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虻科(双翅目)研究

甘肃虻科(双翅目)研究

论文摘要

虻科昆虫俗称牛虻,分类地位属昆虫纲(Insecta)、双翅目(Diptera)、短角亚目(Brachycera)、虻科(Tabanidae)。在吸血双翅目昆虫中属个体大、种群数量大和吸血量大的类群,它不仅刺叮骚扰传播人畜共患疾病,而且通过对家畜刺叮吸血,造成皮毛质量下降和奶量减产,已对我国一些地区构成特有的危害。引起草业、林业、畜牧兽医卫生防疫和广大科技人员的重视与研究,已取得一些可喜的成就,但与蚊、蠓、蚋、蝇、蚤等昆虫研究相比还比较滞后,仍有许多问题尚待研究。如在国内外至今还没有分类技术评价标准,许多种类的外部形态十分近似,仅用传统的形态分类很难区分,本底不清,地理信息不明,不仅制约虻类学科的发展,而且控制虻害缺乏依据性。因此,通过甘肃双翅目虻科昆虫的研究,进一步了解甘肃省虻科昆虫本底,掌握虻科的地理信息,探索虻科昆虫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雌性尾器亚生殖板细微结构的种间变化规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网捕法、人畜诱法、帐诱法、诱虻器诱捕法、形态描述、细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等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形态分类研究通过大量虻科昆虫标本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系列研究,发现甘肃虻科6属84种,即斑虻属10种、黄虻属6种、麻虻属9种、瘤虻属29种、虻属29种和指虻属1种;澄清了高原斑虻Chrysops plateauna、宽条斑虻C. semiignitus、日本斑虻C. japonicus、帕氏斑虻C. potanini、等额麻虻Haematopota hedini、苍白麻虻H. pallens、三重虻Tabanus trigeminus、中华虻T. mandarinus、高砂虻T. takasagoenis、华广虻T. signatipennis、双斑黄虻Atylotus bivittateinus和憎黄虻A. miser等12种虻长期以来在甘肃虻科分类上的混乱状态;发现麻虻属一新种——祁连山麻虻H. qilianshanensis He,Liu et Xu,在国际上尚属首次;发现确立翅痣瘤虻Hybomitra stigmoptera Olsufjev和汶川指虻Isshikia wenchuanensis Wang,在甘肃省尚属首次;依据亚科、属和种间的鉴别特征,研究并编写出甘肃双翅目虻科昆虫分亚科、分属和分种检索表。2.亚生殖板细微结构研究察哈尔斑虻(C.chaharicus Chen et Quo,1949)、中华斑虻(C.sinensis Walker,1856)、憎黄虻(A.miser Szilady,1915)、斜纹黄虻(A.karybenthinus Szilady,1915)、黄绿黄虻(A.horvathi Szilady,1926)、土麻虻(H.turkestanica Krober,1922)、甘肃麻虻(H.kansuensis Krober,1934)、祁连山麻虻(H.qilianshanensis He,Liu et Xu,2008)、坎苏瘤虻(Hy.kansuensis Olsufjev,1967)、黑带瘤虻(Hy.expollicata Pandelle,1883)、秘瘤虻(Hy.morgani Surcouf,1912)、蜂形瘤虻(Hy.mimapis Wang,1981)、六盘山瘤虻(Hy.liupanshanensis Liu,1990)、朝鲜虻(T.coreanus Shiraki,1932)、山东虻(T.shantungensis Ouchi,1943)、华广虻(T.signatipennis Portsch,1887)、庐山虻(T.lushanensis Liu,1962)、岷山虻(T.minshanensis Xu et Liu,1982)、日本虻(T.nipponicus Murdoch et Takahasi,1969)和布虻(T.budda Portschinsky,1891)等20种虻虫,外部形态十分近似,采用传统形态分类很难区分,故本研究对20种雌性虻虫尾器进行了解剖,并系统观察了亚生殖板的细微结构及特征,发现虻科雌性成虫不同种其尾器亚生殖板整体大小,颜色,有无骨化现象、骨化部位及骨化程度,端缘、基缘凹陷深浅及宽窄,侧突位置、大小,基角大小及形状,毛和鬃的有无、着生位置及多少,皱褶的有无及位置等特征有明显变化。3.区系研究通过对兰州军区虫媒病与媒介生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和军事医学科学院我国昆虫标本馆收藏的甘肃省虻科昆虫标本的整理鉴定和对部分地区的补充调查研究,发现甘肃省虻科昆虫2亚科6属84种,其区系特征:属于古北区成分57种,居首位,占全省已知虻种67.86%;属于广布种成分16种,次之,占19.05%;属于东洋区成分11种,居第3位,占全省已知虻种13.09%。各地理区虻科区系属性,陇南南部山地已知31种,其中东洋界成分11种,古北界成分8种,广布种成分12种,是甘肃省虻种分布最多的地区;陇南北部山地已知28种,其中古北界成分18种,广布种成分10种;甘南高原草原已知22种,其中古北界成分18种,广布种成分4种;陇东黄土高原已知5种,其中古北界成分2种,广布种成分3种,该区虻种组成简单,也是虻种数最少的分布区;中部黄土高原已知11种,其中古北界成分6种,广布种成分5种;河西走廊已知28种,其中古北界成分25种,广布种成分3种;祁连山地已知14种,其中古北界成分13种,广布种成分1种。从甘肃省已知虻科种类看,其虻种的组成与区系除与纬度有关外,还与垂直分布同样密切。其次,甘肃省地形复杂,处于两界和华北、蒙新、青藏及华中等的交汇地带,所以甘肃省虻科组成与区系除具有本区特有的种类外,跨界区分布的种类较多。甘肃省虻科昆虫区系特征由于受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及特殊的气候和土壤等生态条件差异的影响,虻科昆虫在种的分布区域方面具有复杂性、多元化和过渡性的特点。

论文目录

  • 摘要
  • SUMMARY
  • 第1章 前言
  • 1.1 鉴别形态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现状
  • 1.2.2 国内现状
  • 1.2.3 甘肃省现状
  • 1.3 展望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与步骤
  • 2.2.1 采集方法
  • 2.2.2 区系研究法
  • 2.2.3 亚生殖板分类方法
  • 2.2.4 成虫形态分类法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区系研究
  • 3.1.1 种群组成
  • 3.1.2 区系
  • 3.2 分类研究
  • 3.2.1 新物种的研究
  • 3.2.2 亚生殖板分类研究
  • 3.2.2.1 亚生殖板细微结构的观察
  • 3.2.2.2 常见种亚生殖板鉴别特征
  • 3.3 疑难种的研究
  • 3.4 甘肃虻科分亚科及分属、分种检索表
  • 3.4.1 斑虻亚科Subfamily Chrysopsinae
  • 3.4.1.1 斑虻属Genus Chrysops Meigen,1803 分亚属及分种检索表
  • 3.4.2 虻亚科Subfamily Tabaninae
  • 3.4.2.1 麻虻属 Genus Haematopota Meigen,1803 分种检索表
  • 3.4.2.2 黄虻属 Genus Atylotus Osten-Sacken,1876 分种检索表
  • 3.4.2.3 瘤虻属 Genus Hybomitra Enderlein,1922 分种检索表
  • 3.4.2.4 虻属Genus Tabanus Linnaeus,1758 分种检索表
  • 3.5 种类研究与描述
  • 3.5.1 斑虻属Genus Chrysops Meigen,1803
  • 3.5.2 麻虻属Genus Haematopota Meigen,1803
  • 3.5.3 黄虻属Genus Atylotus Osten-Sacken,1876
  • 3.5.4 瘤虻属Genus Hybomitra Enderlein,1922
  • 3.5.5 虻属Gemus Tabanus Linnaeus,1758
  • 3.5.6 指虻属Genus Isshikia Shiraki,1918
  • 第4章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分析
  • 4.1.1 新物种
  • 4.1.2 虻科种类
  • 4.1.3 区系分布
  • 4.1.4 亚生殖板分类
  • 4.2 结论
  • 第5章 创新点与存在的问题
  • 5.1 创新点
  • 5.2 存在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新种祁连山麻虻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双翅目昆虫传粉研究进展[J]. 昆虫学报 2019(04)
    • [2].感染丝光绿蝇的双翅目虫疠霉形态观察[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06)
    • [3].四川家蝇属(双翅目:蝇科)间性体一例记述[J]. 华东昆虫学报 2008(03)
    • [4].三尖裸变丽蝇的再描述(双翅目,丽蝇科)[J]. 动物分类学报 2008(01)
    • [5].食蚜蝇科中国一新纪录种(双翅目,食蚜蝇科)[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6].江西省阿蠓属一新种(双翅目:蠓科)[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1(04)
    • [7].我国食用菌双翅目害虫种类和防治研究现状[J]. 中国植保导刊 2017(11)
    • [8].中国四川省阳蝇属一新种(双翅目:蝇科)[J]. 四川动物 2010(06)
    • [9].中国麻虻属一新种及一新记录(双翅目:虻科)[J].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08(03)
    • [10].河南喜舞虻属二新种(双翅目,舞虻科)[J]. 动物分类学报 2008(04)
    • [11].西藏蚋属一新种(双翅目:蚋科)(英文)[J]. 昆虫分类学报 2012(03)
    • [12].中国蚤蝇属一新种及一新纪录种记述(双翅目,蚤蝇科)(英文)[J]. 动物分类学报 2009(04)
    • [13].陕西省尖翅蝇属二新种记述(双翅目,尖翅蝇科)[J]. 动物分类学报 2008(02)
    • [14].中国立眼水蝇属一新种记述(双翅目,水蝇科)[J]. 动物分类学报 2013(01)
    • [15].中国栓蚤蝇属一新种记述(双翅目:蚤蝇科)(英文)[J]. 昆虫分类学报 2012(02)
    • [16].中国锥蚤蝇属(双翅目,蚤蝇科)一新种和一新纪录种(英文)[J]. 动物分类学报 2009(03)
    • [17].中国四川阳蝇属一新种(双翅目:蝇科)[J]. 医学动物防制 2008(09)
    • [18].中国伐蚤蝇属一新种记述(双翅目,蚤蝇科)(英文)[J]. 动物分类学报 2012(01)
    • [19].中国寒蚤蝇属一新种记述(双翅目:蚤蝇科)(英文)[J]. 昆虫分类学报 2012(02)
    • [20].中国舞虻科一新属一新种(双翅目,舞虻总科)(英文)[J]. 动物分类学报 2010(03)
    • [21].中国内蒙古地区点池蝇属一新种(双翅目,蝇科)[J]. 动物分类学报 2010(02)
    • [22].中国毛膝蝇属研究并记四新种(双翅目,蝇科)[J]. 动物分类学报 2009(03)
    • [23].河北省家蝇属昆虫区系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8(02)
    • [24].中国四川阳蝇属二新种(双翅目,蝇科)[J]. 动物分类学报 2008(04)
    • [25].中国裂蚤蝇属一新种记述(双翅目,蚤蝇科)(英文)[J]. 动物分类学报 2012(01)
    • [26].云南同脉缟蝇属一新种及一新纪录种记述(双翅目,缟蝇科)[J]. 动物分类学报 2008(02)
    • [27].中国茸芒蝇属的分类研究及一新种记述(双翅目:蝇科)[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3(02)
    • [28].中国异蚤蝇属二新种记述(双翅目:蚤蝇科)(英文)[J]. 昆虫分类学报 2012(02)
    • [29].中国凸额水蝇属一新种及两新纪录种记述(双翅目,水蝇科)[J]. 动物分类学报 2012(03)
    • [30].中国尖翅蝇属二新种及一新记录种记述(双翅目:尖翅蝇科)[J]. 昆虫分类学报 2011(04)

    标签:;  ;  ;  ;  ;  ;  

    甘肃虻科(双翅目)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