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论文-陈茂才

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论文-陈茂才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抗核抗体,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论文文献综述

陈茂才[1](2019)在《抗核抗体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抗核抗体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 250例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统计抗核抗体、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二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1 250例患者中,有33例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15例,干燥综合征3例,系统性硬皮病2例,类风湿关节炎10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抗核抗体检测敏感度为93.52%,特异度为72.36%,准确率为78.57%。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敏感度为52.37%,特异度为94.38%,准确率为91.43%,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2.31%,特异度为90.86%,准确率为93.54%。联合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核抗体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的准确度。(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张成强,房丽华,刘晓萍,聂婷婷,李瑞[2](2019)在《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和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s)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201例SLE患者(女性192例),记录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抗ENAs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使用SLE活动指数(SLEDAI)和英岛狼疮评定组评定表(BILAG)2种评估方法评价疾病活动度。结果抗SSA抗体与头痛(r=0.26,P=0.04)、视物模糊(r=0.31,P=0.02)、皮疹(r=0.39,P=0.01)、脱发(r=0.23,P=0.04)、口腔溃疡(r=0.37,P=0.04)和SLEDAI(r=0.27,P=0.03)呈正相关,与C3呈负相关(r=-0.29,P=0.003);抗SSA抗体与抗SSB抗体呈正相关(r=0.69,P<0.01),但与抗dsDNA、抗RNP和抗Sm抗体无相关性。抗SSB抗体与头痛(r=0.34,P=0.02)、视物模糊(r=0.27,P=0.04)、SLEDAI(r=0.36,P=0.02)和BILAG血管炎评分(r=0.23,P=0.03)呈正相关,与C3(r=-0.27,P=0.007)呈负相关;抗SSB抗体与抗RNP抗体或抗Sm抗体无相关性。抗Sm抗体与疾病病程(r=0.16,P=0.001)、肾炎(r=0.32,P=0.02)、尿蛋白定量(24 h)(r=0,23,P=0.004)、SLEDAI(r=0.37,P=0.004)和BILAG肾脏评分(r=0.31,P=0.01)呈正相关,并且与发病年龄(r=-0.31,P=0.02)、白细胞(r=-0.35,P=0.01)和C4(r=-0.23,P=0.04)呈负相关。抗RNP抗体与雷诺现象(r=0.32,P=0.04)、抗dsDNA抗体(r=0.46,P=0.007)和BILAG皮肤黏膜评分(r=0.33,P=0.01)呈正相关,与白细胞(r=-0.27,P=0.03)呈负相关。在多变量分析中,抗SSA抗体与头痛、视物模糊和C3仍相关,抗SSB抗体与C3和头痛仍相关。抗Sm抗体与疾病病程和总SLEDAI评分相关,而抗RNP抗体仅与BILAG黏膜皮肤评分相关。结论抗ENAs抗体与SLE的临床表现相关,并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提示检测抗ENAs不仅可以反映SLE患者的临床表现,且其在疾病活动的评估方面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9年05期)

李荣海,张鹏,郭慧娟,高洁,王雅平[3](2018)在《血清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检测质控品的制备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自制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弱阳性及阴性质控品,确保常规检测工作结果的质量。方法将抗核抗体(ANA)谱阳性结果的患者血清置于56℃30min条件下灭活,离心去除沉淀后血清(结果为RNP++,Sm++,SS-A++,SS-B++,dsDNA++)与ANA及ANA谱全部阴性献血员血清按照1∶N比例混匀,配置成ENA弱阳性质控品(结果为RNP±,Sm±,SS-A±,SS-B±,dsDNA±),采用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NA弱阳性质控品,然后进行均一性、稳定性、破坏性实验验证。结果均一性、稳定性、破坏性实验验证均通过,ENA阴性质控品所有阴性的靶抗原都能够检测出阴性,所有阳性的靶抗原都能够检测出阳性。结论经过验证,ENA自制质控品符合该科要求,可以应用于常规检测工作。(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20期)

李静,刘国娣,王楷文,胡德宇,赵江峰[4](2018)在《化学发光法检测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全自动、全定量和随机上样的化学发光法(CLIA)在针对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antiENA)检测结果在结缔组织病(CTD)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实验室检测anti-ENA的方法学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同时利用CLIA、免疫斑点法(ID)和多重流式免疫分析法(MFI)对323例CTD患者、123例非结缔组织病组(Non-CTD)及70例健康对照组(NCs)开展针对抗核糖核蛋白/史密斯(RNP/Sm)抗体、抗史密斯(Sm)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Ro60)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SSB/La)抗体、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Jo-1)抗体、抗硬皮病70(Scl-70)抗体和抗核糖体P蛋白(Rib-P)抗体的平行检测;分析CTD患者各抗体与ID和MFI检测结果一致性。使用ELISA方法就比对不同方法学差异样本进行复测验证。结果在NCs组中,CLIA法检测anti-ENA的阳性检出率均低于2%;在Non-CTD组中,各抗体阳性检出率均低于10%。在CTD中,CLIA分别与ID和MFI开展方法学比对分析。与ID相比,除抗SS-A抗体(71.21%)外,其他抗体一致性均大于85%;与MFI相比,除抗SSB抗体(69.66%)和抗Sm抗体(73.07%)外,其他抗体一致性均大于75%。针对抗Sm抗体,不同方法学差异样本进行ELISA方法学的重复验证,以其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再次开展一致性分析,总体一致性分别提升至96.28%;CLIA及MFI诊断效能分析中,抗Sm抗体的曲线下(AUC)面积分别为0.516 3及0.814 9,抗SSB抗体AUC面积分别为0.738 0及0.747 0。结论与ID和MFI相比较,CLIA在NCs中检测anti-ENA时具有最好的检测特异度,且与上述两种检测方法在CTD中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符合率。由于不同检测方法在检测anti-ENA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存在一定差异,未来实验室方法学的选择时,应结合样本的临床诊断信息及方法学的具体特点(包括自动化程度、检测线性范围、样本随机上样和检测项目灵活组合)等方面综合判断。(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9期)

蒋伟光,孙晓娜[5](2016)在《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与体液免疫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与体液免疫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0例为观察组,此外,以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对其分别行静脉采血,展开ENA[1](抗可提取核抗原)与免疫检验的抗体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项免疫指标水平,其中观察组患者的C4水平为(0.15±0.04)μg/m L,C3水平为(0.65±0.24)μg/m 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免疫球蛋白M为(1.98±0.78)mg/m L,免疫球蛋白A为(2.94±0.54)mg/m L,免疫球蛋白G为(21.74±3.81)mg/m L,其数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运用血清免疫检验与ENA抗体检验具有较好的指导性作用,不仅能够准确的诊断其病情、对预后的效果进行评估,还能有效掌握红斑狼疮病情的发展状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6年29期)

刘薇,李嘉,吴振彪[6](2015)在《抗核抗体荧光阴性与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谱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核抗体(ANA)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细胞成分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ANA靶抗原分布由传统的细胞核抗原扩展到现在的整个细胞,包括细胞核、细胞骨架、细胞质、细胞分裂周期等,可与不同来源的细胞核起反应,无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1],是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重要血清学指标。ANA阳性提示患有AID的可能性,对AID的检测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临床上除了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23期)

刘威[7](2015)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种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中的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种结缔组织病(CTD)患者血清中的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的价值。方法:选取市中心医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CTD患者作为甲组,50例非CTD患者作为乙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自制抗各种ENA单克隆抗体,采用ELISA定量检测叁组对象各种抗ENA自身抗体滴度,鉴别各种ENA抗体检出率。结果:SLE患者Sm、RNP、SSA、SSB,MCTD患者RNP、SSA、SSB,SS患者RNP、SSA,RA患者RNP均高于乙组、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ELISA定量测定CTD血清中ENA抗体滴度,为CTD疾病的诊断、鉴别、分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临床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5年79期)

郑浩,顾晓琼,高飞,陈晓娟,王洁琳[8](2015)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抗核抗体及可提取性核抗原多肽抗体谱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抗核抗体(ANA)及可提取性核抗原(ENA)多肽抗体谱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血液及免疫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初发ITP患儿67例为ITP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别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ANA及ENA多肽抗体谱。结果 ITP组患儿ANA阳性率、抗ENA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ANA阳性ITP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及增值均低于ANA阴性患儿,且ANA阴性ITP患儿临床疗效优于ANA阳性患儿(P<0.05)。结论检测ANA可反映ITP患儿对治疗的反应,ANA、抗SSA抗体等可能与ITP的发病及病情进展有关。(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熊俊彪[9](2015)在《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与体液免疫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开展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与体液免疫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1例作为观察组,同时以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分别行静脉采血开展免疫检验和ENA抗体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G为(21.74±3.81)mg/mL,免疫球蛋白A为(2.94±0.54)mg/mL,免疫球蛋白M为(1.98±0.78)m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3水平为(0.65±0.24)μg/mL,C4水平为(0.15±0.04)μ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ENA抗体与各项体液免疫指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疑似患者开展ENA抗体与血清免疫检验具有明确的指导性作用,不但可以准确诊断,对预后效果进行准确评估,还可充分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展状况,有利于认清疾病对器官产生损伤的具体机制。(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5年01期)

苏荣,任霖,张玉蓉[10](2013)在《可提取核抗原抗体检测的性能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可提取核抗原抗体(ENA)的性能验证。方法对免疫印迹法检测的可溶性核蛋白抗体重复性和准确度进行评价。批内重复性验证:用6份特征性患者血清样本(5份阳性,1份阴性)对同一批号的产品进行检测,每份血清检测5次,比较阳性血清检测的结果,要求特异性抗体检出结果基本一致,阴性血清检测的结果为阴性;批间重复性验证:在3d内,用6份特征性患者血清样本(5份阳性、1份阴性)对同一批号的产品进行检测,每份血清每次复管检测1次,统计其阴阳性符合率;批批重复性验证:用6份特征性患者血清样本(5份阳性、1份阴性)对近3个月内所有不同批号的试剂进行检测,统计1年内所检测不同批号试剂的阴阳性符合率;阴性、阳性符合率:将100份已检测过的患者标本,其中阴性50份,阳性50份,重新检测1次,分别统计阴性、阳性重复检测结果的一致率。准确度验证:统计分析近3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及其他单位组织的室间质评结果与本室检测结果的阴性和阳性符合率。结果批内、批间、批批及100份患者标本的阴性、阳性符合率均为100%。结论本室免疫印迹法检测可溶性核蛋白抗体的重复性、准确度能满足实验性能验证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3年12期)

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s)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201例SLE患者(女性192例),记录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抗ENAs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使用SLE活动指数(SLEDAI)和英岛狼疮评定组评定表(BILAG)2种评估方法评价疾病活动度。结果抗SSA抗体与头痛(r=0.26,P=0.04)、视物模糊(r=0.31,P=0.02)、皮疹(r=0.39,P=0.01)、脱发(r=0.23,P=0.04)、口腔溃疡(r=0.37,P=0.04)和SLEDAI(r=0.27,P=0.03)呈正相关,与C3呈负相关(r=-0.29,P=0.003);抗SSA抗体与抗SSB抗体呈正相关(r=0.69,P<0.01),但与抗dsDNA、抗RNP和抗Sm抗体无相关性。抗SSB抗体与头痛(r=0.34,P=0.02)、视物模糊(r=0.27,P=0.04)、SLEDAI(r=0.36,P=0.02)和BILAG血管炎评分(r=0.23,P=0.03)呈正相关,与C3(r=-0.27,P=0.007)呈负相关;抗SSB抗体与抗RNP抗体或抗Sm抗体无相关性。抗Sm抗体与疾病病程(r=0.16,P=0.001)、肾炎(r=0.32,P=0.02)、尿蛋白定量(24 h)(r=0,23,P=0.004)、SLEDAI(r=0.37,P=0.004)和BILAG肾脏评分(r=0.31,P=0.01)呈正相关,并且与发病年龄(r=-0.31,P=0.02)、白细胞(r=-0.35,P=0.01)和C4(r=-0.23,P=0.04)呈负相关。抗RNP抗体与雷诺现象(r=0.32,P=0.04)、抗dsDNA抗体(r=0.46,P=0.007)和BILAG皮肤黏膜评分(r=0.33,P=0.01)呈正相关,与白细胞(r=-0.27,P=0.03)呈负相关。在多变量分析中,抗SSA抗体与头痛、视物模糊和C3仍相关,抗SSB抗体与C3和头痛仍相关。抗Sm抗体与疾病病程和总SLEDAI评分相关,而抗RNP抗体仅与BILAG黏膜皮肤评分相关。结论抗ENAs抗体与SLE的临床表现相关,并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提示检测抗ENAs不仅可以反映SLE患者的临床表现,且其在疾病活动的评估方面起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论文参考文献

[1].陈茂才.抗核抗体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9

[2].张成强,房丽华,刘晓萍,聂婷婷,李瑞.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和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

[3].李荣海,张鹏,郭慧娟,高洁,王雅平.血清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检测质控品的制备及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

[4].李静,刘国娣,王楷文,胡德宇,赵江峰.化学发光法检测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的临床应用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

[5].蒋伟光,孙晓娜.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与体液免疫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

[6].刘薇,李嘉,吴振彪.抗核抗体荧光阴性与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谱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

[7].刘威.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种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中的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

[8].郑浩,顾晓琼,高飞,陈晓娟,王洁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抗核抗体及可提取性核抗原多肽抗体谱特点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

[9].熊俊彪.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与体液免疫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

[10].苏荣,任霖,张玉蓉.可提取核抗原抗体检测的性能验证[J].现代预防医学.2013

标签:;  ;  ;  

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论文-陈茂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