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租理论论文-臧佳和

竞租理论论文-臧佳和

导读:本文包含了竞租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地利用,竞租理论,城市化

竞租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臧佳和[1](2019)在《基于竞租理论的城市化土地利用变迁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探讨了城市化发展历程对土地利用变迁的映射:按竞租理论及付租能力,商业、工业将优先占据城市中心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对商业的推动以及快速城市化引发的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社区化、花园化更加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传统商业、工业区和新兴园艺区在空间上呈现背向发展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9年13期)

王恒博,姚顺波,郭亚军,范娟[2](2016)在《基于竞租理论的退耕还林工程最优补助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农户视角出发,基于竞租理论,对退耕还林工程决策集进行分析比较,确定了农户收益最大化决策,进而根据政府财政支出最少的政策目标,确定最优补助标准。通过对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的典型代表——延安市的4种经营类型的主要作物品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退耕还林工程政策将会激励农户参与经济林建设。政府若要调整农户的决策类型,则需进一步提高相应类型的补助标准。(本文来源于《林业经济问题》期刊2016年06期)

邵佳佳[3](2016)在《基于竞租理论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以南通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内组成它的各个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投影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正常运转发挥着重要影响,直接影响城市效率,对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交通等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是基于竞租理论来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本文阐述了竞租理论的基本概念,从而分析南通地区城市空间结构,为南通地区空间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科技展望》期刊2016年02期)

郝璞[4](2015)在《基于竞租理论的城中村建设强度分析——以深圳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借鉴城市土地利用和地价规律的经典理论,探索我国城中村空间发展演进的特征与机制。实证研究以深圳市为例,利用GIS和遥感技术分析城中村建设强度增长的驱动力,提出并验证了解释城中村建设强度空间差异的理论框架。(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期刊2015年08期)

陈海伟[5](2014)在《基于竞租理论的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化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化和机动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直接推动城市人口和出行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效应和影响,例如人口过度集聚、交通拥堵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社会分配不公等。目前,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部门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如何制定有效的房地产开发政策和交通发展政策以保持社会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控制城市人口和出行需求的过快增长?如何协调出行需求与交通网络容量的关系以预防或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从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化发展的视角来看,深入了解交通需求的“源”(土地利用)与交通供给的“流”(交通网络)之间的互动作用机制,建立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优化模型框架,全面分析、评估不同的土地利用政策与交通发展策略对系统性能产生的影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本文首先研究了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内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决策博弈行为及其互动关系,并提出了一个开放的、可扩展的拟动态模型框架;接着,在模型框架的基础上,基于竞租理论,模拟了居民的居住选址决策和出行选择以及房地产开发商的住房供应决策,构建了整体均衡的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化模型;此外,利用等价的数学规划模型对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进行了验证,给出了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和求解算法;最后探讨了该模型在寻求最优的土地利用与交通联合发展策略上的应用,提出了基于TS-DM策略的系统优化模型,研究了TS-DM策略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与优化。数学推导结果表明:当出行时间价值和居住效用均相同时,交通设施改善带来的出行费用减少将导致房租(房价)的等额增加,从交通系统改善中获益的只是房地产开发商而不是居民;而当出行时间价值不同时,交通设施改善带来的出行费用减少也会导致房租(房价)的等额增加,同时,收入水平较高且出行时间价值较高的居民从交通设施的改善中获益更大。这些结果暗示了交通设施的改善可能会带来负面效应,算例分析结果也得出类似的结论:TS-DM策略对交通拥堵、居住选址、出行选择、土地利用模式等的优化均具有积极的作用,能为城市管理者把握各种政策或策略的实施效果以及在开发土地和发展交通的过程中选择最优的TS-DM策略提供有力的依据,对促进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的良性循环,有效预防和缓解交通拥堵的产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同时,TS-DM策略会使消费者盈余经历一个损失的过程,其实质可能会损害某些群体的利益,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05-27)

朱栋华,任静[6](2011)在《基于土地竞租理论的经济适用房选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经济适用房的选址过于偏远,集中建设的现象,借助修正的李嘉图租金模型,从经济适用房的空间不匹配与经济适用房福利损失的视角作为切入点,研究了经济适用房选址与住房福利损失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经济适用房合理选址的措施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期刊2011年06期)

康琪雪[7](2008)在《西方竞租理论发展过程与最新拓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竞租理论源于农业竞租理论,其中做出突出贡献和影响的是屠能。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竞租理论得以快速发展,在阿隆索之前,新古典经济学、土地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学派均形成了自己的主要观点。阿隆索继承新古典经济学的思想建立了经典的城市竞租模型,成为了城市经济学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随着新的城市问题的出现,城市竞租理论在城市特征、交通成本、效用等模型方面以及在经验检验方法方面均有拓展。我国的城市问题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文章也指出了竞租理论在我国应用的拓展展望。(本文来源于《经济经纬》期刊2008年06期)

竞租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农户视角出发,基于竞租理论,对退耕还林工程决策集进行分析比较,确定了农户收益最大化决策,进而根据政府财政支出最少的政策目标,确定最优补助标准。通过对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的典型代表——延安市的4种经营类型的主要作物品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退耕还林工程政策将会激励农户参与经济林建设。政府若要调整农户的决策类型,则需进一步提高相应类型的补助标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竞租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臧佳和.基于竞租理论的城市化土地利用变迁浅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

[2].王恒博,姚顺波,郭亚军,范娟.基于竞租理论的退耕还林工程最优补助标准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6

[3].邵佳佳.基于竞租理论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以南通地区为例[J].科技展望.2016

[4].郝璞.基于竞租理论的城中村建设强度分析——以深圳市为例[J].城市规划.2015

[5].陈海伟.基于竞租理论的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化模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6].朱栋华,任静.基于土地竞租理论的经济适用房选址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

[7].康琪雪.西方竞租理论发展过程与最新拓展[J].经济经纬.2008

标签:;  ;  ;  

竞租理论论文-臧佳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