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流化床解耦气化研究

生物质流化床解耦气化研究

论文摘要

作为CO2“零排放”的可再生资源的典型代表,生物质的有效利用对实现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生物质气化代表耦合燃料干燥/热解、半焦气化、焦油/碳氢化合物改质和燃烧等物理与化学反应的复合体。通过解除燃料干燥/热解与上述其它反应之间耦合的解耦气化技术,并使热解气体混合物通过半焦填充层,可以实现气化的低焦油化和高效率化。基于此思想,设计了一种新型生物质解耦流化床气化反应装置(U-shape Fluidized Bed,UFB)。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阐明UFB的流体动力学特性,并以酒糟为燃料,在微型固定床上下两段反应装置上模拟研究了UFB所具有的燃料干燥/热解与上述其它反应过程分离的解耦气化特性,并与传统耦合气化对比分析,揭示了解耦气化在降低焦油产率、提高气化效率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利用优化的冷态UFB实验装置,在改变流化气量和床内持料量等实验条件下,通过测量流化状态下床内各测压点处的压力分析石英砂在床内的流化特性,结果发现倾斜多孔板两侧压力保持在1 kPa左右,能保证床内石英砂的均匀流化。在连续进料的条件下,采用示踪颗粒法分析了颗粒在床内的流化轨迹及纵横方向上的混合特性规律,结果表明颗粒在床内的混合接近全混流,颗粒在床内的平均停留时间为322 s。2.利用微型固定床上下两段反应器,以酒糟为气化燃料,模拟UFB内的反应过程,对比分析了在不同燃料含水量、气化温度及气化剂中氧含量等实验条件下解耦气化与传统耦合气化在焦油产率、碳转化率及气化效率等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①在解耦气化热解温度550℃、气化温度800℃,耦合气化温度800℃,燃料含水量40 wt.%和气化剂中氧含量4 vol.%的实验条件下,相对于传统的耦合气化,解耦气化焦油产率降低了35.3%,气化效率和产气率分别提高4.0%和20%,但生成气热值出现了稍微的下降。②酒糟在600℃热解时的焦油产率最大,进一步升高热解温度将促使焦油的二次裂解反应;反应器下段气化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提高产气率和减少焦油的生成。气化剂中氧含量的增加,可缩短气化反应时间,促进碳的转化,提高产气率,但可燃气热值却有较大幅度的降低。③由于解耦气化技术中半焦的催化作用及有效利用燃料干燥/热解产生的水蒸汽作为气化反应剂,因此变化燃料含水量(40→60 wt.%)、气化反应温度(800→900℃)、气化剂中氧含量(4→6 vol.%),都使解耦气化比耦合气化显示了更强的抑制焦油生成的能力,减少的焦油量相应引起气化气中H2、CO浓度的升高或C转化率的提升。通过与石灰石、石英砂的催化裂解焦油能力对比,表明了生物质半焦在催化裂解焦油的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并可有效调节气化气成分。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生物质气化技术概述
  • 1.1.1 生物质气化原理
  • 1.1.2 生物质气化技术分类
  • 1.1.3 生物质气化工艺
  • 1.2 生物质气化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1.2.1 焦油问题
  • 1.2.2 热值问题
  • 1.2.3 生物质水分含量问题
  • 1.2.4 其它问题
  • 1.3 课题的提出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U型流化床流体动力学特性研究
  • 2.1 实验装置及实验流程
  • 2.1.1 实验装置
  • 2.1.2 实验流程
  • 2.2 实验物料及仪器设备
  • 2.2.1 实验物料
  • 2.2.2 仪器设备
  • 2.3 分析方法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结构的优化
  • 2.4.2 典型压力分布
  • 2.4.3 持料量对可操作范围的影响
  • 2.4.4 床高400mm处三点压力分布
  • 2.4.5 床层压力波动分析
  • 2.4.6 停留时间分布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生物质解耦气化特性研究
  • 3.1 实验装置及实验流程
  • 3.1.1 双层固定床气化实验系统
  • 3.1.2 实验流程
  • 3.2 实验物料及仪器设备
  • 3.2.1 实验物料
  • 3.2.2 仪器设备
  • 3.3 分析方法
  • 3.4 实验重现性
  • 3.5 数据解析及物料衡算
  • 3.6 结果与讨论
  • 3.6.1 解耦与耦合的对比
  • 3.6.2 酒糟水分的影响
  • 3.6.3 温度的影响
  • 3.6.4 气化剂中氧含量的影响
  • 3.7 焦油的催化裂解
  • 3.7.1 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半焦催化裂解能力对比
  • 3.7.2 不同催化剂的催化裂解能力对比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时空解耦的无人艇编队路径跟踪控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9(06)
    • [2].典型煤炭燃料在民用解耦炉中的燃烧实验研究[J]. 过程工程学报 2020(06)
    • [3].基于集中逆向解耦结构的制冷系统内模控制[J]. 计算机仿真 2017(01)
    • [4].并联机构运动解耦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 2016(06)
    • [5].我国低碳试点城市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解耦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08)
    • [6].中国区域资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解耦关系分析[J]. 经济统计学(季刊) 2015(01)
    • [7].考虑变刚度解耦膜的液压悬置动特性快速预测模型[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6)
    • [8].生成业务规则的一种方法及其解耦[J]. 闽江学院学报 2016(05)
    • [9].基于解耦的球磨机系统动态矩阵控制[J]. 计算机仿真 2014(11)
    • [10].基于解耦并联角度调整机构分析与研究[J]. 制造业自动化 2015(01)
    • [11].中心逆解耦在聚合反应器控制器中的应用[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5(06)
    • [12].结合拓扑解耦的多学科优化方法[J].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15(09)
    • [13].快时尚服装供应链解耦点定位模型研究[J]. 物流技术 2015(13)
    • [14].快速解耦法潮流计算方法的比较[J]. 江西电力 2013(05)
    • [15].基于谱信息的二阶系统解耦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16].基于无线网络的船舶模糊解耦定速航行控制方法[J]. 舰船科学技术 2020(20)
    • [17].云计算环境下的模糊解耦能效优化算法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17(12)
    • [18].解耦式振动料斗的驱动电路实验研究[J].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0(01)
    • [19].多变量系统的神经网络解耦[J].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08(04)
    • [20].一种磁浮车辆悬浮架的交叉抗侧滚解耦机构[J]. 机车电传动 2020(01)
    • [21].基于动态相对增益阵列的永磁同步电机电流控制器解耦分析[J]. 电工技术学报 2019(06)
    • [22].优化极限学习机算法及其在力信息解耦中的应用[J]. 传感技术学报 2019(10)
    • [23].新型三平移解耦并联机构的综合[J]. 中国机械工程 2015(10)
    • [24].基于螺旋理论的转动解耦并联机构型综合[J].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1(05)
    • [25].基于参数辨识的自适应解耦控制算法的研究[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8(06)
    • [26].中国试点低碳城市能源解耦指数的测度与因素分解[J]. 统计与决策 2016(01)
    • [27].完全解耦2T3R并联机器人机构型综合方法[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28].一种两转一移完全解耦并联机器人机构及其特性分析[J]. 中国机械工程 2014(02)
    • [29].物质流指标下的工业经济解耦问题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01)
    • [30].等井径膨胀套管连接密封功能解耦与创新设计[J]. 石油矿场机械 2013(11)

    标签:;  ;  ;  ;  ;  

    生物质流化床解耦气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