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日本血吸虫病数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作者: 王宇
导师: 余金明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血吸虫病,虫卵计数,变异,数学模型,袖珍图,回归,时间序列分析
文献来源: 同济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血吸虫病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目前,在实际防病、治病及科研等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阻碍工作有效、正确实施的问题。如广泛应用的病原诊断法低估实际感染率问题、如何进一步改进现有的病原诊断法以提高检测的敏感度问题、如何用感染率来正确估计日本血吸虫病的发病率以及如何对血吸虫病的感染情况进行短期预测等问题。本课题运用了传统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并引进数学模型技术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一、日本血吸虫卵计量变异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目的:进一步了解血吸虫病在我国的流行程度及特征,分析虫卵计量变异的影响因素,建立、检验和应用虫卵计量变异的数学模型。方法:在江西省和安徽省选取典型的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进行虫卵计量变异的现场研究和必要的流行病学调查,在全面了解虫卵计量变异的基础上建立和检验虫卵计量变异的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模型绘制估计人群“实际”感染率的袖珍图并对袖珍图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结果:1、居民的感染率和感染度较以往资料相比有明显下降,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组中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2、单次改良Kato法明显低估了感染率和人群感染度,并高估阳性者感染度。3、改良取样方法有利于提高检出率,且在感染度较低的人群效果更为明显。4、感染度与虫卵变异系数呈负相关。5、建立虫卵计量变异的随机模型,用实际观察资料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6、应用该模型绘制了可以估计人群“实际”感染率的袖珍图,用现场资料对该图有效性进行验证,该图的预测值与实际感染率拟合良好。结论:1、由于积极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及疫区易感人群的大量流失,血吸虫病的感染率较以往有明显下降,疾病原有的流行特征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2、感染度是导致个体内虫卵计量变异的最终原因。3、成功建立并检验了虫卵计量变异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绘制并检验了可以估计人群“实际”感染率的袖珍图。二、估计日本血吸虫病发病人数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目的:估计血吸虫病的发病人数,可以帮助WHO和中国卫生部准确计算血吸虫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及全球疾病负担,以便更合理有效的分配卫生资源。方法:通过收集历史文献以及血吸虫病监测点年报中有关血吸虫感染率和发病率的资料,以Logistic回归模型为基础,建立估计血吸虫病的发病人数的数学模型。结果:血吸虫的感染率与多种症状和体征(24小时以及2周内腹痛、24小时以及2周内腹泻、肝剑突下>3cm、脾海氏一、二级、腹水、巨脾)的发病率有相关关系,与肝锁骨下>2cm无相关关系。结论:所建模型可以应用于估计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导致的发病率。三、预测血吸虫感染情况的时间序列模型目的: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对血吸虫病的感染情况进行准确快速的短期预测,为政府决策部门合理地分配有限的医疗资源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某血吸虫病监测点1990-2003年报中血吸虫病感染情况的相关资料,采用时间序列模型中应用范围很广泛的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即ARIMA(p,d,q)模型对血吸虫病的感染率和感染度进行预测。结果:运用ARIMA模型对该监测点男性、女性及合计的血吸虫病感染率和感染度进行预测,其相对误差分别为3.8%、11.9%、11.4%、5.0%,所有实测值均落在预测值的95%可信区间内。结论:ARIMA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应用于血吸虫病情的定量预测。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日本血吸虫卵计量变异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第一节 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程度和特征
1. 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日本血吸虫卵计量变异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 日本血吸虫卵计量变异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检验
1. 流行病学资料来源
2. 随机模型的基本概念
3. 模型的数学方程
4. 模型拟合方法和模型检验
5. 讨论
第四节 估计日本血吸虫实际感染率袖珍图的制作和检验
1. 袖珍图的基本原理和制作
2. 袖珍图的验证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估计日本血吸虫病发病人数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血吸虫感染率的时间序列模型
1. 资料来源
2. 时间序列模型原理和分析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Ⅰ 统计软件R 2.1.0估计模型参数的计算机程序
附录Ⅱ 综述
附录Ⅲ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Ⅳ 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7-12-28
参考文献
- [1].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实验研究[D]. 王伟雅.昆明医学院2006
- [2].慢病毒介导的弓形虫gra15_Ⅱ减轻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机制的研究[D]. 刘磊.安徽医科大学2018
- [3].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信号蛋白14-3-3及其单克隆抗体诊断日本血吸虫病价值的研究[D]. 查任远.安徽医科大学2004
- [4].重组信号蛋白14-3-3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中的应用[D]. 罗庆礼.安徽医科大学2006
- [5].蒿甲醚与吡喹酮联合治疗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的临床研究[D]. 侯循亚.中南大学2006
- [6].日本血吸虫病鼠血清NO含量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D]. 邹节新.江西医学院2004
- [7].重组Sj-Ts4样蛋白在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中的初步应用[D]. 潘丽红.安徽医科大学2007
- [8].溶血磷脂酶Sj1539蛋白在日本血吸虫病免疫学诊断中的初步应用[D]. 房功思.安徽医科大学2011
- [9].Sept4和miR-454在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D]. 何雪.南通大学2014
- [10].日本血吸虫肝脏声像图演变与血清TGF-β1表达[D]. 宋贞英.皖南医学院2014
相关论文
- [1].日本血吸虫18kDa天然分子抗原及其候选基因疫苗的研究[D]. 彭先楚.中南大学2006
- [2].日本血吸虫SjIR3基因核酸疫苗的研究[D]. 郝知友.湖南农业大学2007
- [3].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的遗传学及免疫学研究[D]. 张红梅.苏州大学2007
- [4].诱生内源性IFN-γ的日本血吸虫抗原表位PDDV的构建与筛选[D]. 杨艳芬.南京医科大学2007
- [5].一类流行病数学模型的研究及应用[D]. 李琼.华中科技大学2006
- [6].数学模型在血吸虫病监测数据中的应用[D]. 修良昌.四川大学2006
- [7].肿瘤侵润的数学模型[D]. 杨嫣.东华大学2007
- [8].应用三种数学模型对传染病疫情进行预测和分布拟合[D]. 李丹.中国医科大学2005
- [9].肿瘤中药物传输数学模型[D]. 陈苗军.东华大学2006
- [10].SARS流行病学传播动力模型研究[D]. 韩晓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
标签:日本血吸虫论文; 血吸虫病论文; 虫卵计数论文; 变异论文; 数学模型论文; 袖珍图论文; 回归论文; 时间序列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