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众多的人文学科中,美学与翻译的结合可称为是天作之合,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美学对翻译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诗歌是语言的最高形式,是人类智慧的浓缩。美学对于诗歌翻译的借鉴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合格的译者能够巧妙的传递出原作的内涵,韵味,风格等等。然而,由于民族,文化,地域等多方面的影响,诗歌由一种语言转换成为另一种语言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笔者认为,诗歌的翻译有一定的潜能同时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运用美学理论探索诗歌翻译,研究唐诗翻译的限制与潜能。木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美学的渊源及其中西方诗歌翻译理论。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两个方面:一,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来分析唐诗翻译过程中所受到的限制;二,从许渊冲“三美原则”的角度来分析唐诗翻译的潜能。通过这两部分的分析及其例证,笔者在第三部分做出了结论:诗歌翻译是一种艺术再创造,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因素的审美把握,克服文化差异,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再现原作的审美价值,使读者能够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笔者同时也写了自己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就减少限制提高潜能方面的一点建议,希望对诗歌翻译能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神似说”在唐诗比喻修辞格英译方面的启示[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2].唐诗斗方两件[J]. 艺术品 2019(12)
- [3].走向世界文学的宇文所安唐诗译本研究[J]. 外国语文研究 2019(06)
- [4].《唐诗语言研究》[J]. 语文建设 2020(04)
- [5].浙江“唐诗之路”品牌建设刍议[J]. 台州学院学报 2020(01)
- [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东亚唐诗学文献整理与研究[J]. 东疆学刊 2020(01)
- [7].唐诗之路[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8].基于语言资源视角的浙东唐诗之路旅游开发研究[J]. 今传媒 2020(03)
- [9].唐诗中的食品语言与饮食文化探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06)
- [10].唐诗中的语言与文化解读[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07)
- [11].语文研学融发展 五育并举共提升——以课程《唐诗之路》为例[J]. 浙江教育科学 2020(01)
- [12].唐代读者对唐诗文献的编集与保存[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3].他们从大唐盛世中走来——评《唐诗人简史》[J]. 传媒论坛 2020(09)
- [14].民乐中的唐诗[J]. 钟山风雨 2020(02)
- [15].流过唐诗的涪江[J]. 中国三峡 2020(03)
- [16].“浙东唐诗之路”:历史渊源下的本土文化景观分析——以台州市天台县为例[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06)
- [17].在诗意中复兴宁波千年文化 关于“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建设的调研和思考[J]. 宁波通讯 2020(11)
- [18].草书唐诗[J]. 大学书法 2020(03)
- [19].大视野下的文学研究——读《风骚诗脉与唐诗精神》[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16)
- [20].东亚唐诗学资源的开发空间及其现代意义[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1].楷书《唐诗一首》[J]. 大众文艺 2019(03)
- [22].春逝如唐诗[J]. 中国三峡 2019(02)
- [23].楷书初唐诗卷(部分)[J]. 中国书法 2019(08)
- [24].基于唐诗中的女性心理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10)
- [25].当刻铜遇上唐诗——浅谈唐诗题材刻铜文房收藏[J].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9(10)
- [26].《唐诗》[J]. 殷都学刊 2017(04)
- [27].楷书《唐诗一首》[J]. 大众文艺 2018(04)
- [28].唐诗两首[J].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8(02)
- [29].今人如何“读”唐诗?——读《唐诗的读法》[J]. 杭州(周刊) 2018(15)
- [30].葛西因是解唐诗的思维个性与文学想象[J]. 人文杂志 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