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中国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策略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林业经济管理
作者: 刘拓
导师: 邱俊齐
关键词: 土地沙漠化,损益分析,成因,防治策略
文献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73.9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8.12%。土地沙漠化是当前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运用多学科理论和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方法,在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取理论与实证研究、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对我国土地沙漠化成因、危害及治理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策略。 依据1999年全国沙化监测结果,本文研究得出我国每年因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281.41亿元,相当于重点土地沙漠化地区1999年财政收入的3.60倍,其中土地资源的损失为955.71亿元,占直接经济损失的74.58%。本文提出了防治土地沙漠化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计量方法,并对全国2000~2004年5年间防治土地沙漠化所形成的新增可利用土地的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年均为872.6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7.27。河北省沽源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5年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评估结果表明:其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为1∶6.59。 本文研究表明,脆弱的生态环境与落后的经济社会状况以及不合理的经济制度相耦合,并且相互影响和叠加放大,是导致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我国人口急剧增长、人口密度过大,一些绿洲区人口密度大于500人/km~2,远远超过联合国规定的低于7~20人/km~2的标准,加之受教育程度较低,维持生计手段更多地依赖消耗自然资源;沙区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多样化指数在1.5—1.8之间;经济贫困,农民人均收入不足东部地区的一半,导致滥樵采、滥开垦、过度放牧以及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这是土地沙漠化产生的直接原因。研究表明,制度和政策问题既是土地沙漠化的诱因又是防治乏力之源。土地权属的不安全给人们随意开垦土地提供了负向激励;林权草权虚置和缺位,导致人们竞相利用,制约投资者积极性;投资主体错位,政策的不可持续性、部门间的相互制肘、补偿机制无力、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合理等导致不能有效防治土地沙漠化。 研究提出了我国土地沙漠化防治需要采取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基本策略:1)植被自然恢复与重建策略。应遵循生态学原理,按照9项基本原则和分4个类型区12个亚区进行植被建设。2)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策略。通过实行沙区适度的人口控制政策,逐渐减轻人口压力,提高人口素质;优化沙区经济结构,协调农、林、牧业发展,大力发展沙区加工业,调整区域布局;建立生态保障区,采取切实措施解决贫困问题;大力发展沙产业。3)制度创新策略。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稳定投资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产权制度;实行国家生态购买制度;改革水资源管理和草原管理等。4)制度保障策略。加强和完善组织保障、法律保障、科技保障、科技支撑和预警与监测等保障制度。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的切入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点
小结
2 土地沙漠化问题研究回顾
2.1 土地沙漠化概念
2.2 土地沙漠化成因研究
2.3 土地沙漠化治理技术研究
2.4 土地沙漠化经济损失研究
2.5 土地沙漠化防治策略研究
小结
3 土地沙漠化防治理论基础
3.1 生态学理论
3.1.1 生态学概念
3.1.2 现代生态学研究重点
3.1.3 生态学对土地沙漠化防治意义
3.2 生态经济学理论
3.2.1 主要研究内容
3.2.2 研究方法
3.2.3 生态经济学在本研究中的作用
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3.3.1 产生背景
3.3.2 理论核心
3.3.3 理论内涵
3.4 制度经济学理论
3.4.1 制度经济学内涵
3.4.2 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
3.5 灾害经济学理论
3.5.1 灾害经济学主要研究问题
3.5.2 灾害经济学基本规律及原理
3.6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
小结
4 中国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危害
4.1 中国土地沙漠化现状
4.1.1 中国沙漠化土地面积
4.1.2 中国沙漠化土地的分布
4.1.3 沙漠化土地类型
4.1.4 沙漠化土地分布特点
4.1.5 我国沙漠化土地动态
4.2 中国土地沙漠化危害
4.2.1 造成土地退化、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导致农牧业减产
4.2.2 导致生态环境及生存条件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4.2.3 威胁大中城市、工矿企业及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4.2.4 加剧贫困,影响社会稳定
小结
5 中国土地沙漠化经济损失评估
5.1 土地沙漠化灾害经济损失评价程序
5.2 土地沙漠化灾害经济损失评价方法
5.3 土地沙漠化经济损失评价中若干理论问题
5.3.1 计算基准
5.3.2 计算内容
5.3.3 计算参数
5.3.4 累积破坏量
5.3.5 基准存量
5.3.6 最终效果原则
5.3.7 贴现率在土地沙漠化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5.4 中国土地沙漠化经济损失
5.4.1 土地沙漠化造成土地资源经济损失
5.4.2 土地沙漠化对农牧业生产损失
5.4.3 土地沙漠化造成水利设施损失
5.4.4 土地沙漠化对生活设施(房屋)造成的损失
5.4.5 土地沙漠化对交通运输损失
5.4.6 沙尘暴对人类健康影响
5.5 典型案例—西藏自治区沙漠化经济损失
小结
6 土地沙漠化防治的综合效益评价
6.1 综合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生态资源的价值性
6.2 土地沙漠化防治综合效益评价的内容
6.3 土地沙漠化防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6.3.1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6.3.2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的内涵
6.4 土地沙漠化防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6.5 全国防治土地沙漠化逆转的经济效益分析
6.5.1 生态效益
6.5.2 经济效益
6.5.3 社会效益
6.6 土地沙漠化防治效益分析—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河北省沽源县为例
6.6.1 沽源县概况
6.6.2 沽源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情况
6.6.3 沽源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效益评价
小结
7 土地沙漠化产生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根源
7.1 土地沙漠化产生的自然因素及全球变化影响
7.1.1 干旱气候
7.1.2 大风
7.1.3 地表丰富的沙物质
7.1.4 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地沙漠化影响
7.2 中国土地沙漠化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
7.2.1 人口压力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
7.2.2 产业结构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
7.2.3 经济发展水平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
7.2.4 生产方式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
7.3 案例—甘肃省民勤绿洲土地沙漠化扩展的原因
7.3.1 民勤绿洲的基本情况
7.3.2 民勤绿洲土地沙漠化状况
7.3.3 民勤土地沙漠化的原因分析
小结
8 土地沙漠化问题的制度及政策因素
8.1 土地沙漠化防治利益主体冲突分析
8.1.1 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利益群体及其理性分析
8.1.2 土地沙漠化防治主体的利益冲突分析
8.2 土地沙漠化及影响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制度因素
8.2.1 防治土地沙漠化的市场失灵问题
8.2.2 防治土地沙漠化的“政府失灵”问题
8.3 土地沙漠化防治的现实制度问题分析
8.3.1 土地制度问题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
8.3.2 现有的林权制度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
8.3.3 投入体制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影响
8.3.4 森林生态效益补助政策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影响
8.3.5 现行管理制度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影响
8.3.6 草原利用制度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影响
8.3.7 水资源制度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影响
8.3.8 政策失误
小结
9 中国土地沙漠化防治策略之一:植被自然恢复与重建
9.1 植被自然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学原理
9.2 植被自然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原则
9.3 植被自然恢复与重建成功的标准
9.4 我国土地沙漠化分区恢复与重建途径
9.4.1 干旱沙漠边缘及绿洲类型区
9.4.2 半干旱沙地类型区
9.4.3 高原高寒沙漠化土地类型区
9.4.4 黄淮海平原半湿润沙地类型区
小结
10 中国土地沙漠化防治策略之二:经济社会发展
10.1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10.1.1 人力资本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重要性
10.1.2 加强沙区人力资本发展的有效措施
10.2 优化沙区经济结构,实现沙区经济良性循环
10.2.1 沙区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10.2.2 沙区产业结构应着力战略调整
10.2.3 积极调整种植业、林业、牧业之间的关系
10.2.4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10.2.5 调整、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10.3 以解贫、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促进沙区经济发展
10.3.1 我国贫困地区的成因分析
10.3.2 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的对策
10.3.3 积极发展沙产业,为沙区农民脱贫致富服务
10.3.4 典型案例—甘肃省张掖市荒漠绿洲特色产业发展
10.4 倡导生态文明,提高生态伦理道德
10.4.1 生态伦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
10.4.2 生态伦理建设的有效途径
小结
11 中国土地沙漠化防治策略之三:制度创新
11.1 投入体制创新
11.1.1 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稳定投入机制
11.1.2 改革投资管理方式,降低投资成本和风险
11.2 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创新
11.2.1 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原理
11.2.2 生态效益补偿的基本内容
11.2.3 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途径
11.2.4 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政策措施
11.2.5 开征生态税
11.3 产权制度创新
11.3.1 不同的产权制度安排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作用
11.3.2 完善产权制度,赋予农牧民长期稳定的土地使用权
11.3.3 实行森林产权制度创新
11.3.4 实行国家生态购买制度
11.4 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
11.4.1 水资源利用现状
11.4.2 解决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措施
11.5 草原管理制度创新
小结
12 中国土地沙漠化防治策略之四:保障体系
12.1 组织保障体系
12.2 法津保障体系
12.3 科技支撑体系
12.3.1 土地沙漠化防治科技支撑现状
12.3.2 防治土地沙漠化科技支撑重点领域
12.4 土地沙漠化监测和预警体系
12.4.1 土地沙漠化灾害监测预警理论
12.4.2 监测预警指标的选取
12.4.3 监测方法的选择与推广
12.4.4 监测体系建设
12.4.5 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应用
小结
13 结论及讨论
13.1 结论
13.2 讨论
附件1:不同的制度安排对生态治理的影响
附件2:不同国家生态补偿机制
附表1:2000年全国荒漠化省区主要农作物产值统计数据
附表2:1978-2000年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附表3: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表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导师简介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1-10
参考文献
- [1].库布齐地区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研究[D]. 杨俊平.北京林业大学2006
- [2].近50a京津风沙源区土地沙漠化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 阿如旱.内蒙古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新疆沙质荒漠化防治区划及分区防治模式研究[D]. 阿力木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
- [2].北京市沙化土地现状评价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 张国祯.北京林业大学2007
- [3].宣化区黄羊滩沙地沙漠化治理及其效果评价[D]. 杨志国.北京林业大学2007
- [4].河西地区历史时期沙漠化研究[D]. 程弘毅.兰州大学2007
- [5].毛乌素沙地沙漠化驱动因素的研究[D]. 杨永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