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高等教育人口是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与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的总称。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性是指它基于地理环境、区位等地域性因素的独特性,即区域之内的同质性与区域之间的异质性。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性研究涉及多个学科,如人口学、地理学和高等教育学等。论文围绕“地域演进—成因解释—地域评价—未来趋势”这一主线构架全篇,回答了我国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性是什么样的?怎样如此?如何评价?未来趋势将会怎样等系列问题。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人口增量明显,但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分布变动较小。以省域为单元的分析表明,高等教育人口规模、密度的省域分布序位相对稳定;以区域为单元的分析表明,我国高等教育人口总量在南北、东中西的分布上呈相对稳定的格局,南北方,东、中西部基本上各持一半,高等教育人口大量集聚在东南沿海地区。从演变趋势来看,高等教育人口集中指数总体上呈先降后升的态势,以1996年为分界点,之前呈分散化、均衡化,但1996年后,高等教育人口区域分布不断趋向集中化;综合研究也表明,高等教育人口分布的南北、东、中西差异将会继续扩大,高等教育人口南移、东移趋势十分明显。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性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自然环境是基础性、前提性的因素,经济条件是关键原因,教育因素的影响十分直接,社会制度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条件,而历史文化也是解释其地性差异的重要原因。具体而言,高等教育人口比例与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我国80%以上的高等教育人口集聚在海拔500米以下地区,其中100米以下地区占65%左右。就地貌和气候来看,高等教育人口在平原地带和水域附近,在降水量充沛,耕地质量较高的区域聚集较为密集。我国70%左右的高等教育人口集聚在距离海岸线600千米以内的地区,其中200千米以内的地区占50%左右。此外,交通的便利也有利于高等教育人口聚集;从经济条件来看,我国高等教育人口分布与经济总量分布基本相同,第一产业对高等教育人口的聚集能力较弱,第二产业对高等教育人口具有很强聚集作用,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程度还较低,它对高等教育人口的聚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教育因素对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性最为直接,从整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的区域分布与高等教育人口分布具有类似的特征。综合多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表明,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可以直接由高校在校生数、GDP和公路里程三类变量解释94.7%,但上述因素之间具有交互作用,且还受到诸多间接因素的影响。总之,现实的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可由教育与经济因素进行直接解释,但上述因素本身都受到地理环境的基础性制约作用。我国高等教育的非均衡性是绝对的,但不平衡并不一定代表着不合理。以基尼系数为例,按绝对量评价的高等教育人口数在我国区域间的分布是相对平衡的,但若以高等教育人口密度、高等教育人口的经济密度和高等教育人口的公路密度等相对量进行评估,高等教育的均衡性在不断变动。总体来看,高等教育人口与经济、教育因素之间的调和性较高,而与总人口、地理面积和交通条件等因素的调和性较低。根据调和系数法测算,尽管我国区域高等教育人口非均衡性明显,但其分布是合理的。论文最后提出了三个建议:首先,尝试并呼吁把高等教育人口的研究单独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即在人口学与高等教育学的交叉处,构建高等教育人口(学)的新领域;其次,在区域发展战略调整中,要遵循高等教育人口分布的规律,切忌完全的政策导向;再次,要合理评价我国高等教育人口的分布,避免均衡即合理的错误导向。总之,高等教育人口及其地域性的变动过程及趋势,对知识增进与问题解决均具价值。高等教育人口领域的探索将进一步促进教育与人口的交融互动,促进学科间的合作;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性特征也对我国现实的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何根据高等教育人口要素的变动,及时规划与调整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等等,都是此领域需要继续探讨的重要问题。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时代呼唤高等教育评价的中国标准[J]. 教育探究 2018(03)
- [2].浅谈女大学生怎样走出情感世界的误区[J].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2)
- [3].粤港澳大湾区交通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4)
- [4].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逻辑与启示[J]. 中国高教研究 2019(12)
- [5].高等教育公共科技经费投入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11)
- [6].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枢纽建设:基础、困境与对策[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12)
- [7].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澳门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定位和走向[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12)
- [8].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模型研究:述评与展望[J]. 高教探索 2019(12)
- [9].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发展思想——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思想的重大转变[J]. 重庆高教研究 2020(01)
- [10].破除“西部意识”: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的思路与策略[J]. 重庆高教研究 2020(01)
- [11].“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50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分析[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4)
- [12].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等教育法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高教研究 2020(01)
- [13].全纳式公费高等教育——后脱贫时代的人口较少民族相对贫困治理路径论略[J]. 学术探索 2019(12)
- [14].理性与关切: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之道与术的探寻——评《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论丛》[J]. 大学教育科学 2019(06)
- [15].论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与现代性——基于关系思维方法论的考察[J]. 现代教育管理 2019(12)
- [16].印度对非高等教育合作的路径、特点及对中非高等教育合作的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 2020(01)
- [17].《山东高等教育》2019年总目录[J]. 山东高等教育 2019(06)
- [18].论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启示[J]. 教育评论 2019(12)
- [19].国家治理视野下的高等教育治理变迁——高等教育治理的变与不变[J]. 大学教育科学 2020(01)
- [20].高等教育分类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性探索——《高等教育分类的理论逻辑与制度框架研究》简评[J]. 大学教育科学 2020(01)
- [21].加拿大高等教育协会发布《应用研究调查报告》[J]. 世界教育信息 2020(01)
- [22].作为学生自我塑造的高等教育[J]. 教育研究 2020(01)
- [23].大数据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与优化管理[J]. 公关世界 2020(02)
- [24].大数据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和优化研究——评《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规范化管理研究》[J]. 高教探索 2020(02)
- [25].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理念和实践初探[J]. 科技视界 2020(03)
- [26].《高等教育法》实施二十周年:成就、问题与改进[J]. 高等教育研究 2020(02)
- [27].基于生态学视角的高等教育体系失衡问题研究[J]. 高教探索 2020(03)
- [28].湾区高等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比较的视角[J]. 高等教育研究 2020(02)
- [29].高等教育扶贫精准供给的问题、模式与路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02)
- [30].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质表征、现实困境与目标指向[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