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古代诗歌是讲究“生命—文化—感悟”的多维艺术,从这种艺术中能够体味到一种流淌出的生命气韵,感悟诗人与天地万象融通的境界。20世纪,一批西方作曲家正是领悟到中国古诗的独特审美意境,纷纷将这一具有东方神韵的智慧注入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自1909年,奥地利作曲家马勒采用七首德译唐诗作为歌词,创作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之后,众多西方作曲家投入到这一创作领域之中。本文选择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八位作曲家——英国的班托克、沃劳克、布利斯、兰伯特、布里顿,美国的卡朋特、格利菲斯以及法国的鲁塞尔,立足于他们的古诗配曲作品,通过分析配曲音乐对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的把握,以及作品中使用和声、旋律、配器等音乐形态进行的中国风格构思,展现出20世纪西方作曲家运用中国古诗配曲的独特魅力。西方作曲家引用中国古代诗歌创作,首先面临的便是文化他者的译诗与中西两种文化间的差异,文化底蕴的隔阂更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文化他者的误读与阐释差异,是中国古诗配曲现象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化问题,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同时,20世纪西方作曲家的中国古诗配曲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并且形成了与早期“仿东风格”完全不同的艺术审美效果。将配曲现象置于西方“异国情调”式的音乐创作历史中进行审视,将更有助于我们从中总结经验,反观自身,给异质文化间的融合以新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