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气工况论文-郑斯宇

曝气工况论文-郑斯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曝气工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氧化沟,曝气工况,溶解氧,污水处理效果

曝气工况论文文献综述

郑斯宇[1](2016)在《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曝气工况的运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般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法,其中活性污泥法应用较为普遍,氧化沟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改良。由于氧化沟工艺运行稳定、处理设施简便、出水水质优良、具有抗冲击负荷能力等技术特点。氧化沟工艺已成为许多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首选工艺,在国内外广泛的应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治理。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在传统Carrousel氧化沟工艺前端增设了厌氧区和缺氧区,使得其具有更佳的脱氮除磷效果。氧化沟中的曝气设备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溶解氧浓度将影响污水处理效果,因此适宜曝气工况的确定极为重要。本文以重庆某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对污水处理厂初期运行阶段的进水水量水质、曝气工况及相应的污水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在污水处理厂中期运行阶段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曝气工况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中期运行阶段的适宜曝气工况;并在分析初期和中期曝气情况的基础上,对污水处理厂满负荷运行期的曝气工况提出了建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污水处理厂初期运行阶段进水水量少、污水中污染物浓度较设计值低;当进水水量为201m~3/d~380m~3/d时,开启1台曝气机、曝气时间5h左右,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经计算发现,实际运行的曝气时间高于理论曝气时间,该曝气系统存在曝气时间延长、能耗偏高的问题。污水处理厂中期运行阶段不同曝气工况的运行试验结果表明:五种曝气工况下氧化沟中溶解氧浓度的分布有明显差异,污水处理效果差异也大。工况一至工况五,0.5m水深氧化沟好氧区各断面测试点溶解氧的平均值分别为0.13mg/L、0.21mg/L、0.6mg/L、1.05mg/L和1.47mg/L;2m水深氧化沟好氧区各断面测试点溶解氧的平均值分别为0.04mg/L、0.08mg/L、0.47mg/L、0.8mg/L和1.24mg/L;3.5m水深氧化沟好氧区各断面测试点溶解氧的平均值分别为0.03mg/L、0.06mg/L、0.36mg/L、0.65mg/L和0.91mg/L。氧化沟上层溶解氧浓度的波动较为剧烈,而氧化沟底部由于距曝气机位置相对较远,溶解氧浓度受曝气机的影响较上层小。从污水处理厂中期运行阶段现场试验的污水处理效果来看,工况一至工况五氧化沟内溶解氧浓度提升,其污水处理效果也相应提高。在开启2台曝气机的工况下,工况二氧化沟好氧区各断面的溶解氧浓度略高于工况一,工况二的污水处理效果较工况一略好,但出水COD、NH4_+~-N、TN和TP均不达标。在开启3台曝气机的工况下,工况叁条件下的出水COD和TP浓度已达标、但NH4_+~-N和TN浓度不达标。工况四和工况五污水处理效果好,出水COD、TP、NH4_+~-N和TN均能达标。氧化沟溶解氧浓度对NH4_+~-N和TN的去除影响较大,而对COD和TP的去除影响略小。由污水处理厂中期运行阶段试验确定,在中期运行阶段进水水量为3500m~3左右,进水COD浓度为200mg/L~250mg/L,NH4_+~-N为16mg/L~30mg/L,TN为25mg/L~43mg/L,TP为1mg/L~4mg/L范围时,工况四为中期运行阶段的适宜曝气工况。工况四相对于工况五,污水处理能耗可减少0.04kW·h/m~3。经检测、计算,确定了污水厂曝气设备的充氧能力存在问题,现有曝气设备已不能满足污水厂满负荷运行阶段污水处理需氧量的要求。建议污水处理厂马上更换曝气设备。若采用中期运行阶段工况四的运行模式,应至少选择3台充氧量在14.2kgO_2/h以上的倒伞型表面曝气机;若从设备维护和检修方便的角度考虑,2台开启、1台备用,则污水处理厂满负荷运行阶段选用充氧量在17.7kgO_2/h以上的倒伞型表面曝气机较为适宜。若现有曝气设备来不及更换则可考虑在氧化沟每台曝气机的下游位置处,分别增设3台充氧量在3.8kgO_2/h以上的曝气器。而从优化新型曝气设备角度出发,提出了扩大叶轮直径、增加叶片数量和添加叶轮叁种方案,曝气设备的优化改进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6-04-16)

吴媛媛,周小红,施汉昌,邱勇[2](2013)在《污水厂微孔曝气系统工况下充氧性能测试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无锡芦村污水处理厂四期曝气池为研究背景,采用尾气法测定了微孔曝气头在实际污水厂正常运行工况下的充氧性能参数,与理论清水中该值比较,评价曝气头运行情况.结果表明,在污水处理厂曝气池不同廊道分布的曝气头氧传质性能存在显着差异,同一廊道的曝气头在一天内的氧传质能力变化不大.与清水条件相比,实际工况下曝气池中的微孔曝气头充氧性能下降较大,其中氧传质系数KLa、充氧能力OC和氧利用率Ea分别下降了43%、57%和76%.(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3年01期)

田兆龙,汪晓军[3](2012)在《间歇曝气生物滤池对焚烧垃圾渗滤液脱氮的挂膜启动和运行工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克服传统曝气生物滤池脱除焚烧垃圾渗滤液总氮效果差的缺点,开发了间歇式曝气生物滤池。通过曝气与停曝的交替循环,使整个反应器轮流出现好氧、缺氧、厌氧的环境从而提高脱氮效率。对于反应器的启动,采用闷曝、小流量逐渐增加负荷连续进水和投加碳源菌种间歇曝气3阶段挂膜法,总挂膜时间为17 d。另一方面,不同的进出水方式对反应器的脱氮效率有较大影响,采用曝气阶段停止进水,停曝阶段加倍进水的运行方式可以使得间歇曝气生物滤池取得最好的脱氮效果,氨氮去除率为75%,总氮去除率为67%。(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2年12期)

高杨[4](2011)在《基于数值计算的曝气池运行工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曝气池是活性污泥水处理系统的重要构筑物,而且是水处理系统中能耗最高的部分,其运行效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污水的处理效果和运行中的能耗费用的高低。因此研究曝气池内流动特点和变化规律,对进一步优化池体结构,改善运行管理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CFD方法作为一种模拟手段,有着简便,直观的特点,可视化效果清晰,可以实现对曝气池内流场的预测,从其它角度分析曝气池设计的合理性。本文首先对气液流动中氧的传质机理作了简单分析,从中选出影响氧的传质并能在FLUENT中实现模拟的影响因素;对曝气池的气液两相流特点作了分析,并对模型进行了校核。针对某污水厂的曝气池,采用FLUENT中的欧拉模型及标准k-ε模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曝气管间距、曝气管排数、池体深度、曝气深度对池内流场的影响。其中曝气管间距对流场影响最大,池体深度影响最小;升高曝气管位置后只能使曝气管下方区域产生微弱的湍动动能和液体速度,而并不能使空气向下方扩散。另外对曝气池内流场在横向和纵向的变化规律作了分析。空气体积分数、湍动动能、气液速度等参数都随着气体的上升分布逐渐均匀;纵向上,气泡主流区和交界区的各参数值的大小及变化规律是不同的,但是在到达液面处时,各参数基本趋向一致。(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1-06-01)

王建明,关瑞章,江兴龙,张哲[5](2011)在《不同曝气工况对养殖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套优化组合的水处理系统,主要由下行生物膜池、上行生物膜池、下行牡蛎壳滤池和上行牡蛎壳滤池4个单元串联构成,各单元底部均设置了曝气装置.设计了仅其中1个单元或者3个单元曝气的4种工况,来研究不同曝气工况对养殖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系统进水总氨氮质量浓度为0.52~0.72 mg.L-1,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0.15~0.72 mg.L-1,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7.59~9.26 mg.L-1,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为1.81~2.40 mg.L-1,水温为15.3~20.4℃时,采用仅上行牡蛎壳滤池曝气工况时水处理效果最好,对总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6.7±7.5)%、(94.9±3.6)%、(12.2±38.7)%和(17.8±17.4)%,各项指标的出水浓度分别为0.16、0.04、6.76、1.91 mg.L-1.其中:总氨氮和硝酸盐氮出水浓度分别达到国家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类和Ⅲ类水标准,亚硝酸盐氮出水浓度低于鳗鱼养殖安全浓度,但活性磷酸盐出水浓度高于国家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水质标准.(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闫来洪,赵朝成[6](2001)在《非稳态工况对曝气池处理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值法对曝气池非稳态工况下的处理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 ,结果显示 ,考虑非稳态工况所确定的曝气池容积 ,能较好地适应进水冲击负荷 ,可供采用传统设计方法时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01年06期)

金言[7](1999)在《推流曝气工艺工况点的掌握——苏州紫兴纸业有限公司废水处理系统运行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苏州紫兴纸业有限公司是斯道拉恩索(Stora Enso)集团、晨兴集团和苏州轻工集团投资的合资企业,公司成立于1993年,座落在江苏省苏州市高新技木开发区。公司占地28万平方米,生产设备全线从芬兰维美德(Valmet)公司引进,厂房和设备投资近2.4亿美元,年生产能力12万吨高档铜版纸,是我国目前技术装备先进,具有生产规模的高档铜版纸生产企业。(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1999-05-01)

周健,罗固源,刘国涛,吉方英[8](1998)在《间歇曝气反应器的运行工况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主要探讨间歇反应器在不外加碳源条件下,利用原水作碳源,采用不同的运行工况即不同的进、出水方式和不同的污泥浓度,寻求提高反应器脱氮效率的途径。试验结果表明:进、出水方式及反应器中的污泥浓度对反应器脱氮能力有显着影响,采用在停曝缺氧期大量进水,周期结束一次排水的运行方式可有效增加缺氧期间COD/NOx-N,可使COD/NOx-N达到6,同时在反应器中污泥浓度为7.4g/l时,可取得较高的总氮去除率。(本文来源于《重庆环境科学》期刊1998年03期)

李皓白,李圭白[9](1983)在《地下水叁通引流曝气装置的最优工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控制地下水叁通引流爆气装置在最大抽气量——最优工况下工作的条件;利用电子计算机根据一组方程式求出最优工况参数,所得结果可供设计参考。文中列出了电子计算机计算程序框图,并附计算程序。(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期刊1983年03期)

曝气工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无锡芦村污水处理厂四期曝气池为研究背景,采用尾气法测定了微孔曝气头在实际污水厂正常运行工况下的充氧性能参数,与理论清水中该值比较,评价曝气头运行情况.结果表明,在污水处理厂曝气池不同廊道分布的曝气头氧传质性能存在显着差异,同一廊道的曝气头在一天内的氧传质能力变化不大.与清水条件相比,实际工况下曝气池中的微孔曝气头充氧性能下降较大,其中氧传质系数KLa、充氧能力OC和氧利用率Ea分别下降了43%、57%和7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曝气工况论文参考文献

[1].郑斯宇.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曝气工况的运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

[2].吴媛媛,周小红,施汉昌,邱勇.污水厂微孔曝气系统工况下充氧性能测试与分析[J].环境科学.2013

[3].田兆龙,汪晓军.间歇曝气生物滤池对焚烧垃圾渗滤液脱氮的挂膜启动和运行工况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2

[4].高杨.基于数值计算的曝气池运行工况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5].王建明,关瑞章,江兴龙,张哲.不同曝气工况对养殖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6].闫来洪,赵朝成.非稳态工况对曝气池处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01

[7].金言.推流曝气工艺工况点的掌握——苏州紫兴纸业有限公司废水处理系统运行体会[C].中国造纸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1999

[8].周健,罗固源,刘国涛,吉方英.间歇曝气反应器的运行工况试验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8

[9].李皓白,李圭白.地下水叁通引流曝气装置的最优工况[J].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3

标签:;  ;  ;  ;  

曝气工况论文-郑斯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