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表明脊髓横断性损伤的组织学特点为从两断端中心灰质到离开断端的灰质发生进行性出血性坏死。脊髓横断后断端坏死,胶质代替是脊髓神经再生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去除脊髓断端坏死瘢痕区,代之以神经纤维生长的支持结构,即提供脊髓内源性纤维再生的环境,成为修复脊髓的基本条件。多年的研究表明,脊髓损伤后仍存在一定的再生能力,亦发现脊髓移植对切断轴突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脊髓损伤的移植治疗要求移植体在术后要有较丰富的血供,并逐步在移植体内外形成血管网络,才更有利于种子细胞的迁入及功能活性的保持;同时为再生轴索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为其生长发育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为了能够使损伤的脊髓得到修复,并使移植的器官和细胞得到存活,移植物的血管化成了目前研究的一个焦点。本文以脊髓半切损伤模型鼠为研究对象,对肌基膜管移植入脊髓后的血管化进行了研究。一、肌基膜管的制作顺椎旁肌纤维方向切取椎旁肌2 cm×1 cm×2 cm大小。按下述程序处理:在质量浓度为30 g/ L的NaCl中浸泡10 min ,放入液氮至温度平衡;在蒸馏水中浸泡融化复温,再放入液氮中至温度平衡后取出,在等渗盐水中融化复温,反复三次。轻轻挤压肌条,漂洗,制备成肌基膜管。二、模型的制作和数据的统计自制大鼠脊髓半切损伤动物模型,肌基膜管做支架,酶组织化学技术及血管面积图像分析,检测不加任何其他治疗措施肌基膜管支架在脊髓损伤模型的血管生成情况。本实验将肌基膜管移植到大鼠脊髓半切损伤模型中,术后3天、5天、7天、14天、28天取材,利用酶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支架中血管的生成情况,并观察支架炎症反应情况。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结果对术后3天、5天、7天、14天、28天的模型进行取材,通过酶组织化学技术对血管进行染色并进行HE常规染色,经过Motic图象分析系统分析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血管生成状况随着时间的延长有着明显的增加,5天和3天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7天和5天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P<0.01,14天和7天相比也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P<0.01。28天和14天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综上,通过对植入大鼠脊髓的肌基膜管的血管生成的观察,证明肌基膜管可成功的血管化,为肌基膜管应用于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