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物权变动模式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民事立法,对于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进行法律调控的具体方式。传统大陆法系国家由于时代背景、经济体制、法律文化传统的差异形成了意思主义和形式主义两大物权变动模式。英美法系国家在其法律传统和实践中则形成了契据移转模式和登记移转模式。物权变动模式的差异,归根结底是如何运用物权变动模式不仅涉及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安排,而且与市场交易的安全、效率等价值密切相关,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是我国民法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在我国物权法起草过程中,学者们对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存有较大争议。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物权变动模式,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物权意思主义和绝对物权行为理论。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关乎一国市场经济之兴衰,所以对其进行理论上的研究探讨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国《物权法》是一部形式主义的立法,就物权变动模式原则上采取了形式主义,但就船舶、航空器等交通运输工具、地役权、动产抵押权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变动例外地采取意思主义的变动模式。本文在论述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物权变动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者的理论创新,认为我国物权立法应当采取统一的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债权形式主义符合中国的国情和法律传统,我国在经济发展状况、时代精神和立法传统等方面与债权形式主义最为接近。任何法律制度都是由特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时代主流思想及历史传统的积滇,从而形成不同的秩序模式,但这些不同的秩序形成模式却同样地实现着人们所能理解、体验和享受的公平与正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交易安全”影响物权变动模式的原理与谱系--以“流通频率”变量为线索的展开[J]. 法学论坛 2017(02)
- [2].物权变动模式选择与观念交付的制度构建[J]. 法制博览 2015(10)
- [3].物权变动的立法例和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J]. 商 2016(24)
- [4].浅析我国物权变动模式[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02)
- [5].论物权变动模式[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 [6].物权变动模式的比较研究[J]. 现代交际 2020(14)
- [7].论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J]. 政法论丛 2009(01)
- [8].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现实选择[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7)
- [9].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选择[J]. 法制博览 2019(03)
- [10].林权的物权变动模式选择[J]. 林业经济问题 2011(03)
- [11].物权行为及其我国现行法中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12].论我国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J]. 商品与质量 2010(SC)
- [13].物权变动模式刍议[J]. 现代交际 2015(09)
- [14].论我国物权法对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J]. 法制与社会 2011(19)
- [15].物权变动模式之比较研究[J]. 公民与法(法学版) 2011(06)
- [16].一物数卖法律问题解析——以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为视角[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1(10)
- [17].机动车物权变动模式研究[J]. 法制博览 2016(02)
- [18].试论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以未登记不动产抵押合同效力为视角[J]. 东岳论丛 2015(02)
- [19].论无权处分——兼析我国物权变动模式[J]. 法制与社会 2014(11)
- [20].浅论我国物权法规定的物权变动模式[J]. 法制与社会 2008(36)
- [21].我国未来民法典不宜采两元物权变动模式[J]. 学术论坛 2010(02)
- [22].民法分则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思考与建议[J]. 中国集体经济 2019(10)
- [23].从一则房屋二重买卖案例看物权变动模式[J]. 法制与社会 2010(27)
- [24].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变动模式论[J]. 法制与社会 2009(04)
- [25].物权变动模式的理想方案与现实选择[J]. 法学杂志 2019(07)
- [26].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与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之关联[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3(04)
- [27].不动产登记制度和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的关联与协调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1(05)
- [28].物权变动比较研究——以比较法为视角[J]. 价值工程 2017(01)
- [29].浅谈我国《物权法》的物权变动模式[J]. 世纪桥 2011(01)
- [30].浅谈债权形式主义[J]. 大众商务 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