);有利于提高患者收益水平和就医满意度(P<0.05)。【结论】1、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是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是指一种在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下建构起来,由符合新形势的医保管理职能定位、组织结构、医保管理流程、医保管理制度、医保管理工具组成的,具有稳定的内部结构和良好的运行机制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系统,以高标准、高效果和高质量的实现医保精细化管理目标。2、公立医院医保管理面对复杂的新形势,院内医保管理需要明确作为医、保、患三方的沟通纽带,医保基金的守护者和医院发展的指挥棒的功能定位,建立精细化管理模式,才能更好的扬长避短、应对新形势的机遇与挑战。3、目前我国已有医院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实践探索,为建立起系统的院内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及测量评价奠定了基础。4、在构建的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评价工具及模式因素关系模型中,医保精细化管理理念、管理目标和管理人员可以看做是动因因素,其中管理理念因素对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管理人员、管理目标;组织构架、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工具和运行机制可以看做是结果因素,其中管理流程因素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组织架构、管理工具;从因素的中心度来说,管理理论、管理目标和管理人员是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中的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5、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能促进医院医保基金风险防控,但目前在医保政策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能促进医院学科能力发展;医保精细化管理能进一步规范医生行为,但还需要进一步改革运行机制以赢得医生认可和提高满意度;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能进一步保障患者权益,减轻患者疾病经济负担。6、当前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中还存在忽视精细化管理理念、模式设计的系统性不完整、管理策略与公立医院社会目标和内部发展目标不一致、组织构架和部门沟通协调需进一步优化、缺乏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等问题。【创新与不足】1、创新之处研究视角的创新:本研究从管理模式构建和优化的角度出发,关注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在形势复杂、机会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之下应满足实践需要和科学理论支持的管理模式发展。从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关键组件的角度提出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优化策略。研究思路的创新:本文以精细化管理理论、激励相容理论、内部控制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等经典理论为依据,在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构建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理论框架,为开展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确定提供了支撑。方法学的创新: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文本分析法和质性研究法等分析专家咨询、关键知情人访谈结果,科学界定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内涵、搭建理论框架、总结运行现状和科学发现实践中的问题。利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搭建评价模型和管理成效分析。应用性的创新:本研究梳理和分析了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模式实践情况,构建了适应新形势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新模式,为我国公立医院构建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提供了指导。2、不足之处在实证数据的收集方面,受各地不同医保政策、支付方式、地方财政实际水平的影响,各院所执行的医保政策、面对的医保防控风险和配套的信息化水平、信息系统存在差异,导致部分医院的比较存在差异。在研究的资料内容方面,所进行的医保数据量化分析基于可识别的风险,有些隐藏于深处的“隐形”风险无法识别并纳入分析。作为本研究分析证据的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是一种主观感知和判断,数据的客观性可能存在一定局限。另外,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影响,本研究在公立医院实地调研的样本范围和现场调研内容受到影响,虽然研究已通过大数据进行规避,但希望待疫情结束后通过继续调研提高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全面性。

黄婷[9](2020)在《中小型公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问题研究 ——以广西N市Q医院为例》文中提出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公共医疗服务价值并保持公立医院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是每一个公立医院管理者所考虑的首要问题。近几十年来,经过卫生主管部门和医院管理者、医务人员等多方努力,我国公立医院通过引入“质量环(PDCA)”理念,并建立基于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对医疗质量进行全面管理、持续改进,促进医疗质量不断提升,但与社会期望仍存在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中小型公立医院群体在对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有效性的探索中,受自身生存发展困境、人才匮乏、技术水平低、知名度不高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医疗质量管理中普遍暴露出了管理效果差、管理流程形式化等诸多严重问题。公立医院是在政府的监督下提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在保持公益性质前提下,具有较大的自主管理运营权,所以当前中小型公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更多受自身管理水平的影响。也因此,本文从广西N市中选取在中小型公立医院中具有代表性的Q医院作为样本,通过开展个案研究,运用霍恩-米特模型分析其医疗质量管理运行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给其他中小型公立医院发现自身医疗质量管理问题并完善自身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借鉴;同时也希望能为政府部门对公立医院的监督和进一步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供思路。公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主要围绕医务人员诊疗水平标准展开,所以本文着重研究的是狭义的“医疗质量”,即非广义上的“医疗服务质量”或“医院质量”,在文章概念界定部分会有详细描述。通过霍恩-米特模型分析,当前以Q医院为代表的中小型公立医院还存在着:管理效果未达预期目标、管理资源配置不足、管理方式不能实现有效运用、管理机构与横向与纵向部门缺乏协作、管理者工作幸福感与目标群体满意度偏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运用模型,结合中小型公立医院特点探析到了六大原因:管理目标设置脱离中小型公立医院实际、管理运行资源增配困难、管理运行方式中缺乏相应机制、管理机构设置层级不合理、系统环境中的中小型公立医院生存困境和目标群体素质不高、管理者价值取向偏离。同时提出从完善管理目标和标准、整合优化管理资源配置、改良管理运行方式、提升机构执行力、营造良好的系统环境这五方面,提出了十三点对策建议,以期能为中小型公立医院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鞠晓婷[10](2020)在《沈阳地区中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社会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年提升,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与养生保健中的作用,特别是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的中药饮片,因而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日渐成为普通百姓乃至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沈阳地区作为东北地区重要区域,当地中医院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对其研究,我们能够积极探索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新模式,完善饮片质量管理制度,使患者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地接受药物治疗。目的:本文通过对沈阳地区中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情况的调查,对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辽宁省内各管理机构对中药饮片的法律法规管理要求,比照分析,并对其进行研究,找出其中优点和不足,从而针对其问题提出对策。希望能够为提高沈阳地区中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提供帮助。为促进中药饮片的管理和使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法,以沈阳地区中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查阅文献,对药剂科及上级职能部门(沈阳市场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处)的主管领导访谈和对药学工作人员和患者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最后进行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沈阳地区中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已步入规范化水准,但大批量采购导致部分饮片囤积,饮片供应方提供信息不全;验收标准不统一,缺乏相关人才、设备;保管保养观念落后,技术设备待更新;调剂工作有待加强,用药指导缺乏主动性;操作规程缺失,炮制人才较少;自动化设备待更新,包装上缺乏药品信息等。结论:当前,沈阳地区中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水平依然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因此,应该从多个方面考虑,加大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投入,提升整体质量。建议革新采购机制,推进中药标准化,构建系统新观念,规范调剂审方,加速相关人才培养,增补临方炮制操作规程,加快技术更新换代,共同提升本地区的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水平。

二、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1.1 患者取药流程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5 讨论

(2)A医院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概念界定
        1.数字医疗信息
        2.数字医疗信息服务的含义
        3.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的界定
        4.数字医疗信息服务的特点
        5.医疗服务质量
        6.满意度
        7.A医院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提升理论分析
    (三)论文结构
    (四)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关于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的研究现状
        1.国外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管理
        2.国内数字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
    (二)国内关于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关于医疗服务质量的研究
三、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分析
四、A医院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现状评价及分析
    (一)A医院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管理现状
        1.A医院介绍
        2.A医院数字医疗信息服务管理体系现状
    (二)A医院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现状评价
        1.服务质量要素重要度的排名及平均数分析
        2.服务质量要素满意度排名及平均数分析
        3.要素满意度分类描述性统计
        4.总体信息服务质量满意度及价格因素统计分析
        5.总体忠诚度统计分析
    (三)构建A医院终末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四)终末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权重
    (五)医院总体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综合评价与分析
    (六)评价指标的确定与数据预处理
    (七)A医院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
        1.质量监管、控制意识不强
        2.医疗制度落实不到位
        3.质量环节管理不到位
        4.质量评价指标为一法不健全
        5.患者对高水平医疗质量的需求与现实水平不足之间的矛盾愈加凸显
    (八)结果与讨论
五、A医院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原因及分析
    (一)数字医疗信息服务人员储备不足
    (二)A医院数字医疗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落后
    (三)数字医疗信息服务的宣传指导及医患沟通欠缺
    (四)医院综合管理质量与技能存在缺陷
    (五)管理制度权责还不够清晰
六、A医院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提升对策
    (一)加强数字医疗信息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二)提高数字医疗信息服务建设资金投入
    (三)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品质
    (四)建立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补救策略
    (五)优化服务理念,提升情感价值
    (六)完善数字化医院相关制度规划
    (七)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管理的持续性策略
    (八)病历全程质控
    (九)加强药品使用管理
    (十)在线提供权威的用药咨询
七、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回顾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1
附件 2
致谢

(3)现代医院管理视野下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研究 ——以苏州市XX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情况
        (二) 国外研究情况
        (三) 研究评述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方法
        (二) 个案研究法
        (三) 访谈法
        (四) 比较研究法
        (五) 归纳总结法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路线图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路线图
    六、创新与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一、基本概念
        (一) 现代医院管理
        (二) 民营医院
        (三) 民营综合医院
        (四) 医院评审
        (五) 医院评价
    二、理论工具
        (一) 现代医院管理理论
        (二)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三) 政府规制理论
第二章 我国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现状
    一、我国民营医院评审评价发展概述
        (一) 国家制度出台
        (二) 各地实践状况
    二、我国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 开展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必要性
        (二) 开展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重要性
    三、我国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进展状况分析
        (一) 民营医院数量增长快,评审评价参与度上升
        (二) 未评审评价比重略有下降,绝对数额仍增长
        (三) 民营综合医院数量占比多,达到等级级别低
        (四) 民营医院基础较薄弱,自评能力不足
    四、我国公立与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对比分析
        (一) 相同点分析
        (二) 不同点比较
第三章 苏州市XX医院评审评价状况分析研究
    一、XX医院内部评审评价状况分析
        (一) 医院概况
        (二) 实施的具体措施
        (三) 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二、XX医院外部评审评价状况分析
        (一) 政府机构现场评审
        (二) 社会组织日常评价
        (三)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三、XX医院内外部评审评价状况小结
第四章 完善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对策分析
    一、组建医院评审评价工作部门,专人专项负责
    二、学习各地省市医院评审方法,借鉴成熟经验
    三、咨询医院评审管理专家顾问,提供指导评价
    四、定期召开各级各类评审会议,组织内容更新
    五、完善医院评审评价绩效考核,激发内生动力
    六、实施高质量人才引进政策,发展医院学科
    七、注重医患双方看诊就医体验,增强获得感
第五章 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现代发展方向
    一、评审主体多方参与,管理方式规范化
    二、组建评审团队系统,评价执行专门化
    三、医院评价综合统一,实施细则同质化
    四、标准设置更加全面,评审内容科学化
    五、条款分布细化至点,评价方式精细化
    六、紧密结合医改动向,彰显评审特色化
    七、运用网络数据技术,融入评审信息化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
后记

(4)基于PDCA循环的X精神专科医院不良事件报告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不良事件基础理论研究
        1.2.2 不良事件报告信息系统研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X精神专科医院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管理现状分析
    2.1 X精神专科医院不良事件管理概述
        2.1.1 X精神专科医院概况
        2.1.2 X精神专科医院不良事件概述
        2.1.3 X精神专科医院不良事件分类
    2.2 X精神专科医院不良事件报告管理现状
        2.2.1 不良事件报告规章制度管理现状
        2.2.2 不良事件报告上报流程管理现状
        2.2.3 医院不良事件报告现状问卷调查及分析
    2.3 X精神专科医院不良事件管理缺陷分析
    2.4 不良事件报告信息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2.5 信息系统构建思路
        2.5.1 PDCA循环的特点
        2.5.2 PDCA循环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实现
    2.6 本章小结
3 不良事件报告信息系统分析
    3.1 可行性分析
        3.1.1 技术可行性
        3.1.2 经济可行性
        3.1.3 操作可行性
    3.2 系统实现技术介绍
        3.2.1 系统层级结构设计
        3.2.2 编程语言的选择
        3.2.3 数据库选择
    3.3 用户类型分析
        3.3.1 系统管理员用户分析
        3.3.2 报告用户分析
        3.3.3 职能管理用户分析
    3.4 系统需求分析
        3.4.1 用户需求分析
        3.4.2 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3.4.3 系统内容分析
    3.5 业务流程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PDCA循环的不良事件报告信息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目标
    4.2 系统总体设计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4.4 系统功能设计
        4.4.1 系统管理模块
        4.4.2 制度管理模块
        4.4.3 事件报告模块
        4.4.4 事件处理模块
        4.4.5 事件公布模块
        4.4.6 事件统计分析模块
        4.4.7 事件查询模块
    4.5 本章小结
5 不良事件报告信息系统保障措施分析
    5.1 宣传培训
    5.2 管理制度保障
    5.3 明确职责管理
    5.4 资金保障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X精神专科医院不良事件报告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不良事件报告信息系统功能实现主要代码
附录三 不良事件报告表

(5)基于“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的理论探讨
    1.1 相关概念
        1.1.1 互联网+
        1.1.2 医联体
        1.1.3 医疗质量管理
    1.2 不同类型医疗质量管理模式特征
        1.2.1 传统医疗质量管理模式特征
        1.2.2 新型医疗质量管理模式特征
    1.3 “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基本原则
        1.3.1 以安全高效为目标
        1.3.2 强调持续改进
        1.3.3 信息开放共享
        1.3.4 全过程实时监控
第二章 “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进展
    2.1 国内“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现状
        2.1.1 依托“互联网+”打造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平台
        2.1.2 依托三级综合医院开展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
        2.1.3 依托三级综合医院专家帮扶指导
        2.1.4 “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系统逐渐兴起
    2.2 国外“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现状
        2.2.1 以分级诊疗为基础
        2.2.2 医疗信息系统广泛应用
        2.2.3 实行统一的评审标准
        2.2.4 围绕患者至上建立医院文化
    2.3 世界做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借鉴
        2.3.1 以考评促进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提升
        2.3.2 以信息化带动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
        2.3.3 以患者至上带动文化建设蓬勃发展
第三章 “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3.1 “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的情况调查
        3.1.1 会议座谈
        3.1.2 调查咨询
    3.2 “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3.2.1 内部融合难度大
        3.2.2 分级诊疗没有全面铺开
        3.2.3 医疗质量考核还未统一
        3.2.4 医疗质量监控较难实现
        3.2.5 诊疗流程整合度不高
        3.2.6 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
        3.2.7 研发建设经费有限
第四章 加强“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的对策措施
    4.1 目标要求
        4.1.1 医疗质量管理一体同质
        4.1.2 医疗质量监管实时可控
        4.1.3 医疗服务流程快捷安全
        4.1.4 医疗数据信息共享共用
        4.1.5 医院信息文化枝繁叶茂
    4.2 对策研究方法
    4.3 对策分析
        4.3.1 增强政府职能作用,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4.3.2 搭建医联体信息平台,创建内部融合机制
        4.3.3 依托互联网技术特性,开发医疗质量管理功能
        4.3.4 引进物联网信息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4.3.5 加强多方协作,多渠道引进建设资金
        4.3.6 融入信息化要素,构建现代医疗服务文化
        4.3.7 加速推进医疗质量同质化,提升医联体整体诊疗能力
第五章 “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对策措施评价
    5.1 建立评价体系
    5.2 点位具体内涵
        5.2.1 政策制度
        5.2.2 医疗质量管理
        5.2.3 信息化建设
    5.3 评价体系的修改和统计检验
    5.4 确定相关权重
    5.5 评价结果分析
        5.5.1 点位分析
        5.5.2 权重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
    6.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6.3 论文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1 “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情况调查咨询表
附录2 基于“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对策措施评价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3 问卷咨询专家名单
主要简历
致谢

(6)基于PDCA模型的公立医院老年专科护士培训质量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公立医院
        2.1.2 老年专科护士
        2.1.3 培训质量
    2.2 PDCA循环理论
        2.2.1 PDCA循环定义及内涵
        2.2.2 PDCA循环过程
        2.2.3 PDCA质量管理特点
第3章 公立医院老年专科护士培训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A医院为例
    3.1 A医院基本概况
    3.2 老年专科护士培训质量现状调查
        3.2.1 调查对象
        3.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2.3 培训现状分析
    3.3 老年专科护士培训质量存在的问题
        3.3.1 培训材料内容陈旧
        3.3.2 培训设备无法满足设备实践操作需求
        3.3.3 培训方法无法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3.3.4 培训环境布设不利于设备操作技术的培训
        3.3.5 培训评估题目设置所得考核结果不利于培训成果的准确检验
        3.3.6 培训人员自身素质较低需要调整培训策略
    3.4 老年专科护士培训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第4章 基于PDCA模型的公立医院老年专科护士培训质量提升策略
    4.1 P阶段计划对策的调整
        4.1.1 调整培训质量管理目标
        4.1.2 调整计划对策
    4.2 D阶段培训基地质量管理方案
        4.2.1 完善培训基地组织和管理制度
        4.2.2 更新培训仪器设备及材料
        4.2.3 以参与者为中心调整培训方案
        4.2.4 完善评估体系
    4.3 C阶段检查培训管理工作
        4.3.1 建立参与者自查制度
        4.3.2 检查培训基地布设及管理
    4.4 A阶段分析总结
        4.4.1 培训管理改进前后对比分析
        4.4.2 总结仍然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7)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基本概念和理论回顾
        1.2.1 基本概念
        1.2.2 理论回顾
    1.3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研究基础
        1.3.1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3.2 风险管理理念
        1.3.3 临床试验质量评价标准
        1.3.4 临床试验质量评价工具研究
    1.4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研究基础
        1.4.1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特点
        1.4.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研究基础
        1.4.2.1 试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1.4.2.2 受试者保护与管理
        1.4.2.3 试验病区与试验药房管理
        1.4.2.4 风险管理与不良事件处置
        1.4.3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研究的科学问题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2.1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情况及质量管理的政策与实践基础
        2.2.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研究
        2.2.3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指标体系研究
        2.2.4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典型案例研究
        2.2.5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式的实施策略研究
    2.3 研究方法
        2.3.1 资料收集方法
        2.3.2 资料分析方法
    2.4 技术路线
3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情况及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和监管回顾
    3.1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情况分析
        3.1.1 数据来源
        3.1.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情况
        3.1.2.1 国外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情况
        3.1.2.2 我国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情况
        3.1.2.3 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情况比较
        3.1.3 小结
    3.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法规梳理
        3.2.1 ICH临床试验法规
        3.2.2 美国药物临床试验法规
        3.2.3 欧洲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法规
        3.2.3.1 欧洲药品管理局
        3.2.3.2 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和英国制药工业协会
        3.2.3.3 意大利药监局
        3.2.3.4 法国相关学术团体
        3.2.4 日本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法规
        3.2.5 我国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法规
        3.2.6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法规中的质量要素
    3.3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监管
        3.3.1 国外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监管
        3.3.1.1 美国监管情况
        3.3.1.2 欧盟监管情况
        3.3.1.3 日本监管情况
        3.3.2 我国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监管
    3.4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要素清单
        3.4.1 宏观层面对利益相关方的归纳整理
        3.4.2 微观层面对质量管理主要环节的归纳整理
    3.5 本章小结
4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宏观视角下
    4.1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的测量基础
        4.1.1 研究方法
        4.1.1.1 初步设计
        4.1.1.2 专家咨询法
        4.1.1.2.1 对象与方法
        4.1.1.2.2 专家基本情况
        4.1.2 调查结果-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问卷构建
        4.1.3 小结
    4.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的构建
        4.2.1 研究方法
        4.2.1.1 研究对象与资料收集方法
        4.2.1.2 统计学方法
        4.2.1.2.1 信效度分析
        4.2.1.2.2 单因素分析
        4.2.1.2.3 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4.2.1.2.4 结构方程模型(SEM)
        4.2.2 研究结果
        4.2.2.1 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4.2.2.2 问卷信效度
        4.2.2.2.1 探索性因子分析
        4.2.2.2.2 验证性因子分析
        4.2.2.2.3 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4.2.2.3 描述性分析
        4.2.2.3.1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描述性分析
        4.2.2.3.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各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4.2.2.4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4.2.2.5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多因素回归的管理模型——有序多分类LOGⅠSTⅠC回归分析
        4.2.2.5.1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整体质量)的回归模型
        4.2.2.5.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受试者权益保护程度)的回归模型
        4.2.2.5.3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回归模型
        4.2.2.5.4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试验病房建设与管理水平)的回归模型
        4.2.2.5.5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试验实施的风险管理)的回归模型
        4.2.2.5.6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总体质量的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4.2.2.6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基于5 类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
    4.3 本章小结
5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指标体系——微观视角下
    5.1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
        5.1.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5.1.2 指标体系的设计
        5.1.3 专家咨询法
        5.1.3.1 专家咨询表
        5.1.3.2 专家咨询分析内容与方法
        5.1.4 专家咨询分析结果
        5.1.4.1 第一轮咨询
        5.1.4.1.1 专家基本情况
        5.1.4.1.2 专家积极系数
        5.1.4.1.3 专家意见权威程度
        5.1.4.1.4 专家意见协调系数
        5.1.4.1.5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及指标筛选
        5.1.4.1.6 专家补充意见
        5.1.4.2 第二轮咨询
        5.1.4.2.1 专家意见协调系数
        5.1.4.2.2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及指标筛选
        5.1.4.2.3 专家补充意见
        5.1.5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指标体系
    5.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评价的实证研究
        5.2.1 研究设计与实施
        5.2.1.1 研究目的
        5.2.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5.2.1.3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5.2.2 实证研究结果
        5.2.2.1 指标体系的信度系数
        5.2.2.2 各级指标评分情况
        5.2.2.3 各临床试验机构质量管理评分情况
        5.2.2.4 综合评价法、TOPSIS法、综合指数法的结果一致性研究
        5.2.3 指标体系实证研究小结
    5.3 本章小结
6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对策——典型案例研究
    6.1 研究方法
        6.1.1 调查主题
        6.1.2 调查对象
        6.1.3 研究内容
    6.2 研究结果
        6.2.1 案例医院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研究概况
        6.2.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特色
        6.2.2.1 扁平化的组织架构
        6.2.2.2 优秀的主要研究者
        6.2.2.3 科学的研究团队形成机制
        6.2.2.4 复合型药学专业人员
        6.2.2.5 严格的受试者保护
        6.2.2.6 严谨高效的伦理审查
        6.2.2.7 践行基于风险管理的理念
    6.3 对进一步提升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期许
    6.4 本章小结
7 讨论与建议
    7.1 讨论
        7.1.1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情况及法律法规、监管工作梳理
        7.1.1.1 试验数量及试验设计还存在差距
        7.1.1.2 试验整体质量有待提升
        7.1.1.3 法律法规建设与监管工作需要继续改进
        7.1.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
        7.1.2.1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的总体讨论
        7.1.2.2 政府监管等因素对试验质量的影响
        7.1.3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7.1.3.1 申办方/CRO的责任
        7.1.3.2 试验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7.2 建议
        7.2.1 进一步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7.2.1.1 建立各方协调机制
        7.2.1.2 完善法律法规与技术指导文件
        7.2.1.3 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力
        7.2.1.4 建立覆盖申办方/CRO监管的全方位监管体系
        7.2.2 鼓励行业组织积极参与试验质量管理
        7.2.2.1 参与制定技术指南
        7.2.2.2 开展监查和稽查
        7.2.2.3 参与建设受试者招募数据库
        7.2.2.4 开展GCP培训工作
        7.2.2.5 助力区域伦理中心建设
        7.2.3 医疗机构应加强试验质量管理
        7.2.3.1 正确定位药物Ⅰ期临床试验
        7.2.3.2 科学配备研究团队
        7.2.3.3 严格落实质量管理要求
研究创新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工具及模型预调查问卷
附件3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工具及模型调查问卷
附件4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评价指标”专家咨询表

(8)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医院医保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分析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假设
        1.3.3 研究内容
    1.4 资料来源与方法
        1.4.1 资料来源
        1.4.2 资料分析方法
        1.4.3 质量控制方法
        1.4.4 研究使用软件
    1.5 研究逻辑框架
        1.5.1 技术路线图
        1.5.2 结构安排
2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理论框架构建
    2.1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的发展及环境判断
        2.1.1 医院医保管理的发展
        2.1.2 基于SWOT-PEST模型的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形势判断
    2.2 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活动中的利益相关者及激励相容问题
        2.2.1 利益相关者分析
        2.2.2 公立医院医保管理所面临的激励相容问题
    2.3 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
        2.3.1 精细化管理理论
        2.3.2 激励相容理论
        2.3.3 内部控制理论
        2.3.4 行为科学理论
        2.3.5 现代组织理论
    2.4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界定
        2.4.1 公立医院的概念
        2.4.2 医保管理的概念
        2.4.3 管理模式的内涵
        2.4.4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2.4.5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界定
    2.5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理论框架构建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典型案例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运行状况实证研究
    3.1 资料来源与方法
        3.1.1 资料来源
        3.1.2 研究方法
    3.2 样本医院分布及医院属性基本情况分析
        3.2.1 样本医院分布及医院属性基本情况分析
        3.2.2 样本医院属性基本情况分析
    3.3 样本医院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的组织构架分析
        3.3.1 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分析
        3.3.2 部门划分及部门联动机制分析
        3.3.3 职位设置与职权责划分分析
    3.4 样本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流程改造分析
    3.5 院内医保精细化管理制度建设及实施情况
    3.6 样本医院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的管理工具分析
    3.7 样本医院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的运行机制建设分析
    3.8 公立医院内部主要医保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及影响因素研究
        3.8.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3.8.2 主要医保管理者的医保管理理念及认知的定量分析
        3.8.3 主要医院医保管理者医保精细化管理理念的质性分析
    3.9 医院医保管理队伍服务能力分析
        3.9.1 医保科人力资源配置基本情况分析
        3.9.2 医保科办公基本设施配置情况分析
    3.10 本章小结
4 基于多准则模糊评价方法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评价分析
    4.1 评价指标与评价模型的构建原则与方法
        4.1.1 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4.1.2 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实证方法
    4.2 评价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4.3 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评价模型构建——基于DEMATEL和 ANP方法
        4.3.1 运用DEMATEL方法分析评价各指标相互影响关系
        4.3.2 运用ANP方法分析各评价指标相对重要程度
    4.4 评价对象——VIKOR方法评价
        4.4.1 评价对象
        4.4.2 评价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分析——对医保、医院、医生、患者的影响研究
    5.1 医保角度——医院医保资金安全与使用风险识别与防控效果分析
        5.1.1 基于FTA方法构建医院医保基金安全与使用风险识别
        5.1.2 精细化管理模式对医保基金风险防控的实证分析
    5.2 医院角度——基于DRGs的医院精细化管理效果评价的实证分析
        5.2.1 基于DRGs的评价方法
        5.2.2 评价结果
    5.3 医生角度——基于倾向值匹配的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成效评估
        5.3.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5.3.2 结果
    5.4 患者角度——患者医保受益变化及满意度分析
        5.4.1 基于GAM的患者医保收益分析
        5.4.2 开展精细化管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改进策略
    6.1 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实践探索中存在的问题
        6.1.1 缺乏精细化医院医保管理理念和目标管理
        6.1.2 管理模式缺乏精细化的系统组织管理
        6.1.3 支持管理模式的医保管理队伍非职业化、人员专业水平较弱
    6.2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改进策略
        6.2.1 树立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理念与目标指导模式构建
        6.2.2 优化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组织管理
        6.2.3 加强稳定、高质量的医保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7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与特色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精细化管理背景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模式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公立医院医保科(室)工作人员情况调查表
附录3 医务人员人员基本建设和运行调查表
附录4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相关指标关系矩阵表
附录5 公立医院主要医保管理者访谈提纲
附录6 MATLAB程序命令
附录7 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相关主要政策梳理表

(9)中小型公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问题研究 ——以广西N市Q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中小型公立医院
        二、医疗质量
        三、医疗质量管理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霍恩-米特模型
        二、PDCA循环
第二章 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运行现状分析
    第一节 N市Q医院作为研究个案的代表性分析
        一、选取Q医院作为个案的原因分析
        二、数据的来源、抽样方法和样本介绍
    第二节 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现状
        一、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目标与标准分析
        二、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的资源配置分析
        三、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的方式分析
        四、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机构特性分析
        五、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系统环境分析
        六、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的管理者价值取向分析
第三章 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质量管理效果未达预期管理目标
        (一)医疗质量评价结果与管理目标差距大
        (二)运用PDCA循环改进后的医疗质量问题仍反复出现
        二、医疗质量管理资源配置的不充分不合理
        (一)人力资源配置不充分
        (二)资金投入不合理
        三、医疗质量管理运行方式未能实现有效运用
        (一)医疗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选择性执行现象
        (二)院级质量管理机构评价反馈工作不扎实
        (三)科级质量管理中应付式管理现象严重
        四、医疗质量管理机构与横向、纵向部门之间缺乏协作
        (一)横向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合作
        (二)纵向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
        五、系统环境中的目标群体满意度不高
        六、价值取向分析中管理者的工作幸福感偏低
    第二节 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标准设置脱离中小型医院实际
        (一)目标和标准过多且分布较为零散
        (二)目标和标准设置中“轻基础管理”
        二、医疗质量管理运行资源增配困难
        三、管理运行方式中缺乏有效的培训、激励和监督机制
        (一)培训和解释力度不够
        (二)内在激励机制缺乏
        (三)考核监督机制不全
        四、医疗质量管理机构层级设置偏低
        五、中小型公立医院所处系统环境的客观影响
        (一)中小型公立医院生存发展困境的制约
        (二)目标群体自身水平和质量意识不高的影响
        六、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出现偏离
        (一)管理者对管理模式的认知度不够
        (二)管理者的质量意识普遍不高且缺乏管理知识
第四章 完善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标准
        一、对管理控制目标和标准进行系统归纳分类
        二、细化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基础质量环节控制标准
    第二节 整合优化医疗质量管理资源配置
        一、打造“小综合、大专科”夯实医疗质量管理资源基础
        二、构建以“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人才建设方式
        三、平衡医院内部行政预算投入
    第三节 改良医疗质量管理运行的方式
        一、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系统培训机制以提高管理水平
        二、建立健全配套奖惩机制以激发组织活力
    第四节 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机构的执行力
        一、完善管理机构层级设置以提高机构权威性
        二、优化绩效分配方案以调动管理人员积极性
        三、建立执行监督机制以提高考核的准确性
    第五节 营造良好的外部系统环境
        一、定期开展公立医院内部系统性质量文化培训
        二、搭建医疗集团内人才、管理、技术资源互通共享机制
        三、拓宽医疗质量管理机构与横向、纵向部门的沟通协调渠道
结语
附录一 :访谈调研提纲
附录二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10)沈阳地区中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和法律法规
    2.1 相关概念
    2.2 相关法律法规
3 沈阳地区中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现状调查
    3.1 调研方案设计
    3.2 调查结果统计
4 沈阳地区中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大批量采购导致部分饮片囤积,饮片供应方提供信息不全
    4.2 验收标准不统一,缺乏相关人才设备
    4.3 保管保养观念落后,技术设备待更新
    4.4 调剂工作有待加强,用药指导缺乏主动性
    4.5 操作规程缺失,炮制人才较少
    4.6 自动化设备待更新,包装上缺乏药品信息
5 提高沈阳市中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5.1 革新采购机制,牢牢把控源头
    5.2 严控验收检验关,推进中药标准化
    5.3 构建系统新观念,紧抓保养提质量
    5.4 规范调剂审方,加强用药指导
    5.5 加速相关人才培养,增补临方炮制操作规程
    5.6 加快技术更新换代,严守药品质量红线
6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沈阳地区中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调查问卷(医院药学人员)
    沈阳地区中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
    访谈提纲一
    访谈提纲二
综述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发展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A医院数字医疗信息服务质量提升研究[D]. 魏磊.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3]现代医院管理视野下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研究 ——以苏州市XX医院为例[D]. 朱旭钰. 苏州大学, 2020(03)
  • [4]基于PDCA循环的X精神专科医院不良事件报告信息系统研究[D]. 张妮.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5]基于“互联网+”城市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任璐. 军事科学院, 2020(02)
  • [6]基于PDCA模型的公立医院老年专科护士培训质量提升研究[D]. 龙雄. 湘潭大学, 2020(02)
  • [7]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式研究[D]. 赵扬.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8]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D]. 陶思羽.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9]中小型公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问题研究 ——以广西N市Q医院为例[D]. 黄婷.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10]沈阳地区中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 鞠晓婷.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医疗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