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急救中心江苏南通226000)
【摘要】目的:研究恶性心律失常的院前急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治疗,观察其急救治疗结果,及抢救成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据统计,在选取的80例患者中有75例患者在3分钟之内抢救成功,占比93.75%,其中通过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等常规急救措施复苏成功的有35例,心肺复苏失败后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治疗复苏成功的有30例,有10例患者在接受电除颤抢救治疗后复苏成功;在抢救成功的75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7例,分别为2例伴有低血压、3例伴有心动过缓、2例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在常规急救治疗的基础上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药物联用电除颤,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院前急救;恶性心律失常、治疗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6-0363-01
恶性心律失常主要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改变血流动力学而引起的恶心症状,容易导致心源性猝死,又被称为致命性心律失常。该类患者一般伴有心力衰竭、冠心病等,且该症状具有起病突然、病情严重、容易恶化等特点,患者一旦发病又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则很可能致死。如此,针对易引发恶性心律失常症状的心肌病、冠心病等病史的患者,采取必要的院前急救措施就显得非常有必要[1]。本次研究选取了80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对其施加了院前急救治疗措施,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在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80例进行研究。纳入标准:现场抢救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依从性较高。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脑肾肝器质性疾病、精神病史。所有患者经过院前急救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所选对象中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有41例、39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为(49.41±4.87)岁;其中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患者、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肺栓塞患者分别有36例、34例、11例、1例。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治疗,包括:急救电话响起后,院前急救小组立即出发,迅速赶往疾病发生现场,在途中询问家属患者病史、症状情况,到达现场后展开施救工作。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结合患者症状及家属描述情况诊断患者病情,确认为恶性心律失常后,指导并协助患者取平卧位,给予吸氧、镇静等常规急救治疗,并立刻建立静脉通道,应用扩血管药物。持续对患者心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展开监测,观察是否有异常情况,并给予患者300mg肠溶阿司匹林嚼服。对于情况严重的患者给予150mg胺碘酮治疗,溶于10ml葡萄糖中稀释后静脉注入。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电除颤等措施,急救治疗结束后,转入急诊科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80例患者抢救结果和抢救成功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结果
2.180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院前抢救治疗结果
据统计,在选取的80例患者中,经过院前急救治疗,有75例患者在3分钟之内抢救成功,占比93.75%,其中通过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等常规急救措施复苏成功的有35例,占抢救成功的46.67%,心肺复苏失败后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治疗复苏成功的有30例,占比40.00%,有10例患者在接受电除颤抢救治疗后复苏成功,占比13.33%,具体见表1。
2.2院前抢救治疗成功75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据统计,在抢救成功的75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7例,分别为2例伴有低血压、3例伴有心动过缓、2例伴有房室传导阻滞,占比分别为2.67%、4.00%、2.67%,具体见表2。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在经过对症治疗护理后,症状得到缓解,逐渐消失。
表180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院前抢救治疗结果
3.讨论
恶性心律失常是一系列症状,包括室速、多形性室早、室颤等,有心肌梗死病史患者更容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且该病症发病突然、病情严重、致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
因此,提高对该病的重视,加强院前急救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据统计,在选取的80例患者中有75例患者在3分钟之内抢救成功,占比93.75%;在抢救成功的75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7例。本次研究施加的院前急救治疗措施有综合监护心电图、心肺复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电除颤等。心电图监护能有效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在常规急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胺碘酮药物治疗提高了急救成功率[3]。胺碘酮具有负性肌力、扩展血管的作用,对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及控制其恶化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不良反应发生患者在经过对症治疗护理后,症状得到缓解,并逐渐消失,恢复正常[4]。
综上所述,在常规急救治疗的基础上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药物联用电除颤,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方萍,李幸祥,刘光辉,等.上海市2013至2015年可除颤室性心律失常院前急救分析[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3):270-274.
[2]徐琼英.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4,14(3):243-245.
[3]王晓佳.胺碘酮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恶性心律失常[J].中国医药导刊,2014,11(3):467-468.
[4]DastidarAG,FronteraA,PetersenM.AcaseofmalignantarrhythmiainTakotsuboCardiomyopathy[J].JournalofElectrocardiology,2014,47(5):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