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炎康注射液”制备及其初步药效学研究

“乳炎康注射液”制备及其初步药效学研究

论文摘要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乳房炎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主要措施之一,但随着抗菌剂长期大剂量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和抗生素乳中残留问题被普遍关注。有研究显示,一些化学试剂虽有逆转多重耐药的功效,但因其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开发中药多重耐药逆转剂有较好的前景。本试验对雅安地区的部分临床型奶牛乳房炎进行了调查,并对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测定等一系列试验,在此基础上,根据奶牛乳房炎辨证确定了清热解毒、疏肝解郁、消肿止痛的治疗原则选取常用六味中药,并结合中兽医基础理论和中药药剂学理论,确定了中药复方的最佳组成,将其制成中药复方“乳炎康注射液”,同时建立该注射液的质量检查标准,并进行了体外抑菌实验、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体外抑菌效应研究、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性的消除作用实验、对细菌体外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1从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乳汁中,通过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筛选出三种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无乳链球菌),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乳炎康注射液”对三种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500mg/mL、250mg/mL、125mg/mL。2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对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已相当严重,耐药率普遍较高,多重耐药也相当严重。通过中药感触培养的方法观察,“乳炎康注射液”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有一定的消除作用。3采用棋盘稀释法,联合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乳炎康注射液”对耐药的无乳链球菌和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协同作用,而对大肠杆菌仅有累加作用。4通过电镜实验观察,推断“乳炎康注射液”对细菌的体外抑菌是作用于细胞膜,使其受损,阻断了细菌的物质代谢;阻碍细菌胞壁的合成,导致菌体膨胀变性。5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乳炎康注射液”中绿原酸的方法具有稳定、可靠、重现性、回收率高、结果准确等特点,可作为该制剂含量检测的方法。6“乳炎康注射液”在常温闭光保存的条件下,有效期为1.5年。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及选题背景
  • 1 文献综述
  • 1.1 奶牛乳房炎的研究现状
  • 1.2 中医药对奶牛乳房炎的预防与治疗研究概况
  • 1.3 中药消除细菌耐药性的研究现状
  • 1.3.1 细菌耐药机制
  • 1.4 中药在细菌耐药性消除中的研究现状
  • 1.4.1 中药用在质粒消除方面的研究
  • 1.4.2 中药作为外排泵抑制剂的研究
  • 1.4.3 中药被用作多药耐药抑制剂方面的研究
  • 1.4.4 其他
  • 2 选题背景
  • 2.1 立题依据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意义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雅安地区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及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奶样采集
  • 1.1.2 培养基及试剂
  • 1.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1.2 方法
  • 1.2.1 分离鉴定路线
  • 1.2.2 细菌分离与培养
  • 1.2.3 生化实验
  • 1.2.4 动物致病性实验
  • 2 结果
  • 2.1 生化试验结果
  • 2.1.1 触酶试验结果
  • 2.1.2 血浆凝固酶试验结果
  • 2.1.3 氧化酶试验结果
  • 2.1.4 其它生化试验结果
  • 2.2 分离培养结果
  • 2.3 分离鉴定结果
  • 2.4 动物试验结果
  • 3 讨论
  • 第二章 中药"乳炎康注射液"的制备及质量标准控制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主要实验药品与试剂
  • 1.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1.2 方法
  • 1.2.1 中药"乳炎康注射液"的制备工艺
  • 1.2.3 "乳炎康注射液"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2 结果
  • 2.1 性状
  • 2.2 检查
  • 2.3 "乳炎康注射液"的定性鉴定结果
  • 2.4 注射液中绿原酸的含量限定及稳定性试验结果
  • 2.4.1 标准曲线的建立
  • 2.4.2 精密度试验结果
  • 2.4.3 重现性试验结果
  • 2.4.4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 2.4.4 注射液中绿原酸含量限定结果
  • 2.4.5 绿原酸的稳定性试验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乳炎康注射液"对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实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菌种
  • 1.1.2 药物
  • 1.1.3 培养基
  • 1.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1.2 方法
  • 1.2.1 菌液制备
  • 1.2.2 药液稀释
  • 1.2.3 细菌接种和琼脂平皿培养
  • 1.2.4 最小抑菌浓度的判定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四章 "乳炎康注射液"消除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性的作用研究实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药品与试剂
  • 1.1.2 菌种
  • 1.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1.2 方法
  • 1.2.1 药物敏感性实验
  • 1.2.2 "乳炎康注射液"储备液的配制
  • 1.2.3 耐药菌株的中药感触培养
  • 1.2.4 耐药菌株中药感触培养后药敏试验
  • 2 结果
  • 2.1
  • 2.2 与中药感触后抑菌圈直径的变化
  • 2.3 "乳炎康注射液"感触作用后细菌敏感性的变化
  • 3 讨论
  • 第五章 "乳炎康注射液"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体外联合抑菌效应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药品与试剂
  • 1.1.2 菌株
  • 1.1.3 仪器设备
  • 1.2 方法
  • 1.2.1 菌液制备
  • 1.2.2 抗菌药物的配制
  • 1.2.3 "乳炎康注射液"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1.2.4 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1.2.5 体外联合药敏方法
  • 1.2.6 联合药敏试验的结果判定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六章 中药"乳炎康注射液"对细菌体外作用机制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药物
  • 1.1.2 菌株
  • 1.1.3 培养基
  • 1.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1.2 方法
  • 1.2.1 菌液制备
  • 1.2.2 "乳炎康注射液"储备液的配制
  • 1.2.3 电镜实验
  • 2 透射电镜结果
  • 2.1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电镜下的结构变化:
  • 2.2 无乳链球菌在电镜下的结构变化:
  • 2.3 大肠杆菌在电镜下的结构变化: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结论与创新
  • 1 结论
  • 2 创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文章发表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肺心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01)
    • [2].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在蛛网膜下腔麻醉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31)
    • [3].RP-HPLC法测定复方布他磷注射液中布他磷含量的方法学研究[J]. 畜牧与兽医 2020(03)
    • [4].在慢性肾衰竭治疗中百令胶囊、肾康注射液联合价值的效果对比探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24)
    • [5].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效果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20(09)
    • [6].5183例丹红注射液临床用药分析[J]. 医药导报 2019(12)
    • [7].谷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J]. 心理月刊 2019(22)
    • [8].分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运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A4)
    • [9].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33)
    • [10].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20)
    • [11].芍倍注射液在治疗直肠脱垂患者中的应用与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34)
    • [12].丹红注射液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33)
    • [13].肾康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案例分析一例[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73)
    • [14].芍倍注射液与消痔灵注射液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比较[J]. 中国处方药 2017(01)
    • [15].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11)
    • [16].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68例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A1)
    • [17].肾康注射液应用于肝肾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J]. 海峡药学 2017(01)
    • [18].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J]. 四川中医 2017(03)
    • [19].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研究[J]. 河南中医 2017(06)
    • [20].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32)
    • [21].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 医疗装备 2017(11)
    • [22].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对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J]. 双足与保健 2017(13)
    • [23].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30)
    • [24].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2016年丹红注射液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7(11)
    • [25].环丙-林可霉素长效注射液的制备及质量考察[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5(21)
    • [26].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6(01)
    • [27].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J]. 吉林医学 2016(01)
    • [28].复方曲肽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效果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04)
    • [29].31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 中国药业 2016(16)
    • [30].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25)

    标签:;  ;  ;  ;  ;  

    “乳炎康注射液”制备及其初步药效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