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建筑墙体中使用保温层是最有效的节能措施之一,但是现有的保温层厚度是根据节能标准而定,并没有从建筑寿命周期中总体考虑保温层的最优厚度。因此,本文从建筑生命周期评价(LCA)理论出发,综合考虑了实际气候下墙体传热,对目前我国目前的空调能源结构、保温材料价格、建筑物寿命、空调设备性能、银行利率等因素进行研究。建立了实用的完善的保温层厚度的经济学模型。利用频域回归方法(FDR)计算一维墙体非稳定传热;并就湿分对墙体传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利用辐射时间序列(RTS)方法将墙体传热转化为负荷。将计算出的采暖空调负荷与保温层厚度的经济学模型相结合,最终形成了实用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层最优厚度计算软件,该软件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可确定我国不同地理位置所对应的气候条件下围护结构各种保温层的最佳厚度。这一研究成果可作为围护结构设计标准使用,同时可对旧建筑的节能改造提供数据参考。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课题的提出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概况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主要的工作第二章 经济学模型建立2.1 生命周期评价(LCA)简介2.2 生命周期评价在建筑上的应用2.3 建筑能源消耗清单计算模型2.4 模型简化与处理2.5 数据的采集与整理第三章 墙体传热计算3.1 概述3.2 围护结构非稳态传热传递矩阵3.2.1 单层均质板壁3.2.2 内外表面空气边界层3.2.3 包括内外表面空气边界层的多层板壁结构3.2.4 围护结构传热和吸热s-传递函数3.3 频域回归方法3.3.1 围护结构非稳定传热的系统辨识理论3.3.2 反应系数及墙体传热计算3.3.3 验证方法的误差原则3.4 计算步骤3.5 结果验证第四章 墙体热湿耦合传热计算4.1 概述4.2 建筑构件内耦合传热传湿的数学模型4.2.1 传热传湿数学模型的建立4.2.2 边界条件处理4.2.3 导热系数λ4.3 热湿耦合方程的求解方法4.3.1 单层材料定导热系数λ时4.3.2 多层墙体求解方法4.4 计算步骤4.5 结果验证4.6 一维墙体传热量和热湿耦合传热量比较第五章 空气调节负荷计算5.1 概述5.2 辐射时间序列方法5.3 RTSM 计算空调负荷的步骤5.4 空调负荷验证5.5 全年空调负荷计算5.5.1 一维墙体传热负荷计算5.5.2 热湿耦合传热负荷计算第六章 软件的编制6.1 软件开发6.2 软件应用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7.1 本文的主要工作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保温层经济厚度论文; 生命周期评价论文; 频域回归方法论文; 辐射时间序列论文; 热湿耦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