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群中波包络相互作用及波群特性的研究

波群中波包络相互作用及波群特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海浪波群的研究对海浪理论和海洋工程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海浪的非线性问题中,对海浪组成波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迄今已有大量研究。海浪组成波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会导致波面各特征量的统计分布具有不对称性。然而在海浪研究中,对波群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以及波群波包络线是否具有不对称性这一问题目前研究较少。虽然很多研究者依波包线理论对海浪波群的统计性质进行大量研究,但这些学者在其研究中一般都假定波群包络线具有对称结构,没有考虑波群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波群波包络线的不对称性的问题。本文将风浪视为由多种不同的简单波群叠而成。风浪观测结果表明,风浪不能被视为简单波群的线性叠加。风浪不是由简单波群线性叠加构成意味着风浪场中简单波群之间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迄今对波群波包络演化的大量研究表明,波群波包络的演化遵从非线性薛定谔方程。这意味着可以以非线性薛定谔方程为基础研究波群波包络的非线性问题。本文以非线性薛定谔方程为基础采用摄动法研究波群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简单波群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使波群波包络线具有不对称性,波群波包络线前部陡峭后部平缓。进一步研究波群波包络线的变形程度与谱宽和波陡的关系发现,谱有越宽的结构,波包络线的变形程度越大,平均波陡越大波包络线的变形程度越大。对风浪波包络线的实验研究发现,波包络线的变形程度与理论结果相当。实验结果表明,波包络线的这种不对称性足以导致波群内最大波高提前一个波长出现,波包络线的变形程度随着谱宽度和平均波陡的增大而增大。对波群内单个波的波陡分布以及波群内的波破碎等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波群前部的单个波比后部单个波更易出现大的波陡,波群内前部单个波破碎率大于后部单个波的破碎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0.引言
  • 1.波群研究综述
  • 1.1.随机波群统计理论综述
  • 1.1.1.基于波包络理论研究波群
  • 1.1.2.基于Markov链理论研究波群
  • 1.1.3.基于波能过程线法研究波群
  • 1.2.水波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理论
  • 1.3.波群与波破碎之间的关系
  • 1.3.1.波群对波破碎的重要影响
  • 1.3.2.波群对波破碎影响研究的新进展
  • 2.波-波非线性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 2.1.二阶非线性相互作用
  • 2.1.1.二阶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数学推导
  • 2.1.2.二阶非线性相互作用对波面高度分布的影响
  • 2.2.三阶非线性相互作用
  • 2.2.1.三阶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数学推导
  • 2.2.2.波-波间非线性能量传输对谱峰的影响
  • 3.波群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本文工作)
  • 3.1.本章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1.将海浪视为多种简单波群的叠加
  • 3.1.2.简单波群之间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
  • 3.1.3.简单波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本章的理论工作
  • 3.2.摄动法研究不同简单波群之间的相互作用
  • 3.2.1.摄动展开
  • 3.2.2.计算方法
  • 3.2.3.研究内容
  • 3.3.简单波群不同组合相当于谱宽的不同
  • 3.3.1.简单波群不同组合对应于谱宽结构的不同
  • 3.3.2.各种谱宽结构对应的简单波群组合
  • 3.4.理论结果
  • 3.4.1.波包络线变形程度参数
  • 3.4.2.谱宽结构对波群波包络线变形程度的影响
  • 3.4.3.平均波陡对波群波包络线变形程度的影响
  • 4.波群包络线及群内波高分布的实验研究(本文工作)
  • 4.1.波群包络线特征的实验研究
  • 4.1.1.实验室观测
  • 4.1.2.波包络线变形程度的实验结果
  • 4.1.3.谱宽度和平均波陡对偏度因子的影响
  • 4.2.波群内单个波的波陡分布
  • 4.2.1.实验结果
  • 4.2.2.波群内单个波的波陡分布
  • 4.2.3.波陡分布与偏度因子的关系
  • 4.2.4.不同位次单个波波陡分布的信息熵不同
  • 4.3.波群内波破碎实验
  • 4.3.1.波破碎视频资料分析
  • 4.3.2.实验结果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7.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长白山天池火山区S波包络展宽的特征[J]. 地震地质 2009(04)
    • [2].掺镱光学频率梳噪声抑制与载波包络相位锁定[J].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4(07)
    • [3].S波包络时间差影响因素的数值分析[J]. 地震学报 2009(04)
    • [4].超短脉冲谐波截止频率与载波包络相位关系的研究[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11(02)
    • [5].双光路测量红外飞秒激光脉冲的载波包络相位稳定性[J]. 物理学报 2009(06)
    • [6].飞秒钛宝石放大激光脉冲的载波包络相位测量与控制[J]. 物理学报 2008(12)
    • [7].少数周期光脉冲的初始载波包络相位的测量[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07)
    • [8].共振条件下载波包络相位效应对阈上电离谱的影响[J]. 物理学报 2013(15)
    • [9].小波包络分析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08(11)
    • [10].不对称介质中载波包络相位相关的超快多光子现象研究[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2(10)
    • [11].自由场声辐射预报的可变阶波包络单元与有限元耦合方法[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07)
    • [12].基于回波包络的超声波入侵检测装置[J]. 福建电脑 2014(12)
    • [13].基于小波包络提取法的白光干涉测量系统[J]. 微纳电子技术 2015(09)
    • [14].少周期强激光脉冲下光电子谱的Fisher信息[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15].Ξ型介质中相对载波包络相位对脉冲特性的影响[J]. 光电子.激光 2010(11)
    • [16].一种各向同性稳定杂波包络分布的近似模型[J]. 信号处理 2011(06)
    • [17].结构外声场的映射变阶波包络无限元法[J]. 船舶力学 2014(07)
    • [18].基于P89V51RB2的超声波包络检测测距系统[J].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08(11)
    • [19].红外激光载波包络相位对氦原子的极紫外光(XUV)吸收谱的量子调控研究[J]. 物理学报 2015(13)
    • [20].基于单个BBO晶体载波包络相位稳定的高效率光参量放大器[J]. 物理学报 2014(21)
    • [21].低频缺失情况下的弹性波包络反演(英文)[J]. Applied Geophysics 2015(03)
    • [22].基于回波包络上升沿拟合的超声波飞行时间测量方法[J]. 传感技术学报 2014(07)
    • [23].基于非线性回波包络模型的超声波飞行速度测量方法[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8(12)
    • [24].随机介质中S波包络展宽的频率特性[J]. 国际地震动态 2008(11)
    • [25].5 fs放大激光脉冲载波包络相位的锁定研究[J]. 科学通报 2008(01)
    • [26].两台独立飞秒激光器的脉冲序列与载波包络相位同步[J]. 中国激光 2016(08)
    • [27].基于AR模型的滚动轴承振动信号Morlet小波包络分析[J]. 机械强度 2012(04)
    • [28].基于AR模型和谱熵的自适应小波包络检测[J]. 中国机械工程 2017(03)
    • [29].V型原子介质中周期量级脉冲激光传输特性对载波包络相位的依赖性[J]. 潍坊学院学报 2011(06)
    • [30].基于最优尺度小波包络流形的轴承故障诊断[J]. 机电一体化 2016(07)

    标签:;  ;  ;  

    波群中波包络相互作用及波群特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