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界论文-孙怡

象征界论文-孙怡

导读:本文包含了象征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拉康,镜子阶段,想象界,象征界

象征界论文文献综述

孙怡[1](2019)在《从想象界到象征界——试论拉康的镜子阶段》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拉康的理论起点,镜子阶段揭示了自我起源于主体对镜像的认同。在镜子阶段,主体实现由想象界向象征界的过渡。镜子阶段还揭示了自我的虚幻性和建立在想象基础之上的妄想狂式的主体知识,以及他者对自我的异化及其引起的侵凌性的想象根源和象征调停。(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史沁园[2](2018)在《拉康象征界理论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特拉西提出意识形态概念以来,意识形态的内涵就不断发展和丰富着,在意识形态的发展历程中,马克思赋予了意识形态真正的批判性内涵,并把它与产生意识形态的现实社会基础结合起来,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存在及其占统治地位思想观念的全面批判。在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研究上,不同的理论视角显示出意识形态批判丰富的思想内涵。本文的总体思路是通过了解拉康的象征界理论的实质,进而考察主体无意识维度下的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内涵,通过这个解读,我们理解统治阶级将阶级的特殊利益说成是普遍利益的内在原理,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进而揭示主体作为无意识的主体认同意识形态的过程,以此深入分析象征界理论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内涵的研究价值。论文分五章。第一章总体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以及主要研究方法,体现文章论题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研究的视角之新。第二章首先探讨拉康象征界理论的理论语境,这个理论语境主要探讨两方面内容:象征界理论的理论资源以及象征界理论的实质,通过象征界的运作模式揭示主体本质的无意识性。第叁章主要考察拉康“他者”概念与意识形态批判角度的伪人民性之间的联系,文章指出主体将整个社会的意识视为自己的意识,把本不是自己的意识视为自己的意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用拉康“他者”的角度来解释。这部分内容首先是界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他者”,指出主体性与意识形态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其次是运用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的逻辑方法展开对意识形态“他者”的深究,从中发现意识形态批判意义上的伪人民性的形成机制,最后通过直面意识形态的伪人民性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指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人民性的实现路径。第四章主要探讨拉康能指概念与意识形态现实作用的有效性之间的联系,通过能指认同的内涵,理解主体在政治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上对意识形态无意识认同的深刻内涵,揭示这种无意识认同的作用一方面体现在意识的能动作用,即意识形态的内容虽然虚假,但其作为主体的主观想象而发挥作用,能指与所指的分离指出意识形态作为语言符号与作为内涵意义的差距,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国家机器具有构建共同体的功能。第五章是拉康象征界理论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现实价值:一是要认识到共同体的形式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阶段;二是要理解灌输理论是作为个体的人能生存于社会中的必要环节,叁是要重视社会舆论对意识形态的引导作用;四是要合理看待主体对意识形态的误认。文章试图从拉康象征界理论中获取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新理解,以此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1-05)

骆文琳[3](2016)在《符号界和象征界理论在《激情》中的批评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激情》以拿破仑战争为叙事背景,男女主人公亨利和维兰妮的叙事相互交织,各自讲述他们在巴黎和威尼斯遭受当权者的操纵与剥削,在俄罗斯相遇,一起逃离被宰制空间的故事。然而由于性格等因素,这个爱情故事最终不得不以各自在不同的空间找到归属感而结尾。文章借助克里斯蒂娃的符号界和象征界理论,探讨小说中人物主体如何受到两种空间的拉扯而呈现出不稳定状态,揭示诗性语言在建构主体自我意识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由此看到温特森与克里斯蒂娃的契合:两人都强调主体是开放不稳定的,在符号界与象征界两种空间中摆动,并以此来抵抗父权文化的二元对立。(本文来源于《忻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刘辉,姜京秀[4](2015)在《《荆棘之城》:符号界与象征界的对决》一文中研究指出《荆棘之城》中的莫德从小被关在舅舅的图书馆,接受禁欲教育,与世隔绝。囚禁在男权文化主导的象征界里,她不得不屈从于舅舅设定的秩序法则,但符号界侍女苏的同性之爱似潜流源源不断地渗透、冲击着她的象征界,提供精神上的慰藉。本文试图用茱莉亚·克里斯蒂娃的符号学理论解读这篇小说,指出莫德承受的痛苦源自象征界对符号界的压迫,但兼具爱与滋养的符号界最终解放了被父法压抑的人性,赢得了对象征界的胜利。(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5年36期)

宁东[5](2015)在《《洪堡的礼物》中的符号界与象征界》一文中研究指出《洪堡的礼物》是美国着名小说家、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的代表性小说。从克里斯蒂娃的符号学理论解读《洪堡的礼物》,从洪堡的符号界特征和外部社会的象征界特征及小说中象征界对符号界的压抑叁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该小说主人公洪堡的悲剧在于象征界对符号界的压抑。(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兴安[6](2015)在《“象征界”的奇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有人说:“创新”是西洋画的基调,中国画的焦点是“承传”。就是说,西画必须花样翻新,挑战前人,甚至要推倒重来,惟此才可能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画强调以古人为师,重视师徒之间的陈陈相因。所以,临摹是中国画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以至很多国画大师都有临摹前人(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5-03-16)

宋宁[7](2014)在《“律法者”的缺失与“象征界”的症候——1928-1930年旅日时期茅盾创作心理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茅盾的创作心理变化,既是独特的个人的心理体验,又是典型的20世纪中国作家的心路历程。在大革命失败后,隐居上海的茅盾的心理变化尤其剧烈,他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象征秩序",此时期他的作品也呈现某种"症候性"。他从1928年7月到1930年4月旅居日本,集中书写内心的苦闷,但从《虹》开始过渡到重新认可社会网络的重要性。他发现与另外一位女性交往同样无法建立两性间的"律法秩序",于是回到上海,加入左联,进行全新面貌的创作,成功地重建了"象征界"。(本文来源于《菏泽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孙红洪[8](2012)在《试论《所罗门之歌》的符号界与象征界》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小说《所罗门之歌》以主要人物的生存状态,反映非裔美国人的心理现实。他们生活在以白人文化为主导的象征界里,必须屈服于这个文化的价值理念,但是符号界民族文化的潜流,持续不断地对他们的象征界进行渗透,给予他们精神的慰藉。然而带有符号界特征的民族文化,尽管具有包容与滋养的慈母胸怀,却终因其异质性和流动性而缺乏主旨与定位,无力与白人文化形成势均力敌的抗争力量。(本文来源于《外语学界》期刊2012年00期)

沈梦婷[9](2011)在《从拉康“象征界”看杜拉斯创作中的女权主义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20世纪最具个性的女作家之一,尽管她拒绝被归类,但她作品中对于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却反映出她极为强烈的女性主义倾向。本文试从拉康"叁界说"中的"象征界"来分析和探讨杜拉斯对于菲勒斯中心主义由认同到破坏的转变过程,揭示杜拉斯女性主义意识的发展轨迹。(本文来源于《南昌高专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孙红洪[10](2010)在《试论《所罗门之歌》的符号界与象征界》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以主要人物的生存状态反映非裔美国人的心理现实。他们生活在以白人文化为主导的象征界里,必须屈服于这个文化的价值理念,但是符号界民族文化的潜流持续不断地对他们的象征界进行渗透,给予他们精神的慰藉。然而带有符号界特征的民族文化尽管具有包容与滋养的慈母胸怀,却终因其异质性和流动性而缺乏主旨与定位,无力与白人文化形成势均力敌的抗争力量。(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0年05期)

象征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特拉西提出意识形态概念以来,意识形态的内涵就不断发展和丰富着,在意识形态的发展历程中,马克思赋予了意识形态真正的批判性内涵,并把它与产生意识形态的现实社会基础结合起来,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存在及其占统治地位思想观念的全面批判。在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研究上,不同的理论视角显示出意识形态批判丰富的思想内涵。本文的总体思路是通过了解拉康的象征界理论的实质,进而考察主体无意识维度下的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内涵,通过这个解读,我们理解统治阶级将阶级的特殊利益说成是普遍利益的内在原理,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进而揭示主体作为无意识的主体认同意识形态的过程,以此深入分析象征界理论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内涵的研究价值。论文分五章。第一章总体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以及主要研究方法,体现文章论题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研究的视角之新。第二章首先探讨拉康象征界理论的理论语境,这个理论语境主要探讨两方面内容:象征界理论的理论资源以及象征界理论的实质,通过象征界的运作模式揭示主体本质的无意识性。第叁章主要考察拉康“他者”概念与意识形态批判角度的伪人民性之间的联系,文章指出主体将整个社会的意识视为自己的意识,把本不是自己的意识视为自己的意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用拉康“他者”的角度来解释。这部分内容首先是界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他者”,指出主体性与意识形态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其次是运用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的逻辑方法展开对意识形态“他者”的深究,从中发现意识形态批判意义上的伪人民性的形成机制,最后通过直面意识形态的伪人民性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指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人民性的实现路径。第四章主要探讨拉康能指概念与意识形态现实作用的有效性之间的联系,通过能指认同的内涵,理解主体在政治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上对意识形态无意识认同的深刻内涵,揭示这种无意识认同的作用一方面体现在意识的能动作用,即意识形态的内容虽然虚假,但其作为主体的主观想象而发挥作用,能指与所指的分离指出意识形态作为语言符号与作为内涵意义的差距,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国家机器具有构建共同体的功能。第五章是拉康象征界理论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现实价值:一是要认识到共同体的形式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阶段;二是要理解灌输理论是作为个体的人能生存于社会中的必要环节,叁是要重视社会舆论对意识形态的引导作用;四是要合理看待主体对意识形态的误认。文章试图从拉康象征界理论中获取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新理解,以此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象征界论文参考文献

[1].孙怡.从想象界到象征界——试论拉康的镜子阶段[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

[2].史沁园.拉康象征界理论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价值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

[3].骆文琳.符号界和象征界理论在《激情》中的批评实践[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

[4].刘辉,姜京秀.《荆棘之城》:符号界与象征界的对决[J].科技视界.2015

[5].宁东.《洪堡的礼物》中的符号界与象征界[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6].兴安.“象征界”的奇观[N].文艺报.2015

[7].宋宁.“律法者”的缺失与“象征界”的症候——1928-1930年旅日时期茅盾创作心理探析[J].菏泽学院学报.2014

[8].孙红洪.试论《所罗门之歌》的符号界与象征界[J].外语学界.2012

[9].沈梦婷.从拉康“象征界”看杜拉斯创作中的女权主义倾向[J].南昌高专学报.2011

[10].孙红洪.试论《所罗门之歌》的符号界与象征界[J].外语研究.2010

标签:;  ;  ;  ;  

象征界论文-孙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