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型湖泊论文-曹引

草型湖泊论文-曹引

导读:本文包含了草型湖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草型湖泊,叶绿素a浓度,总悬浮物浓度,浊度

草型湖泊论文文献综述

曹引[1](2016)在《草型湖泊水质遥感监测技术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内陆湖泊,湖泊水质达标率(I~III类)不足30%。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相结合的传统湖泊水质监测方法,无法满足对湖泊水质进行全面监测的需求,遥感技术可以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实现湖泊水质的动态监测。近年来,遥感技术应用于湖泊水质监测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以太湖为代表的藻型湖泊水质遥感监测居多,而草型和混合型湖泊研究相对较少,我国众多湖泊中,草型和混合型湖泊占较高比例,草型湖泊水草的存在导致水草区水质难以利用遥感进行直接监测,因此实现草型和混合型湖泊水质全面遥感监测有利于更全面的获取我国湖泊的水质状况。叶绿素a浓度、总悬浮物浓度和浊度是表征湖泊水体水质状况的重要参数,本研究以草型湖泊南四湖为研究区,对南四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总悬浮物浓度和浊度进行遥感监测研究,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重要的水源地,实现南四湖水质大面积遥感监测对控制南水北调东线水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分区反演思路,将南四湖分为水草区和水体区。利用MODIS NDVI产品、HJ1A HSI、HJ1A/1B CCD以及GF-1 WFV影像识别南四湖沉水植物和漂叶植物的物候特征。对于水草区,处于生长期的水草生长区域水体叶绿素a浓度、总悬浮物浓度和浊度呈较低水平,水草对水质具有指示作用,但水草腐烂凋亡会使水质恶化。本研究选择2015年6月6日GF-1 wfv1影像识别南四湖水草区,结合水草物候特征,利用水草对水质的指示作用对南四湖水草区水体叶绿素a浓度、总悬浮物浓度和浊度进行间接监测;对于水体区,构建反演水体叶绿素a浓度、总悬浮物浓度和浊度的常规半经验/半分析模型、wt-ndbpso-pls模型、pso-svm模型,ew-cm模型、spa-cm模型以及bma模型,利用反演模型优选技术,选出南四湖水体区叶绿素a浓度、总悬浮物浓度和浊度最佳反演模型。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南四湖主要有光叶眼子菜、菹草、穗花狐尾藻和篦齿眼子菜等水草,穗花狐尾藻、篦齿眼子菜和光叶眼子菜物候特征类似,春季开始生长,夏季生长最为旺盛,然后逐渐开始凋亡;菹草初春开始生长,春末生长最为旺盛,然后快速凋亡,不再生长。光叶眼子菜、菹草、穗花狐尾藻和篦齿眼子菜对南四湖水质具有净化和指示作用,处于生长期的四种水草区水体叶绿素a浓度低于8ug/l,总悬浮物浓度和浊度一般分别低于15mg/l和15ntu。但水草凋亡腐烂也会对水质产生污染,导致南四湖水体总悬浮物浓度和浊度大幅升高,水草凋亡腐烂期南四湖水草区水质较差。(2)南四湖叁种水质参数常规半经验/半分析反演模型中波段比值模型整体上优于单波段模型和一阶微分模型,其中,叶绿素a浓度r696.2nm/r401.9nm线性反演模型精度最高,综合误差为28.74%;总悬浮物浓度r*681.2nm/r*540.5nm一元二次反演模型精度最高,综合误差为33.83%;综合比较模型r2和模型综合误差,浊度r′元二次反演模型精度较为理想;统一模式反演浊度和总悬浮物类似,综合误差大于50%,模型精度偏低。(3)叶绿素a浓度wt-ndbpso-pls反演精度较传统半经验/半分析模型有所提高,综合误差低于27%;wt-ndbpso-pls模型反演总悬浮物浓度综合误差高于50%,反演浊度综合误差接近35%。wt-ndbpso-pls模型不适合反演存在较大浓度差异的总悬浮物浓度和浊度。(4)叁种水质参数pso-svm模型精度高于传统半经验/半分析模型和wt-ndbpso-pls模型,当水质参数和光谱变量之间呈显着非线性关系时,利用pso-svm模型反演水质参数能明显提高反演精度。nsr-pso-svm模型精度整体上高于osr-pso-svm模型,对光谱反射率进行归一化处理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模型精度。(5)基于熵权法、集对原理和贝叶斯平均方法的集合模型,可以综合各模型特点,实现水质参数的多模型协同反演,集合模型同时具有较高的建模和反演精度。(6)综合比较bma集合模型和各单一模型的反演区间的覆盖率、平均带宽和平均偏移幅度指标,叶绿素a浓度和浊度bma集合反演模型可以给出较为可靠的反演区间;总悬浮物浓度osr-pso-svm模型可以给出更为可靠的反演区间。(7)nsr-pso-svm为南四湖水体区叶绿素a浓度、总悬浮物浓度和浊度最佳反演模型。本研究中提出一种南四湖水草区水质遥感间接监测技术,该技术对其他草型湖泊和混合型湖泊水草区水质遥感监测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对南四湖水体区叁种水质参数偏最小二乘反演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改进,显着提高模型率定效率和反演精度,并且实现南四湖叁种水质参数的多模型协同反演,模型稳定性得到提高。(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6-01-01)

李伟,李池鸿,潘振华[2](2013)在《基于MIKE软件的草型湖泊二维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以乌梁素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MIKE软件系统中水质水生态模块搭建了可以同时模拟水环境中浮游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生命活动的富营养化模型,并搭建了乌梁素海二维生态动力学模型。模型充分考虑了蒸发、渗漏和风力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模拟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湖区水质备项指标与实测数据的数值和变化趋势吻合;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的模拟生物密度分布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生物量变化趋势符合水生植物的一般生长规律,两种水生植物的生物量与文献中推算结果吻合,能够准确描述湖泊中水动力过程及污染物的输运过程,并用于湖泊水质变化、水生生物量的定性定量研究。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在生长阶段的最高生物量分别达到60万t和20万t,10月底挺水植物生物量有17万t,沉水植物生物量有8万t。通过对模型氮磷负荷统计发现,2008年湖区氮磷存留量比模拟初始时分别增加了6%和3%。如果沉水植物有60%移出湖区,湖区氮磷存留量将比模拟初始时分别减少6.2%和2.8%。(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5河口治理与保护》期刊2013-11-26)

冯伟莹,张生,王圣瑞,焦立新,王利明[3](2013)在《草型湖泊叶绿素a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氮磷浓度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2006—2010年5—10月份乌梁素海监测数据,对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总氮、总磷浓度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叶绿素a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性: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5、6、9、10月份叶绿素a浓度较高,7、8月份叶绿素a浓度偏低,秋季≈春季>夏季,最高值出现在2007年9月,均值为9.01 mg/m3,最低值出现在2010年7月,均值为1.80 mg/m3;在空间上,南北部叶绿素a浓度以7.78 mg/m3为界,呈现北部区>南部区的趋势。通过叶绿素a与总氮、总磷浓度相关性分析得出,2006年5月叶绿素a与总氮、总磷(r=0.7450、0.7596)、2008年5月叶绿素a与总磷(r=0.5421)、2010年5月叶绿素a与总氮(r=0.5089)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3年04期)

孟睿,何连生,过龙根,席北斗,李中强[4](2013)在《长江中下游草型湖泊浮游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9月对长江中下游的4个草型清水湖泊(龙感湖、梁子湖、斧头湖及保安湖)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231种,浮游植物主要由蓝藻、硅藻和绿藻组成.4个湖泊均处于中营养状态,出现的主要浮游植物有窝形席藻、肘状针杆藻、小席藻、小型黄丝藻等.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对调查范围内的每个湖泊所有采样点的主要浮游植物与8个环境因子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H值和总磷是影响长江中下游4个典型草型湖泊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3年07期)

程琳,叶少文,李钟杰[5](2012)在《长江中游典型草型湖泊与藻型湖泊鲫种群结构和生长比较(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浅水湖泊牛山湖和月湖均位于长江中游武汉市境内,前者水质清澈、沉水植物茂盛,属典型的草型湖泊;后者长期受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水质恶劣、沉水植物稀少,属典型的藻型湖泊。文章选择这两个湖泊的共同优势鱼类——鲫(Carassius auratu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两类不同湖泊环境条件下鲫种群结构和生长上的差异,评估人类活动引起的水环境改变对鱼类种群生存状况的影响。2006年春季(3—5月),于牛山湖和月湖各采集鲫种群样本713尾和641尾,研究结果表明:(1)牛山湖和月湖鲫种群的全长频数分布经kolmogorov-Smirnov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但前者的分布范围(63—271 mm)大于后者(72—191 mm),前者的全长峰值(190 mm)亦大于后者(110 mm);(2)牛山湖鲫种群的年龄组成(6个年龄组)较月湖(仅3个年龄组)完整,但月湖各龄鲫的全长均显着大于牛山湖(P<0.05);(3)两个湖泊性成熟鲫的雌、雄鱼比均随全长的增长而增加,即小个体性成熟鲫以雄鱼为主,大个体性成熟鲫以雌鱼为主,该现象在月湖更为明显;(4)牛山湖和月湖鲫全长–体重回归关系(W=a Lb)分别为W=0.00001 L3.060(R2=0.989)和W=0.000006 L3.246(R2=0.971),协方差分析表明两个湖泊鲫种群的b值差异极显着(P<0.01);另一方面,月湖鲫种群各全长组雌、雄鱼的肥满度均显着大于牛山湖(P<0.05)。作者认为影响牛山湖和月湖鲫生长和种群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两个湖泊饵料组成和捕捞压力等方面的差异。(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刘从玉,李传红,陈青,张桂华,潭镇[6](2011)在《草型湖泊与藻型湖泊水体中氮的组成和循环方式——以惠州南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南湖水生态修复前后水体中的TN、NH_4~+N、NO_3~--N、NO_2~--N比较,TN下降了59.58%,除NO_2~--N外其他形态的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水体当中不同形态的氮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底泥中NH_4~+-N的释放量降低了16.92%,有机悬浮物浓度大幅度下降。沉水植物使溶解氧含量升高,加速了有机氮的矿化作用和亚硝化作用。氮的循环方式由原来的以藻类为主要循环中介转变为以沉水植物为主要循环中介,从而大幅度降低氮的循环速率和通量,湖泊的富营养化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本文来源于《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期刊2011-12-09)

施炜纲,王博,周昕[7](2011)在《蟹、鱼网围混养对草型湖泊氮、磷平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草型湖泊(东太湖)蟹、鱼网围混养对水域中氮、磷平衡的影响,对养殖过程中氮、磷的输入输出测算表明:利用该种养殖模式进行生产,不仅不会加重水域中的氮、磷负荷量,相反还可以从水域环境中吸收一部分氮、磷。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由于投放蟹种、鱼种和饲料形成的氮、磷输入分别为27.889 kg/hm~2和4.381 kg/hm~2,而起捕蟹、鱼导致的氮、磷输出分别为41.177 kg/hm~2和5.801 kg/hm~2;可以从湖泊中吸氮、磷量分别为13.288kg/hm~2和1.420 kg/hm~2。该养殖模式还具有理想的经济效益,对水生生物群落的影响亦较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来源于《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期刊2011-12-09)

王琴,孔亚超,孟祥蕾,王辉,梁淑轩[8](2011)在《白洋淀草型湖泊水体净化植物的初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择莲、菱2种浮叶根生的水生植物,来研究水生植物对草型湖泊白洋淀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2种植物在生长初期对水中的氮、磷、COD均有很强的吸收净化能力。随着植物的旺盛生长,莲、菱将会大量吸收底泥和上覆水体中的营养盐。实验期间,莲对水体总氮的去除率可达71.2%,而莲、菱对水体总磷的去除率分别可达62.5%和87.5%,有利于控制夏季水体中藻类的过度繁殖。同时莲和菱也是很好的经济作物,可以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便于推广种植。因此,莲和菱均可作为白洋淀水体净化植物的首选。(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1 AASRI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AASRI-EME 2011 V2)》期刊2011-11-26)

谢春华[9](2011)在《草型湖泊与藻型湖泊鲢、鳙渔产潜力及鳙肌肉品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津市西湖(草型湖泊)和安乡珊珀湖(藻型湖泊)的浮游生物种类、生物量及优势种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季节性调查,并以鳙鱼为研究对象,对草型湖泊和藻型湖泊进行了品质对比研究。草型湖泊共鉴定出浮游植物八大门61属94种,其中蓝藻门共11属14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14.9%;绿藻门共26属41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43.6%;硅藻门12属22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23.4%;隐藻门2属4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4.3%;裸藻门5属8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8.5%;金藻门1属1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1.1%;甲藻门2属2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2.1%;黄藻门1属2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2.1%。共鉴定出浮游动物四大类40属58种,其中,原生动物11属17种,占浮游动物种类总数的29.4%;轮虫类19属31种,占浮游动物种类总数的53.4%;枝角类8属8种,占浮游动物种类总数的13.8%;桡足类2属2种,占浮游动物种类总数的3.4%。草型湖泊浮游植物的年平均生物量为18.04mg/L,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6.90mg/L。藻型湖泊湖共鉴定出浮游植物八大门61属108种,其中蓝藻门共11属17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15.7%;绿藻门共26属39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36.1%;硅藻门12属30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27.8%;隐藻门2属4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3.7%;裸藻门5属11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10.2%;金藻门2属2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1.9%;甲藻门2属3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2.8%;黄藻门1属2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的1.9%。共鉴定出浮游动物四大类42属63种,其中,原生动物15属21种,占浮游动物种类总量的33.3%;轮虫类16属30种,占浮游动物种类总量的47.6%;枝角类9属10种,占浮游动物种类总量的15.9%;桡足类2属2种,占浮游动物种类总量的3.2%。藻型湖泊浮游植物的年平均生物量为18.29mg/L,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6.78mg/L。研究结果表明:藻型湖泊的平均生物量略高于草型湖泊,季节变动方面两个不同类型的湖泊没有太大的区别,浮游生物量的最高值均出现在夏季,在优势种方面都以绿藻、蓝藻、硅藻、裸藻为主;草型湖泊由浮游生物提供的渔产潜力为4318475.9kg,藻型湖泊由浮游生物提供的渔产潜力为840717.5kg。鳙鱼品质对比研究结果:草型湖泊鳙鱼的水分、灰分、粗脂肪、粗蛋白、糖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80.66%、1.25%、0.87%、17.67%、0.32%、173.43mg/g,鲜味氨基酸含量为73.59,占氨基酸总量的42.43%,能值为4.26kJ/g,E/P值为24.11,支/芳值为2.68;藻型湖泊鳙鱼的水分、灰分、粗脂肪、粗蛋白、糖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79.88%、1.35%、1.20%、17.00%、0.29%、163.61mg/g,鲜味氨基酸含量为68.39,占氨基酸总量的41.80%,能值为4.08kJ/g,E/P值为24.00,支/芳值为2.72。从各分析可以看出,两个不同类型湖泊的鳙鱼品质相差不大,草型湖泊鳙鱼的食用价值略高于藻型湖泊。(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1-11-15)

肖鸣鹤,蓝岚[10](2011)在《草型湖泊克氏原螯虾生态增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草型湖泊中推广克氏原螯虾的生态增殖技术,既可合理利用草型湖泊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市场提供优质的商品虾,增加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又可维护湖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本文在分析草型湖泊生态特(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期刊2011年11期)

草型湖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利用MIKE软件系统中水质水生态模块搭建了可以同时模拟水环境中浮游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生命活动的富营养化模型,并搭建了乌梁素海二维生态动力学模型。模型充分考虑了蒸发、渗漏和风力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模拟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湖区水质备项指标与实测数据的数值和变化趋势吻合;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的模拟生物密度分布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生物量变化趋势符合水生植物的一般生长规律,两种水生植物的生物量与文献中推算结果吻合,能够准确描述湖泊中水动力过程及污染物的输运过程,并用于湖泊水质变化、水生生物量的定性定量研究。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在生长阶段的最高生物量分别达到60万t和20万t,10月底挺水植物生物量有17万t,沉水植物生物量有8万t。通过对模型氮磷负荷统计发现,2008年湖区氮磷存留量比模拟初始时分别增加了6%和3%。如果沉水植物有60%移出湖区,湖区氮磷存留量将比模拟初始时分别减少6.2%和2.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草型湖泊论文参考文献

[1].曹引.草型湖泊水质遥感监测技术及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6

[2].李伟,李池鸿,潘振华.基于MIKE软件的草型湖泊二维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以乌梁素海为例[C].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5河口治理与保护.2013

[3].冯伟莹,张生,王圣瑞,焦立新,王利明.草型湖泊叶绿素a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氮磷浓度关系[J].环境工程.2013

[4].孟睿,何连生,过龙根,席北斗,李中强.长江中下游草型湖泊浮游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J].环境科学.2013

[5].程琳,叶少文,李钟杰.长江中游典型草型湖泊与藻型湖泊鲫种群结构和生长比较(英文)[J].水生生物学报.2012

[6].刘从玉,李传红,陈青,张桂华,潭镇.草型湖泊与藻型湖泊水体中氮的组成和循环方式——以惠州南湖为例[C].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2011

[7].施炜纲,王博,周昕.蟹、鱼网围混养对草型湖泊氮、磷平衡的影响[C].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2011

[8].王琴,孔亚超,孟祥蕾,王辉,梁淑轩.白洋淀草型湖泊水体净化植物的初选研究[C].Proceedingsof2011AASRIConferenceonEnvironmentalManagementandEngineering(AASRI-EME2011V2).2011

[9].谢春华.草型湖泊与藻型湖泊鲢、鳙渔产潜力及鳙肌肉品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

[10].肖鸣鹤,蓝岚.草型湖泊克氏原螯虾生态增殖技术[J].中国水产.2011

标签:;  ;  ;  ;  

草型湖泊论文-曹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