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种带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种子质量的影响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颖
导师: 韩建国
关键词: 多年生黑麦草,种带真菌,发芽,活力,消毒处理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在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种子进行真菌分离鉴定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不同接种方法对种子发芽和种苗活力的影响,探讨种带真菌影响种子质量的机理,并初步筛选出适宜多年生黑麦草种子种带真菌的消毒方法,获得如下方面的结果: 1.采用PDA和湿纸法检测国内外20个包括草坪型和牧草型在内的多年生黑麦草品种种子上的真菌区系,发现未经消毒的处理共分离真菌36个属52个种,消毒处理分离出真菌20个属33个种。表面消毒处理可显著降低真菌种类及其分离频率,种子带菌率则因品种不同而异。 2.采用种子解剖法检测分析证实,多数种带真菌主要存在于胚乳,其次为稃壳,甚少存在于胚中;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均存在于消毒和未经消毒种子上且在稃和胚乳上出现,因而可确认其为多年生黑麦草种子的寄藏真菌。 3.采用纸上发芽法和纸卷法测定种带真菌孢子悬浮液对道森品种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的影响,进行菌株筛选。结果与对照相比,枝顶孢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P<0.05),活力指数略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明显(P>0.05);枝孢、细交链孢和细极交链孢大部分菌株等13个种的真菌发芽率和活力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真菌则明显抑制种子发芽与种苗生长(P<0.05)。德比、爱瑞思和爱森特品种接种18种对发芽和活力产生明显不利影响的真菌孢子悬浮液后,发芽率和发芽势降低,达到50%发芽率的时间推迟,种苗幼芽和幼根的生长受抑,种苗的活力指数降低,种苗的芽干重减少(P<0.05)。其中尤以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黄色镰刀菌(F.culmorum)、双隔软孺孢(Marielliottia biseptata)、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和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对种子发芽和生长的不利影响最为显著。采用真菌培养液处理时也得出类似结论。 4.采用孢子悬浮液接种法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接种24h,通过测定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揭示种带真菌影响种子质量的机理。与对照相比,接种种子的相对电导率增加,呼吸速率增加,酸性磷酸酯酶和脱氢酶活性降低,总糖、还原糖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丙二醛含量增加,α-淀粉酶活性提高,SOD和PAL活性下降,种苗叶绿素含量降低。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不同真菌对种子呼吸速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α-淀粉酶、SOD和PAL活性的影响出现不同的消长现象。 5.采用热水处理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种带真菌进行消毒处理。初步认为45℃条件下浸种20min可在不影响发芽率的情况下,有效减少种子带菌率和真菌分离率,降低死种率。 6.采用杀菌剂处理对多年生黑麦草发芽和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的根腐离孺孢、燕麦镰刀菌、双隔软蠕孢和粉红单端孢等真菌,结果不同浓度的供试杀菌剂均有效抑制真菌菌丝生长,且经过处理时间和浓度的筛选,认为在45min下凯润0.2mg/ml、翠贝0.3mg/ml和F518 0.2mg/ml处理均有效促进接种各供试真菌的种子的发芽;对于杀菌剂品润来说,1mg/ml最有效提高接种根腐离孺孢的种子的发芽率,降低死种率;0.1mg/ml有效抑制粉红单端孢对种子发芽的不利影响;0.2mg/ml最有效抑制燕麦镰刀菌和双隔软蠕孢。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种带病原检测的目的
1.2 种子健康检验的常用方法
1.3 种带真菌的分类
1.4 关于种带真菌对种子质量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种带真菌的检测概况
1.4.2 种带真菌存在部位及其传播的研究
1.4.3 种带真菌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1.4.4 种带真菌对种子及种苗生理特征的影响
1.4.5 种带真菌影响种子质量的机制
1.4.6 种带真菌的消毒措施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多年生黑麦草种子真菌区系及其存在部位的检测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多年生黑麦草种子种带真菌的带菌率测定
2.2.2 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带菌种类及分离率的测定
2.2.3 多年生黑麦草种带真菌存在部位及分离率
2.3 讨论
第三章 种带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发芽和活力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种带真菌孢子悬浮液接种法对种子发芽和活力的影响
3.2.2 种带真菌培养液处理对种子发芽和活力的影响
3.2.3 种带真菌孢子悬浮液接种和培养液处理对种苗芽干重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种带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生理特征的影响
4.1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种带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4.2.2 种带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呼吸强度的影响
4.2.3 种带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4.2.4 种带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酸性磷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4.2.5 种带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4.2.6 种带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2.7 种带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4.2.8 种带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2.9 种带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4.2.10 种带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4.2.11 种带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4.2.12 种带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4.2.13 种带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种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3 讨论
第五章 种子处理对种带真菌消毒效果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热水处理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的消毒效果
5.2.2 杀菌剂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种带真菌的消毒效果
5.3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7-18
参考文献
- [1].多年生黑麦草人工诱发变异的多态性分析与鉴定[D]. 冯霞.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
- [2].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遗传转化[D]. 马欣荣.四川大学2006
- [3].多年生黑麦草基因转化与抗旱性遗传改良研究[D]. 李雪.北京林业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醉马草内生真菌与宿主种带真菌、根际微生物的互作及其进化研究[D]. 李秀璋.兰州大学2017
- [2].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与数种植物病原真菌的互作[D]. 田沛.兰州大学2009
- [3].结缕草繁殖特性及其种子生产技术的研究[D]. 马春晖.中国农业大学2004
- [4].紫花苜蓿种子丰产关键因子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D]. 吴素琴.甘肃农业大学2003
- [5].超表达OsNHX1、AtDREB1A基因获得抗盐、耐低温黑麦草转基因株系[D]. 武玉叶.中国农业大学2005
- [6].水肥耦合对6种禾本科牧草种子产量和生产性能的效应[D]. 王佺珍.中国农业大学2005
- [7].密度调控、施肥、刈割等措施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D]. 王显国.中国农业大学2005
- [8].无芒雀麦、紫花苜蓿繁殖特性及种子生产技术研究[D]. 李存福.中国农业大学2005
- [9].多年生黑麦草人工诱发变异的多态性分析与鉴定[D]. 冯霞.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
- [10].匍匐翦股颖和多年生黑麦草对镉、铅胁迫的响应及部分基因表达调控机理研究[D]. 王慧忠.四川农业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