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绵阳621010;2.四川文理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城市形象性需要从规划时就加以维护,其对于城市肌理的延续有重要的意义及价值。北川新县城的重生更应该注意其逆向空间景观肌理延续,为防止后续建设对其景观延续造成破坏,我们试图运用逆向空间的分析方法对县城景观构成进行分析,从而寻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如何注重对自然景观空间的延续和保护,对现代城市建设提出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逆向空间;北川新县城;景观延续
1.逆向空间基本理论
逆向空间(ContrarySpaceSequence),2007年由学者提出该定义和研究方法[1]。逆向空间的基本原理,首先是依附于外部环境景观空间,来限定和影响内部景观空间构成,从而形成城镇内外景观空间延续和谐的组合与序列的空间形式。它具有一种中国传统景观意识下的城镇空间的有序组合特征,强调天、地、人、情和谐交融,还超越了一般选择山水城址的理念,其内部空间的转折、阻滞、交汇等形式多变,房与街、街与人之间的尺度宜人,并被更多地融入了人的行为和情感,共同组合而成十分丰富的空间环境[2]。
2.新北川县城概述
北川新县城位于安昌镇,古称安州,以安昌河而得名,属于典型的山地城市,城区被青山绿水所环绕。城市总体布局为一廊、一环、一带、一轴。一廊为安昌河河谷生态廊道;一环为沿新北川大道和新川路形成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环;一带为永昌河城市景观带;一轴为包含羌族特色商业街、抗震纪念园和文化中心等重要设施的城市空间轴线。
新北川县城震后重建工作坚持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并重的理念,强调了人的生存生活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由此预留了逆向空间的形成、生长与延续,契合了中国传统的风水学说,做到了择高、避风、躲灾、向阳、通风、防潮,既满足人居对自然环境的择地需要,也做到了将环境融入人的情感,这便是逆向空间构成的实质所在。
3.新北川逆向空间构成分析
3.1外环境空间构成分析
根据逆向空间序列组合原理[3],外环境空间是第一层次空间,指包含周边环境和城池围合边缘或城内制高点与入口空间。往往依赖于城镇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环境,决定城池外缘格局,如轮廓、位置、主要出入口。
北川新县城现阶段的外环境构成主要包括处于城镇周边的杨家大山、园包山、塔字山、火山、云盘山、马鞍山等山峦景观,以及桂花河、安昌河、蒋家河等外部水体景观:还有梓梁寺、禹王楼等人工制高点建筑景观等。外环境要素构成城镇主体的自然风貌格局,对构成城镇的形象性和可识别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逆向空间的组合序列特征,外环境空间要素共同构成了外环境空间中的空间组合,其中包括外向交换空间、内向交换空间、边缘交换空间、以及点交换空间等多种空间类型。
外向交换空间——在北川新县城城区中,西侧的杨家大山、园包山、塔字山和东侧的火山、云盘山、马鞍山等较高大山体及崖壁构成了外交换空间骨架,山体与山体之间视线通透自然,景观视线、廊、域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山体与山体呈互为对景格局,景观之间相互因借,相互渗透,在城市外围形成良好的景观视觉效果。
内交换空间——外环境要素向城市内进行视线渗透,与城市内重要景观节点形成视线交换则形成城市内交换空间,如新县城巴拿恰商业街,其街道较为通透笔直,加之外部山体映衬,从而具有外环境向内渗透的优良景观格局。
边缘交换空间——北川新县城滨水而建,依傍安昌江,具有良好的水体景观资源。滨河道路与水体便形成了城镇的边缘空间。滨河道路在城镇外围呈线性分布,视线与安昌河河面形成视线交换,视域宽广,与河面形成水平视域景观效果。
点交换空间——城市中具有特色的景观点之间形成的视线交换形成点交换空间,城区中的禹王桥、纪念碑与羌族文化博物馆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点交换空间。其点与点之间形成视觉通廊而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3.2内环境空间构成分析
在城镇内部,具有景观特征的公共空间,包括院落、广场、游园、较大的宅旁绿地、部分街巷等共同组成了城镇中的内环境空间,内环境空间起着转折引导,组织转换等功能,其将城镇中景观节点进行连接,使之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内环境空间主要有阻碍转折空间、转向引导空间、阻滞停留空间等。
阻滞停留空间一般为公共活动空间,北川新县城中广场、学校操场、卫生院、服务站等公共建筑围合而成的公共空间均属于逆向空间中的阻滞停留空间。由引导性空间引入。人群在此空间中滞留,可进行交流,游憩等活动。在城镇中阻滞停留空间对于人群生活快节奏具有一定的削弱作用。
阻碍转折空间多为城镇内部街道,北川新县城中部巴拿恰羌韵商业街区中阻碍转折空间较为丰富,街巷空间较为明显,街道宽窄富有变化且转折多变且顺应地势,是较为典型的逆向空间类型。
北川的转向引导空间多存在于新县城安昌河沿路公园中存在有较为丰富的转向引导空间,通过道路的弯折变化,利用障景、引景等手法,从而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转向引导空间所形成的视线通廊往往能够巧妙的借助外环境空间优良的景观元素,回避不良景观,在起到导向性作用的同时产生优美的景观。
3.3内生活空间构成分析
城镇中的内生活空间主要指人们居住生活的空间,其人口密度较大,空间多为私密半私密空间,极大的丰富和填充了城镇内部的空间。此种空间分布于各种街道分隔的组团空间,其内部变化多样,组合多变,在一定区域内所形成的空间感受有所不同,为使用者提供了居住休憩的较为安静的私密空间。内生活空间景观构成主要依靠建筑物与构筑物的造型特色以及其间的相互组合变化所形成的多变景观序列。良好的内生活空间应尺度亲切宜人,且顺应自然环境,在自然中寻求一种因地制宜的营造方法[3]。内生活空间主要由转换连接空间以及院落空间构成。
4.逆向空间保护
逆向空间有其生长性和消亡性,良好的城镇建设可使得逆向空间景观得以延续生长,不良的建设则可阻碍逆向空间的发展,并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而对于新北川逆向空间良好发展的建议
①外环境空间景观渗透。结合北川的山地、水体、外部建筑等特征,灵活运用,城镇中也留出足够的视线通廊,配合外部环境的渗透营造良好的视觉景观。
②内环境空间自然多变。以北川的特有的羌韵,将其融于街道、广场、游园等要素,形成丰富的环境意象,坚持地方文化特色,增强内在的历史韵味。
③内生活空间亲切宜人。优化城镇内生活景观,从人的情感和理性角度出发,以人为本,顺应自然,使其空间宜亲切宜人且不失景观特点。
5.结语
逆向空间主要体现的是城镇建设依附于自然,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于此同时体现出城镇独有的风貌性。其旨在探寻一种在城镇建设中注重环境因素,吸纳优良景观回避不利景观的营造方法。通过外环境空间、内环境空间、内生活空间等不同空间的相互组合协调,创建出完整连续的优良景观。在现代城镇建设中,可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袁犁、姚萍.历史文化城镇逆向空间序列特征研究及其意义.《第二届“21世纪城市发展”国际会议论文集-全球化进程中的城市本土性》.武汉:华中理工大学.2007:342~345
[2]张志超,袁犁.逆向空间景观构成与保护探析——以重庆市万州城区为例[J].福建建设科技,2013(03):45-47.
[3]姚萍,袁犁.历史古城镇逆向空间景观构成及其演化——以四川黄龙溪古镇为例[J].规划师,2010,26(1):21-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