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最明显的特征是原则性增强,具体性减弱。也就是说,会计人员只能在准则中获得原则性的规定,而在对具体的交易或事项处理时,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做出合理的判断。然而,由于我国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历史较短,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不高,尤其是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大学教育对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了我国会计学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总体水平不高,不能适应未来从事会计工作的需要。本文主要围绕会计职业判断的概述,包括会计职业判断涵义、主要内容、特点、原则及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因素,以本科层次会计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我国本科会计学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现状及学生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需求,从而得出我国本科会计学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总体水平不容乐观的结论,并从三个角度对会计学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需求进行分析。此外,根据调查问卷的分析及总结,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力量等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四个主要方面,提出会计学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建议。大学阶段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对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在大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对不确定性交易或事项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使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对会计学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