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微毛樱群落数量特征及离体快繁研究

黄山微毛樱群落数量特征及离体快繁研究

论文摘要

微毛樱(Cerasus clarofolia)为蔷薇科(Rosaceae)樱属(Cerasus)的落叶灌木或乔木,是一种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的野生樱花资源。本文通过样地调查,研究了黄山风景区微毛樱群落的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种群生态位及种群更新特点。另外,还采用离体快繁技术,研究了微毛樱茎段的再生体系建立。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调查野生微毛樱典型群落,分析了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3600 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57科98属120种,以温带成分为主,其中与北温带和东亚地理成分关系密切;群落的外貌是由落叶类、中、小型纸质(膜质)单叶的高位芽植物所决定的。该群落层次结构简单,乔木层主要物种为微毛樱、白檀、茅栗、四照花和色木槭,其重要值分别为20.24、9.24、8.34、7.91、5.19;灌木层主要物种为伞八仙、三花悬钩子、水马桑和白檀幼树,其重要值分别为14.70、9.08、7.07、4.42;草本层多数种类为喜(或耐)阴湿的植物,层间植物以木质藤本为主。群落物种多样性在不同层次的变化规律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各层次变化幅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萌枝是微毛樱适应自然或人为干扰的更新机制,通过萌枝更新使得个体生活史在逆境中得以延续,从而维持种群动态。(2)利用Levins、Hurlbert生态位宽度公式和Hom生态位重叠公式测定了黄山微毛樱群落13种重要乔木和16种主要灌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乔木层中微毛樱和白檀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其Bi和Bα分别为0.9418、0.8835和0.9386、0.7301,而黄山松和小叶白辛树等的生态位宽度较小;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5的种对有47对,占总数的60.3%;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种对有28对,占总数的35.9%;不发生重叠的种对有3对。灌木层中,白檀幼树、伞八仙和华空木为优势种,其B,和Bα分别为0.8724、0.8618、0.7985、和0.7422、0.6889、0.5873,而鸡桑、锐齿臭樱和棣棠的生态位宽度较小;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5的种对有67对,占总数的55.8%;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种对有48对,占总数的40.0%;不发生重叠的种对有5对。具有较大生态位宽度的树种是微毛樱群落的主要优势种或伴生种,对群落小气候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具有相似生境要求或相似生物学特征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较大,生态位宽度较窄的物种间也可能存在较大的生态位重叠。(3)萌枝是木本植物适应自然或人为干扰的一种重要生活史策略。对黄山风景区分布的微毛樱种群进行调查发现,微毛樱的有性繁殖率低,自然更新主要是通过萌枝的方式来完成。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了微毛樱萌枝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由此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微毛樱萌枝种群的幼年个体的储备丰富,中老年个体相对较少,种群的龄级结构呈较为规则的金字塔型;种群数量动态量化指数Vpi,=56.39%,考虑外部干扰时,Vpi=5.64%>0,表现为稳定型种群.2)该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出现两个高峰,分别为第Ⅰ龄级与第Ⅸ龄级;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3)该种群的累计死亡率呈单调增加,生存率呈单调下降,死亡密度函数在中、后期稳定在较低水平,而危险率函数则具有波动性,波动过程与各龄级死亡率的变化一致.4)微毛樱种群数量动态存在周期性波动,这与萌枝更新过程有关.(4)以微毛樱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其不定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MS+6-BA1.0 mg·L-1+NAA0.05 mg·L-1为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诱导率达87.5%;单芽在MS+6-BA0.5 mg·L-1+NAA0.05 mg·L-1增殖系数为2.5,丛芽在MS+6-BA0.5 mg·L-1+NAA0.02 mg·L-1培养基中增殖系数为4.7;适合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 mg·L-1或1/2MS+IBA0.2 mg·L-1+NAA0.2 mg·L-1,生根率分别为100%和88%。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樱属植物形态特征
  • 1.3 樱属分类研究简史
  • 1.4 樱属群落生态学研究
  • 1.4.1 云南冬樱花群落特征
  • 1.4.2 江西、福建、广东钟花樱群落特征
  • 1.4.3 福建、江苏早樱种系群落特征
  • 1.4.4 福建武夷山华中樱群落特征
  • 1.5 观赏类樱花繁殖研究
  • 1.5.1 种子繁殖
  • 1.5.2 嫁接繁殖
  • 1.5.3 扦插繁殖
  • 1.5.4 组织培养
  • 1.6 樱花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存在问题
  • 1.6.1 樱花资源开发
  • 1.6.2 存在问题
  • 1.7 微毛樱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 1.8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第2章 黄山风景区微毛樱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 2.1 研究地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2.1 样地调查
  • 2.2.2 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微毛樱群落物种组成
  • 2.3.2 群落重要值分析
  • 2.3.3 区系地理成分
  • 2.3.4 群落的外貌
  • 2.3.5 群落垂直结构
  • 2.3.6 物种多样性
  • 2.4 结论与讨论
  • 第3章 黄山风景区微毛樱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 3.1 研究地概况
  • 3.2 研究方法
  • 3.2.1 样地调查
  • 3.2.2 计测方法
  • 3.2.3 重要值测定
  • 3.2.4 生态位宽度指数
  • 3.2.5 生态位重叠指数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主要乔木、灌木种群生态位宽度
  • 3.3.2 主要乔木、灌木种群生态位重叠
  • 3.4 结论与讨论
  • 第4章 黄山风景区微毛樱萌枝种群数量动态及其更新研究
  • 4.1 研究地概况
  • 4.2 研究方法
  • 4.2.1 调查方法
  • 4.2.2 径级结构划分
  • 4.2.3 生命表编制
  • pi'>4.2.4 径级结构的数量动态变化量化指数Vpi
  • 4.2.5 生存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萌枝类型及其龄级结构
  • 4.3.2 种群生命表与存活曲线
  • 4.3.3 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
  • 4.3.4 生存分析
  • 4.3.5 种群更新特点
  • 4.4 结论与讨论
  • 第5章 微毛樱离体快繁初步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来源
  • 5.1.2 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不定芽诱导分化培养基筛选
  • 5.2.2 不定芽增殖培养基的筛选
  • 5.2.3 生根培养基筛选及移栽成苗
  • 5.3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Abstract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微毛樱离体快繁初步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11(04)
    • [2].微细铣削加工中抑制微毛刺生成的新方法[J]. 工具技术 2015(08)
    • [3].微细铣削圆弧槽微结构时的微毛刺分析及预测[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1(11)
    • [4].黄山微毛樱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特征[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S1)
    • [5].大眼睛博士[J]. 红领巾(A版) 2011(Z2)
    • [6].弃微毛 识大貌——黑松的改作过程[J]. 花木盆景(盆景赏石) 2014(09)
    • [7].冰草形态学与细胞学的研究[J]. 草业科学 2010(10)
    • [8].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的扫描电镜观察[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5(05)
    • [9].夜韵[J].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4(Z2)
    • [10].贵州省黑斑蛙体内裂头蚴扫描电镜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2(05)
    • [11].滨梅种子繁殖技术初探[J]. 上海农业科技 2008(05)
    • [12].李实蜂防治方法[J]. 河北果树 2009(02)
    • [13].山羊腊梅花中毒防治[J]. 畜牧兽医杂志 2015(01)

    标签:;  ;  ;  ;  ;  

    黄山微毛樱群落数量特征及离体快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