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职务犯罪及防治对策研究

警察职务犯罪及防治对策研究

论文题目: 警察职务犯罪及防治对策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刑法学

作者: 李红

导师: 杨兴培

关键词: 警察,职务犯罪,防治对策

文献来源: 华东政法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当前警察腐败问题引人关注。作为国家重要的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力量,警察的腐败势必影响政府廉洁高效的形象,甚至会动摇整个社会法治的根基,警察腐败问题值得高度重视。本文从职务犯罪这一腐败现象最严重的表现形式入手,结合犯罪学的犯罪原因基本理论以及警察行业的特殊性,分析了警察职务犯罪的现状、特点和成因,并就所述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谈警察职务犯罪的概念、特征、现状和发展趋势预测,提出当前警察职务犯罪主要有刑讯逼供、涉黑涉恶犯罪、贪污贿赂犯罪、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违法枪械使用规定致人死、伤或持枪杀人、伤害等犯罪;在警察职务犯罪中,领导干部占突出比例,发案率较高的警种主要是治安警、刑警、交警和看守所民警;集体犯罪、窝案串案突出,犯罪形式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且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警察职务犯罪在经过九十年代中后期腐败犯罪高峰期之后,其高发势头初步得到遏制,但仍处于一个易发的高风险区段;警察职务犯罪“热点”悄然变化,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刑讯逼供等案件逐步减少,而以“不作为”表现形式的玩忽职守等渎职类案件却在增加;出入境管理部门正在成为警察职务犯罪的新“热点”。第二章系统分析警察职务犯罪的主客观原因,提出警察职务犯罪的客观因素包括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体制、社会环境等因素,其中公安经费保障不足、警察物质待遇偏低,是警察职务犯罪的经济诱因,而警察职能过多、权力过大,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缺位和对警察职务犯罪惩处力度不够,导致犯罪低成本低风险,是警察职务犯罪的政治和法律因素。警察职务犯罪的主观因素包括个体道德、文化素质、法律意识和求利动机等。其个性特征概括起来有:道德、文化素质较低,意志薄弱,经不起权力诱惑;罪责感差,法制观念淡薄;警察个体求利动机在贪婪心理、吃亏补偿心理,侥幸心理和法不责众等几种心理因素的作用下得到异常强化,从而诱发警察职务犯罪。第三章针对警察职务犯罪的主客观因素,按照犯罪预防理论,借鉴古今中外的成功经验,提出实施以不敢为、不能为和不想为三个层次为内容的防治对策:即通过严厉惩治,加强监督,增加警察职务犯罪的风险,使之不敢为;通过完善立法,改革体制,规范、制约警察权力,减少警察职务犯罪机会,使之不能为;通过健全奖廉养廉机制和经常性教育活动,消除腐败动机,使之不想为。与此相应建立起关联配套的使之不敢为的惩治监督机制,不能为的防范制约机制和不想为的防腐自律机制,从而形成一个严密有效、良性循环的惩治和预防警察职务犯罪体系。

论文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警察职务犯罪概述

第一节 警察职务犯罪的涵义和特征

一、警察职务犯罪的涵义

二、警察职务犯罪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警察职务犯罪的现状、特点与趋势

一、警察职务犯罪的现状

二、当前警察职务犯罪的特点

三、警察职务犯罪的趋势分析

第二章 警察职务犯罪成因分析

第一节 警察职务犯罪的客观因素

一、警察职务犯罪的经济因素

二、警察职务犯罪的政治和法律因素

三、警察职务犯罪的历史文化因素

四、警察职务犯罪的环境因素

五、警察职务犯罪的体制因素

第二节 警察职务犯罪的主观因素

一、道德、文化素质较低,意志薄弱,经不起权力诱惑

二、罪责感差,法制观念淡薄

三、求利动机在几种心理因素作用下异常强化

四、非正常环境刺激导致暴力倾向等不良心理因素

第三章 警察职务犯罪防治对策

第一节 建立警察"不敢为"的惩治监督机制

一、加大惩治警察职务犯罪力度,强化法律威慑力

二、建立严密的监督体系,增加警察职务犯罪被发现的风险

第二节 建立警察"不能为"的防范制约机制

一、合理设置警察权,从程序上对警察权的行使予以控制

二、改革和完善公安机关管理体制,建立职务犯罪防治的长效机制

第三节 建立警察"不想为"的防腐自律机制

一、客观上要消除或减少警察职务犯罪的经济因素

二、加强对警察的教育培训,提高警察个体素质

参考书目

发布时间: 2007-10-26

参考文献

  • [1].遏制刑讯逼供的对策研究[D]. 何源渊.西南政法大学2005
  • [2].刑讯逼供的原因和对策[D]. 王家和.郑州大学2006
  • [3].刑讯逼供犯罪的危害、成因及防治对策[D]. 欧阳艳飞.湘潭大学2006
  • [4].论遏制刑讯逼供[D]. 严庚申.中国政法大学2004
  • [5].刑事诉讼中公安侦查阶段刑讯逼供成因及遏制对策[D]. 任永春.中国政法大学2004
  • [6].警察职务犯罪侦防对策研究[D]. 田洪彪.西南政法大学2012
  • [7].G省职务犯罪实证分析与预防研究[D]. 杨新刚.兰州大学2015
  • [8].职务犯罪反侦查行为研究[D]. 刘玉佩.山东大学2005
  • [9].辽宁省贪污贿赂犯罪情况调查报告[D]. 陈岩.沈阳师范大学2011
  • [10].我国贪污贿赂犯罪的社会原因和控制对策[D]. 孙国宪.郑州大学2003

相关论文

  • [1].论职务犯罪预防[D]. 殷立红.黑龙江大学2006
  • [2].我国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研究[D]. 秦卫平.首都师范大学2007
  • [3].转型期中国职务犯罪的社会学思考[D]. 李志伟.山东大学2007
  • [4].我国袭警犯罪防控对策研究[D]. 张敏.华东政法学院2006
  • [5].职务犯罪预防论[D]. 张异.西南政法大学2007
  • [6].预防职务犯罪立法研究[D]. 钱斌.华东政法学院2005
  • [7].职务犯罪及其预防要论[D]. 罗莉.西南师范大学2004
  • [8].警察队伍素质建设研究[D]. 张军.大连理工大学2006
  • [9].我国职务犯罪及防治对策[D]. 王俊梅.中国政法大学2001
  • [10].警察职务犯罪的原因与对策[D]. 张小涛.郑州大学2003

标签:;  ;  ;  

警察职务犯罪及防治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