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性质及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性质及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性质及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探讨血清尿酸在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前期的预测价值,分析血清尿酸在原发性高血压动脉僵硬度增加中的作用。方法从广州市海珠区龙凤社区与素社社区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随机随访的人群中随机抽取3779岁的254例随访者作为调查对象,资料完整者254例,经知情同意后接受超声及PWV检查者168例,符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以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52例,平均年龄66.02±6.42岁;健康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4.73±9.06岁;行问卷调查,同时测量血压、心率、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进行抽血化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 protein,hsCRP)、尿酸(uric acid,UA)等指标。经签知情同意书后,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及颈内外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的斑块情况。将高血压组患者根据半定量法估计斑块的范围及严重程度,分为1级、2级、3级;根据颈动脉斑块的不同回声强度特点,进一步将高血压组颈动脉斑块患者分为硬斑组和软斑组。采用法国康普乐动脉硬化测量仪测量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及颈远端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DPWV),分别作为反映中央大动脉弹性和外周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将高血压组患者根据CFPWV的测量结果不同分为CFPWV<9m/s(正常组)和CFPWV≥9m/s(异常组)。CFPWV、CRPWV与各临床参数的简单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影响CFPWV、CRPWV的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高血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1.1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各参数的一般临床特征两组人群相比,年龄、性别、心率、腰臀比、HDL-C、hsCRP、CRPWV、CDPWV参数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组血压(SBP、DBP、脉压)、BMI、TC、TG、LDL-C、FBG、UA、IMT、CFPW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1.2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的IMT及CFPWV异常率比较高血压组IMT(0.69±0.14)、CFPWV(12.81±3.68)的值及异常率(42.39%、86.96%)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高血压组不同级别斑块组之间各临床参数及UA的比较92例原发性高血压受检者中有斑块者共45例,根据斑块半定量估计分级,将颈动脉斑块患者分为1、2、3级。3级间两两进行比较,3组中UA值分别为285.25±78.41、341.19±63.99、401.33±88.49,IMT值分别为0.62±0.09、0.71±0.14、0.82±0.10,其中2级与1级UA比较P=0.035、IMT比较P=0.033,1P <0.05;3级与2级UA比较P=0.046、IMT比较P=0.034,2P <0.05;3级与1级UA比较P=0.001、IMT比较P=0.000,*P<0.05。3组UA及IMT随颈动脉斑块级别升高而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高血压组不同性质斑块组之间各临床参数及UA的比较根据Salonen等斑块的超声特点分型,分为硬板与软斑两组。4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中硬斑组34人,软斑组11人,两组间进行比较,硬斑组与软斑组UA分别为323.03±72.71、389.00±69.45,P=0.012,*P<0.05,软斑块组UA水平较硬斑组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4.高血压CFPWV异常组较CFPWV正常组各临床参数的比较将92例高血压组患者根据CFPWV的测量结果不同分为CFPWV<9m/s(正常组)和CFPWV≥9m/s(异常组)。两组间比较,异常组年龄、SBP、PP、UA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性别、DBP、心率、BMI、腰臀比、血脂(TC、TG、HDL-C、LDL-C)、FBG、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CFPWV、CRPWV分别与各临床参数的简单相关分析CFPWV、CRPWV分别与各临床参数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FPWV与年龄(r=0.414)、SBP(r=0.224)、PP(r=0.270)、UA(r=0.219)呈显著正相关;CRPWV与SBP(r=0.293)、DBP(r=0.214)、PP(r=0.210)、TC(r=0.228)、LDL-C(r=0.320)、UA(r=0.244)呈显著正相关。6. CFPWV、CRPWV分别与各参数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分别以CFPWV、CRPWV为因变量,以相关性分析中与CFPWV、CRPWV存在显著相关性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SBP、PP、UA是影响CFPWV的独立因素(累积R2=0.883); LDL-C、UA是CRPWV的重要影响因素(累积R2=0.271),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控制LDL-C,UA仍然与CRPWV独立相关(r=0.292,P=0.005)。结论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P、BMI、TC、TG、LDL、FBG、UA、IMT、CFPWV较健康人明显增高,可作为高血压患者病情发生、发展的易感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动脉僵硬度较健康人亦明显增高,定期超声颈动脉检测及PWV检测均可作为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改变检测的方法。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UA水平与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性质有密切相关性,UA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血UA水平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提示血尿酸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UA水平增加与动脉僵硬度增加密切相关,UA是CFPWV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和CRPWV独立相关,提示血尿酸可能是高血压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潜在机制。

论文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13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01)
    • [2].剪切波弹性成像结合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3)
    • [3].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与颈动脉斑块在不同年龄组相关性研究[J]. 医学研究杂志 2019(09)
    • [4].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12)
    • [5].阿托伐他汀对脑血栓疗效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影响研究[J]. 北方药学 2020(03)
    • [6].血清尿酸与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新生血管分级的相关性[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06)
    • [7].青中年健康体检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 医学研究杂志 2020(04)
    • [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危险性的临床应用及体会[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17)
    • [9].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应用进展[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0(09)
    • [10].颈动脉斑块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9(06)
    • [11].刘中勇治疗颈动脉斑块经验[J]. 江西中医药 2019(07)
    • [12].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9(20)
    • [13].颈动脉斑块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24)
    • [14].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中西医研究现况[J]. 新疆中医药 2018(01)
    • [15].彩超在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14)
    • [16].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出血与高血压相关性的研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S2)
    • [17].浅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颈动脉斑块危险性方面的价值[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29)
    • [18].血管内介入个体化治疗用于颈动脉斑块硬化狭窄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68)
    • [19].基层医院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的价值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25)
    • [20].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64)
    • [21].石家庄市40岁以上体检人群颈动脉斑块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02)
    • [22].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的应用价值[J]. 当代医学 2017(04)
    • [23].三维超声灰阶中位数定量评价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7(01)
    • [24].瑞舒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斑块及血脂水平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07)
    • [25].急性脑梗死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03)
    • [26].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1)
    • [27].别嘌醇对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 2017(07)
    • [28].实时剪切波弹性模量值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07)
    • [29].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男性和女性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是否相同?[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7(08)
    • [30].声触诊组织成像与量化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应用价值[J]. 现代实用医学 2017(08)

    标签:;  ;  ;  ;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性质及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