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首次以高耗能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30个省区1996-2009的面板数据清晰地描绘出高耗能产业在我国的区域集聚、环境污染和生产率增长状况,并基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展开实证分析考察区域集聚是否会带来环境污染排放的减少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经过研究表明:第一,高耗能产业密集分布于中东部地区,其发展速度表现为东中西依次递增;东部地区高耗能污染排放仍是目前中国污染排放的主角;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省际层面的污染产业转移和污染避难所假说,并通过实证发现高耗能产业的污染排放满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高耗能产业的区域集聚对环境污染排放在不同省区呈现出不同的影响,东部地区的产业集聚显著地有利于节能减排,而西部的集聚则显著地不利于环境污染排放的减少,中部的作用不显著。第二,通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和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技术,在简要描述“九五”至“十一五”期间我国高耗能产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ETFP)增长状况的基础上,从行业和省际两个层面估算了纳入环境污染因素后中国高耗能产业的ETFP。我们发现高耗能产业的ETFP增长应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而当前生产效率较低的现状说明其效率改善还存在着较大空间;ETFP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中部次之,西部则出现了ETFP的负增长;各地区省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ETFP收敛特征,离环境技术前沿较远的省份增长较快,并通过条件p收敛于各自的稳态均衡;第三,基于面板数据模型通过采用含有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和广义矩估计(GMM)估计,在克服了不可观测的个体效应和内生性问题之后,实证考察了高耗能产业集聚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产业集聚显著地有利于高耗能产业ETFP的提升。其次,通过纳入产业集聚的滞后项分析了产业集聚对ETFP的时期影响,发现前期的累积效应并不明显,在控制了前期影响之后当期的产业集聚对ETFP的作用更加显著;通过在模型中加入了区域虚拟变量的交叉项,发现东部地区的产业集聚显著地有利于提高ETFP,中部的作用并不显著,而西部地区则显著地不利于ETFP的增长。东部地区高耗能产业的集聚能带来较为显著的外溢效应,而西部地区的回归结果并不支持其地方政府对于区域集聚的政策干预。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当前的地方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参考。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产业集聚论文;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论文; 方向性距离函数论文; 污染避难所论文;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