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间从竞争到合作的路径选择

我国地方政府间从竞争到合作的路径选择

论文摘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内部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区域经济一体化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内在趋势,符合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的根本要求,符合地区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加速发展和成长的迫切需要。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作为理性的“经济人”,把追求本地区利益最大化作为制定政策和选择发展策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片面强调个体理性而忽视集体理性,同时由于缺乏相关制度的配套供给,导致了各利益主体之间重竞争而轻合作的不良局面。要摆脱这种局面,就要求区域地方政府应基于互利共赢的理念,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对相关利益主体加以合理地引导,积极开展区域政府间的合作。区域内的各地区之间,虽然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域,但由于地域相近、经济相融、文化相通,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各地区应在地区政府的政策引导下,通过密切合作,不断整合区域优势,完善长期互动机制,实现互惠共赢。因此,构建区域政府间合作机制,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强地方政府间合作,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对全国的经济发展乃至提升中国在全球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论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前言。在该部分中,首先提出本文的研究角度和选题意义,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基本概念的界定。对区域经济、地方政府间竞争及地方政府合作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把握当前的研究现状和理论动态,为后面部分的论证提供理论背景和支持;第三部分: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问题概述。对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问题由来、现状进行分析,从利益的视角探讨问题的成因。通过博弈分析阐明利益共赢是地方政府经济人合作的基础。从而得出地方政府从竞争走向合作的必然性结论。第四部分: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问题的研究。从国内外对地方政府间合作问题的研究入手,通过阐释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历史过程、发展现状,并对制约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原因进行剖析。第五部分: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地方政府间关系创新。通过阐述构建科学的区域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构建区域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的对策建议。最后部分为论文的结束语。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论文的研究角度与选题意义
  • 1.2 论文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博弈分析法
  • 1.3.3 规范分析法
  • 1.3.4 其他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基本概念的界定
  • 2.1 区域经济一体化
  • 2.2 地方政府
  • 2.3 政府间关系和地方政府间关系
  • 2.4 地方利益
  • 2.5 地方政府竞争
  • 2.6 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
  • 第3章 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产生的问题分析
  • 3.1 地方政府竞争问题的研究综述
  • 3.1.1 国外研究概况
  • 3.1.2 国内研究概况
  • 3.2 区域经济一体化下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问题的由来
  • 3.3 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的现状
  • 3.3.1 区域性市场分割严重
  • 3.3.2 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 3.3.3 某些领域的过度竞争
  • 3.4 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现状的成因
  • 3.4.1 地方政府追求地方利益的需要
  • 3.4.2 现行财税制度的缺陷和地方调控权的扩大
  • 3.4.3 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的不健全
  • 3.5 规范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关系的必要性
  • 第4章 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动因分析
  • 4.1 地方政府间合作问题的研究综述
  • 4.1.1 国外研究概况
  • 4.1.2 国内研究概况
  • 4.2 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历史过程
  • 4.3 构建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的必要性
  • 4.3.1 地方政府间竞争的负效应
  • 4.3.2 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 4.3.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 4.3.4 地方政府履行职责的需要
  • 4.4 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的现状
  • 4.4.1 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
  • 4.4.2 交流与合作的具体形式多样化
  • 4.4.3 合作领域和内容的深化
  • 4.5 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 4.5.1 合作协调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 4.5.2 政绩观错位导致地方政府合作困难
  • 4.5.3 缺乏相关法律与制度的保障
  • 第5章 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间关系创新
  • 5.1 构建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的基本要求
  • 5.2 构建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的基本原则
  • 5.3 美国地方政府间合作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5.3.1 非正式合作
  • 5.3.2 府际服务契约
  • 5.3.3 区域性的特区及管理局
  • 5.3.4 正式或非正式的组织间合作
  • 5.3.5 区域政府联盟
  • 5.4 构建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的对策建议
  • 5.4.1 推动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合作
  • 5.4.2 构建有利于地方政府关系良性运行的制度环境
  • 5.4.3 进行组织创新创立多层次合作组织机构
  • 5.4.4 通过规则创新完善区域合作机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必要性、困境和策略选择[J]. 中国集体经济 2016(33)
    • [2].地方政府间合作的风险控制[J]. 经济体制改革 2015(02)
    • [3].2018,中国“土耳其旅游年”[J]. 旅游 2017(01)
    • [4].“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J]. 中国经济信息 2017(11)
    • [5].地方政府间合作的类型与影响因素述评[J]. 公共管理评论 2015(03)
    • [6].中国与新加坡的政府间合作及经贸关系[J]. 现代国际关系 2017(09)
    • [7].区域政府间合作立法协调机制研究[J]. 人大研究 2017(11)
    • [8].重庆作为运营中心城市的中新政府间合作项目研究[J]. 市场观察 2016(S1)
    • [9].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障碍与对策探析[J]. 时代金融 2012(15)
    • [10].我国城市群发展中政府间合作机构改革探讨[J]. 金融经济 2011(10)
    • [11].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关系成熟度的模型构建研究[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 [12].集群治理理论对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启示[J]. 改革与战略 2011(08)
    • [13].中日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加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能力计划》第四次联合协调委员会在京召开[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0(01)
    • [14].论地方政府间合作的最新进展[J]. 探索与争鸣 2010(10)
    • [15].中日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加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能力计划》联合协调委员会在京召开[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06)
    • [16].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一体化进程中政府间合作机制研究[J]. 特区经济 2017(03)
    • [17].以强化外向型人文口岸建设助推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J]. 重庆与世界 2016(02)
    • [18].区域一体化中地方政府间合作的预期与挑战——以协同理论为分析框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01)
    • [19].新时期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研究[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2(03)
    • [20].产业转移下承接地政府间合作博弈模型构建及分析[J]. 求索 2012(09)
    • [21].区域治理视角下城市群内政府间合作困境[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2(05)
    • [22].基于政策过程视角的地方政府间合作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 传承 2012(22)
    • [23].中国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动因、策略及其实现[J]. 行政管理改革 2010(09)
    • [24].以政策过程的视角求解政府间合作困境[J]. 岭南学刊 2010(06)
    • [25].论中央调控下的地方政府间合作[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5)
    • [26].重庆区县政府间合作治理工业废气的利益冲突与协调[J]. 改革与开放 2017(06)
    • [27].京津冀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政府间合作机制研究[J]. 现代商业 2014(18)
    • [28].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政府间合作模式研究[J]. 经济纵横 2013(07)
    • [29].区域政府间合作机制的构建——以中原经济区城市群为例[J]. 中州大学学报 2012(05)
    • [30].地方政府间合作组织的权能定位[J]. 学术界 2011(10)

    标签:;  ;  ;  ;  

    我国地方政府间从竞争到合作的路径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