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的综合利用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

一、粉煤灰的综合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旭[1](2021)在《硫酸氢铵溶液浸出粉煤灰提取氧化铝过程基础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氧化铝生产大国,氧化铝的产量和产能均高居世界首位,而我国的优质铝土矿资源却相对缺乏。目前,我国的氧化铝生产主要依赖于国外铝土矿的进口,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氧化铝产业的发展。因此,寻找新的含铝资源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作为火力发电大国,我国每年燃烧煤炭发电产生的大量粉煤灰对周围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而氧化铝的含量超过30%以上的高铝粉煤灰约占现存粉煤灰总量的30%,可视为一种潜在的含铝资源。因此,合理开发利用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实现固体废弃物绿色资源化,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如今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传统的提取工艺均存在着不同的缺点,使其很难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本课题组在铵法焙烧的基础上,研发出了NH4HSO4溶液浸出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新技术,本文主要对浸出热力学、浸出过程中各物质性质的转变规律、NH4Al(SO4)2溶液的结晶特性进行研究,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支持。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到了Al-H2O和Fe-H2O体系中各物质的高温热力学数据并绘制了Al-H2O和Fe-H2O体系不同温度的Eh-pH图。结果表明,浸出体系中各物质的稳定区均随着温度的升高向pH降低、平衡电位升高的方向移动,Al3+在高温条件下的稳定区域变窄,说明过高的浸出温度会导致氧化铝浸出率降低。以Al-Fe-H2O体系Eh-pH图为依据,采取提高溶液电位值和pH值的方式,有效实现了浸出液中的Al、Fe分离。对浸出体系中的溶液性质和组成进行了研究,发现NH4HSO4溶液的电导率随溶液浓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溶液的结构随浓度的变化发生改变。NH4HSO4溶液存在溶质-溶质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消失。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可促进NH4Al3(SO4)2(OH)6在NH4Al(SO4)2溶液中的生成;NH4Al(SO4)2溶液浓度的升高和过量NH4HSO4的加入可抑制NH4Al3(SO4)2(OH)6的生成;所得NH4Al3(SO4)2(OH)6呈立方体结构,可随温度的升高而发生分解,在1200℃分解成α-Al2O3。此外,NH4Al3(SO4)2(OH)6可溶于碱性溶液,同时释放NH3。采用多热法分析了NH4Al(SO4)2·12H2O在水中的溶解度,获得其与温度的关系,并测定了NH4Al(SO4)2·12H2O的超溶解度与介稳区。结果表明,NH4Al(SO4)2·12H2O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与温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NH4Al(SO4)2·12H2O晶体在水中的生长为连续生长模式。在(NH4)2SO4-Al2(SO4)3-H2O三元体系相图中,NH4Al(SO4)2·12H2O的结晶区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小。晶体粒度随着结晶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所得晶体呈菱形。NH4HSO4和(NH4)2SO4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NH4Al(SO4)2·12H2O的溶解度,即增加了NH4Al(SO4)2·12H2O的过饱和度,明显缩短了NH4Al(SO4)2·12H2O结晶的诱导期,致使成核速率加快,晶体粒度减小,采用搅拌结晶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氧化铝的纯度。NH4Al(SO4)2·12H2O在水中的介稳区宽度随着降温速率的升高而变宽,随着搅拌速率的升高而变窄。

徐硕,杨金林,马少健[2](2021)在《粉煤灰综合利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粉煤灰主要来自于火力发电、金属冶炼和和供热取暖等消耗煤炭的环节,不能有效利用会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危害。我国粉煤灰产量巨大,地区分布不均衡,且有季节性差异,导致粉煤灰利用率低,且地区性差异大。总结了粉煤灰在建筑建材、环保、农业、化工和冶金等领域综合利用研究进展情况,分析了粉煤灰的应用前景,为后续粉煤灰利用研究提供了思路。

张梦露[3](2021)在《粉煤灰制备富铝浸出液及提铝酸渣制备吸附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能源消费总量逐年上升,煤炭需求量虽略呈下降趋势,但其占比仍超过能源消费总量的一半。据调查粉煤灰产量也逐年上升,但其综合利用率却逐年下降,利用价值普遍较低。粉煤灰中氧化铝(Al2O3)含量约为15%~50%,将其视为低品位铝土矿回收利用铝元素,可实现粉煤灰的高值化利用。同时,为避免工艺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开发高价值提铝酸渣综合利用技术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NaOH为烧结助剂,采用烧结活化-酸浸法从粉煤灰中提铝,探究最佳提铝工艺条件,并通过分析烧结产物矿物组成及官能团等特性探讨粉煤灰烧结活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550°C、NaOH/CFA(wt./wt.)=1.40、硫酸浓度为30 wt.%及烧结时间为10 min时,铝的浸出率达到95.00%以上。在粉煤灰烧结活化过程中,莫来石及非晶态硅铝化合物与NaOH反应,其中的铝氧八面体结构转变为铝氧四面体结构,铝氧四面体与硅氧四面体结构相结合形成以四元环和六元环为基本结构的铝硅酸盐,即八面沸石和霞石。在酸浸过程中,八面沸石和霞石与硫酸发生反应使铝元素以离子形式存在于酸浸液中,其中霞石相更有利于烧结产物的酸浸过程。为避免烧结活化-酸浸过程造成的二次环境污染,以提铝酸渣为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介孔二氧化硅材料,采用FT-IR对材料制备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介孔二氧化硅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当模数比为3,硅浓度为45 g·L-1,老化pH为7时,材料比表面积最大为1039.32 m2·g-1,其平均孔径为3.09 nm,孔体积为0.87 kg·m-3,其孔结构狭窄且均一。以提铝酸渣为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主要分为三步:水解、缩聚和老化。为考察介孔二氧化硅的吸附性能,以染料废水中常见有机污染物亚甲基蓝为吸附质,开展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当pH为11,吸附温度为293.15 K,初始亚甲基蓝浓度为200mg·L-1,介孔二氧化硅投加量为1 g·L-1时,材料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较佳,吸附量高达189.10 mg·g-1,去除率可达到94.55%。介孔二氧化硅对亚甲基蓝吸附过程为自发、放热过程,升高温度不利于吸附反应的发生,吸附反应后固液界面混乱度降低。同时,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吸附作用力以静电吸引力及氢键为主,且吸附过程可逆。

武琳[4](2021)在《粉煤灰用作土壤改良剂的污染风险评价及影响因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讨粉煤灰作为土壤改良剂的可行性,选取SEM、EDS、XRD以及AAS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其进行表征,测定了粉煤灰的容重、pH、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钾等理化指标,考察了重金属镉(Cd)、铬(Cr)、钴(Co)、镍(Ni)、铅(Pb)、锌(Zn)、锰(Mn)、铁(Fe)和铜(Cu)的全量、有效态含量和形态分析,并采用内梅罗(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估了粉煤灰的养分状况和不同pH、温度和粒径下的污染风险。结论如下:(1)粉煤灰pH值为8.6,容重为0.51 g/cm3且砂粒含量在85%以上,质地较为松散。对照土壤养分分级指标,速效磷和速效钾均达到三级水平,有机质达到四级水平。7种重金属多以残渣态的形式存在,较为稳定,不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粉煤灰中7种重金属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1.39,评价标准为三级。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值为85.45,为轻微危害水平。(2)Cd、Co、Pb元素随着酸性的增强浸出量增大,而Ni、Cu、Zn、Cr在浸出实验中出现两性溶出现象。随着pH的增大呈“U”型,浸出量先减少后增多。随着浸出温度的升高,浸出液中重金属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Cr则随着温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随着粒径减小,粉煤灰浸出液中重金属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3)在不同pH、温度和粒径条件下粉煤灰浸出液中7种重金属的Pi值均<1,即粉煤灰并不存在污染。同时,在不同pH、温度和粒径条件下的粉煤灰浸出液,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标准均为一级,粉煤灰的环境污染等级均为安全等级。(5)在不同的pH条件下,除Cd外,其余重金属的Eri均低于40,污染程度均为清洁级水平,Cd的Eir则高于40,污染程度为低污染级水平;在温度为0℃、25℃、30℃、35℃时,Cd的Eri高于40,污染程度为低污染级水平,其余温度条件下时7种重金属的Eri均低于40,污染程度均为清洁级水平;在不同粒径条件下,7种重金属的Eri均低于40,污染程度均为清洁级水平。(7)粉煤灰在不同pH、温度和粒径条件下的7种重金属的RI值并未超过150,即粉煤灰处于轻微生态危害水平。综上所述,粉煤灰用作改良土壤是可行的,对于提高土壤肥力、吸附重金属和改良土壤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图19表26参126

王玮健[5](2021)在《固化粉煤灰体力学特性试验研究》文中指出粉煤灰作为煤炭燃烧的副产品之一,是一种轻质、多孔的松散体,其主要矿物成分为莫来石和石英。近年来我国燃烧煤炭产生的大量粉煤灰由于综合利用率低,造成了其大量堆存占用土地和污染环境等问题。淮南市地处于安徽的中北部,拥有极其丰富的煤炭资源,而火力发电作为煤炭的主要消费结构,淮南的煤电产业异常发达,对淮南地区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先对粉煤灰的基本力学性质进行了探究,重点研究了在振动荷载作用下的粉煤灰液化特性及变化规律;再利用直接剪切试验仪,万能试验机,碳化箱研究了掺水泥固化剂的固化粉煤灰试样的静态力学特性,并结合XRD和SEM试验进一步揭示了水泥固化粉煤灰的微观机理,相关研究结果如下:(1)分析了试验所用粉煤灰的化学成分和颗粒级配组成以及液塑限等性质。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用粉煤灰为低钙粉煤灰,其CaO含量只有2.337%;其颗粒均匀但级配不良,粒径组成类似于砂土;其液、塑限均较大但塑性指数却很小,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了粉煤灰的多孔特性。(2)通过基于小型振动台的室内模型试验模拟饱和粉煤灰地层在振动荷载作用下的液化特性,分析了其液化变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振动荷载作用下饱和粉煤灰地层出现了宏观的“喷砂冒水”液化现象,试验结束后地层有明显下沉;饱和粉煤灰地层的孔隙水压力随着埋深的增加逐渐增大,振动初期埋深为80mm,160mm,240mm处的孔隙水压力在达到极值1.2kPa,1.6kPa,2.0kPa前基本呈直线趋势急剧上升,此后缓慢增长并在达到峰值1.4kPa,2.0kPa,2.8kPa后趋于稳定;饱和粉煤灰地层的孔压比随着埋深的增加逐渐减小,即埋深80mm处的孔压比最大,相比于埋深160mm和240mm处更容易发生液化,表明其液化态势是从上层向中下层逐渐扩散的,不同埋深处的孔压比最后均达到了 1.0或更高值,说明饱和粉煤灰地层此时已经完全液化。(3)对水泥掺量分别为12%,18%,24%,30%的固化粉煤灰试样分别进行直接剪切,无侧限抗压,劈裂抗拉和碳化试验,探究了固化粉煤灰试样的静态力学性能,分析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的试样破坏形态和强度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固化粉煤灰试样的抗剪强度随水泥掺量增加有所提高;固化粉煤灰试样无侧限抗压应力-应变曲线在12%和18%水泥掺量下具有良好的塑性特性,而在24%和30%水泥掺量下其抗压应力-应变曲线随着养护龄期的增长逐渐呈现出脆性破坏特性,碳化处理后12%,18%和24%水泥掺量的试样抗压应力-应变曲线相比于未经碳化处理的在经历弹性阶段后出现了明显的屈服阶段;碳化与未碳化处理的固化粉煤灰试样的劈裂抗拉应力-应变曲线均在达到峰值后立刻下降,属于典型的脆性破坏;固化粉煤灰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和劈裂抗拉强度会随水泥掺量的添加和养护龄期的延长而提升,最大抗压和抗拉强度分别为14.27MPa和1.28MPa,而在相同的水泥掺量和养护龄期条件下,经过碳化处理后的试样抗压和抗拉强度较未处理的有所降低。(4)对12%,18%,24%,30%水泥掺量的固化粉煤灰试样在7d,30d,60d,90d养护龄期条件和碳化处理条件下分别进行XRD和SEM试验,探究了固化粉煤灰试样的微观结构特征,分析了其固化反应机理。XRD结果表明,水泥掺量、养护龄期和是否碳化处理对固化粉煤灰试样水化产物的生成量有明显影响,但水化产物的种类与其关系不大;SEM结果表明,随着固化粉煤灰试样相关化学反应的深度进行,反应生成的凝胶体水化产物有效的包裹和填充了粉煤灰漂珠及其孔隙,使试样的整体联结性加强,从而提高其强度,进而解释了水泥固化粉煤灰的微观机理。经碳化处理后试样表面产生的大量孔隙破坏了其原有结构体系的完整性,造成了试样强度的降低。图50表11参81

崔荣基[6](2021)在《粉煤灰基催化剂协同脱硫脱硝性能及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燃煤发电不仅会释放出NOx和SO2等大气污染物,同时也会排放出大量的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燃煤烟气的脱硫脱硝治理以及粉煤灰的资源化合理化利用关乎着人类生命健康与生态环境安全。目前,燃煤电厂多采用一对一的脱硫脱硝技术,其存在占地面积大、投资和运行成本高、氨逃逸、空预器堵塞、蓝色烟羽和催化剂失活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我国粉煤灰利用也存在着综合利用率及高附加值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基于这些工程技术现状,本文提出了粉煤灰基催化剂协同脱硫脱硝新工艺,即粉煤灰基催化剂催化H2O2快速氧化NO,并结合碱吸收装置实现烟气协同脱硫脱硝。该工艺不仅可以实现粉煤灰的高附加值利用,同时符合以废治污、循环经济的新发展理念。以粉煤灰为原材料制备多种催化剂,测试其催化H2O2氧化NO的性能以及耦合碱吸收后的脱硫脱硝效率,并结合各种表征手段推测其反应机理。最后在设有烟气预氧化装置的烟气循环流化床实验平台上开展协同脱硫脱硝中试实验,初步探究其工业化应用的可行性。通过球磨和碱改性改善粉煤灰微观结构。湿法球磨对粉煤灰的破碎效果好于干法球磨,粉煤灰粒度随着球磨时间、粉煤灰与水的重量比以及球磨珠与粉煤灰的重量比的增大而不断降低。碱改性破坏了粉煤灰玻璃体中的硅铝网状结构,释放出活性氧化硅与氧化铝,同时使粉煤灰变得疏松多孔,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大。通过磁选、碱酸复合处理制备粉煤灰基铁基催化剂。湿法磁选对煤粉锅炉粉煤灰的除铁效果要好于流化床锅炉粉煤灰,且磁选所得磁珠的全铁含量随着磁选次数、磁场强度、水灰重量比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粉煤灰粒度的减小先增大后降低。磁珠经过碱酸复合处理后,铝铁组分分别以氧化铝和赤铁矿的形式富集在磁珠表面,其中表面氧化铝数量的增加不仅提高了赤铁矿在表面的分散性,还增加了表面L酸酸量,促进H2O2在表面的吸附。而Fe OAl的形成导致催化剂带有大量的氧空缺位,这有利于催化反应过程中Fe3+向Fe2+的转变,提高羟基自由基的生成速率,因此表现出较高的催化H2O2氧化NO性能,结合碱液吸收可以实现90%左右的脱硝效率和100%脱硫效率。通过碱熔-水热晶化法合成粉煤灰基HY分子筛。粉煤灰基HY分子筛可以实现76%的脱硝效率和100%的脱硫效率。脱硝效率与分子筛的B酸含量呈正相关,结合原位红外测试以及电子顺磁共振表征结果推测,NO经过氧化以及非均相裂解而产生的NO+先取代HY分子筛中B酸的质子,然后被H2O2氧化成硝酸而离开分子筛表面,留下带有单电子轨道的B酸则作为催化活性中心催化H2O2氧化NO为硝酸。但硝酸会使分子筛的骨架铝脱除,进而导致结晶度降低,表面结构变差,B酸含量降低,因此催化稳定性变差。通过浓硫酸酸浸制备粉煤灰基固体酸催化剂。浓硫酸高温酸浸不仅使粉煤灰中大量铝组分溶出,还会与脱铝残渣的硅羟基反应生成固体酸催化剂(Si O2-O-SO3H)。相比于原灰,所制得的固体酸催化剂比表面明显增大,吸水性增强,且表面L酸含量增多。该固体酸催化剂可以催化H2O2氧化NO,催化氧化反应对H2O2浓度表现为零级反应,而对NO浓度表现为一级反应,指前因子与活化能分别为1.1×104 s-1和19870 J/mol。推测NO氧化机理为固体酸催化剂通过与H2O2之间的氢键进一步增强了氧原子的电负性,该电负性较强的氧原子可以快速将NO氧化为NO2。在结合碱吸收情况下,可以实现92%的脱硝效率和100%的脱硫效率,脱硝产物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脱硫产物为硫酸盐。粉煤灰基HY分子筛、铁基催化剂和固体酸催化剂的脱硝效率随着烟气中NO与SO2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在氧气含量相对较高时,增大氧含量有利于粉煤灰基HY分子筛和铁基催化剂脱硝效率的提高,而粉煤灰基固体酸催化剂脱硝效率不受氧含量变化的影响。粉煤灰基固体酸和HY分子筛的脱硝效率随着H2O2浓度的增大逐渐增大,而粉煤灰制铁基催化剂的脱硝效率随着H2O2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保持不变。三种催化剂的脱硝效率随着H2O2流量以及反应温度的增大先增大后降低。粉煤灰基固体酸和HY分子筛的脱硝效率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大先增大后保持不变,而粉煤灰制铁基催化剂的脱硝效率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大先增大后降低。粉煤灰基固体酸催化剂在长时间脱硫脱硝中性能最为稳定,其催化H2O2氧化NO的工艺具备投资成本与运行成本低的经济性优势。基于粉煤灰基固体酸催化剂,开展NO预氧化的烟气循环流化床协同脱硫脱硝中试实验研究。实验条件为:双氧水浓度为15%,烟气湿度为6%,SO2浓度为1000 mg/m3,NO浓度为500 mg/m3,Ca/(S+N)=1.6,催化氧化空速为81400 h-1,获得100%的脱硫效率和81.6%的脱硝效率。协同脱硫脱硝实验中,烟气中NO和SO2浓度、双氧水浓度、入口烟气温度和停留时间影响烟气预氧化与床内碱吸收两个过程的化学反应,脱硝效率随着停留时间和双氧水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烟气NO和SO2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烟气温度的增大先增大后降低;而脱硫效率主要受烟气入口温度影响较大,随着烟气入口温度的增大先增大后降低。Ca/(S+N)和烟气湿度主要影响床内碱吸收过程,脱硫脱硝效率随着Ca/(S+N)的增大先增大后保持不变,随着烟气湿度的增大先增大后降低。

欧彦君[7](2021)在《粉煤灰基新型多功能土壤调理剂增产提质机理》文中研究表明粉煤灰是一种难处理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每年新增量达2亿吨以上,亟待处理。与此同时,我国耕地面积锐减,耕地质量不断下降,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基于以上国情,前人提出了化学法活化粉煤灰制备新型土壤调理剂新思路,大田试验验证了其对农作物的显着的增产提质效果,但增产提质机理尚不清晰,急需研究并揭示。为此,本论文首先采用模拟水耕法识别调理剂中关键增产因子,阐明其交互作用,然后通过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固化效果研究,揭示调理剂对土壤品质提升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及大田试验结果进一步从另一侧面揭示土壤调理剂增产提质机理。本论文取得如下创新性进展:(1)查明了基础营养液、调理剂以及四种典型中微量元素对小麦生长发育初期各性状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磷元素、钾元素以及调理剂所含中微量元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Fe和Mg之间,Mg和Ca之间以及Ca和Si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影响,而Mg和Si是小麦生长的主要贡献因子,贡献率分别达到66%和 55%;(2)调理剂可以实现固化受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作用,尤其对As和Cd效果显着。研究发现,将调理剂施加于受污染土壤中21天后,即显示出良好的固化效果,在最长研究时间九周后,较空白对照组,Cd的活性态含量可降低40.6%,As降低54.7%,而对Cr和Hg的固化效果分别为29.6%和28.5%。调理剂对重金属的固化,可以阻碍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重金属,进而减少粮食污染风险,最终达到提质作用;(3)土壤调理剂对于土壤的持水能力有明显的增强效果,随着土壤调理剂用量的增加,改善效果进一步增强,在添加量为100kg/亩时,土壤持水率可提高14.3%;土壤调理剂对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团聚度以及平均粒度均产生显着影响并能显着提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两种类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分别可提高42.3%和20.0%,平均重量直径分别可提高106.3%和36.7%,几何平均直径可提高24.2%和14.7%;(4)大田试验结果证实粉煤灰基土壤改良剂能够稳定、连续地提高玉米产量,最高可增产52.3%,且玉米粒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没有显着变化,其质量完全符合中国和欧盟的食品安全标准;调理剂的加入使得玉米茎粗和茎抗倒伏能力大幅提高,相比空白组,调理剂对玉米茎抗倒伏能力提高37.3%。

刘文博[8](2021)在《免烧粉煤灰陶粒制备及陶粒轻骨料混凝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燃煤发电大国,粉煤灰是燃煤电厂火力发电后产生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目前我国粉煤灰排放量高居世界第一。本文利用Ⅱ级活性粉煤灰为原材料,实现了由粉煤灰到免烧粉煤灰陶粒再到陶粒轻骨料混凝土的转化,本文主要工作及获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本文研究了Na2CO3、Ca(OH)2、CaO、Na(OH)等四种碱性激发剂对Ⅱ级粉煤灰活性激发效果,以用于免烧粉煤灰陶粒制备。试验结果表明:CaO对Ⅱ级粉煤灰活性激发效果最好。2.本文利用Ⅱ级粉煤灰为原材料,以P.Ⅱ52.5水泥、生石灰、速溶硅酸钠、脱硫石膏为外加剂,采用蒸汽养护制备出免烧粉煤灰陶粒。以筒压强度、1h吸水率、堆积密度为陶粒性能评价指标,通过单一变量试验研究了外加剂对陶粒性能的主要影响。设置正交试验探究外加剂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各因素对陶粒性能影响程度,并利用矿物分析和扫描电镜解释陶粒强度机理。结合单一变量和正交试验给出新型免烧粉煤灰陶粒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该陶粒满足国家规范《GB/T 17431.1-2010》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要求的900级人造轻骨料标准。3.本文通过总结经验,对免烧型粉煤灰陶粒制备工艺方法做出优化,提出了新的生石灰添加工艺、水添加工艺、成核工艺、养护工艺;提出了生石灰制浆-湿物料制备-成球盘成球-筛分-自然养护-保湿养护-蒸汽养护的免烧型粉煤灰陶粒制备工艺路线。该工艺具有原料利用率高、生料球初始强度高、破碎率小、陶粒筒压强度高等优点,与传统烧结粉煤灰陶粒相比造价更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4.本文以自制的免烧粉煤灰陶粒为粗骨料制备轻骨料混凝土,利用玄武岩纤维改善陶粒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增强陶粒混凝土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增强陶粒混凝土达到《JGJ/T 12-2019》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要求的LC45级结构用轻骨料混凝土标准。

石建萍,周筱,张怀宇,闫杰,赵国栋[9](2021)在《锡盟粉煤灰综合利用新途径分析》文中指出锡盟是我国"十三五"期间重要能源输出地之一,每年将产生1500万t颗粒细小的粉煤灰固废,这给常年风大且生态环境脆弱的塞北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风险。本文首先对锡盟地区粉煤灰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锡盟地广人稀、传统粉煤灰制品市场容量小等特点,结合锡盟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提出了未来锡盟粉煤灰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建议锡盟在适当发展建筑材料、筑路工程等传统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开发草场改良、采空区回填、轻质建筑新材等粉煤灰利用新技术。

李政轩[10](2021)在《燃煤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及其发展前景》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燃煤电厂粉煤灰的综合利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如何采取有效方法与策略,全面提升燃煤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成效,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课题之一。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燃煤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的重要性,然后研究了燃煤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情况,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从积极引进现代化综合利用技术方法等多个角度,探讨了优化燃煤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总体成效的对策。

二、粉煤灰的综合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粉煤灰的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硫酸氢铵溶液浸出粉煤灰提取氧化铝过程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氧化铝行业概述
        1.1.1 我国氧化铝行业的发展现状
        1.1.2 我国的铝土矿资源
    1.2 粉煤灰简介
        1.2.1 我国的粉煤灰的排放
        1.2.2 粉煤灰的性质
    1.3 .粉煤灰的危害
        1.3.1 土壤污染
        1.3.2 大气污染
        1.3.3 水体污染
    1.4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
        1.4.1 粉煤灰水泥
        1.4.2 粉煤灰混凝土
        1.4.3 粉煤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1.5 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研究进展
        1.5.1 石灰石烧结法
        1.5.2 碱石灰烧结法
        1.5.3 预脱硅-碱石灰烧结法
        1.5.4 湿法化学法
        1.5.5 硫酸法
        1.5.6 盐酸法
        1.5.7 铵法
        1.5.8 其他提取方法
        1.5.9 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存在的问题
    1.6 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研究方法
    2.1 实验原料
        2.1.1 粉煤灰的化学成分与物相组成
        2.1.2 实验药品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绘制Eh-pH图
        2.2.2 NH_4HSO_4溶液浸出粉煤灰
        2.2.3 溶液中Al~(3+)、Fe~(3+)浓度的测定
        2.2.4 溶液电导率的测定
        2.2.5 溶液的红外光谱分析
    2.3 实验设备
第3章 浸出过程热力学研究
    3.1 引言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热力学数据
        3.2.2 热力学计算
        3.2.3 Eh-pH图的构建原理
        3.2.4 Al-H_2O体系Eh-pH图
        3.2.5 Fe-H_2O体系Eh-pH图
        3.2.6 Al-Fe-H_2O体系Eh-pH图
        3.2.7 高温Eh-pH图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浸出体系液相物质的基本性质
    4.1 引言
    4.2 结果与分析
        4.2.1 NH_4HSO_4溶液
        4.2.2 NH_4Al(SO_4)_2溶液
        4.2.3 (NH_4)_2SO_4溶液
        4.2.4 NH_4HSO_4浸出粉煤灰溶液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主要组分在浸出过程中的演变行为
    5.1 引言
    5.2 结果与分析
        5.2.1 NH_4Al_3(SO_4)_2(OH)_6的生成热力学
        5.2.2 反应温度对NH_4Al_3(SO_4)_2(OH)_6转化率的影响
        5.2.3 NH_4Al(SO_4)_2溶液浓度对NH_4Al_3(SO_4)_2(OH)_6转化率的影响
        5.2.4 NH_4HSO_4过量率对NH_4Al_3(SO_4)_2(OH)_6转化率的影响
        5.2.5 NH_4Al_3(SO_4)_2(OH)_6的表征
        5.2.6 主要元素在浸出过程中的迁移规律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硫酸铝铵溶液的结晶特性
    6.1 引言
    6.2 结果与分析
        6.2.1 NH_4Al(SO_4)_2·12H_2O的溶解度
        6.2.2 NH_4Al(SO_4)_2·12H_2O在水中的结晶热力学
        6.2.3 (NH_4)_2SO_4-Al_2(SO_4)_3-H_2O三元体系相图的构建
        6.2.4 NH_4Al(SO_4)_2·12H_2O的结晶特性
        6.2.5 NH_4HSO_4、(NH_4)_2SO_4对溶液结晶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2)粉煤灰综合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粉煤灰的性质
2 粉煤灰综合利用
    2.1 建筑建材领域中的应用
        2.1.1 制砖
        2.1.2 制混凝土
        2.1.3 制水泥
        2.1.4 铺路
        2.1.5 制陶瓷
    2.2 环保领域的应用
        2.2.1 处理废水
        2.2.2 改性粉煤灰处理烟气
    2.3 农业领域的应用
        2.3.1 磁化肥
        2.3.2 改良土壤
    2.4 化工领域的应用
    2.5 冶金领域的应用
        2.5.1 铝回收
        2.5.2 镓回收
        2.5.3 其他金属回收
3 结论

(3)粉煤灰制备富铝浸出液及提铝酸渣制备吸附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粉煤灰特性及危害
        1.2.1 粉煤灰特性
        1.2.2 粉煤灰的危害
    1.3 粉煤灰提铝方法
        1.3.1 烧结法
        1.3.2 酸法
        1.3.3 碱浸法
        1.3.4 粉煤灰提铝存在问题
    1.4 提铝酸渣综合利用
        1.4.1 制备水玻璃
        1.4.2 制备白炭黑
    1.5 本文论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技术路线
2 实验原料及表征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
    2.3 表征方法
        2.3.1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2.3.2 X射线衍射分析
        2.3.3 扫描电镜分析
        2.3.4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
        2.3.5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2.3.6 比表面积及孔道结构分析
        2.3.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 粉煤灰烧结活化-酸浸法制备富铝浸出液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与方法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工艺条件对铝浸出率的影响
        3.3.2 烧结活化-酸浸化学反应原理探究
        3.3.3 烧结活化机理探究
    3.4 本章小结
4 提铝酸渣制备介孔二氧化硅及吸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原料及方法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方法
        4.2.3 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工艺条件对介孔二氧化硅孔结构的影响
        4.3.2 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制备机理
        4.3.3 介孔二氧化硅吸附性能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粉煤灰用作土壤改良剂的污染风险评价及影响因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粉煤灰的来源及危害
    1.2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1.2.1 粉煤灰的种类划分
        1.2.2 建筑建材的应用
        1.2.3 化工方面的应用
        1.2.4 农业方面应用
    1.3 粉煤灰中重金属的来源及危害
    1.4 粉煤灰肥力水平评价方法
        1.4.1 主成分分析法
        1.4.2 模糊数学法
    1.5 粉煤灰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1.5.1 单因子指数法
        1.5.2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
        1.5.3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1.6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发电厂概况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供试材料
        2.2.2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2.3 实验设计及方法
        2.3.1 样品预处理
        2.3.2 样品的测试方法
        2.3.3 质量控制
        2.3.4 数据分析及处理
    2.4 评价方法
        2.4.1 土壤肥力水平评价方法
        2.4.2 单因子指数法
        2.4.3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
        2.4.4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3 粉煤灰的基本特性
    3.1 粉煤灰形貌的扫描电镜分析
    3.2 粉煤灰元素组成的能量色散谱分析
    3.3 粉煤灰的物理特性及其矿物组成
    3.4 粉煤灰的化学特性
    3.5 粉煤灰的微量元素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3.5.1 有害元素
        3.5.2 有益元素
    3.6 粉煤灰用作土壤改良剂的污染风险评价
        3.6.1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3.6.2 基于Hakanson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评价
        3.6.3 基于Hakanson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评价
    3.7 本章小结
4 不同影响因子对粉煤灰中重金属溶出影响
    4.1 不同pH对粉煤灰重金属的影响
        4.1.1 实验设计
        4.1.2 结果及分析
    4.2 不同温度对粉煤灰的影响
        4.2.1 实验设计
        4.2.2 结果及分析
    4.3 不同粒径对粉煤灰的影响
        4.3.1 实验设计
        4.3.2 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不同影响因子对粉煤灰的环境效应的影响
    5.1 单因子指数法
        5.1.1 不同pH条件下的单因子指数
        5.1.2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单因子指数
        5.1.3 不同粒径条件下的单因子指数
    5.2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
        5.2.1 不同pH条件下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5.2.2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5.2.3 不同粒径条件下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5.3 基于Hakanson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评价
        5.3.1 不同pH条件下的Hakanson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5.3.2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Hakanson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5.3.3 不同粒径条件下的Hakanson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5.4 基于Hakanson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评价
        5.4.1 不同pH条件下的Hakanson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
        5.4.2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Hakanson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
        5.4.3 不同粒径条件下的Hakanson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
    5.5 浸出液风险评价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固化粉煤灰体力学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粉煤灰的研究现状
        1.2.2 地基土液化研究现状
        1.2.3 粉煤灰固化的研究现状
        1.2.4 碳化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与试验思路
    2.1 试验材料
        2.1.1 粉煤灰
        2.1.2 固化剂
    2.2 试样的制备与养护
        2.2.1 试样的配比
        2.2.2 试样的制备与养护
    2.3 试验方法及试验设备
        2.3.1 粉煤灰物理参数试验
        2.3.2 直接剪切试验
        2.3.3 无侧限抗压试验
        2.3.4 巴西劈裂抗拉试验
        2.3.5 加速碳化试验
        2.3.6 微观性能试验
3 粉煤灰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及结果分析
    3.1 X射线衍射(XRD)试验
    3.2 含水量试验
    3.3 颗粒级配试验
    3.4 界限含水率试验
    3.5 饱和粉煤灰地层液化试验
        3.5.1 试验材料及试验仪器
        3.5.2 试验方案
        3.5.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固化粉煤灰力学性能试验及结果分析
    4.1 直接剪切试验
    4.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4.2.1 试样破坏形态分析
        4.2.2 无侧限抗压强度典型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4.2.3 水泥掺量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4.2.4 养护龄期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4.3 碳化试验对固化粉煤灰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4.3.1 典型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4.3.2 碳化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4.4 巴西劈裂试验
        4.4.1 试样破坏形态分析
        4.4.2 巴西劈裂典型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4.4.3 水泥掺量和养护龄期对巴西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
    4.5 碳化试验对固化粉煤灰试样巴西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固化粉煤灰试样微观性能试验
    5.1 XRD试验结果分析
    5.2 扫描电镜试验结果分析
        5.2.1 不同水泥掺量和养护龄期下的固化粉煤灰试样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5.2.2 碳化后试样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5.3 固化反应机理分析
        5.3.1 水泥水化反应
        5.3.2 火山灰反应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6)粉煤灰基催化剂协同脱硫脱硝性能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技术
        1.1.1 燃煤烟气脱硝技术
        1.1.2 燃煤烟气脱硫技术
    1.2 燃煤烟气协同脱硫脱硝技术研究进展
        1.2.1 固相吸附/再生协同脱硫脱硝技术
        1.2.2 气固催化协同脱硫脱硝技术
        1.2.3 吸收剂喷射协同脱硫脱硝技术
        1.2.4 催化氧化协同脱硫脱硝技术
        1.2.5 氧化剂氧化协同脱硫脱硝技术
        1.2.6 高能电子活化氧化协同脱硫脱硝技术
    1.3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现状
        1.3.1 粉煤灰的产生与危害
        1.3.2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现状
        1.3.3 粉煤灰的高附加值利用研究进展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脱硫脱硝实验平台及实验方法
    2.1 引言
    2.2 固定床协同脱硫脱硝实验平台
        2.2.1 平台简介
        2.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2.3 烟气循环流化床协同脱硫脱硝实验平台
        2.3.1 平台简介
        2.3.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4 脱除效率计算方法
    2.5 催化剂及反应产物表征手段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粉煤灰活化与磁选
    3.1 引言
    3.2 实验步骤
    3.3 粉煤灰活化
        3.3.1 粉煤灰机械球磨
        3.3.2 粉煤灰改性研究
    3.4 粉煤灰磁选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粉煤灰基铁基催化剂催化 H_2O_2氧化 NO协同脱硫脱硝性能
    4.1 引言
    4.2 催化剂制备
    4.3 粉煤灰制铁基催化剂脱硫脱硝实验
        4.3.1 催化剂表征分析
        4.3.2 催化剂脱硫脱硝性能
        4.3.3 热处理温度对催化剂脱硫脱硝性能的影响
        4.3.4 铁负载量对催化剂脱硫脱硝性能的影响
    4.4 磁珠制铁基催化剂脱硫脱硝性能
        4.4.1 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4.4.2 脱硫脱硝性能
        4.4.3 脱硫脱硝产物及反应路径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粉煤灰基HY分子筛催化 H_2O_2氧化 NO协同脱硫脱硝性能
    5.1 引言
    5.2 分子筛制备与处理
    5.3 粉煤灰基 HY 分子筛的合成研究
        5.3.1 碱熔处理对粉煤灰的影响
        5.3.2 碱度对Y分子筛合成的影响
        5.3.3 导向剂添加量对Y分子筛合成的影响
        5.3.4 硅铝比对Y分子筛合成的影响
        5.3.5 晶化时间对Y分子筛合成的影响
    5.4 粉煤灰基HY分子筛脱硫脱硝实验及机理分析
        5.4.1 粉煤灰基HY分子筛脱硫脱硝实验
        5.4.2 HY分子筛脱硫脱硝机理分析
    5.5 硝酸处理对HY分子筛脱硫脱硝性能的影响
        5.5.1 分子筛表征分析
        5.5.2 脱硫脱硝性能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粉煤灰基固体酸催化剂催化 H_2O_2氧化 NO协同脱硫脱硝性能
    6.1 引言
    6.2 催化剂制备
    6.3 催化剂表征分析
        6.3.1 催化剂结构表征
        6.3.2 催化剂的XPS表征
        6.3.3 催化剂表面酸性表征
        6.3.4 催化剂TG表征
        6.3.5 催化剂SEM表征
        6.3.6 催化剂BET表征
    6.4 固体酸催化剂的脱硫脱硝性能
    6.5 酸处理时间与温度对脱硝性能的影响
    6.6 固体酸催化 H_2O_2氧化 NO的脱硝反应动力学
        6.6.1 内外扩散影响
        6.6.2 反应级数
        6.6.3 反应速率常数与活化能
    6.7 脱硫脱硝产物分析及机理推测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粉煤灰基催化剂技术经济性比较分析
    7.1 前言
    7.2 催化性能分析
        7.2.1 烟气组分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7.2.2 H_2O_2浓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7.2.3 H_2O_2流量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7.2.4 催化温度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7.2.5 催化剂剂量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7.3 催化稳定性分析
    7.4 经济性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烟气循环流化床协同脱硫脱硝中试试验研究
    8.1 前言
    8.2 烟气循环流化床试验操作参数
        8.2.1 催化剂用量
        8.2.2 颗粒带出气速
        8.2.3 操作气速与停留时间
        8.2.4 双氧水浓度与流量
        8.2.5 模拟烟气各组分浓度
        8.2.6 烟气湿度
        8.2.7 流化床入口温度
        8.2.8 Ca/(S+N)
    8.3 结果与讨论
        8.3.1 停留时间对协同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8.3.2 双氧水浓度对协同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8.3.3 Ca/(S+N)对协同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8.3.4 烟气湿度对协同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8.3.5 入口烟气温度对协同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8.3.6 烟气SO_2和NO浓度对协同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8.3.7 脱硫脱硝产物分析及反应路径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创新点
    9.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7)粉煤灰基新型多功能土壤调理剂增产提质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粉煤灰概况
        1.2.1 粉煤灰的产生及分类
        1.2.2 粉煤灰的基本特性
        1.2.3 粉煤灰的危害
        1.2.4 粉煤灰利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2.5 粉煤灰利用面临的几大难题
    1.3 土壤调理剂概述
        1.3.1 土壤调理剂定义及分类
        1.3.2 土壤调理剂的利用现状
        1.3.3 土壤调理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4 国内外粉煤灰基土壤调理剂概况
        1.4.1 粉煤灰基土壤调理剂研究现状
        1.4.2 粉煤灰基土壤调理剂发展趋势
        1.4.3 粉煤灰基土壤调理剂存在问题
    1.5 论文选题目的及意义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目标
第2章 新型粉煤灰基土壤调理剂多组份协同作用机理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3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基础营养液和调理剂对小麦生长初期各性状的影响
        2.3.2 Fe对小麦生长初期各性状的影响
        2.3.3 Mg对小麦生长初期各性状的影响
        2.3.4 Si对小麦生长初期各性状的影响
        2.3.5 Ca对小麦生长初期各性状的影响
        2.3.6 调理剂中多组份协同作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粉煤灰基土壤调理剂重金属固化研究
    3.1 实验原料及仪器
    3.2 受污染土壤与调理剂配比方案
    3.3 重金属提取方法及过程
    3.4 数据处理
    3.5 结果与讨论
        3.5.1 土壤调理剂对于土壤中可交换态以及碳酸盐结合态Cr的影响
        3.5.2 土壤调理剂对于土壤中可交换态以及碳酸盐结合态As的影响
        3.5.3 土壤调理剂对于土壤中可交换态以及碳酸盐结合态Cd的影响
        3.5.4 土壤调理剂对于土壤中可交换态以及碳酸盐结合态Pb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型粉煤灰基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改良及作物增产效果
    4.1 引言
    4.2 粉煤灰基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4.2.1 实验原料和器材
        4.2.2 实验方法
        4.2.3 土壤团聚体测定方法
        4.2.4 数据处理
    4.3 土壤调理剂对地温的影响
        4.3.1 实验原料及仪器
        4.3.2 实验方法
    4.4 土壤调理剂对玉米的增产效果
        4.4.1 实验原料及仪器
        4.4.2 实验方法
    4.5 土壤调理剂对玉米抗倒伏能力的效果
        4.5.1 实验原料及仪器
        4.5.2 实验方法
    4.6 结果与讨论
        4.6.1 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
        4.6.2 土壤调理剂对于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4.6.3 土壤调理剂对土壤地温的影响
        4.6.4 土壤调理剂对玉米增产效果
        4.6.5 土壤调理剂对玉米抗倒伏能力的效果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免烧粉煤灰陶粒制备及陶粒轻骨料混凝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轻骨料简介
        1.2.2 焙烧型陶粒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免烧粉煤灰陶粒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轻骨料混凝土简介
        1.2.5 轻骨料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碱激发粉煤灰活性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方案
    2.3 碱性激发剂对粉煤灰活性的影响
        2.3.1 碱激活粉煤灰活性测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免烧粉煤灰陶粒制备研究
    3.1 引言
    3.2 免烧粉煤灰陶粒强度机理
    3.3 免烧粉煤灰陶粒制备工艺调控
        3.3.1 生石灰添加工艺
        3.3.2 水添加工艺
        3.3.3 成核工艺
        3.3.4 成球工艺
        3.3.5 养护工艺
    3.4 原料调控对粉煤灰陶粒性质的影响
        3.4.1 陶粒性能分析方法
        3.4.2 水泥的影响
        3.4.3 生石灰的影响
        3.4.4 速溶硅酸钠的影响
        3.4.5 石膏的影响
        3.4.6 正交实验研究
    3.5 成本核算
    3.6 结论
第四章 陶粒轻骨料混凝土研究
    4.1 引言
    4.2 轻骨料混凝土试配
        4.2.1 轻骨料混凝土原料
        4.2.2 陶粒添加工艺
        4.2.3 玄武岩纤维介绍
        4.2.4 陶粒混凝土各原料配比计算
        4.2.5 陶粒混凝土制备
    4.3 陶粒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4.3.1 混凝土抗压试验
        4.3.2 混凝土轴心抗压试验
        4.3.3 混凝土抗劈裂试验
        4.3.4 混凝土抗折试验
    4.4 成本核算
    4.5 结论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9)锡盟粉煤灰综合利用新途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锡盟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
2 锡盟粉煤灰特性分析
    2.1 粉煤灰的成分分析
    2.2 粉煤灰的物相分析
    2.3 粉煤灰的形貌分析
    2.4 粉煤灰的粒度分析
    2.5 粉煤灰的烧失量
    2.6 粉煤灰的比表面积
3 未来锡盟粉煤灰综合利用新途径
    3.1 草场改良
    3.2 采空区回填
    3.3 轻质装配式建筑构件
4 结语

(10)燃煤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及其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燃煤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2 燃煤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
    2.1 粉煤灰在现代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2.2 粉煤灰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2.3 粉煤灰在农业上的应用
    2.4 粉煤灰在环保与化工方面的应用
    2.5 粉煤灰在矿山填充中的应用
3 优化燃煤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总体成效的对策
    3.1 积极引进现代化综合利用技术方法
    3.2 提高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人员的综合素养
    3.3 完善粉煤灰资源化技术体系
4 结束语

四、粉煤灰的综合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硫酸氢铵溶液浸出粉煤灰提取氧化铝过程基础研究[D]. 杨旭. 沈阳工业大学, 2021(02)
  • [2]粉煤灰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 徐硕,杨金林,马少健.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1(03)
  • [3]粉煤灰制备富铝浸出液及提铝酸渣制备吸附剂[D]. 张梦露.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4]粉煤灰用作土壤改良剂的污染风险评价及影响因子研究[D]. 武琳.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2)
  • [5]固化粉煤灰体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 王玮健.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2)
  • [6]粉煤灰基催化剂协同脱硫脱硝性能及机理研究[D]. 崔荣基.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7]粉煤灰基新型多功能土壤调理剂增产提质机理[D]. 欧彦君.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21(01)
  • [8]免烧粉煤灰陶粒制备及陶粒轻骨料混凝土研究[D]. 刘文博.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9]锡盟粉煤灰综合利用新途径分析[J]. 石建萍,周筱,张怀宇,闫杰,赵国栋.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1(09)
  • [10]燃煤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及其发展前景[J]. 李政轩. 工程技术研究, 2021(09)

标签:;  ;  ;  ;  ;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