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排气后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排放后处理,非尿素溶液,排放法规,选择性催化还原
排气后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K.HAYASHIZAKI,T.JIBIKI,K.INOUE,Y.KOYANAGI,S.TANAKA[1](2019)在《中型车用发动机DPR-Ⅱ排气后处理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开发了一种不采用尿素溶液的名为"DPR-Ⅱ"的排气后处理系统。该系统采用柴油作为碳氢-选择性催化还原(HC-SCR)的还原剂来减少柴油机排气中的氮氧化物(NO_x)。这项基本技术能在宽广的温度范围内产生很好的NO_x还原性能,以达到日本2016年排放法规要求。(本文来源于《汽车与新动力》期刊2019年04期)
卓丽颖,张超[2](2018)在《某汽油机排气后处理系统CFD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使用叁维FIRE软件对某汽油机排气后处理系统进行分析,主要计算载体前端的速度均匀性系数,各段压力损失及评价氧传感器位置是否合理。基于叁维CFD计算结果,对载体前后端管路进行优化设计,实现载体入口气流速度均匀性系数满足评价标准,并且降低整体模型的压力损失。(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8年23期)
傅雪骄,王永富,慕永恒,李毅,任勇[3](2018)在《欧Ⅵ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电控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商用车排放法规要求,在进行后处理电控系统设计时,对性能和成本平衡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本文设计一种能满足欧Ⅵ排放法规要求的高性能低成本排气后处理电控系统。该系统基于Freescale高性能32位微控制器MPC5634M,整合柴油机DPF燃油喷射电控系统功能和SCR尿素喷射电控系统功能,结合柴油机具体工况,对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PM和NOx进行综合处理,实现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系统的统一集中控制。该方案既解决了分离控制带来的功能协调、处理效率及传感器复用问题,又能降低40%的电控系统成本和降低50%的排放标定费用。(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8年21期)
鲍宁[4](2018)在《柴油车排气PM和NOx后处理集成控制单元的研究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限制柴油机广泛应用所带来的日益严重汽车排气污染,相应的法规越来越严格,单一的后处理系统已不再可行,必须集成多种的后处理技术。DPF(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能够减少柴油车90%以上的碳烟颗粒(PM)排放,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可使排气中氮氧化物(NOx)的转化效率高达95%,而柴油机的主要排放物分别是PM和NOx,DPF和SCR系统是未来柴油车后处理系统不可或缺的部件。目前,法规的更新超过技术的更新,导致后处理控制系统工作性能与预期存在差距,需对各后处理系统及其集成技术做深入研究。基于对国内外现有先进DPF和SCR系统控制技术的分析,根据欧VI相应法规对PM和NOx的排放限值,选择DPF系统的再生控制系统,并设计了SCR控制软件层,使两者有机的组合。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柴油机后处理系统工作原理及开发方式的研究。阐述SCR系统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组成部件,分析其催化器内部的化学反应式,提出利用全自动代码生成方式开发其软件层;介绍DPF系统主、被动再生方式,根据国内实际情况选择其再生方法和再生时机;最后对世界统一测试循环和欧洲测试循环的测试条件进行对比研究。2、利用MATLAB/Simulink开发控制器底层驱动。利用Simulink中S-Function函数开发MC9S12XEP100芯片底层通用模块,编写TLC(Target Language Compiler)文件实现自动代码生成功能,通过编写脚本实现目标系统配置、代码生成过程定制以及Codewarrior的调用,最后对各通用底层模块进行测试。3、运用Simulink工具开发SCR系统软件层。对SCR系统应用层软件进行架构,并根据其控制策略,运用分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在Simulink中建立SCR系统状态判断模块、尿素基本喷射量和反馈修正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以及任务执行模块,分别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判断、基本尿素量的计算、SCR系统数据的采集和驱动执行器工作。4、CAN总线半实物仿真验证。分析整个系统代码生成的过程,编译并下载到开发板中完成SCR控制器设计;在CAN总线仿真软件中模拟发动机节点,通过向控制器发送发动机的相关信息来控制尿素计量泵相关动作,并在CAN总线仿真软件调试平台上观察尿素喷射量的变化。5、后处理控制系统的台架实验。将所选择的DPF再生控制系统和自主开发SCR控制器进行有机的组合,在世界统一测试循环测试PM和NOx的排放,验证后处理系统是否满足欧VI的排放法规。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全自动代码设计的SCR控制系统与所选择的DPF控制系统有机组合,能实现PM再生的同时提高SCR系统NOx的转化效率,PM和NOx排放量均能控制在欧VI法规限值以内。(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06-01)
胡杰,李泽西,林峰,颜伏伍,刘志成[5](2017)在《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系统CRT故障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系统连续被动再生颗粒捕集器(CRT)为研究对象,建立GT-Power仿真模型,通过对比台架试验数据与仿真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故障仿真,分析了氧化催化器(DOC)和催化型颗粒物捕集器(CDPF)不同程度的破损与堵塞对其两端温差和压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差参数对故障较为敏感.基于压差提出了参数K作为CRT系统的故障诊断参数,工况对参数K影响较小,在稳态和NEDC循环下验证了该参数对CRT系统破损和堵塞故障敏感,通过参数K能够判断出故障程度及破损、堵塞等故障类型.(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7年06期)
辛晓鹰[6](2017)在《重型柴油车排气系统开发及后处理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商用柴油车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一方面机械冲击、气流流动和燃料燃烧等会造成噪声污染;另一方面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害尾气,会造成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大气污染是目前各国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排气系统作为发动机尾气排放的有效处理装置,可实现降低排气噪音、减少排出的有害气体,是整车重要的设计模块之一,广泛应用于商用柴油车领域。探索基于仿真计算的消声器(排气系统核心组成部件)开发方法是各大整车厂新的研究领域,同时研究基于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技术的高效后处理排气系统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整车性能来满足更高的排放法规要求是目前国内外重卡领域最为活跃的课题之一。本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消声器进行流场特性分析,获得其叁维立体云图,研究排气系统内的压力、流速和温度的分布情况;研究排气气流、温度以及内部穿孔管穿孔板的结构参数对消声器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以数值模拟进行的设计开发方法,并对我公司主销车型的消声器进行改进设计,经试验验证及市场使用,效果良好。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完成后处理器腔体压力、表面热辐射温度、结构强度性能计算,总结后处理器设计原理及性能特征,为后续自主产品开发提供性能更优的解决方案,为整车平台产品开发匹配提供最优的排气系统模块。最后,进行了综合性的系统性能测试,测试内容有压降、通过噪声、定置噪声、插入损失、排气温度,得到的试验结果修正了数值模拟计算的差值。为了使后处理达到更高的化学反应温度,以满足更高的排放法规要求,完成了排气管外部保温材料的隔热特性对比试验,同时从整车运行角度简介了便携式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试验方法。通过以上工作,建立了一套基于数值模拟的排气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提升了排气系统开发效率及整车性能水平。为提升公司整车产品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技术规划及产品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7-10-25)
李民和,王瀚[7](2016)在《ART型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改造在用车排放控制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柴油机主要污染物生成机理,结合目前我国柴油机排气控制现状,介绍了贵州黄帝ART型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的组成构造及其排气后处理的工作原理,对ART型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改造在用柴油车污染物排放控制效果进行分析,最后指导改造安装步骤,并提出维护保养建议。(本文来源于《交通节能与环保》期刊2016年04期)
吕军[8](2016)在《汽车汽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汽油机排气后的处理技术,主要针对催化转化器进行叙述。(本文来源于《民营科技》期刊2016年07期)
A.Widd,M.Lewander,程玉发[9](2016)在《针对欧4及未来法规的发动机高效排气后处理解决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型载货车辆欧4法规在实施瞬态和稳态试验的尾气氮氧化物(NOx)排放限值时,还对氨(NH3)排放有所限制。为满足法规要求,有几种可能的策略,包括发动机管理措施,以及采用以NH3作为还原剂的NOx催化后处理措施。根据试验数据,对排气后处理系统的整体性能及安装,以及运行成本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和讨论。还讨论了欧5及未来排放法规的相关因素。发动机以高废气再循环(EGR)率运行是在几乎没有NOx催化还原后处理情况下满足欧5法规的可能路径之一。将EGR与仅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解决方案的无EGR发动机作了对比。此外,还说明了通过使用氨逃逸催化器或改善尿素剂量控制策略来减小SCR催化器尺寸的可能性。通过在同一系统上进行的对比试验给出了不同尿素剂量策略的效果。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后处理系统的热管理和保温,利用试验数据对比进行了说明。最后,对未来法规研究领域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国外内燃机》期刊2016年02期)
钱伯章[10](2015)在《新的非贵金属催化剂用于低温排气后处理显示了作为低成本组分的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的非贵金属催化剂用于低温排气后处理显示了作为低成本组分的前景。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ORNL)于2015年9月23日宣布,开发出由氧化铜、氧化钴和二氧化铈(被称为"CCC")组成的叁元混合氧化物催化剂,优于在模拟的排气流中用于CO氧化的合成的和商业上的铂族金属(PGM)催化剂,(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2015年05期)
排气后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使用叁维FIRE软件对某汽油机排气后处理系统进行分析,主要计算载体前端的速度均匀性系数,各段压力损失及评价氧传感器位置是否合理。基于叁维CFD计算结果,对载体前后端管路进行优化设计,实现载体入口气流速度均匀性系数满足评价标准,并且降低整体模型的压力损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排气后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K.HAYASHIZAKI,T.JIBIKI,K.INOUE,Y.KOYANAGI,S.TANAKA.中型车用发动机DPR-Ⅱ排气后处理系统[J].汽车与新动力.2019
[2].卓丽颖,张超.某汽油机排气后处理系统CFD分析[J].汽车实用技术.2018
[3].傅雪骄,王永富,慕永恒,李毅,任勇.欧Ⅵ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电控系统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8
[4].鲍宁.柴油车排气PM和NOx后处理集成控制单元的研究和设计[D].江苏大学.2018
[5].胡杰,李泽西,林峰,颜伏伍,刘志成.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系统CRT故障诊断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7
[6].辛晓鹰.重型柴油车排气系统开发及后处理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7
[7].李民和,王瀚.ART型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改造在用车排放控制效果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6
[8].吕军.汽车汽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J].民营科技.2016
[9].A.Widd,M.Lewander,程玉发.针对欧4及未来法规的发动机高效排气后处理解决方案[J].国外内燃机.2016
[10].钱伯章.新的非贵金属催化剂用于低温排气后处理显示了作为低成本组分的前景[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