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组装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缓蚀剂,分子组装,曲唑酮,影响规律
组装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樊保民[1](2019)在《分子组装对缓蚀剂分子作用机制的影响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组装及所形成的组装体已在生物医药、环境监(检)测、高分子科学、智能分子器件等诸多领域得到体现。以有机缓蚀剂分子作为客体,与适当主体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可构筑形成分子组装体。针对上述组装体的研究发现,通过分子组装可对客体缓蚀剂分子产生两种效应:1)提升低极性有机缓蚀剂在水环境下的溶解度与稳定性;2)抑制酸性介质中分子的质子化。以环糊精交联聚合物为主体,肉桂醛、2-巯基苯并噻唑与苯并叁氮唑为客体,所(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刘伟[2](2019)在《果蝇INAD光信号转导机器的组装与调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磷脂酶Cβ介导的光导蛋白质机器,对于非脊椎动物视网膜杆状体感光细胞以及脊椎动物的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的光信号传导都非常重要。在脊椎动物中,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中的磷脂酶Cβ光导蛋白质机器,通过向大脑控制昼夜节律的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发送光信息,从而对昼夜节律进行调节。研究表明,脊椎动物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的磷脂酶Cβ光导蛋白质机器的组成成分,与非脊椎动物的杆状体感光细胞非常相似,但是目前二者装配与调控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对于前者的研究更是处于起步阶段。报告人以果蝇INAD光信号转导机器为基本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学、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病毒侵染及膜片钳等技术,对果蝇INAD PDZ45结构域氧化还原反应动态调节光信号转导、INAD/TRP、INAD/NORPA(PLCβ)以及小鼠INADL/PLCβ4等蛋白复合体的互作分子机制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初步揭示了INAD光导蛋白质机器组装与动态调节的分子机制,探讨了该蛋白质机器在模式动物果蝇以及小鼠光信号传导生理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9年全国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论文集》期刊2019-10-24)
王波,徐海津,乔明强[3](2019)在《真菌疏水蛋白HGFI自组装分子机制和材料表面修饰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真菌疏水蛋白是高等丝状真菌在特定生理时期分泌的一类小分子量、两亲性蛋白质,其可以在两相界面处通过自我装配形成纳米级蛋白膜,改变介质表面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疏水蛋白独特的自组装性质使其在不同的领域均具有应用潜力,如材料表面修饰、乳化、蛋白纯化、药物传送和生物传感器制作等.本文主要介绍了真菌疏水蛋白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针对本课题组发现的灰树花真菌疏水蛋白,介绍其自组装分子机制、在材料表面修饰以及药物缓/控释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马传奇[4](2019)在《竞赛机制下《电气控制系统组装与维修》课程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基础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团队精神。参赛选手可以在职业技能竞赛中全面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断的总结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现阶段,各种规格的技能竞赛很多高职的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参与,以此检验学校的办学水平,这对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以及人才培养是非常有利的。加强职业技能竞赛与机电专业课程改革的联系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竞赛机制在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其次分析了竞赛机制形成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如何更好的使竞赛机制与《电气控制系统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的具体措施,通过本文祝愿能给广大的职业院校的同行带去机电专业课程改革的新思路~([1])。(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9年08期)
石玉娇,崔丹丹[5](2019)在《基于有限元仿真定量探究贵金属纳米探针自组装诱导的非线性光声效应增强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高转化效率的功能纳米探针是推动光声分子成像发展的关键。随着光声分子成像技术的发展,具有非线性增强光声转换效率的自组装纳米探针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有关其非线性增强的定量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以纳米金球为例,利用有限元仿真定量探究金属纳米探针自组装诱导的非线性光热及光声效应,揭示自组装纳米探针光声效应增强规律,为构建具备高转换效率的光声自组装纳米探针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激光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海燕[6](2019)在《吡啶基有机材料的自组装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自组装指的是分子通过相互间作用力自发聚集,形成特定形貌和结构的行为。组装结构往往具有单个分子(片段)不具备的性质和功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机π共轭分子因其独特的光电性质,借助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力,通过自组装构筑新颖结构、性能优异的光电材料备受关注,其中,合适的自组装单元、条件控制对材料的性能至关重要。量子化学方法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着手,探究自组装产生机制及外界影响因素,反馈指导实验,拓宽研究思路。本文选择吡啶基有机材料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合成了几种香豆素基、叁联吡啶基有机单元,研究其光学性能,探索在离子识别、生物显影等方面实际应用;运用 Gaussian09 软件,基于 BP86、B31YP、M06-2X、MP2 等理论方法和 6-31g(d,p)、6-31g(d)、6-311++g(d,p)、cc-pvtz、lanl2dz 等基组,根据实验结果,建立适用于多种目标体系的模型算法,研究NBO电荷分布、WBI键级、HOMO-LUMO能级差、分子间结合能等。实验与理论相结合,探究吡啶基有机材料自组装机制、光学性能调控机理,以及外部环境对自组装材料形貌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香豆素基吡啶衍生物对Hg2+、Cu2+的识别机制研究设计、合成出香豆素基吡啶衍生物L1和L2,其中,L1含有2个吡啶基团,在水溶液中可识别Hg2+(turn-on)和Cu2+(turn-off),且在乙腈溶液中通过自组装获得L1-Hg2+的单晶;L2含1个吡啶基团,在甲醇-水混合溶液中特异性识别Hg2+(turn-on),但不能识别Cu2+。通过理论计算,确定L1与Hg2+的最佳配位点为吡啶基团N原子,金属中心最佳配位数为五,与自组装得到的单晶结构吻合。基于L1-Hg2+的单晶结构建模计算,推测出L1和Cu2+、L2与Hg2+的五配位模型,分析L2不能识别Cu2+的原因。同时,对比单聚体和多聚体模型,推测L1和L2与被识别离子之间主要以单聚体形式发生自组装。2.叁联吡啶基衍生物对Hg2+的识别、应用及机制设计、合成出水溶性较好、具有多配位点发夹结构、含有甲氧基吡啶单元的叁联吡啶衍生TPI,其对Hg2+具有良好的裸眼识别能力,检测限为1.38 × 10-7 mol·L-1,能够检测出模拟水样中的Hg2+。此外,TPI还可制备成“试纸”,便携高效实时检测Hg2+,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经理论计算发现,TPI与Hg2+配位后产生分子内光诱导电子转移(PET)导致发射峰红移,是TPI对Hg2+具有良好裸眼识别能力的主要原因;通过核磁滴定和质谱分析,推测Hg2+主要跟甲氧基吡啶端配位,不同配位模型的理论计算数据进一步揭示该配位方式的合理性。3.叁联吡啶衍生物的制备、自组装机制及单分子/组装聚集体光学性质设计、合成出具有A-π-A结构的2,2':6',2"-叁联吡啶衍生物PYTPY,获得其单晶结构。基于单晶取模,开展理论计算,分析PYTPY取向生长和聚集形貌之间的关系,及自组装前后光学性质变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PYTPY分子具有较好的平面性,电子离域度高;分子间氢键是PYTPY形成一维和二维堆积结构的主要作用力,π-π弱相互作用推动其形成三维聚集体;在四氢呋喃-水混合溶剂中,PYTPY二聚体在叁个维度的弱作用力比值为1.00:0.17:0.60,自组装趋向于生成二维结构;自组装前后的电子跃迁都伴随分子内电荷转移。上述结论与实验结果相吻合,进一步证实建模和计算方法的可靠性。4.叁联吡啶衍生物分子PYTPY自组装及光学性质的刺激响应性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研究外部环境(包括阴离子、金属离子、酸碱性)对PYTPY自组装和电子跃迁的影响。结果显示,阴离子和钠离子对其自组装形貌影响较小;弱酸环境下PYTPY二聚体在叁个维度的弱作用力比值为1.00:0.83:0.96,自组装趋向于形成叁维结构,吸收和发射波长红移;酸性增强时,PYTPY二聚体在叁个维度的弱作用力比值为2.71:3.66:1.00,趋向于形成一维结构,吸电子基团的吸电子能力增强,导致PYTPY本征吸收峰发生变化,光响应较强。在Ag+诱导下,PYTPY二聚体在叁个维度的弱作用力比值为0.98:1.00:0.84,微观上趋向形成叁维结构,宏观呈现出由零维纳米结构自组装形成的一维线状结构,同时体系都存在分子内电荷转移(ICT),紫外吸收光谱出现红移。(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8-01)
何柳[7](2019)在《溶剂调控偶氮苯衍生物的光学性质、自组装功能和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分子自组装结构是一种或多种分子通过分子间非共价弱相互作用,自发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稳定聚集体。非共价相互作用主要包括静电相互作用、π-共轭效应、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等。超分子自组装结构对外界刺激(如:磁场、电场、光等)具有极强的响应能力。在外界刺激下,会引起明显物化特征的改变,如:自组装结构颜色改变,荧光峰位及强度变化、自组装体系崩溃、原位化学键复合等。这些独特的,可调谐的特性使他们在各个领域(如:制动器、传感器、细胞/药物运输系统、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常见的超分子自组装结构有:自组装表面/薄膜、凝胶、纳米颗粒/团簇/管等。而基于超分子自组装的小分子凝胶由于其原料易得、制作工艺简单、性质容易调控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系统研究了基于溶剂调控的偶氮苯衍生物在不同溶剂中自组装结构的凝胶行为、透明度、光响应行为、自修复能力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机制。通过不良溶剂环己烷的调控我们获得了具有光响应行为、高透明、超强自愈性的凝胶。通过光谱学测试、变温核磁、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及Hansen溶解度参数的理论计算和分析,研究了自组装体系中分子相互作用机制。此外,BNB-t4自愈性凝胶还在除去水溶性有毒染料、粘附固体表面及自支撑等多方面均有潜在应用。具体内容与结果如下:1、在对比BNB-tn(n=1、2、4和8)及BNBC-t4等凝胶因子在各种单一溶剂和双组分溶剂的凝胶性质时,我们发现将环己烷引入氯仿的过程中成功调节了BNB-t4自组装结构的光学性质。(1)在溶剂从单一氯仿过渡到单一环己烷的过程中,凝胶本身的透明度发生连续性变化。其中当氯仿/环己烷50:50时,BNB-t4凝胶具有接近100%的高透明性。(2)而且在环己烷的调控下,偶氮苯衍生物的光致异构过程也发生了连续性变化。我们首先从低浓度单分子状态研究了混合溶剂对BNB-t4凝胶因子本身光响应行为的影响,适当加入环己烷增加了BNB-t4的异构化程度。而在高浓度条件下,BNB-t4凝胶因子产生聚集体,在不同比例条件下,聚集体的差异也会引起聚集体的光响应行为的差异。2、我们还通过流变仪的流变测试和连续步长测试系统研究了环己烷调控BNB-t4凝胶的凝胶性质及自修复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氯仿/环己烷混合溶剂中改变环己烷的含量使得BNB-t4有机凝胶的稳定性、触变性质以及自修复性质得到了调节。适量引入环己烷后,BNB-t4凝胶的机械稳定性明显提高,触变性由弱变强,自修复性能从无到有。而且在氯仿/环己烷50:50条件下,BNB-t4的凝胶的稳定性、触变性及自修复能力都达到了最佳值。BNB-t4凝胶还有其他多个应用,如:除去水溶液中的有机染料、可粘附在多种材质的固体表面,可承重且具有自支撑作用等。3、基于以上对BNB-t4凝胶性能的研究,我们又根据实验测试及部分理论计算分析了自组装体系中分子相互作用机制。(1)根据对微观形貌的观察研究,我们将室温下,透明度的变化归因于微观纤维粗细的变化。温度依赖的透明度和形貌研究证明BNB-t4凝胶的高透明性可归结于特定纳米尺寸纤维的聚集。(2)根据变温核磁、红外光谱、及光谱学测试确定:所引入的环己烷可以带来一个强度较弱的氢键以及非极性作用。(3)Hansen溶解度参数和Tease参数的分析结果与特定的实验结果联合证明:通过酰胺和酚羟基间实现的氢键相互作用、较弱的极性和适当的色散力调节了BNB-t4的凝胶能力。综上所述,氢键相互作用协同偶氮苯基团间π-π堆积相互作用以及烷基链的范德华力调控了BNB-t4在氯仿/环己烷混合溶剂中的凝胶行为和性质。通过调节特定的溶解度参数成功的调控凝胶的特定性质。(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邓楚君[8](2019)在《乳铁蛋白、姜黄素、燕麦β-葡聚糖二元及叁元复合物的结构特征及自组装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功能性食品的市场需求份额逐渐增加,新型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愈显迫切。姜黄素(Curcumin,Cur)是从姜黄的根茎中提取分离的一种多酚类物质,是植物界稀有的具有二酮结构的色素。姜黄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例如抗菌、抗炎、抗氧化和护肝等,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其能够作为功能性因子用于食品体系。但是,作为一种疏水性多酚,姜黄素水溶性和生物利用率很低,难以在食品体系中直接添加使用。基于此,本论文研究了乳铁蛋白(LF)-姜黄素(Cur)与乳铁蛋白(LF)-燕麦β-葡聚糖(OG)二元复合物和3种不同结构的LF-Cur-OG叁元复合物的制备和结构表征,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对开发新型Cur运载体,扩展其在功能性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1)研究了OG的流变学特性,选择了合适纯度的OG做为壁材。选取3种纯度分别为70%,80%和95%的OG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制备不同浓度的OG水溶液,系统考察了剪切速率、震荡频率和温度等因素对OG溶液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OG样品浓度越低,越接近牛顿流体。OG样品浓度高于6%时,溶液均为假塑性流体,表现出典型的剪切稀化行为。Arrhenius方程拟合表明,样品浓度越高活化能越高,流动性越差。纯度分别为70%,80%和95%的OG形成凝胶的临界浓度分别为6%,6%和5%;熔点分别为72℃,75.5℃,80℃,表明纯度为95%的OG具有较稳定的物理交联网络结构。(2)研究了天然和热变性LF与Cur复合物的结构特性和结合机制。结果表明,LF-Cur复合物的浊度、ζ-电位和粒径与LF结构和Cur浓度密切相关。结果表明,当Cur浓度为14-54μM时,天然LF-Cur复合物为纳米颗粒(13.32-15.18 nm),溶液浊度低,电位也较低;当Cur浓度为54-108μM时,天然LF-Cur复合物为亚微米颗粒(0.14-0.33μm),溶液浊度较大,电位较低。当Cur浓度为14-108μM时,热变性LF-Cur复合物为纳米颗粒(31.77-95.12 nm),溶液浊度较小,电位较高。圆二色光谱分析表明,Cur的添加导致天然和热变性LF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减小、β-转角含量增加和无规卷曲含量增加。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氢键参与了LF与Cur的结合。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较之天然LF与Cur,热变性LF与Cur具有更高的结合常数(K_a)和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3.95×10~4 M~(-1)和0.86)。热变性能够提高LF对Cur的包埋率。(3)研究了LF和OG在热处理和未加热处理条件下的结构特征和分子相互作用。在25 ~oC和90 ~oC条件下,能够分别形成LF-OG自组装体和热聚集体。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OG的存在能够改变LF结合方式,且与OG浓度和热处理有关。拉曼光谱结果表明,OG能够改变LF的二级结构。经过热处理后,可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球形微米颗粒,且粒径约为2.0μm。热力学分析表明,25 ~oC条件下,LF与OG能够自发结合,大约有12个LF分子与一个OG分子相互作用。在80 ~oC条件下,二者由焓变和熵变共同驱动,大约有99个LF分子与一个OG分子相互作用。LF与OG的结合过程涉及多种非共价相互作用。(4)利用构建得到的LF-OG自组装复合物,采用叁种添加顺序,结合喷雾干燥技术,用于运载Cur。制备得到叁种不同结构的LF-Cur-OG叁元复合物,对这些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初步探讨了它们的构建机理。结果表明,LF-Cur-OG叁元复合物的结构能够通过添加顺序进行调节。通过添加顺序1(OG→LF→Cur),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叁元复合物溶液浊度最低(12.3-26.0 NTU),粒径最小(0.11-0.22μm)。抗氧化结果表明,采用添加顺序3(Cur→OG→LF)制备的叁元复合物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喷雾干燥技术较好保留了叁元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流变结果表明,喷雾干燥能够提高LF-Cur-OG叁元复合物的弹性行为。(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期刊2019-06-01)
吴奥丽[9](2019)在《非共价相互作用调控咪唑类双亲分子的组装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亲分子在水、有机溶剂或离子液体中能组装成胶束、囊泡、液晶、纳米纤维等丰富的有序聚集体。设计功能性的双亲分子,探究组装体内的非共价相互作用,有助于人们加深对生物组装机制的理解,制备新型的多功能材料,推动化学及相关领域的发展。由咪唑类离子液体(ILs)参与构筑的有序聚集体不仅引入了 ILs独特的理化性质,还为体系提供了静电、氢键、π-π堆积等丰富的非共价作用力。为了探究新颖的组装方法,获得多形貌和多功能的组装材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改进。一方面,基于ILs优良的可设计性,可以对咪唑进行结构改性或将功能性基团引入到双亲分子的亲水头部、疏水尾部和反离子中。另一方面,利用非共价相互作用进行有机-无机共组装,可以灵活、有效地引入无机材料的特性和功能。此外,基于双亲分子的小分子凝胶制备简单,可设计性强,易于获得对光、温度、pH等刺激响应的智能软材料,从而开发组装体的应用领域,探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功能性的咪唑类双亲分子,通过多种非共价相互作用调节组装体的形貌,实现响应性和功能性可控组装。主要研究工作分为以下六个部分:1.偶氮苯化合物具有高效、可逆的顺-反光异构化性质。由于疏水性较强,研究者们多将其作为聚集体的添加剂或合成疏水尾部含偶氮苯基团的双亲分子。我们设计合成了偶氮苯基团位于亲水头部的表面活性离子液体[C14mimAzo]Br,详细研究了其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偶氮苯的引入降低了头部的亲水性和静电排斥,在无添加剂的情况下可以自组装形成囊泡。通过1H NMR和UV-vis吸收光谱测试表明,紫外灯照射后[C14mimAzo]Br转变为弯曲的顺式结构。较大的空间位阻不利于分子的紧密堆积,导致囊泡破裂。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进一步表明,反式[C14mimAzo]Br与H2O的相互作用更弱,因而更有利于聚集体的形成。2.选择了阳离子型的聚离子液体([PMAzoVIm]Br)和聚丙烯酸(PAA),通过简单的无模板相分离法制备了光和湿度响应的聚离子液体多孔膜。由于聚离子液体的支链中引入了偶氮苯基团,紫外光照射产生的顺式异构体改变了复合物的体积和分子内的空间位阻,使膜的多孔结构发生改变。通过湿度调节还可以使孔结构实现可逆的开关转换。利用FTIR、SAXS和UV-vis吸收光谱研究了孔结构形成和转变的机理。超高的溶胀率、吸水率和带电性使膜对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具有优异的选择性吸附能力。3.基于β-环糊精(β-CD)与两性离子液体MIPS-LiTFSI的主-客体作用,在质子型离子液体硝酸乙基铵(EAN)中制备了超分子离子凝胶。19F NMR和2D ROESY 1H NMR测试表明,只有TFSI0与β-CD发生了络合。TFSI-与β-CD之间的主-客体作用、咪唑阳离子和TFSI--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以及叁种化合物的分子间氢键促进了离子凝胶的形成。通过调节β-CD和MIPS-LiTFSI的摩尔比,可以获得具有不同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的离子凝胶。溶剂EAN的选择、两性离子对锂盐的解离、β-CD对TFSI-的包结以及β-CD在凝胶中的通道构型提高了超分子离子凝胶的导电性。4.基于上一部分的工作基础,我们设计合成了不对称的Gemini型两性离子液体(AzoIPS-LiTFSI),分子中的偶氮苯和TFSI-作为两种客体分子,与β-CD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制备了低分子量的超分子水凝胶。通过调节光照或温度可以实现可逆的凝胶-溶胶转变。对主、客体分子的结合化学计量比、包结方式,凝胶中的非共价相互作用以及光和热响应机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有趣的是,可以通过不同波长的光照使β-CD沿着客体分子穿梭。电导率的值会伴随着凝胶-溶胶转变进行可逆的切换,在电传感器材料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5.基于双亲分子与多金属氧酸盐(POM)的有机-无机共组装法结合了有机组装体的多样性和无机材料的多功能性,可用于制备具有优异性能的组装材料。人们选择对POM进行化学改性或将其作为阳离子型双亲分子的反离子进行组装,制备的材料通常不溶于水。为了探究新颖、简便的组装方法:(1)我们将两性双亲分子(C16IPS)与磷钨酸(HPW)进行有机-无机共组装,由于C16IPS的阴、阳离子通过共价键相连,与电荷离域的POM同时存在静电引力和斥力,制备了具有晶态和非晶态网络的超分子水凝胶。通过平衡有机-无机共混物的刚性和柔性,得到了丰富的组装形貌(纳米纤维束、支化的纳米纤维、交织的蠕虫状胶束、高度平行的蠕虫状胶束、囊泡和无序的蠕虫状胶束)。鉴于水凝胶在生物系统和材料科学中的广泛应用,这些发现有利于突出有机-无机二元超分子水凝胶的潜力,填补动力学和热力学控制的凝胶过程之间的空白。(2)为了详细探究组装体内的非共价相互作用,选择了两种具有不同阳离子构型的两性双亲分子C16IPS和C16bIPS,分别与硅钨酸(HSiW)进行组装。HSiW上的氧原子与咪唑环C-2位质子的氢键作用和空间位阻会影响水凝胶的形貌和流变学性能。而C16bIPS与HSiW摩尔比的不同会使蠕虫状胶束呈现平行、垂直和倾斜的排列方式,并在大尺度范围堆积形成六角相。该研究有利于理解两性双亲分子结构与组装形貌和水凝胶机械性能的关系。6.基于上一部分的工作基础,我们将含稀土铕的POM(EuW10)与两性双亲分子C20IPS进行共组装,得到了具有优异发光性能的可注射水凝胶。通过调节C20IPS与EuW10的摩尔比,可以获得具有不同流变学和发光性能的水凝胶。有趣的是,基于热响应的溶胶-凝胶转变,荧光发光强度与温度呈现两组线性相关曲线。此外,酸/碱气体会显着影响水凝胶的发光特性,有利于制备多刺激响应的发光软材料。(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8)
姜新[10](2019)在《基于核磁共振研究SNAP25蛋白无规则卷曲部分对SNARE复合体组装的调控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SNARE复合体是由在囊泡膜上的synaptobrevin 2(syb2)以及细胞靶膜上的SNAP25和syntaxin共同构成。在囊泡膜与细胞靶膜发生膜融合时,α-螺旋结构的SNARE基序从氨基端向羧基端逐渐拉近,为膜融合过程提供动力。SNAP25蛋白包含氨基端和羧基末端的SNARE基序以及在二者之间起到连接作用的无规则卷曲部分。SNAP25蛋白无规则卷曲部分(loop区)结构非常灵活,可以对外界环境变化及时响应,产生构象变化,进而调控SNARE复合体组装过程。但是由于SNAP25蛋白loop区的结构不够稳定,许多结构研究中都刻意地截去了这一结构域,因此无法得到其行使功能时的结构变化信息。核磁共振技术作为一种研究蛋白质结构动态变化的分析化学手段,可以在原子分辨率下提供氨基酸残基动态变化信息,帮助我们理解SNAP25蛋白loop区构象变化信息以及SNAP25构象变化对SNARE复合体组装过程的影响。SNARE复合物的组装发生在膜表面,结构学研究发现游离的syntaxin和syb2蛋白都会和膜结构作用发生构象变化形成预结合态,促进SNARE复合体组装。SNAP25通过其loop区与膜结合而锚定在膜上,但是由于缺少该区域的结构信息无法判断loop区是否会和膜结构发生作用后产生构象变化。本论文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结合圆二色谱技术研究发现SNAP25蛋白loop区的氨基端尤其是半胱氨酸残基对膜结合非常重要,当SNAP25蛋白loop区与膜结合后其氨基端会产生α-螺旋的二级结构,发生从无序到有序的构象变化,从而影响loop区的构象促进其羧基端和syntaxin作用进一步有助于SNARE复合物的组装。磷酸化是一种常见的翻译后修饰,生理学研究显示SNAP25蛋白的T138位点会在蛋白激酶A(PKA)的介导下发生磷酸化并会抑制SNARE复合体的形成。但是T138位点磷酸化影响SNARE复合体组装的具体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本论文通过使用液体核磁共振技术检测到在体外SNAP25蛋白和SNAP25蛋白loop区在PKA介导下T138位发生磷酸化修饰,发现磷酸化会造成SNAP25蛋白loop区的构象变化,随后发现磷酸化会抑制SNAP25蛋白loop区与syntaxin的相互作用。进一步通过SNARE assembly实验发现磷酸化SNAP25的体系SNARE中复合体装配效率降低,说明PKA介导的磷酸化影响了SNAP25蛋白loop区的构象并抑制了SNAP25与syntaxin的结合进而阻止SNARE复合体的组装。Zn2+作为人体仅次于Ca2+的第二丰富的微量元素,Zn2+对很多非常重要的生理过程有调控作用,但是过多的Zn2+具有毒性会造成细胞凋亡。游离的Zn2+一般聚集在被称为“锌池”的囊泡内,通过囊泡融合被细胞吸收。生理学研究发现过多的Zn2+会对囊泡融合过程有负反馈调节,但是具体的分子机理还不清楚。本论文通过SNARE assembly实验发现Zn2+会抑制SNARE复合体的组装效率,核磁共振实验发现了Zn2+与syntaxin蛋白和syb2蛋白并无直接相互作用,但是可以显着的影响SNAP25蛋白,并且主要影响SNAP25蛋白loop区。通过对Zn2+结合态的SNAP25蛋白loop区的结构研究显示其羧基端发生了从无序到有序的二级结构变化,拓展了SNAP25蛋白loop区与syntaxin的结合界面,使SNAP25与syntaxin产生了一种更稳定的错配的中间体,并抑制了t-SNAREs与syb2蛋白的结合,进而阻碍了SNARE复合体的组装。蛋白质液-液相分离是指蛋白质分子相互融合形成与溶液相分离的蛋白质液滴相,从而行使特殊的生理功能。我们通过实验发现SNAP25蛋白可以在体外发生相分离,通过显微镜观察SNAP25相分离形成的蛋白质液滴直径在30 um左右,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液滴内蛋白质以直径在50 nm左右聚集体的形式存在。随后发现将SNAP25蛋白loop区羧基端的精氨酸R135,R136突变成相反带电性天冬氨酸会影响SNAP25蛋白聚集和相分离,说明电荷对SNAP25相分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下一步将对相分离对SNAP25蛋白行使生理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期刊2019-05-01)
组装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磷脂酶Cβ介导的光导蛋白质机器,对于非脊椎动物视网膜杆状体感光细胞以及脊椎动物的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的光信号传导都非常重要。在脊椎动物中,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中的磷脂酶Cβ光导蛋白质机器,通过向大脑控制昼夜节律的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发送光信息,从而对昼夜节律进行调节。研究表明,脊椎动物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的磷脂酶Cβ光导蛋白质机器的组成成分,与非脊椎动物的杆状体感光细胞非常相似,但是目前二者装配与调控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对于前者的研究更是处于起步阶段。报告人以果蝇INAD光信号转导机器为基本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学、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病毒侵染及膜片钳等技术,对果蝇INAD PDZ45结构域氧化还原反应动态调节光信号转导、INAD/TRP、INAD/NORPA(PLCβ)以及小鼠INADL/PLCβ4等蛋白复合体的互作分子机制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初步揭示了INAD光导蛋白质机器组装与动态调节的分子机制,探讨了该蛋白质机器在模式动物果蝇以及小鼠光信号传导生理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装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樊保民.分子组装对缓蚀剂分子作用机制的影响规律[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2].刘伟.果蝇INAD光信号转导机器的组装与调控机制研究[C].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9年全国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论文集.2019
[3].王波,徐海津,乔明强.真菌疏水蛋白HGFI自组装分子机制和材料表面修饰功能的研究[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9
[4].马传奇.竞赛机制下《电气控制系统组装与维修》课程改革[J].福建茶叶.2019
[5].石玉娇,崔丹丹.基于有限元仿真定量探究贵金属纳米探针自组装诱导的非线性光声效应增强机制[J].激光生物学报.2019
[6].王海燕.吡啶基有机材料的自组装及其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9
[7].何柳.溶剂调控偶氮苯衍生物的光学性质、自组装功能和机制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9
[8].邓楚君.乳铁蛋白、姜黄素、燕麦β-葡聚糖二元及叁元复合物的结构特征及自组装机制研究[D].河南科技学院.2019
[9].吴奥丽.非共价相互作用调控咪唑类双亲分子的组装机制[D].山东大学.2019
[10].姜新.基于核磁共振研究SNAP25蛋白无规则卷曲部分对SNARE复合体组装的调控机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