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源:理论与经验研究

金融资源:理论与经验研究

论文摘要

2007年正当人们逐渐淡忘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候,经济、金融都高度发达的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弹指十年间,金融危机两次袭击了世界,两次金融危机都给危机国及相关的国家和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金融带来了重创,尽管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两次危机都是与金融资源的开发、配置与利用不当有关,尤其是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更为明显。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经济金融化进程的加剧,金融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的基础和核心,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和保障,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战争的手段和工具,从而,金融的资源属性进一步突显。然而,当代主流经济学对金融资源却只是只言片语,更谈不上系统研究。本文试图运用当代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对金融资源加以研究,是把金融资源理论正式纳入当代主流经济学研究视野的一次尝试,因此,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深入理解金融资源内涵以及金融资源量化与评价的基础上,分别从理论上和经验上探讨了金融资源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可以从10个方面来深入理解金融资源的内涵,从而为金融资源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和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法来对各国金融资源进行量化与评价,但是,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更为客观。(2)金融资源具有内生性和外生性的双重属性,这是本文中金融资源微观理论分析和宏观理论分析的前提条件。对于特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或者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金融资源开发、配置和利用的帕累托最优状态,金融资源开发、配置和利用状况的持续帕累托改进,就是金融发展。(3)从资金流动的路径来看,金融资源配置的参与者由实体部门(家庭、企业、政府)和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构成,他们的经济行为共同决定了金融资源的配置,进而决定了一般资源的跨期配置。家庭、企业和政府分别作为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在做出金融决策时,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资金需求量和资金供给量达到最优。在理想条件下的完美市场中,资源配置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在现实经济的非完美市场中,市场存在部分失灵。金融中介机构与金融市场一起,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改善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经济主体的福利水平等方面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4)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金融资源都是非中性的,即金融资源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在长期,随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金融资源能够促进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途径有:促进储蓄率的提高、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促进资本边际生产率的提高、促进技术进步或者知识水平的提升、直接促进产出水平的提高;而在短期,金融资源对经济波动存在双重影响,即一方面能够引起或者加剧经济波动,另一方面能够在熨平经济波动中发挥重要作用。(5)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金融资源量化与评价的实证分析得到的结果基本上与各国实际的金融运行情况相吻合,并且,具体的成因也可以在各国的经济金融运行过程中找到可能的解释,因此,因子分析法为量化与评价各国金融资源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在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中基础货币的影响较大,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有87.31%是由于基础货币变化的结果,这意味着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基础货币从而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这也说明货币供应量以外生性为主;在表示金融资源状况或者金融发展水平的几个主要指标中,绝大多数都是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并且与人均GDP相关性都较大,人均收入水平越高,相关性也越大,各个收入组国家都表现出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关系,其中,中低收入组国家和中高收入组国家更为明显。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构建了运用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金融资源理论的整体框架,这是把金融资源理论正式纳入当代主流经济学研究视野的一次尝试,同时也是对金融资源理论的继承和发扬、扩展和深化,从而为金融资源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本文运用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法对金融资源的量化与评价做出了尝试和探讨,并做了大量的实证分析。(3)本文在论述过程中,对于一些细节问题也有诸多创新之处,如对金融资源10大内涵的论述、金融资源内生性和外生性的分析、资金需求者分析和资金供给者分析、金融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的各个途径分析等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文在金融资源理论与经验研究的过程中,尽管存在一些创新之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0.2 文献综述
  • 0.2.1 国内文献综述
  • 0.2.1.1 金融资源理论的提出
  • 0.2.1.2 金融资源理论与经验的系统研究
  • 0.2.1.3 国内其他相关的研究
  • 0.2.2 国外文献综述
  • 0.2.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0.3 总体框架及研究方法
  • 0.3.1 总体框架
  • 0.3.2 研究方法
  • 1 金融资源的内涵及量化与评价方法
  • 1.1 金融资源的定义与内涵
  • 1.1.1 金融资源的定义
  • 1.1.2 金融资源的内涵
  • 1.1.2.1 金融资源属性深刻地反映了当代经济金融的现实背景
  • 1.1.2.2 金融资源概念揭示了当代经济中金融的本质
  • 1.1.2.3 金融资源是一般资源属性与特殊资源属性的统一
  • 1.1.2.4 金融资源理论是对当代主流经济学的补充和完善
  • 1.1.2.5 金融资源理论把当代金融学理论联结和统一起来
  • 1.1.2.6 金融资源观是科学的金融发展观
  • 1.1.2.7 金融资源观强调量性金融发展和质性金融发展的统一
  • 1.1.2.8 金融资源在时空上把人类联系在一起
  • 1.1.2.9 金融资源是一国最基本的战略性资源
  • 1.1.2.10 金融资源理论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
  • 1.2 金融资源的量化与评价方法
  • 1.2.1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
  • 1.2.2 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法
  • 1.3 本章小结
  • 2 金融资源理论分析的前提条件
  • 2.1 金融资源的内生性与外生性概述
  • 2.1.1 金融资源的内生性和外生性含义
  • 2.1.2 金融资源的内生性和外生性分析
  • 2.2 基础性核心金融资源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 2.3 实体性中间金融资源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 2.4 整体功能性高层金融资源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 2.5 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资源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 2.6 本章小结
  • 3 金融资源的微观理论分析
  • 3.1 金融系统概述
  • 3.1.1 金融系统中的资金流动
  • 3.1.2 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概述
  • 3.2 资金需求者分析
  • 3.2.1 家庭
  • 3.2.2 企业
  • 3.2.3 政府
  • 3.3 资金供给者分析
  • 3.3.1 家庭
  • 3.3.2 企业
  • 3.3.3 政府
  • 3.4 金融市场分析
  • 3.4.1 理想条件下的完美市场
  • 3.4.2 现实经济中的非完美市场
  • 3.5 金融中介机构分析
  • 3.5.1 商业银行
  • 3.5.2 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
  • 3.6 本章小结
  • 4 金融资源的宏观理论分析
  • 4.1 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模型
  • 4.1.1 索洛模型
  • 4.1.2 内生增长模型
  • 4.2 金融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
  • 4.2.1 加入金融因素的索洛模型
  • 4.2.2 加入金融因素的内生增长模型
  • 4.2.3 金融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总结
  • 4.3 金融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的各个途径分析
  • 4.3.1 金融资源促进储蓄率的提高
  • 4.3.2 金融资源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 4.3.3 金融资源促进资本边际生产率的提高
  • 4.3.4 金融资源促进技术进步
  • 4.3.5 金融资源促进产出水平的提高
  • 4.4 金融资源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 4.5 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资源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的影响
  • 4.5.1 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4.5.2 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资源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5 各国金融资源的经验分析
  • 5.1 金融资源量化与评价的实证分析
  • 5.1.1 评价指标的选择
  • 5.1.2 2005 年14 个国家金融资源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
  • 5.1.3 美国1993 年到2005 年金融资源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
  • 5.1.4 结论
  • 5.2 基础性核心金融资源内生性与外生性的经验分析:以中国为例
  • 5.2.1 中国货币供应量及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
  • 5.2.2 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的结构分析
  • 5.2.2.1 基础货币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 5.2.2.2 准备金存款比率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 5.2.3 货币供应量等时间序列的时域分析
  • 5.2.4 货币供应量等时间序列的频域分析
  • 5.2.5 结论
  • 5.3 各国金融资源与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
  • 5.3.1 各国金融资源的演进历程
  • 5.3.2 各国金融资源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 5.3.3 结论
  • 5.4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网络信贷对大学生经济活动的影响[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6(05)
    • [2].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的缺陷与创新探析[J]. 北方经贸 2009(12)
    • [3].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J]. 蚌埠党校 2016(04)
    • [4].金融应回归实体经济[J].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2014(12)
    • [5].基于博弈模型下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选择分析[J]. 物流技术 2013(17)
    • [6].从融资结构角度探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路径[J]. 中国投资 2010(03)
    • [7].基于农村金融视角的农民创业分析[J]. 市场研究 2019(07)
    • [8].改变银行业卖方优势格局[J]. 中国金融 2012(18)
    • [9].新时期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问题浅谈[J]. 财经界(学术版) 2009(06)
    • [10].从银行信贷角度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13)
    • [11].我国股票配资行业的问题与对策[J]. 法制与社会 2016(31)
    • [12].基于融资方式的公司治理问题探讨[J]. 财会通讯 2010(11)
    • [13].互联网金融四个方面的优势[J]. 广东科技 2015(21)
    • [14].中国农村金融性资金供给的创新路径研究[J]. 农村金融研究 2008(08)
    • [15].我国P2P网贷平台的法律监管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5(33)
    • [16].从资金流量表看日本间接金融体制的变化[J]. 国际金融研究 2008(06)
    • [17].资产评估助力中小企业破解融资困境——基于缓解信息不对称的视角[J]. 中国资产评估 2020(03)
    • [18].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机制研究[J]. 时代金融 2016(08)
    • [19].论我国专利被许可项目融资担保制度之构建[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 [20].民间投融资共生特性与秩序利导方针[J]. 浙江金融 2012(11)
    • [21].论我国知识产权融资许可制度之构建——以美国UCITA法的融资许可为借鉴[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4(03)
    • [22].信息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J]. 科技创业月刊 2009(09)
    • [23].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债券融资后续发力是关键[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5(11)
    • [24].金融不稳定因素探讨[J]. 消费导刊 2008(02)
    • [25].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寻租行为分析[J].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8(01)
    • [26].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影子银行监管对策研究[J]. 金融经济 2015(22)
    • [27].保险与担保集成融资模式研究——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模式探索[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 [28].三亚市证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3(19)
    • [29].基于TRIZ理论的科技金融创新模式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 2012(03)
    • [30].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系[J]. 中国金融 2012(15)

    标签:;  ;  ;  ;  

    金融资源:理论与经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