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涂法制备CuInS2薄膜太阳能电池光吸收层

旋涂法制备CuInS2薄膜太阳能电池光吸收层

论文摘要

铜铟硫(CuInS2)薄膜太阳电池由于具有高的转换效率、长期稳定性、无毒等优点而成为光伏界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主要是从高效低成本的角度出发,研究电池中的光吸收层的非真空制备工艺,以期能为CuInS2薄膜太阳电池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具体工艺路线为:首先以共沉淀法制备铜铟的纳米硫化物混合粉末,然后以该混合粉末在氢气中退火得到的混合物为前驱物调制浆料并旋涂成膜,最后将预置膜在含有硫的气氛中退火得到具有单一黄铜矿结构的CuInS2薄膜。在论文中,首先考察了共沉淀反应的pH值的变化对共沉淀产物的影响。分别选择pH为1、3、5作为共沉淀的反应条件,将所得沉淀分别在Ar气氛中500 oC退火30min。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当共沉淀的pH值为1时,所得沉淀烧结后只含有CuInS2的黄铜矿相,不含有In2O3和CuO等杂相,因此确定pH=1是较为合适的共沉淀反应pH值。其次,考察了H2退火对制备的薄膜的影响。以共沉淀法所得的硫化物混合粉末及其在H2中退火后所得的混合粉末分别作为前驱物制备CuInS2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能谱(EDS)、XRD以及Raman测试结果显示,在这两种薄膜中都形成了CuInS2的黄铜矿相,但以在H2中退火后的粉体为前驱物制备的薄膜质量显著提高,薄膜的排列密度更高,杂质相消失了,而且质量也大大提高了。因此,对共沉淀所得硫化物粉末进行H2退火是实验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吸收光谱测得制备的CuInS2薄膜的带隙约为1.45eV。论文还对硫化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发现形成CuInS2的过程是通过Cu-In合金的分解完成的。也就是说Cu-In合金中的Cu和In原子通过扩散穿过最初形成的CuInS2到达薄膜表面与S发生反应,即硫化过程是受原子的扩散速率控制的。最后,摸索了硫化过程的一些工艺参数,如硫化的温度、时间等。实验结果表明,520oC是比较好的硫化温度,硫化时间为15min比较合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太阳能电池概述
  • 1.1.1 太阳能电池发展背景及意义
  • 1.1.2 太阳能电池发展历程及现状
  • 1.1.3 太阳能电池的分类
  • 1.1.4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
  • 1.1.4.1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 1.1.4.2 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特性
  • 2薄膜太阳能电池简介'>1.2 CuInS2薄膜太阳能电池简介
  • 2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1.2.1 CuInS2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 2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情况'>1.2.2 CuInS2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情况
  • 2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结构'>1.2.3 CuInS2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 2 材料的基本性质'>1.2.4 CuInS2材料的基本性质
  • 2 薄膜材料的制备'>1.2.5 CuInS2薄膜材料的制备
  • 1.2.5.1 真空蒸发法
  • 1.2.5.2 硫化法
  • 1.3 论文的选题及结构
  • 1.3.1 选题目的及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的结构
  • 2薄膜以及样品的表征方法'>第2章 旋涂法制备 CuInS2薄膜以及样品的表征方法
  • 2薄膜'>2.1 旋涂法制备CuInS2薄膜
  • 2.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2.1.2 衬底材料的选择及前处理
  • 2.1.3 纳米前驱物混合粉末的制备
  • 2.1.4 H2 退火处理
  • 2.1.5 前驱物墨水的配制
  • 2.1.6 旋涂法制备预置薄膜
  • 2.1.7 薄膜的预处理以及硫化
  • 2.2 样品表征方法
  • 第3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pH 值的变化对共沉淀产物的影响
  • 3.2 H2退火对制备的薄膜的影响
  • 3.2.1 表面形貌和EDS 结果分析
  • 3.2.2 XRD 分析
  • 3.2.3 Raman 结果分析
  • 3.2.4 光学性能
  • 3.2.5 硫化反应机理探讨
  • 3.3 硫化工艺参数的摸索
  • 2 薄膜的影响'>3.3.1 硫化温度对CuInS2薄膜的影响
  • 2 薄膜的XRD 分析'>3.3.1.1 不同硫化温度的CuInS2 薄膜的XRD 分析
  • 2 薄膜的SEM 和EDS 分析'>3.3.1.2 不同硫化温度的CuInS2 薄膜的SEM 和EDS 分析
  • 2 薄膜的影响'>3.3.2 硫化时间对CuInS2薄膜的影响
  • 3.3.2.1 XRD 分析
  • 3.3.2.2 SEM 表面形貌和EDS 结果分析
  • 第4章 结论
  • 4.1 研究成果
  • 4.2 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CuInS_2量子点阻变效应[J]. 无机化学学报 2020(11)
    • [2].CuInS_2量子点的合成及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J]. 材料导报 2013(17)
    • [3].基于CuInS_2量子点的介孔太阳电池[J]. 太阳能学报 2015(04)
    • [4].反应介质对溶剂热法合成CuInS_2纳米晶体的影响[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3(02)
    • [5].不同衬底对喷雾热解法制备CuInS_2薄膜的影响[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6].电沉积制备CuInS_2半导体薄膜及其光学性能研究[J]. 人工晶体学报 2013(01)
    • [7].硫化温度对CuInS_2吸收层薄膜微结构的影响[J].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2008(05)
    • [8].CuInS_2三元量子点荧光探针测定新霉素[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7(05)
    • [9].CuInS_2太阳电池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14(12)
    • [10].CuInS_2微球的溶剂热法制备、表征与光电化学性质[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9(05)
    • [11].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沉积CuInS_2薄膜的结构与电学性质[J]. 无机材料学报 2011(12)
    • [12].还原石墨烯-CuInS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伏性能[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4(03)
    • [13].CuInS_2量子点的制备及其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13(07)
    • [14].太阳能材料CuInS_2的晶体结构、电子和光学特性(英文)[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14(03)
    • [15].热处理对CuInS_2薄膜导电类型及光学特性的影响[J]. 真空 2013(05)
    • [16].太阳电池用CuInS_2薄膜电沉积工艺的研究进展[J].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2011(06)
    • [17].双金属掺杂CuInS_2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对单层WS_2光电性能的影响[J]. 化工管理 2020(18)
    • [18].铜薄膜上喷雾热解法制备CuInS_2薄膜[J].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015(03)
    • [19].生物分子诱导下CuInS_2材料的生成[J].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2014(04)
    • [20].Cu/In原子比及硫化温度对于CuInS_2薄膜性能影响[J]. 真空 2009(05)
    • [21].光谱法研究新霉素与CuInS_2量子点的相互作用[J]. 应用化工 2016(06)
    • [22].CuInS_2三元量子点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J]. 广东化工 2019(18)
    • [23].CuInS_2量子点修饰棉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研究[J]. 棉纺织技术 2019(10)
    • [24].CuInS_2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16(15)
    • [25].耦联剂辅助吸附法制备CuInS_2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英文)[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07)
    • [26].溶剂热法制备CuInS_2纳米粉体与薄膜的微观结构与光学性能[J].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5(04)
    • [27].表面处理剂对CuInS_2纳米晶体分散性的影响[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 [28].CuInS_2/石墨烯混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英文)[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29].纤锌矿CuInS_2纳米晶的合成及其机理研究[J]. 人工晶体学报 2015(08)
    • [30].CuInS_2纳米纸阵列薄膜的制备及生长机理[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4(11)

    标签:;  ;  ;  ;  ;  ;  

    旋涂法制备CuInS2薄膜太阳能电池光吸收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