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一部经典记言史书《国语》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众多的事例,然而,这本书能带给我们的伦理思想是相当深刻的,在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的大背景之下,人民普遍会遵从一种怎样的共同道德价值观?读者在细细品味国语故事时,其中的言论和事例是发人深省的,它们要折射给我们一些什么基础的、共同的价值理念?古代的伦理道德对我们现代社会有什么启示意义?这是本文将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国语》中“礼”作为当时社会所要求的一种道德束缚,某种意义上来说,类似于现代社会的“法律”,“礼”和“仪”都是必须要遵守和规范的,当“礼”的制度新旧交替发展时出现了隆礼和违礼两种极端现象,这个时候,“德”被衍生出来了,“德”是主动,“礼”为被动,“德”的意义在于人们自觉地奉行某种默契的道德条目或价值倾向,它是一种无形的,约定俗成的内在价值体系。从“礼”到“德”的转变过程是异常艰难的,中间掺杂了功利利用和道义坚持的矛盾冲突,以及“德”与政治的关系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通过从《国语》各语中所体现出的“礼”的精神作为开头加以阐述和说明,继而延伸到分析礼乐走向德行的背景和原因,最后强调德的作用及影响,通过进一步叙述德行与功利冲突的尴尬,得出《国语》中伦理思想所能带给我们现代社会的启示,本文通过“从礼到德”这一线索来阐述春秋时期伦理思想是如何从外在的礼的束缚演变成为内在的自我约束。在此基础上,得出“德”的思想,影射古代社会伦理思想的精髓,继而论述这些古代的伦理精神所能带给我们现代社会的价值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