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烯烃复分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核,烯烃复分解,钌卡宾,锌卟啉
烯烃复分解论文文献综述
张会竹,侯玉蓉,王鑫源,刘桂艳[1](2018)在《锌卟啉修饰的双核钌卡宾烯烃复分解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性能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稳定性更好、活性更高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本文采用有机合成的方法,以钌卡宾烯烃复分解催化剂为主体,用锌卟啉进行修饰,得到锌卟啉修饰的Grubbs-Hoveyda型双核钌卡宾烯烃复分解反应催化剂,产物结构使用核磁共振方法进行表征。用0. 1%化学计量催化剂催化几种代表性底物闭环复分解(RCM)反应产率能达到95%,对于特定的交叉烯烃复分解反应(CM),延长反应时间也能得到93%的较高产率。研究结果为Grubbs-Hoveyda催化剂的修饰提供了新方法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8年12期)
颜廷斌,刘跃辉,沈悦海[2](2018)在《钌催化烯烃复分解反应中的氢键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烯烃复分解反应是近二十年来最常用的合成方法之一.由于钌催化剂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氢键作用已成为烯烃复分解反应的重要控制因素.全面综述了氢键作用促进的钌催化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历史发展和合成应用,并介绍了相关的反应机理研究.(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8年10期)
宋雪[3](2018)在《烯烃复分解反应改性非极性橡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硅橡胶和叁元乙丙橡胶作为非极性橡胶品种,主链饱和,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但是其缺点也比较明显,耐油性差,与极性橡胶的相容性也比较差。本文首先使用丙烯酸甲酯在叁种催化剂(分别为第二代Grubbs催化剂、第二代Hoveyda-Grubbs催化剂、Zhan1-B催化剂)的作用下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和叁元乙丙橡胶进行改性,引入丙烯酸甲酯极性基团,研究了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的浓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交叉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影响。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分析。然后将改性后的硅橡胶和叁元乙丙橡胶作为增容剂分别加入到MVQ-ACM和EPDM-ACM并用胶中,研究了不同份数的改性橡胶对并用胶的加工性能、物理机械性能、耐油性、耐热氧老化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交叉烯烃复分解反应,可以成功地将酯基接枝到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分子链上。在硅橡胶与丙烯酸甲酯的交叉烯烃复分解反应中,选用第二代Grubbs催化剂和Zhan1-B催化剂反应效果较好,且催化剂浓度增加,硅橡胶的改性程度增加。并且提高催化剂的浓度,改性前后硅橡胶的分子量变化仍不大,即硅橡胶分子间基本没有发生分子间的复分解反应。并且在反应温度为25℃时,硅橡胶的改性效果最好。选取最优异的条件制得改性后硅橡胶,将其作为增容剂添加到MVQ-ACM并用胶中,发现当改性硅橡胶加到6份时,MVQ/ACM玻璃化转变温度彼此最接近,扫描电镜断面最光滑,相容性最优异;并用胶的门尼粘度最低,加工性能最优异,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最大,力学性能最优异;老化后的并用胶力学性能变化最小,耐热老化性能优异;浸油后的并用胶力学性能变化最小,耐油性最好。同样通过交叉烯烃复分解反应,可以成功地将酯基接枝到叁元乙丙橡胶的分子链上。在叁元乙丙橡胶与丙烯酸甲酯的交叉烯烃复分解反应中,选用第二代Hoveyda-Grubbs催化剂反应效果较好,且催化剂浓度增加(质量分数为0.2%)、丙烯酸甲酯单体浓度增加(质量份数为0.4%)、反应时间适度(6h)时,叁元乙丙橡胶的改性程度增加。并且改性前后的叁元乙丙橡胶的分子量变化也并不明显,说明叁元乙丙橡胶之间也基本没有发生分子间的复分解反应。选取最优异的条件制得改性后叁元乙丙橡胶,将其作为增容剂添加到EPDM-ACM并用胶中,发现当改性叁元乙丙橡胶加到6份时,EPDM/ACM玻璃化转变温度彼此最接近,扫描电镜断面最光滑,相容性最优异;并用胶的门尼粘度最低,加工性能最优异,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最大,力学性能最优异;老化后的并用胶力学性能变化最小,耐热老化性能优异;浸油后的并用胶力学性能变化最小,耐油性最好。(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4)
谢庆效[4](2018)在《双齿螯合型Z-选择性钌卡宾烯烃复分解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烯烃复分解反应是指在金属化合物的催化作用下,烯烃分子的碳碳双键被切断并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烯烃分子的一类化学反应。在现代高效烯烃复分解催化剂的作用下,烯烃复分解反应可以使键能较大,不易断裂的碳碳双键能够在温和条件下彼此偶联、交换或调位,且具有很好的原子经济性。目前烯烃复分解反应已成为合成烯烃以及通过烯烃构建其他化合物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学术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如何通过烯烃复分解反应高效地制备Z-型烯烃产物是目前烯烃复分解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在已开发出的邻苯二巯酚螯合型Z-选择性钌卡宾烯烃复分解催化剂的基础上,本文围绕配体的空间位阻以及电子效应等方向进行了改进,设计并合成了两种新型的螯合型钌卡宾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并对它们的进行了表征。1.合成了1,2-二巯基邻碳硼烷螯合型钌卡宾烯烃复分解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催化体系中加入路易斯酸时,该催化剂可以实现端烯和(Z)-2-丁烯-1,4-二醇的交叉复分解反应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同时该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官能团适应性。2.合成了3,4-二巯基-3-环丁烯-1,2-二酮螯合型钌卡宾烯烃复分解催化剂。通过X-ray单晶衍射确定其分子结构,并对该催化剂的选择性和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这一催化剂能够催化不同端烯与(Z)-2-丁烯-1,4-二醇交叉复分解反应并表现出高Z-选择性(94:6~98:2),也可以催化端烯的自身交叉复分解反应及不同的端烯交叉复分解反应。此类催化剂结构简单,催化性能好,立体选择性高,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5-01)
颜廷斌[5](2018)在《烯烃复分解钌催化剂新型NHC配体与螯合型卡宾配体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钌催化的大位阻烯烃复分解反应是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之一。在一些天然产物和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复杂有机分子的合成中,常常因分子中邻近基团位阻的影响使得烯烃复分解反应无法用于合成。此外,即使在一些能够构建的大位阻反应体系中,也存在催化剂分解过快、用量大、立体化学难以控制等问题。发展催化活性高、化学性质稳定的钌催化剂有望实现大位阻的烯烃复分解反应,具备较好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在本论文中,为提高活性催化物种的热稳定性,我们对HG-Ⅱ类型钌催化剂中的配体修饰进行了研究。首先系统总结了钌催化烯烃复分解近二十年的研究,以及HG-Ⅱ类型钌催化剂中NHC配体和具有螯合作用的卡宾配体的研究,随后总结了我们在螯合型卡宾配体和新型NHC配体方面的研究进展。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在螯合型卡宾配体前体合成方面的研究中,计划在苯环上引入供电子基团、侧链上引入配位基团增强配体与金属钌的螯合能力,建立了合成路线,制备了多种富电子螯合型苄基卡宾配体前体苯乙烯。2.在NHC配体前体合成方面的研究中,设计了氮原子上带有取代吲哚类芳基的咪唑型和二氢咪唑型NHC配体,以增强NHC配体对钌原子的保护效应,建立了含有不同取代基的4-溴和4-氨基吲哚合成路线,制备了多种吲哚中间体。(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宋雪,辛明辉,贾伟东,胡琳杰,赵菲[6](2017)在《烯烃复分解反应改性硅橡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交叉烯烃复分解反应,在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分子结构中引入极性基团,在不改变主链结构的前提下改善硅橡胶的耐油性,研究了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的浓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交叉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对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二代Grubbs催化剂对硅橡胶与丙烯酸甲酯的交叉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最好,且当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2%时,催化效率最高。反应时间为4h时,反应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弹性体》期刊2017年06期)
邓琳琳[7](2017)在《利用熵驱动—开环烯烃复分解聚合反应制备主链型液晶聚合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十九世纪发现液晶(liquid crystal,LC)以来,赋予聚合物液晶性的方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液晶聚合物(liquid crystal polymers,LCPs)由于具有杰出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在光电存储设备、工程塑料、高模量纤维、复合材料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一般而言,根据液晶基元在聚合物主链中或者在聚合物侧链上的分布,液晶聚合物被分为主链型液晶聚合物(main-chain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s,MCLCPs)与侧链型液晶聚合物(side-chain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s,SCLCPs)。在刚性液晶基元的作用下,主链型液晶聚合物相比于侧链型液晶聚合物,通常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更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更高的清亮点温度。已知的制备主链型液晶聚合物的方法包括聚酯反应、聚酰胺化反应、钯催化的偶联反应、硅氢加成反应、硫-烯点击化学反应、非环双烯复分解(acyclic diene metathesis polymerization,ADMET)聚合反应等;这些方法仅仅局限于缩聚反应。然而,由缩聚反应的特性可知,该系列反应是逐步进行的,只能制备出分子量较低、分子量分布较宽的主链型液晶聚合物。为了解决由缩聚反应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较低的问题,熵驱动的开环烯烃复分解聚合反应(entropy-driven ring opening metathesis polymerization,ED-ROMP)被我们首次应用于制备高分子量的主链型液晶聚合物。在制备过程中,本文首先合成了包含环已基甲酸苯酯结构的大环状液晶基元单体,液晶基元的两端连接有长的、含链内双键的环状柔性烷基链;然后,大环状液晶单体通过ED-ROMP反应被开环聚合得到目标聚合物。出于比较的目的,Yamaguchi大环内酯化法和关环烯烃复分解反应(ring-closing metathesis,RCM)法分别被用来合成大环状液晶单体;此外,未成环的中间体通过ADMET聚合反应,大环状液晶单体通过ED-ROMP反应,分别制备出了两组具有相同结构的主链型液晶聚合物。实验结果表明,(1)虽然由Yamaguchi大环内酯化法制备得到的大环状液晶单体较纯,但是其总产率只有4%;而通过RCM反应来制备大环状液晶单体的方案可以克服总产率低这一问题。虽然在RCM反应的过程中,环状寡聚物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但是这些环状寡聚物对于后期的ED-ROMP反应是没有影响的。(2)大环状液晶单体通过ED-ROMP反应开环聚合3小时,可以得到高分子量的主链型液晶聚合物,而ADMET聚合反应进行3小时后,只能得到寡聚物,ED-ROMP反应的聚合效果明显优于ADMET反应。本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热重分析(TGA)、偏光显微镜(POM)、差示扫描量热(DSC)及一维广角X射线衍射(1D WAXS)实验研究了聚合物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熵驱动的开环烯烃复分解聚合反应在制备主链型液晶聚合物时,具有反应时间短、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高的优点。单体与催化剂起始摩尔浓度之比的改变可以调控聚合物的分子量。该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良好,具有双向液晶的性质,其液晶行为与近晶B相(smectic B)类似。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聚合物的液晶相温度区间变宽。(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6-01)
段玉莲[8](2017)在《钌烯烃复分解催化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烯烃复分解反应是指在金属配合物的催化下,碳-碳双键被拆分重组形成新分子的过程。对于烯烃复分解催化剂来说,通常情况下,影响钌催化金属中心性质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引入的N-杂环卡宾(NHC)配体;另一个是螯合原子种类以及螯合原子的空间及电子效应。另外,由于均相钌卡宾催化剂在催化反应过程中会产生钌残余物,为了降低产品中的钌残余以及提高催化剂的使用效率,在之前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对现有催化剂进行了改进,设计并合成了几种新型的钌催化剂,并对它们的性能进行了研究。1.合成了六种含氮螯合钌卡宾复分解催化剂。为了提高氮螯合钌卡宾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以及引发速率,我们将吸电子基团引入到亚胺碳以及苄亚基苯上,使螯合的氮原子能够快速的从金属中心上解离下来,其中含有强吸电子基团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及引发速率与Hoveyda催化剂相当。同时,该系列催化剂对含N-保护和含O-保护的底物的闭环复分解(RCM)反应以及苯甲酸烯丙基酯和苯乙烯的交叉复分解(CM)反应中的都有催化活性。2.合成了一种多核钌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在我们合成催化剂的过程中,意外得到了一种多核的催化剂。该催化剂对含N-保护和含O-保护底物的关环复分解反应(RCM)中都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同时,该催化剂在交叉复分解反应(CM)中也有催化活性。3.合成了一种吲哚恶唑烷标记的钌卡宾烯烃复分解催化剂。该催化剂是一种均相催化剂并且对含N-保护和含O-保护的底物都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同时,吲哚恶唑烷的引入并未降低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更重要的是,当改变体系的pH时,通过吲哚恶唑烷配体的开环与闭环形式,来控制该催化剂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从而实现催化剂和产品的分离。4.合成了一种含吡咯氮杂环配位的钌配合物,该配合物制备方法简单,产品易得。由于该配合物结构中含有两个吡咯氮杂环配体,使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即使在溶液中也可以长时间放置。(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05-01)
艾纯金[9](2017)在《丁腈橡胶的烯烃复分解反应及催化加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学位论文源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丁腈橡胶负载型加氢催化剂及非均相加氢小试技术研究”项目。第一章首先综述了丁腈橡胶烯烃复分解技术和加氢技术的研究进展,德国朗盛公司公布了采用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对丁腈橡胶进行复分解和加氢的方法,加拿大Rempel和国内岳冬梅教授的团队也进行大量该方面的研究工作。鉴于丁腈橡胶均相加氢催化剂回收困难、非均相加氢过程中有支化交联等副反应,本课题研究了包括Grubbs催化剂对NBR的交叉异位复分解反应和均相加氢反应、Pd负载型非均相加氢、复分解/非均相加氢两步法加氢以及均相催化剂回收等技术路线,以期获得高加氢度产品,同时保证其良好综合性能。进而研究了丁腈橡胶在烯烃复分解催化剂作用下的降解和加氢过程,第二章研究了二代烯烃复分解催化剂(Grubbs Ⅱ)对丁腈橡胶(NBR)的均相选择性加氢。红外FT-IR和核磁NMR表征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NBR加氢的选择性较好,C=C优先被加氢,-C=N没有被加氢。研究了丁腈橡胶在烯烃复分解催化剂作用下的加氢反应,主要考察反应时间、温度、压力、催化剂用量、溶剂种类等因素对丁腈橡胶加氢度、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1.0 gNBR溶解在100 ml甲苯溶剂中,催化剂用量为6 mg/1.0 gNBR,氢气压力为5.0 MPa,反应温度为55 ℃反应3 h后,HNBR产品的加氢度可达75%以上,重均分子量(Mw)为 6. 5×104。第叁章还研究了羧基丁腈橡胶通过烯烃复分解降解后进行羧基含量测定的方法,羧基丁腈橡胶中羧基含量直接影响其应用性能,但是因为羧基丁腈橡胶分子量较高、溶解性较差,难以准确快速的测定羧基含量。本工作采用烯烃复分解催化剂以丙烯腈为链转移剂对羧基丁腈橡胶进行烯烃复分解反应,使其分子量降低后解决其溶解问题。烯烃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加入0.2%的复分解催化剂和2%的丙烯腈,在60 ℃下反应30 min,反应后羧基丁腈橡胶的重均分子量Mw降低至0.98×104分子量及分布Mw/Mn为3.83。降解后的产品易于溶解和分散在溶剂中,采用传统的化学滴定法就能方便快捷的滴定出羧基含量。鉴于第二章中单一采用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对丁腈橡胶的加氢度不高,第四章研究了一种用于丁腈橡胶(NBR)选择性非均相加氢的负载型催化剂,具体是一种可多次回收利用的耐久性好的多孔二氧化硅微球(MHS)负载钯(Pd)催化剂。考察不同负载方式催化剂的钯金属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效果以及负载型催化剂对NBR加氢效果,负载方式有EDTA辅助浸渍法、HCl辅助浸渍法以及二氧化硅空心微球表面改性法(Pd/M-MHS)。经过对比,Pd/M-MHS催化剂加氢效果最佳,对C=C双键的加氢度可达97%,-C≡N没有被加氢,此时的加氢工艺条件为以丙酮为溶剂,反应温度为70℃,氢气压力为4.5 MPa下反应6 h。加氢后HNBR产物的分子量及分布与加氢前的NBR没有十分显着的改变。催化剂经过分离回收重新投入到反应中,5次回用后加氢度为90.5%,是其初始加氢度数值的93%,表明催化剂的耐久性较好。液体氢化丁腈橡胶是一种数均分子量小于1万的氢化丁腈橡胶,因其综合性能优异,应用潜力巨大。第五章采用两步法制备液体氢化丁腈橡胶,首先采用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对NBR进行降解,控制其分子量及分布,得到低分子量NBR,再采用非均相加氢催化剂对产物进行加氢,得到氢化液体丁腈橡胶LHNBR。首先研究了烯烃复分解反应条件(溶剂种类,NBR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催化剂用量)对降解产物分子量的影响,然后用钯负载型大孔中空二氧化硅微球(Pd/MHS)催化剂对降解产物进行选择性加氢,催化剂重复利用5次的加氢度(HD)仍能保持95%以上。从第四章的工作得到启发,均相加氢催化剂的回收难题一直限制其工业生产。第六章采用脲基修饰大孔空心二氧化硅微球来吸附回收铑系均相加氢催化剂,以Wilkinson催化剂(RhCl(P(C6H5)3))对NBR均相加氢为例,考察了吸附剂用量、吸附工艺(温度、转速、时间)、分离工艺(离心转速、时间)等因素对铑回收率的影响,最高的回收率可达92.2%。(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05-01)
崔燕君[10](2017)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理论与实践》(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翻译实践报告共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翻译任务描述,主要介绍翻译材料的来源、作者、文本内容和选材意义。翻译材料节选自卡罗尔·格雷拉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理论与实践》一书,该书是对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系统性研究,节选部分是对烯烃复分解反应从历史成因到最新趋势的介绍。第二部分介绍翻译过程,主要包括查阅有机化学、有机金属化学等专业背景知识,以便准确理解原文;查阅化学类权威纸质词典,制定术语表;对材料进行文体分析,明确所选材料文本属于科技文体,语言客观、清晰、准确。第叁部分为翻译案例分析,译者将具体翻译案例与科技文体在词汇、句法和语篇叁个方面的特征相结合,对遇到的翻译难点进行分析。内容涉及专业术语、一词多义、名词结构、长句、定语从句和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从语篇角度出发在语境、衔接、连贯性与逻辑连接等方面的处理方法,以及透彻理解原文中的专业知识难点等。确保译文准确,力求避免翻译痕迹。第四部分为译后总结,通过这次翻译实践,译者充分认识到要做好科技英语翻译这项工作,译者要具有该领域内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拓展各个领域的知识面;要具有扎实的英汉双语能力,还要深刻意识到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要有细致严谨的翻译态度。(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5-01)
烯烃复分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烯烃复分解反应是近二十年来最常用的合成方法之一.由于钌催化剂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氢键作用已成为烯烃复分解反应的重要控制因素.全面综述了氢键作用促进的钌催化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历史发展和合成应用,并介绍了相关的反应机理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烯烃复分解论文参考文献
[1].张会竹,侯玉蓉,王鑫源,刘桂艳.锌卟啉修饰的双核钌卡宾烯烃复分解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性能检测[J].应用化学.2018
[2].颜廷斌,刘跃辉,沈悦海.钌催化烯烃复分解反应中的氢键效应[J].有机化学.2018
[3].宋雪.烯烃复分解反应改性非极性橡胶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8
[4].谢庆效.双齿螯合型Z-选择性钌卡宾烯烃复分解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D].天津大学.2018
[5].颜廷斌.烯烃复分解钌催化剂新型NHC配体与螯合型卡宾配体合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
[6].宋雪,辛明辉,贾伟东,胡琳杰,赵菲.烯烃复分解反应改性硅橡胶的研究[J].弹性体.2017
[7].邓琳琳.利用熵驱动—开环烯烃复分解聚合反应制备主链型液晶聚合物研究[D].东南大学.2017
[8].段玉莲.钌烯烃复分解催化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7
[9].艾纯金.丁腈橡胶的烯烃复分解反应及催化加氢[D].兰州大学.2017
[10].崔燕君.《烯烃复分解反应—理论与实践》(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D].郑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