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丽萍
(弥勒市弥阳二小云南弥勒652300)
【摘要】生活中,有许多父母都抱怨自己对孩子疼爱有加,而孩子却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父母、关爱他人,缺乏爱心。只有富有爱心的人,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让爱永驻孩子心中。
【关键词】爱心;培养;呵护;尊重
曾听过这样的故事让我感慨颇深:一位妈妈非常爱她的孩子,每次有好吃的,她都舍不得吃,全部留给孩子,时间长了,孩子习以为常,总认为妈妈对她做的一切是应该的。有一次妈妈买了鲜美的虾,让儿子吃,她和以前一样在旁边看着儿子吃的香甜,心里美滋滋的,儿子吃的差不多了,她想尝尝虾的味道,谁知刚一动筷子,儿子就说:“别动,这是我的。”妈妈赶紧把手缩回来,一副不解的样子,心里难过的直掉泪。有位母亲说:她的孩子已经10岁,但是洗头洗脚、扫地铺床、倒垃圾洗鞋袜什么都不会做。平时以学习为重,她不敢让孩子分心。假期里他想让孩子分担一些家务,如拿牛奶、刷鞋子、打扫自己的卧室等。可是,才干了两三天,孩子就不耐烦、不愿干了,并说“暑假是给我们学生休息的,不是让家长偷懒的”。还有一天,她头痛发烧,中午回家没做饭就倒在床上。孩子放学回来,不但不讲一句关心、体贴的话,反而大喊:“你肚子不饿,就不管我的死活了吗?要睡也要先给我做好饭菜再睡;要不,打电话叫爸爸回来给我做饭!”她边说边流下了伤心的泪……。
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早就屡见不鲜了,看到这的每个人心头都会有几许悲哀吧。生活中,有许多父母都抱怨自己对孩子疼爱有加,而孩子却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父母、关爱他人,缺乏爱心。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身处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一片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并不是孩子生来就缺少爱心,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注意教育方式等,把孩子的爱心在不经意间给剥夺了。那么,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呢?在此,我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1.培养爱心——从小抓起
幼儿时期是人的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爱心的形成也是在这段时期。因此培养孩子的爱心,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抓起。爱心,是热情开朗的性格和对人、对物、对事的一贯关心的态度,培养爱心,应从小学会情感的投入和移位,热爱家庭和周围的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爱心,就是能觉察体验别人的心情,能站在别人的位置与角度,感受别人的欢乐、痛苦、烦恼、失望之心。在青少年儿时期,父母要经常关爱孩子,对孩子微笑,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要把自己看作孩子的伙伴,陪孩子游戏、聊天、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被爱的幸福,为孩子奉献爱心打下基础。培养爱心,不仅要落实在平时的点滴行动中,还要学会关心他人的本领。如:鼓励孩子除了“自己的事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以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以帮助他人为快乐,以会劳动、能负责为荣耀。
2.培养爱心——父母是榜样
许多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疼爱孩子,却忽略了给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其实施爱与接受爱是相互的,如果让孩子只是接受爱,渐渐地,他们就丧失了施爱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并且觉得父母关心他是理所当然的。有的父母以为给孩子多点关心和疼爱,等他长大了,他就会孝敬父母,疼爱父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你没有给孩子学习关爱的机会,他们怎么会关爱父母呢?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学习好了,将来才会有一个好的前程,于是什么事都为孩子着想,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性格、习惯、品质、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更重要,并且这些都需要在生活、学习中培养的,不会一蹴而就。父母应和孩子一起在吟诵古诗《游子吟》时,让幼儿体会“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深刻含意,讲一些《乌鸦反哺》、《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的故事,读一些报刊上少年儿童为父母分忧、立志再艰苦也要完成学习的真人真事,特别要以父母本人爱国敬业、关怀长辈和他人的行为去感染子女,让孩子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列宁说过,“假如你的将来不愿悲伤——就不要忽视你们的孩子任何一种细小的行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父母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让孩子觉着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父母若不在培养孩子的爱心上下功夫,就可能带给自己无穷的哀伤、痛苦,特别是老来时的悔恨和不幸。
3.爱心需要——呵护
有时候父母由于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爱心视而不见,或训斥一番,把孩子的爱心扼杀在萌芽之中。比如有个小女孩为刚下班的妈妈倒了一杯茶,妈妈却着急地说:“去去去,快去写作业,谁用你倒茶”。再如有个小孩蹲在地上帮一只受伤的小鸡包扎,小孩的妈妈生气地说:“谁让你摸它了,小鸡多脏呀!”孩子的爱心就这样被父母剥夺了。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父母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在不经意间伤害或剥夺孩子的爱心。
在学校,尽管有些“差生”很让人头痛,但一无是处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作为老师就应该尊重学生,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以一颗平等对人的爱心,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寻找合适的契机,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指导学生,使其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绝不是一句口号,更应该是一种实际的行动,教师应该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记得这么一句话:“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那就请你在生活中培养它、呵护它吧。儿童最初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是成人同情心和怜悯之心的反映。所以,父母同情别人的困难、痛苦的言行会深深打动儿童心灵,感染和唤起孩子对别人的关心。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家长对孩子说:“你看,那个阿姨抱着小弟弟多累呀,我们让她们坐到这里来吧。”邻居老人生病,家长带着孩子去探望问候,帮老人做事。新闻报道有人缺钱做手术,生命垂危,家长带孩子去捐款,献上一份爱心……经常看到大人是怎么同情、关心、帮助他人的,对于培养孩子善良品质是最好不过的了。平时让儿童把自己的痛苦状态时的感受与别人在同样的情境下的体验加以对比,体会别人的心情,可以使儿童学会理解别人,学会移情。例如:看到小朋友摔倒了,家长启发孩子:“想想你摔倒时,是不是很疼?小朋友一定很难受,快去扶起他,帮他擦擦脸。长可引导孩子:“那里的小朋友没有饭吃,很饿,没有衣服穿,冻极了,你想想,如果你也在那里,会怎么样?我们去捐点衣服、食品送给在区的人吧!”……使子女领悟人世间每一片面包都是要用汗水换来的道理,认识生活中的挫折,体验别人的爱心和抚养自己的艰难,从小懂得向别人奉献爱心的欢欣和快慰,知道战胜挫折、困难带来的成功感、自豪感。家长平时注意对孩子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在平时生活中关注孩子,培养孩子的爱心,那仁慈博大的爱心,就会在孩子心头扎下根,并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
“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就是一个冷漠的人,一个与社会脱节的人。”为了不让孩子的爱心枯渴、泯灭,为人父母者不仅要爱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爱。涓涓之水,汇成江海,爱的殿堂靠一沙一石来构建。在培养孩子爱心过程中,要注意对孩子爱心的扶持,不要挫伤了孩子对爱付出的积极性。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怀有一颗仁爱之心,爱父母,爱朋友,爱家乡,爱祖国,我们每个人未来的生活也才能更加幸福而安详。为了孩子,为了你自己,培养孩子的爱心吧!让我们像知时节的春雨,用真诚的爱去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用热情的火去点亮每一个孩子的心灯,指引孩子生命的航程,收获希望。愿爱心在孩子们心中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