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太史公曰”是司马迁用以议论史事、表达思想的文体。《史记》“太史公曰”的研究是《史记》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贤学者们发表的论文与专著,综合论述了《史记》“太史公曰”的方方面面,成绩卓著。但大都集中在“太史公曰”体例、文学性、思想、艺术特征方面。关于“太史公曰”研究的前提性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学人却极少涉足。如:关于“太史公”到底取义何在的问题;《史记》“太史公曰”的篇目;“太史公曰”中是否存在“司马谈遗文”的问题,“太史公曰”的文体如何划分,这四个问题,是“太史公曰”课题研究的基础,影响对司马迁阅历、思想和其他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因而有讨论的必要。“太史公曰”原创于先秦典籍的“君子曰”,但对前人史论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有继承和创新。它虽依附于正文而存在,但因其有之而使文章增色,直接影响后来的史家著述,同时给为后代史家树立了典范,并由此衍生了“赞”的文体;本文通过对前人观点的条析、疏通,考证了“太史公曰”名称的由来;“司马谈遗文”的问题,即使《刺客列传》等“太史公曰”中的“余”就是司马谈,也不能证实司马谈作史,而只能说明司马迁引父语入赞,班固著《汉书》即依此例。总之,“司马谈作史”说,因文献不足征,只可存疑,不能确定;统计出了“太史公曰”的实际篇目,并区分了“太史公曰”中后人窜乱的文字和司马迁附记的内容;应从文体的角度而不是按照位置对“太史公曰”进行分类。《史记》“太史公曰”在史学和文学上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因此,对“太史公曰”进行深入地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但只有辩明上述诸问题,才能对“太史公曰”进行更细致深入的研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從《五帝本紀》取裁看太史公之述作[J]. 文史 2020(01)
- [2].太史公笔下的“蚕”[J]. 月读 2020(02)
- [3].“太史公”考辩[J]. 北方文学 2020(14)
- [4].也说太史公是否“顾妻子”[J]. 语文学习 2017(06)
- [5].“太史公曰”的艺术特征[J]. 语文学刊 2012(16)
- [6].炎黄新考[J]. 国学 2016(01)
- [7].司马迁:在层层叠叠的图书馆里[J]. 散文诗世界 2017(09)
- [8].“太史公曰”刍议[J]. 考试周刊 2013(34)
- [9].不拘一格独抒我情——论“太史公曰”的创作心态[J]. 语文学刊 2009(04)
- [10].《史记》“太史公曰”形成刍议[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2(07)
- [11].《左传》“君子曰”与《史记》“太史公曰”比异[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 [12].“太史公”名义再考[J]. 滁州学院学报 2008(04)
- [13].《史记》“太史公曰”发微[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5(09)
- [14].从司马迁祠墓诗看历代文人对太史公的接受[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15].《史记》“太史公曰”中的道家观[J]. 文艺评论 2017(02)
- [16].太史公发奋[J]. 曲艺 2009(12)
- [17].从“太史公曰”浅析《史记》中蕴含的爱民思想[J]. 文学教育(中) 2013(08)
- [18].从《太史公司马迁自序》看司马迁的人格精神[J]. 青海师专学报 2008(05)
- [19].论《史记》与《汉书》选录游侠形象的错位——兼谈太史公和班固的史学思想差异[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 [20].项王之笑,所为者何?——由《项羽本纪》文本细节管窥太史公的微言大义[J]. 语文月刊 2020(06)
- [21].孤独的太史公[J]. 金秋 2008(04)
- [22].《史记》“太史公曰”文化渊源考论[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05)
- [23].《史记》伍子胥与李斯之比较[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 [24].从“太史公曰”看编后写作[J]. 军事记者 2008(05)
- [25].近代三種司馬遷年譜考述[J]. 历史文献研究 2019(02)
- [26].在经典文海中采撷智慧之贝——读《大写的智慧——品味太史公曰》有感[J]. 乡音 2015(01)
- [27].《史记》中“太史公曰”之人文观照[J].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1)
- [28].太史公之泣[J]. 第二课堂(高中版) 2011(12)
- [29].细数父亲的鱼[J]. 美文(下半月) 2009(06)
- [30].邓小病,你还好吗?[J]. 美文(下半月) 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