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藏书楼历史悠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它们既传播了丰富的文献典籍,也传播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古代中国,承担图书收藏乃至于图书管理、研究的主体是历代的公私藏书楼,藏书中心的变迁,藏书内容的不断丰富,藏书主人的更迭,都能反映出我们民族的发祥、发展、繁荣和衰落的过程。早期的藏书楼并没有过多的附属景观,至明代初期,在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全民造园的风气下,书楼主人开始从防火、防盗、防虫的角度认真营造书楼环境景观,因此,研究明清时代中国公私藏书楼的造景艺术,总结其造景经验和成就,对于扩充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特色,指导现代图书馆环境景观设计,有着重要意义。我国藏书楼起源于商周,成型于秦汉,发展于隋唐,鼎盛于明清,分为官府藏书楼、私家藏书楼、佛道寺观藏书楼及书院藏书四类,作为主体的官府藏书楼和私家藏书楼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相辅相成,不可分隔,到了明清时代二者同时达到最高水准,为藏书文化的承上启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藏书楼景观是书楼主人以藏书楼为中心,在幽静的环境下营造的可以研读书籍、潜心思考、吟诗颂文的具有园林性质的景观空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设计师以山石、水体、花木及建筑等基本元素,采用范山模水、空间对比、借景、点景、对景等造景手法,丰富书楼的景观内涵,创造了功能性与观赏性并存的藏书空间,并在强调功能与美观的同时注重意境的营造,讲求声、色、光影之美,使其产生无限深远的意境,形成景观与文化的深刻交融。本文选取宁波天一阁、南浔嘉业堂、北京文渊阁、盛京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实地调查。不同时期的公私藏书楼,造景手法略有差异性,通过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明清时代公私藏书楼的造景艺术手法。探析前人的造景手法,是为了更好的建设当代,与古代藏书楼性质及功能上最为接近的当属大学校园图书馆,作为前者的延续,高校图书馆在基址选择,总体布局,建筑型制、园林景观等方面都可以从明清时代藏书楼中得到借鉴。然而,藏书楼毕竟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下的产物,并伴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而销陨,所以,今天我们的借鉴要在批判与继承的双重层面上展开,取其精华,摒弃糟粕。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1.2 研究的内容和范围1.2.1 中国藏书楼的概况1.2.2 明清时期公私藏书楼景观述要1.2.3 藏书楼的造景手法1.2.4 藏书楼景观意境的营造1.2.5 藏书楼景观艺术魅力的传承1.3 研究方法和框架1.4 研究的成果1.5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其发展动态第二章 中国藏书楼概论2.1 从藏书楼的概念谈起2.2 以公私藏书楼为主的中国藏书楼2.3 辉煌而悠久的官府藏书楼历史2.3.1 夏商周:基础藏书的起源期2.3.2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石室金匮的成型期2.3.3 隋唐及宋:雕版印刷带来的发展期2.3.4 明清:南北七阁的鼎盛期2.3.5 官府藏书的特点2.4 硕果累累的私人藏书楼发展历程2.4.1 春秋战国:简陋的初始阶段2.4.2 汉代:第一个黄金期2.4.3 唐代:科举制度带来的发展期2.4.4 宋代:雕版印刷术促成的繁荣之花2.4.5 明清:全民藏书的好风气2.4.6 私人藏书楼的特点2.5 缘何式微2.5.1 文治的符号,难聚而易散2.5.2 天灾难防2.6 留存至今的藏书楼第三章 藏书楼景观述要3.1 历年四百书无恙天下储藏独天一3.1.1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3.1.2 聚石引水,有若自然3.1.3 闲亭雅坐,别有趣味3.1.4 寸草生晖,古木有情3.1.5 内围与外围的空间关系3.2 鹧鸪溪上小莲庄 万卷琳琅嘉业堂3.2.1 乾隆赐匾,钦若嘉业3.2.2 驳岸嶙峋,水景尤胜3.2.3 园中小亭,互成景致3.2.4 接天莲叶,四时皆好3.2.5 古今藏书楼集大成者3.3 青出于蓝别于蓝南北四阁各不同3.3.1 缘起四库,兴建七阁3.3.2 仿效天一,形制相同3.3.3 南北四阁,各俱特色第四章 藏书楼造景手法分析4.1 藏书楼景观掇山置石的艺术4.2 藏书楼景观的理水艺术4.3 藏书楼景观的建筑艺术4.4 藏书楼景观花木配置的艺术4.4.1 防火与防盗并重4.4.2 内涵与形式兼顾4.5 造景手法分析4.5.1 湖石假山之瑰宝,山林趣味此中来4.5.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5.3 近借临借两相宜,远山近水皆有情第五章 藏书楼景观艺术风格分析5.1 景观中的意境5.1.1 静境之美5.1.2 动境之美5.1.3 声境之美5.1.4 色境之美5.1.5 石境之美5.1.6 月境之美5.2 文字中的意境5.2.1 书楼命名的艺术5.2.2 文学景的魅力5.2.3 藏书楼中的诗意和文心第六章 藏书楼景观艺术魅力6.1 明清公私藏书楼的景观特色6.2 藏书楼景观与高校图书馆环境结语附录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明清时期论文; 我国公私藏书楼论文; 造景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