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质粒DNA经胃肠道吸收对小鼠基因表达谱影响的初探

外源质粒DNA经胃肠道吸收对小鼠基因表达谱影响的初探

论文题目: 外源质粒DNA经胃肠道吸收对小鼠基因表达谱影响的初探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

作者: 刘建文

导师: 乐国伟

关键词: 外源质粒,胃肠道,吸收,免疫,代谢,基因芯片,基因表达谱,小鼠

文献来源: 江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外源质粒DNA通过胃肠道途径吸收可达到基因治疗、免疫和代谢调控的目的。外源质粒DNA吸收、基因转移可能对机体造成的影响令人关注。论文研究了外源质粒在胃肠道中的吸收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基因芯片为技术平台,主要研究外源质粒DNA对机体基因差异表达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外源质粒DNA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整合的可能性评价实验首先研究外源质粒DNA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及对整合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实验采用5-6周龄,体重20g左右的健康昆明种小鼠,给每只小鼠灌注pcDNA3s质粒溶液200μg,于灌胃后1,3,6,24h,48h及3,6wk分离肺、肾、脾、肠系膜淋巴结、胸腺、生殖器官、粪便、十二指肠、大肠、血液、肌肉及肝脏等。提取组织总DNA,采用半定量PCR法检测外源质粒DNA在不同组织分布及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凝胶电泳分离宿主基因组DNA与外源质粒DNA,以组织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法检测质粒DNA在基因组上的整合率。对照模板中加入不同拷贝数的pcDNA3s质粒,确定PCR反应的敏感性。采用氨苄青霉素筛选肠道粪便细菌中的质粒阳性克隆。灌胃质粒pcDNA3s后,可在不同组织、不同时间检测到质粒DNA的存在,至灌胃第6周后,除了肾脏外在其他组织均呈阴性。外源质粒DNA在体内主要以片段形式存在,在各组织基因组DNA中未检测到质粒DNA的整合。未检测到肠道粪便细菌中的质粒阳性克隆,说明在肠道中质粒DNA不会转化到肠道细菌中。结果表明外源质粒DNA能被胃肠道吸收,迅速分布于小鼠各个器官中并以碎片的形式在体内存留较长的时间。外源质粒DNA经胃肠道途径不会整合到宿主染色体基因组上。2外源质粒DNA在小鼠肠道中的吸收机制研究实验采用5-6周龄Balbc/C雄性小鼠6只,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实验对照组,灌胃200μL生理盐水,另一组给小鼠灌胃1μg/μL质粒pcDNA3溶液200μL,灌胃后4h ,分离空肠一段并提取总RNA,RT-PCR逆转录成cDNA,将双链cDNA进行体外转录合成cRNA, cRNA再次反转录成cDNA,Cy5-dCTP标记实验组cDNA,Cy3-dCTP标记实验组cDNA,标记的DNA与芯片进行杂交、洗涤、并进行扫描,采用GenePix Pro4.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7667条基因中,一共有4196条基因表达,其中明显差异表达的基因有61条,表达上调36条,表达下调25条。外源质粒DNA可诱导肠道阴离子转运蛋白的表达,提示肠道中可能存在转运蛋白介导外源质粒DNA的吸收。外源质粒DNA进入肠道后能够引起肠道免疫应答基因发生变化。外源质粒DNA上调微粒体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表达,增强肠道的抗氧化功能。外源质粒DNA通过抑制肠道Caspase3基因而抑制肠黏膜细胞凋亡。肠道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基因(MAP2K2)发生上调,说明外源质粒DNA可能通过MAPK途径激活肠黏膜细胞。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论

1.2 外源 DNA 在胃肠道中的吸收

1.2.1 外源DNA 能够通过胃肠道途径被机体吸收

1.2.2 外源DNA 在肠黏膜上的吸收机制

1.2.3 外源DNA通过非序列依赖性DNA结合蛋白被细胞吸收

1.2.4 外源DNA 通过胎盘途径转移

1.2.5 外源DNA 整合

1.3 外源质粒 DNA 的生物学特性

1.3.1 质粒pcDNA3 的结构特点

1.3.2 质粒pcDNA3 是一种CpG DNA

1.3.3 CpG 的发现

1.3.4 CpG 的免疫调节功能

1.3.5 CpG 序列的免疫激活机理

1.3.5.1 TLR9 在免疫细胞识别细菌 DNA 时的重要性

1.3.5.2 细菌 DNA 激活免疫细胞的分子机制

1.4 基因芯片技术在营养代谢中的应用

1.5 立题意义

第二章 外源质粒 DNA 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整合的可能性评价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2.3.1 质粒的提取纯化

2.2.3.2 动物实验

2.2.3.3 组织总DNA 的提取

2.2.3.4 PCR 扩增检测组织中质粒DNA

2.2.3.5 质粒DNA 整合情况检测

2.2.3.6 粪便中筛选pcDNA35质粒阳性克隆

2.3 结果

2.3.1 pcDNA35 质粒的组织分布

2.3.2 外源质粒pcDNA35 整合宿主基因组

2.3.3 肠道中粪便细菌克隆筛选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外源质粒 DNA 在小鼠肠道中的吸收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方法

3.2.1 实验动物与实验设计

3.2.2 实验方法

3.2.2.1 组织 RNA 的提取

3.2.2.2 对样品 RNA 进行荧光标记

3.2.2.3 杂交与清洗

3.2.2.4 芯片扫描

3.2.2.5 芯片图像的采集与数据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总RNA 的质量鉴定

3.3.2 芯片杂交结果

3.3.3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4 讨论

3.4.1 外源质粒DNA 肠道离子转运蛋白的推测

3.4.3 外源质粒DNA 对肠道抗氧化和解毒功能的影响

3.4.4 外源质粒DNA 对肠道脂蛋白的影响

3.4.5 外源质粒DNA 与肠道细胞凋亡

3.4.6 外源质粒DNA 在肠道中信号传递途径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外源质粒 DNA 经胃肠道途径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质粒pcDNA3 的提取及纯化

4.2.4 动物实验及分组

4.2.4.1 实验分组

4.2.4.2 实验1

4.2.4.3 实验2

4.2.4.4 实验3

4.2.5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

4.3.1 外源质粒DNA 对小鼠脏器指数及脾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

4.3.2 外源质粒DNA 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4.3.3 外源质粒DNA 对抗体生成细胞含量、溶血素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外源质粒 DNA 诱导小鼠产生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主要仪器

5.2.3 分组及方法

5.2.4 总RNA 提取

5.2.5 总RNA 质量检测

5.2.6 cDNA 的合成及纯化

5.2.7 片段化cRNA 的合成及纯化

5.2.8 基因芯片杂交

5.2.9 基因芯片的扫描

5.2.10 数据分析

5.2.11 功能聚类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基因总体表达情况

5.3.2 Mappfinder 功能聚类分析

5.3.3 外源质粒pcDNA3 对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5.4 讨论

5.4.1 外源质粒DNA 对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表达的影响

5.4.2 外源质粒 DNA 对 NF-κB 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

5.4.3 外源质粒DNA 对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影响

5.4.4 外源质粒 DNA 对吞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5.4.5 外源质粒 DNA 对内源抗原递呈途径的影响

5.4.5.1 外源质粒DNA 对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表达的影响

5.4.5.2 外源质粒DNA 对蛋白酶体降解途径的影响

5.4.6 外源质粒 DNA 对补体经典途径的影响

5.4.7 外源质粒 DNA 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及途径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外源质粒 DNA 对小鼠脾脏物质能量代谢的影响

6.1 引言

6.2 结果

6.3 讨论

6.3.1 外源质粒 DNA 对核苷酸代谢的影响

6.3.2 外源质粒 DNA 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6.3.3 外源质粒 DNA 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6.3.4 外源质粒 DNA 对电子传递链的影响

6.3.5 外源质粒影响脾脏代谢过程的可能性推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外源质粒 DNA 对肝脏急性相应答的调控作用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实验动物与实验设计

7.2.2 实验方法

7.2.2.1 肝脏组织 RNA 的提取

7.2.2.2 对样品 RNA 进行荧光标记

7.2.2.3 杂交与清洗

7.2.2.4 芯片扫描

7.2.2.5 芯片图像的采集与数据分析

7.3 实验结果

7.3.1 总RNA 的质量鉴定

7.3.2 芯片杂交结果

7.3.3 生物信息学分析

7.4 讨论

7.4.1 外源质粒DNA 对肝脏急性相应答的影响

7.4.2 外源质粒DNA 对脂质代谢基因的影响

7.4.3 外源质粒 DNA 对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论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附录

发布时间: 2006-07-20

参考文献

  • [1].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皮层蛋白UL41逃逸宿主DNA识别信号通路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D]. 苏晨鹤.苏州大学2017
  • [2].基因标志物数字化检测新方法研究[D]. 刘云龙.南京大学2017
  • [3].细菌内毒素、脂蛋白、DNA的协同效应研究[D]. 黄宏.第三军医大学2004
  • [4].缺失突变HCV核蛋白DNA免疫效果的初步评价[D]. 洪沙.第四军医大学2005
  • [5].1.低浓度MNNG激活内质网应激及其对EGFR通路的影响 2.内质网应激参与低浓度DNA加成性损伤剂诱发的细胞应答反应[D]. 刘更.浙江大学2005
  • [6].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DNA改组的探索研究[D]. 黄庆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1
  • [7].Jab1降解9-1-1引发DNA损伤修复障碍的机制研究[D]. 黄瑾.新疆医科大学2006
  • [8].DNA末端定量及其在细胞凋亡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 彭黎明.第三军医大学2005
  • [9].丙型肝炎病毒DNA免疫的实验研究[D]. 冯志华.第四军医大学1999
  • [10].双链DNA芯片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 白云飞.东南大学2005

相关论文

  • [1].乳酸菌发酵酶解豆粉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王乃富.江南大学2007
  • [2].氧化应激对动物消化道结构与功能影响的研究[D]. 陈群.江南大学2007
  • [3].微波固态合成低聚糖及其对小鼠抗氧化和免疫活性研究[D]. 李新明.江南大学2008
  • [4].生大豆及过量蛋白日粮致小鼠消化器官氧化应激的研究[D]. 谷春梅.江南大学2008
  • [5].锌及锌源对动物的生长、免疫调节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虞泽鹏.江南大学2005
  • [6].食物蛋白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的研究[D]. 黎观红.江南大学2005
  • [7].基因重组毕赤酵母表达阿片肽对小鼠免疫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韩飞.江南大学2005
  • [8].姬松茸菌丝体中抗肿瘤、免疫活性多糖的研究[D]. 姜荷.江南大学2005
  • [9].大叶紫薇叶降血糖作用及机理的研究[D]. 纵伟.江南大学2005
  • [10].红车轴草异黄酮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理功能研究[D]. 陈寒青.江南大学2005

标签:;  ;  ;  ;  ;  ;  ;  ;  

外源质粒DNA经胃肠道吸收对小鼠基因表达谱影响的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