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0431
摘要:南渡是李清照生命的转折点,其词风在南渡前后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南渡前的词清新婉约,细腻飘逸,无一字不秀雅,创作出来诸如《如梦令》《醉花阴》等经典的词句,历来被世人所称赞。本文主要结合李清照的生活背景、时代背景,详细解析她南渡前的词句中所表达的心境。
关键词:李清照;词;心境;南渡
“词”是自唐、五代开始盛行的一种文学体式,然北宋词的体式句式、声韵格律、风格题材都属于成熟阶段,此时期有晏欧令词、柳永慢词、苏轼词风。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的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亲李格非,字文叔,他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号后四学士,并有著作《洛阳名园记》传世。母亲王氏,《宋史·李格非传》云:“王拱辰孙女,善属文”。李清照十八岁适于赵明诚。赵明诚,字德文,精于金石学、文物收藏及古文字学,编录《金石录》三十卷。二人志趣相投“每获一书,即共同勘校,整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扎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为夫妻间惬意生活。
李清照资质聪慧,博学多才,善属文,工诗词且能书画。《书系》云:“周文矩画《苏若兰话别会合图卷》后有李易安小楷《织锦廻文》诗,并则天《璇玑图记》,书画皆精,藏於陈胡陆氏。”宋王灼评:“才力华赡,逼近前辈”;且自称“慧则通,通即无所不达;专则精,精则无所不妙。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李清照的《词论》是一篇关于词的专论文章,它存于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和魏庆之《诗人玉屑》中,从二书所录的内容看,没有涉及南渡以后的词坛,因而可以定为李清照南渡前著作。文中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强调了词与诗的分野,强调词配合词牌所对应的曲调演唱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先前各家的评价,系统的阐述了优秀词作的标准。《词论》较为集中地反映了李清照的词学思想及审美标准。
各书籍收录李清照的词不一。南宋曾慥编《乐府雅词》,收李清照词23首;明毛晋《诗词杂俎》本《漱玉词》一卷,收词17首;《四库全书》本《漱玉词》一卷,收词17首,附以《金石录序》一篇;现今学者公认李清照的词为40多首。其南渡前的词具体有多少或者是那些篇幅,一直在争论。本文根据其南渡前生活状态与词创作背景,通过分析可以更明确的表露出李清照南渡前词的心境,可以把其南渡前的词按词境分为两类:轻快的词境与相思离愁的心境。
其早年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选入南宋人黄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可能是一次愉快的郊游而创作。中“溪亭”“日暮”“回舟”“藕花”“鸥鹭”组成一幅清新淡雅的的画面,词人畅游于清溪,乘船饮酒,暮霭中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尤“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笔趣轻松活泼,言尽而以无穷。给词人带来惊喜交集和深深陶醉,然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子浮现在眼前。该词为女子此时此刻眼中之景与心中之情,体会出妙达传爽灵动的心境。《点绛唇·蹴罢秋千》常讨论是否为其词,它被列入赵万里校《漱玉词》的附录,评“词意浅薄,不似他作”;然宋王灼《碧鸡漫云》二卷称其词“轻巧尖新,姿态自出”,此词合符契证。词中“蹴罢秋千”“慵整纤纤手”“薄汗轻衣透”描写在深闺中玩秋千后汗透过衣裳,如花般娇小女子,见客因害羞匆匆忙忙忘记穿鞋,而悄悄走开的情景。女子情窦初开时,“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生动逼真的羞涩姿态。其两首词写出一个天真活泼、洋溢着青春光彩与生命活力的人物形象,词文情境交融,一片浑成。词中自然之景与心中之情流露出率真质朴的词境。
在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中,有写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憧憬。此时写出来的词,心有着旷神怡之境。然在生命中还有离愁别苦的时候,这时心境所写词就有着淡淡的忧伤。
元伊世珍《琅嬛记》云:“易安结婚未久,明成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送之。”在《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词中“红藕”“香残”“玉簟秋”表明此刻为秋季,好像词人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靠着竹席丝丝凉意。自赵明诚走后神不守舍,激起一股“独上兰舟”的孤寂感,然“锦书”“雁字”情无可传去,人亦变得憔悴,心中愁思“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幽细凄清之境。然《怨王孙·帝里春晚》晚春时深深的院门里,透着浅浅的一抹“绿阶”,但转而为“雁断”“信谁传”后的绵绵伤感之心。“秋千巷陌”“皎月初斜”后寒食节时的夜,梨花浸润在皎洁如水的月光之中,美不胜收,唯有“人静”而独立。在情景交融时,淋漓精致地表达了浓浓的相思之心境。同样真切、幽情、独到之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屋外弥漫着薄薄的雾气,空中堆着凝重的浓云,伴随着“愁永昼”的漫长时光;“瑞脑消金兽”时铜香炉内袅袅轻烟的迷离,“纱厨”“半夜”的“凉”意。词人一天都闷坐在家中“把酒黄昏”,此刻没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得自在的心境,只有“莫道不消魂”时流露出结更凄绝之境。三首词都传写景淡远有神,言情蕰籍相思的词境。
《凤凰台上忆吹箫》写作时间一直在争论。《宋词观止》云:“下片设想别后境况”,认为赵明诚未曾离开,而是即将离开;《宋词精品鉴赏辞典》云:“全篇从别前设想到别后”。与此观点不同,《全宋词选释》云:“离别丈夫的思念之情”;《李清照诗词文选译》云:“到叙离别的情景‘欲说还休’真实表现了,离别时复杂心绪”。在《金石录序》中是这样描写屏居的日子:“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据考证“屏居乡里”的赵明诚夫妇“十年”时光,但到政和七年或者稍后,赵明诚出来做官,赴莱州上任太守,李清照独自留在青州。为何李清照不随去?有学者认为是赵明诚有新欢,李清照无嗣被疏。《凤凰台上忆吹箫》中“香冷”“红浪”“慵自”“尘满”“日上帘钩”一层层的诉说着满楮情怀,“多少事,欲说还休”本有千言万语,无从而谈,写出一种离别心神的新瘦新愁,真如秦女楼头,声声有和鸣之奏;婉转曲折,煞是绝妙。其“休休”叠字加重无可奈何之境,即便唱千万遍《阳关三叠》,也留不住,罢了,罢了!孤单单地留在本“甘心老是乡矣”后的难言之痛。此词不是淡淡的相思,还多了一份怨人之意,且只能终日凝眸思念,由如泪痕在,愁成团之心境。
其词抒情深刻细腻、词文精炼,能对心境充分完美的转达。王国维云:“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李清照南渡词从景中表达心中喜怒哀乐,借用外物,后境随心生;妙手造文能纷沓心中欢乐与哀愁的情思之境。“别是一家”的易安体则“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参考文献:
[1]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王国维著周锡山编校.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13.
[3]褚斌杰孙崇恩荣宪兵.李清照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
[4]陈祖美.李清照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济南市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编.李清照研究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
[6]孙崇恩傅淑芳.李清照研究文集[M].山东:齐鲁书社,1991.
[7]夏承焘唐圭璋等.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乔紫薇,祖籍江苏泰州,上海,现就读于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2015级服装表演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