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中具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脂溶性二萜醌类化合物的药学初步研究

丹参中具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脂溶性二萜醌类化合物的药学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中药丹参为唇形科植物(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是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之一,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和水溶性的酚酸类,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对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其脂溶性的二萜醌类成分,主要药理作用有抗菌作用,抗炎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对肿瘤细胞的分化作用,保护神经系统,以及作用于心脑血管。特别是丹参酮ⅡA因其良好的药理作用一直备受人们关注,本研究主要是针对其中的脂溶性的丹参总酮的提取工艺和丹参酮ⅡA的精制纯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丹参酮ⅡA进行了初步的制剂学研究,制备了固体分散体,并对其体外溶出,物相进行了鉴别,优选滴丸的制备工艺,对气雾剂进行了处方筛选,将其作为临床治疗脑缺血药物开发。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研究:1.对丹参药材中脂溶性的丹参总酮的提取工艺通过正交实验进行优化,以得到最大提取率,然后通过水沉、浓缩等方法将总酮部位集中,得到丹参总酮,再将总酮部位通过改进的柱层析多功能装置进行分离纯化,此装置能既能节省溶剂,提高效率,又能减少有机溶剂的挥发,从而能保护环境,最后重结晶得到丹参酮ⅡA单体。对所得到的丹参酮ⅡA进行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保护作用的验证实验,结果表明20 mg/kg、10mg/kg、5 mg/kg的丹参酮ⅡA可改善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明显缩小脑梗塞范围,显著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小鼠血清中MDA的含量,增加SOD的活性。2.制备丹参酮ⅡA泊洛沙姆固体分散体,并对固体分散体进行差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分析(PXRD),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电镜扫描(SEM)等物相鉴别,说明其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物相,同时体外溶出度实验表明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明显增加。将固体分散体给大鼠口服测定其生物利用度,虽然溶出度得到明显改善,但绝对生物利用度还是很低,说明溶出度可能不是影响其生物利用度的的主要因素。3.对丹参酮ⅡA进行初步的制剂研究,通过其它给药途径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在固体分散体制备的基础上以泊洛沙姆188为基质将其制成滴丸,对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其最佳工艺。为了使其能迅速到达作用部位,将其制成气雾剂,采用HFA134a作为抛射剂,以乙醇为主要潜溶剂,选择合适的增溶剂。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丹参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 第二章 丹参脂溶性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概况
  •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 第一章 丹参总酮及丹参酮IIA原料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一节 丹参总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2.2 提取溶剂的选择
  • 2.3 正交优选提取工艺
  • 2.4 提取工艺过程研究
  • 2.5 除杂工艺研究
  • 3 小结
  • 第二节 丹参酮IIA精制工艺研究
  • 1 工艺路线的选择依据
  • 2 实验部分
  • 2.1 仪器与试药
  • 2.2 柱层析工艺研究
  • 3 小结
  • 第二节 丹参酮IIA药效学实验
  • 1 仪器与试药
  • 1.1 试剂
  • 1.2 仪器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动物
  • 2.2 药物
  • 2.3 方法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章 丹参酮IIA固体分散体的研究
  • 第一节 丹参酮IIA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 2.2 固体分散体理化性质鉴别
  • 第二节 固体分散体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2 实验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
  • 2.2 给药方案
  • 2.3 血浆样品的处理和测定
  • 2.4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及生物利用度
  • 3 讨论与小结
  • 第三章 丹参酮IIA制剂的初步研究
  • 第一节 丹参酮IIA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2 实验与结果
  • 2.1 滴丸成型工艺研究
  • 2.2 滴丸成型工艺的正交筛选
  • 2.3 验证实验
  • 3 讨论
  • 第二节 丹参酮IIA气雾剂的初步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2 实验与结果
  • 2.1 含量测定方法
  • 2.2 制备工艺
  • 3 讨论与小结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凝胶剂中脂溶性茶多酚的含量测定[J].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2].枳壳中脂溶性部位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J]. 中成药 2010(09)
    • [3].茶多酚脂溶性改性条件的确定及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4].脂溶性茶多酚抗氧化性能的研究及应用[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2(S1)
    • [5].海南假韶子叶子脂溶性可挥发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J]. 时珍国医国药 2008(09)
    • [6].脂溶性去痴灵药效物质基础的初步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0(01)
    • [7].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迷迭香脂溶性总酚酸的研究[J]. 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9(03)
    • [8].甘草地上部分脂溶性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研究[J]. 环球中医药 2016(05)
    • [9].玛咔根脂溶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药材 2015(02)
    • [10].分散固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8种脂溶性着色剂[J]. 宁波农业科技 2017(02)
    • [11].槟榔果实脂溶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 中国现代中药 2012(06)
    • [12].脂溶性茶多酚对火麻仁油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2(01)
    • [13].分散固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8种脂溶性着色剂[J]. 分析测试学报 2017(04)
    • [14].脂溶性阿魏酸衍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 粮食与油脂 2012(09)
    • [15].丹参脂溶性成份提取工艺研究[J]. 新疆中医药 2008(01)
    • [16].脂溶性茶多酚的产业探索[J]. 茶博览 2018(07)
    • [17].北黄海海域虾夷扇贝体内脂溶性藻毒素分析[J]. 海洋与湖沼 2014(04)
    • [18].基于斑马鱼研究附子脂溶性总生物碱的神经毒性[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9(06)
    • [19].凝胶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16种脂溶性染料的研究[J]. 分析测试学报 2014(11)
    • [20].黄芩苷脂溶性栓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04)
    • [21].脂溶性红松籽壳色素的初步分离与纯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5)
    • [22].两种茶多酚化学改性制备的脂溶性茶多酚抗氧化性能研究[J]. 安徽医药 2008(03)
    • [23].枸杞脂溶性色素提取条件的优化[J]. 农业机械 2011(29)
    • [24].白英中脂溶性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的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0(02)
    • [25].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海水悬浮颗粒物中的8种典型脂溶性藻毒素[J]. 分析化学 2016(03)
    • [26].丹参中水溶性和脂溶性效应组分的提取优化工艺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4(07)
    • [27].不同促透剂对脂溶性基质制剂脐中穴经皮给药作用研究[J]. 中医药信息 2010(01)
    • [28].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步测定贝类水产品中4种脂溶性藻毒素[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05)
    • [29].海州湾脂溶性藻毒素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J].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30].脂溶性茶色素的提取工艺及研究[J]. 广州化工 2012(23)

    标签:;  ;  ;  ;  ;  ;  

    丹参中具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脂溶性二萜醌类化合物的药学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