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镰序竹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岩竹属,镰序竹属,悬竹属,花序
镰序竹属论文文献综述
王正平,马乃训,张文燕[1](2017)在《关于岩竹属和镰序竹属、悬竹属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蓬竹为模式的岩竹属(Petrocalamus)花序小型,单独侧生于无叶花枝之各节,花序轴短,梗不明显,秆芽与分枝二型,明显区别于总状花序多数簇生于无叶花枝之各节的以镰序竹为摸式种的镰序竹属(Drepanostachyum),也明显的不同于圆锥花序生于有叶枝条顶端,具长的梗及花序轴的以射毛悬竹为摸式种的悬竹属(Ampelocalamus)。花序形态与结构的不同,加上与蔓生习性相关的芽、枝等特性,有充分理由支持独立于镰序竹属与悬竹属的岩竹属的新建。(本文来源于《竹子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易同培[2](2014)在《慈竹一新变型和镰序竹属新异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禾本科竹亚科慈竹属慈竹一新变型——紫条纹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Rendle)Keng f.f.purpureo-striatus Yi。本变型幼秆下部节间绿色而间有宽窄不等的紫色纵条纹,与原变型有明显区别。花序小型、花序轴短等特征仅是量变,不足为属级划分标准。因此,岩竹属应是镰序竹属的一个新异名。(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4年04期)
杨赵平,杜凡,彭芸,丁涛[3](2009)在《镰序竹属与悬竹属叶的比较解剖》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镰序竹属与悬竹属共10个种叶的横切面和表皮结构,对分类学上有争议的种的分类地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镰序竹属与悬竹属叶的结构差异较大,应单独立属;(2)羊竹子、巴竹、冕宁镰序竹及碟环竹叶的结构与镰序竹属各种相近,它们应归于镰序竹属;(3)扫把竹的形态和解剖特征与镰序竹属各种差异显着,不宜放入镰序竹属,而应恢复到箭竹属中。(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09年03期)
陈松河,王振忠[4](2007)在《中国竹亚科镰序竹属一新种——匍匐镰序竹》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福建厦门园林植物园发现的中国竹亚科Bambusoideae镰序竹属一新种——匍匐镰序竹Drepanostachyum stoloniforme S.H.Chen & Z.Z.Wang。该种与坝竹D.microphyllum(Hsueh & Yi)Kengf.ex Yi相似,区别在于本种植株藤本状极明显,竿匍匐状,较细,竿直径3–6mm,竿壁厚约1mm;全竿25–55节,竿基部数节节间长5–9cm,中部节间长13–18cm,节内长1–2mm;箨舌高约0.5mm,具长约2mm的纤毛;叶舌高约3mm,具长约4mm纤毛;叶片较小,在成竹时长2–6cm,宽0.3–0.6cm,叶片次脉3–4对。(本文来源于《植物分类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杨赵平[5](2005)在《镰序竹属与悬竹属根和叶的比较解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镰序竹属Drepanostachyum Keng f.与悬竹属Ampelocalamus S.L.Chen et al.同属禾本科Poaceae竹亚科Bambusoideae Nees北美箭竹超族Arundinarieae Nees,共22种,我国就有18种,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叁省、海南岛和台湾。两个属的多数种类外部形态十分相似,且大多数生长在石灰岩地区的沟谷河边或陡坡上,属内的羊竹子D. saxatile(Hsuch et Yi)Keng f.. ex Yi、巴竹D. yongshanense(Hsueh et D. Z. Li.)Yi、冕宁镰序竹D. mianningense(Q. Li et X. Jiang)Yi至今还没有发现花序,以至有些学者建议将它们归入悬竹属,而一些人则认为应纳入镰序竹属。针对形态上的困难,研究了镰序竹属与悬竹属13个种的根、叶的横切面及叶表皮的解剖结构,从所得的解剖结果探讨了镰序竹属与悬竹属解剖结构上的关系,并确定了羊竹子、巴竹、冕宁镰序竹的归属。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解剖了爬竹Drepanostachyum scandens(Hsueh et W. D. Li)Keng f.. ex Yi、羊竹子、射毛悬竹A. actinotrichus(Merr. et Chun)S. L. Chen, T. H. Wen et G. Y. Sheng等10个种的根。10个种根的外皮层、内皮层、中柱鞘细胞、纤维组织细胞的层数都较一致,这些特征与大多数散生竹的特性更接近,说明这2个属的竹子亲缘关系近,是丛生竹中较进化的类型。多数种的后生大导管、气腔数目和大小以及中柱髓部加厚情况在同一种类的不稳定性表明后生大导管、气腔都在根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变化,根的内部解剖结构不能作为这两个属之间及属内各种的分类依据。 (2) 叶的横切面上,13个种的叶肉细胞形状一致,为指状臂形。叶片中部主脉的维管束数在同一种内常不稳定。泡状细胞的形状和数目变化较大,有些种,如爬竹、坝竹的泡状细胞在近主脉处只有2—3个泡状细胞,而在近叶缘的一边有5个,甚至7个以上的泡状细胞。射毛悬竹和勐腊悬竹A. menglaensis Hsueh et F. Du叶肉细胞的层数都是2层,另外11个种的叶肉细胞常为3层。射毛悬竹与勐腊悬竹的气腔在叶肉中所占的比例明显较另外11个种大,长度一般在128μm以上,宽度在10μm以上;其它11个种的气腔宽度大于10μm以上的气腔常常仅位于主脉旁,侧脉旁气腔的宽度都在10μm以下。扫把竹的气腔明显较小,气腔长度不超过56μm,且在近叶缘处的几个维管束旁没有气腔。 (3) 13个种叶的上、下表皮中长、短细胞的形状,大毛、刺毛、微毛、乳突的分布情况、气孔密度及气孔副卫细胞横向外侧壁等特征在同一个种间较稳定或仅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是一些种很好的分类依据。射毛悬竹和勐腊悬竹在叶的上、下表皮各细胞的分布特征都较一致,尤其表现在刺毛和微毛的分布特征。比较叶横切面上的解剖结构,射毛悬竹和勐腊悬竹应该是同一类群的植物,属悬竹属。(本文来源于《西南林学院》期刊2005-06-01)
李文德,钟远春[6](1997)在《贵州镰序竹属一新种》一文中研究指出Drepanostachyumhirsut1sslmumW.D.Liety.c.Zh0ng,sp.nov-SpeciesD.scandens(HsuehetW.D.Li)Kengf.affinis,sedVaginisculmidorsodensefus(本文来源于《竹子研究汇刊》期刊1997年01期)
钟远春,李文德[7](1994)在《贵州产镰序竹属植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近年来对贵州境内镰序竹植物的调查资料和采集的标本,描述了贵州产五种镰序竹的形态特征,介绍了分布和生境特点。(本文来源于《贵州林业科技》期刊1994年02期)
易同培[8](1993)在《镰序竹属新分类群和其他新组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钓竹(四川广元)坝竹(四川剑阁,贵州桐梓) 山慈竹(甘肃文县) 新种图1 Drepanostachyum breviligulatum Yi, sp. nov. F. breviligulatum Species D. luodianensi (Yi et R. S. Wang) Keng f. similis, sed internodiis ad culmos inferos cavis juventute haud farinosis; nodis vaginarum glabris; vaginis foliorum cinereopilosis, ligulis cum fimbriis humilioribus, c. 2 mm altis, lami(本文来源于《竹子研究汇刊》期刊1993年04期)
宋桂卿,王正平[9](1993)在《国产镰序竹属竿的解剖及其在分类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观察了我国节柱竹族(广义的)5属25种及总序竹属,新小竹属各一种的竿的解剖,首次发现国产镰序竹属各种有Ⅲ型维管束。讨论了镰序竹属的国产种与有关各属间的分类问题。作者倾向于在证实这些国产种与镰序竹属的模式种之间在维管束方面属于不同类型时则宜将这些种自镰序竹属中分出而另立新属(本文来源于《竹子研究汇刊》期刊1993年02期)
耿伯介[10](1986)在《镰序竹属竹类植物在我国的新发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镰序竹属Drepanostachyum Keng f.系笔者发表在本刊第2卷第1期15~18页(1983)上的一新属。当时只列出4种,其分布亦局限在喜马拉雅山区,即东起印度北部的阿萨姆邦向西可延至尼泊尔王国。在我国境内,笔者原先估计只在西藏的南部可能有之,但经近年来的研究,已知在我国台湾、贵州、以及四川南部均各有此属的一种存在。(本文来源于《竹子研究汇刊》期刊1986年02期)
镰序竹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报道了禾本科竹亚科慈竹属慈竹一新变型——紫条纹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Rendle)Keng f.f.purpureo-striatus Yi。本变型幼秆下部节间绿色而间有宽窄不等的紫色纵条纹,与原变型有明显区别。花序小型、花序轴短等特征仅是量变,不足为属级划分标准。因此,岩竹属应是镰序竹属的一个新异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镰序竹属论文参考文献
[1].王正平,马乃训,张文燕.关于岩竹属和镰序竹属、悬竹属的讨论[J].竹子学报.2017
[2].易同培.慈竹一新变型和镰序竹属新异名[J].四川林业科技.2014
[3].杨赵平,杜凡,彭芸,丁涛.镰序竹属与悬竹属叶的比较解剖[J].广西植物.2009
[4].陈松河,王振忠.中国竹亚科镰序竹属一新种——匍匐镰序竹[J].植物分类学报.2007
[5].杨赵平.镰序竹属与悬竹属根和叶的比较解剖研究[D].西南林学院.2005
[6].李文德,钟远春.贵州镰序竹属一新种[J].竹子研究汇刊.1997
[7].钟远春,李文德.贵州产镰序竹属植物的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1994
[8].易同培.镰序竹属新分类群和其他新组合[J].竹子研究汇刊.1993
[9].宋桂卿,王正平.国产镰序竹属竿的解剖及其在分类中的意义[J].竹子研究汇刊.1993
[10].耿伯介.镰序竹属竹类植物在我国的新发现[J].竹子研究汇刊.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