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活动变人形》是20世纪80年代王蒙创作的—部非常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家怀着浓烈的忧患意识,对五千年传统文明、中西文化对峙、历史、人性和知识分子问题进行了形象的思考和深刻的反思。论文以文本分析为主要手段,对《活动变人形》所蕴含的多重文化主题进行了较为细致地梳理、分析与阐释,力求全面深入地发掘这部小说的历史文化意蕴。论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绪论部分简单介绍王蒙小说的创作及研究的现状,引出论文的论题、内容和意义。正文以小说的主人公倪吾诚的人生遭际和命运悲剧作为切入点来探究文本的历史文化意蕴,从传统文化的积淀、中西文化的冲突、生存环境的逼迫等三个方面分析了造成倪吾诚悲剧命运的历史文化因素,认为倪吾诚相当有代表性地表现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在西方文明与传统文明夹缝中的尴尬处境。王蒙通过倪吾诚这样—个追求西方资产阶级文明的中国知识分子,始终无法在现代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碰撞中痛苦挣扎,逐渐沦为“多余人”的悲剧,形象地展现了现代社会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艰难以及给人们带来的精神痛苦。王蒙通过倪吾诚的形象,将审美批判的锋芒不仅指向旧中国的黑暗势力的强大;不仅指向倪吾诚自身性格中的先天不足;而且指向与现代工业文明找不到契合点的东方文化和在中国具体现实中找不到立足点的西方文化。在小说中,王蒙塑造了倪吾诚、倪藻、赵尚同等多个知识分子形象。论文通过分析比较他们的文化心态、价值观念、行为和思维方式,揭示出王蒙关于知识分子人格的建构意识以及它的表现和意义。王蒙不仅形象地刻画出了中西文化合流中病态知识分子的文化特征,细致地剖析了知识分子内在的劣根性:而且深入地开掘了造成知识分子人格病态的文化根源,揭露了封建文化虐杀生命和灵魂的吃人本质。王蒙以文化的目光审视知识分子人格,其目的就在于:改造病态的知识分子,促使知识分子拥有健全独立的人格。这种修正自身的渴望体现了王蒙作为知识分子的民族忧患意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种渴望一方面表现在对倪吾诚、赵尚同等病态知识分子的劣根性的正面批判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对立模式的建构上。《活动变人形》中既有对知识分子劣根性的否定和批判,又在这种批判中建构了较为理想的人格,构成了自身的完整性。最后,论文通过对家族叙事和“审父”视角等特点的分析,论述了王蒙的历史意识及其在《活动变人形》中的具体体现。总之,《活动变人形》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意蕴,是王蒙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进行长期深刻研究之后获得的真知灼见,是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表的—部民族自我批判书”。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无家可归的孤魂——倪吾诚精神性格新论[J]. 文艺争鸣 2013(08)
- [2].中西文化碰撞中的畸形儿——解读王蒙小说《活动变人形》中的倪吾诚[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3].从饮食观念看《活动变人形》中倪吾诚与其他人的思想文化内涵[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01)
- [4].倪吾诚:文化与政治革命的双重“零余者”——重读王蒙的《活动变人形》[J]. 当代文坛 2011(01)
- [5].倪吾诚与罗亭——王蒙小说的中外比较阅读[J]. 文艺争鸣 2009(12)
- [6].戴着镣铐跳舞的“零余者”——论《活动变人形》中倪吾诚的精神取向[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2(02)
- [7].作为“失败者”的知识分子——以魏连殳和倪吾诚为例[J]. 创作评谭 2019(05)
- [8].关于《活动变人形》的几点思考[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5(09)
- [9].从“多余”走向“虚空”的知识分子“多余人”——以倪吾诚和谭端午为例[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 [10].审视或体贴——再读王蒙的《活动变人形》[J]. 小说评论 2019(05)
- [11].倪吾诚“多余人”形象的成因探析[J]. 名作欣赏 2017(05)
- [12].无处倾泻的力比多——简析《活动变人形》中的静珍[J]. 语文学刊 2012(17)
- [13].一曲浓缩人生经历的艺术悲歌——王蒙《活动变人形》文本分析[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02)
- [14].论郁达夫与王蒙笔下的“零余者”形象——以《沉沦》中的“他”与倪吾诚为例[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15].王蒙《活动变人形》对启蒙的审视和反思[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 [16].从《活动变人形》看一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2)
- [17].另类的喧嚣——从詈语中透视其文化意蕴[J]. 青年文学家 2012(17)
- [18].走向现代化——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现代性与文艺现代性[J]. 甘肃社会科学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